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璇 余震 胡长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水蛭地龙提取液(extractliquorfromhirudoandearthworm,ELH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静脉给予ELHE(20ml+等渗盐水250ml,... 目的探讨水蛭地龙提取液(extractliquorfromhirudoandearthworm,ELH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静脉给予ELHE(20ml+等渗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观察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以及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lα的变化。结果ELHE组患者经过14d治疗,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由9.4±4.0下降为3.3±1.2,Barthel指数由25.9±4.6升高为67.4±2.8,APTT、PT分别由(28.2±3.8)s、(12.2±3.5)s延长为(42.0±5.2)s、(19.5±2.1)s,血浆tPA含量及活性分别由(10.1±1.2)μg/L、(0.27±0.03)KIU/L升高为(15.3±2.1)μg/L、(0.57±0.12)KIU/L,血浆PAI1含量及活性由(47.8±4.6)μg/L和(0.77±0.12)KAU/L下降为(44.2±3.0)μg/L和(0.68±0.11)KAU/L,血栓烷B2由(228.4±48.9)ng/L降低为(152.7±44.4)ng/L,6KetoPGF1a由(21.9±6.3)ng/L升高为(33.8±6.4)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ELHE具有明显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提取液 作用机制 Barthel指数 血栓烷B2(TXB2) 疗效 水蛭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6-酮-前列腺素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评分 基础治疗 血浆TPA PAI-1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缺氧致脑血管内皮细胞NF-κB、IκB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莉芬 陶陶 +1 位作者 余震 胡长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缺氧脑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BMEC)体外培养模型,并施加12h缺氧条件,分为对照组、缺氧组...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缺氧脑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BMEC)体外培养模型,并施加12h缺氧条件,分为对照组、缺氧组、阿魏酸钠组。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endothelin-1,ET-1)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MEC的NF-κB及IκBα表达。结果阿魏酸钠(100μg/ml)能抑制缺氧诱导的ET-1释放(P<0.01)。缺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表达,降低IκBα的表达,阿魏酸钠可以显著抑制缺氧内皮细胞中NF-κB的表达及核移位现象,增加IκBα的表达和BMEC活性。结论阿魏酸钠对大鼠脑皮质BMEC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其减少BMEC分泌ET-1,抑制NF-κB蛋白表达,促进IκB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脑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 NF-ΚB IΚB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液及脑脊液相关炎性因子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玲 陈莉芬 余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相关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50例为PD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抽取血液和脑脊液,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TNF...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相关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50例为PD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抽取血液和脑脊液,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TNF-α、IFN-γ水平变化。结果 PD组患者血清IL-1β[(19.35±7.91)mg/L vs(1.99±2.81)mg/L]、IL-6[(279.58±68.51)mg/L vs(25.43±18.29)mg/L]、TNF-α[(376.81±79.28)mg/L vs(159.53±121.5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脊液中上述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不同病程和严重程度患者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炎性因子水平与病情及病程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液 脑脊髓液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匹罗卡品致鼠苔藓纤维出芽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丽华 许静 陈阳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苔藓纤 维出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致脑组织水肿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静 李长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emoglbin,HB)在脑组织水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B 50μL直接注射到wistar大鼠脑尾状核为模型,对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并...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emoglbin,HB)在脑组织水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B 50μL直接注射到wistar大鼠脑尾状核为模型,对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并分析其间的联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注射HB 3 h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及AQP4 mRNA和蛋白的含量即开始增高(P<0.05),评分以造模后12 h到24 h,后三项指标则均在术后第24 h达高峰。AQP4干预组注射HB后上述各项指标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不如模型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大鼠脑尾状核直接注射HB可成功诱发脑水肿,AQP4mRNA和蛋白表达与注射HB后脑水含量的程度呈平行关系,提示AQP4直接参与了HB致脑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给予氯丙烯干预可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HB引起的脑水肿,进一步说明AQP4的表达与功能是HB致脑水肿形成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氯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出血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与抑制因子κBα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莉芬 余震 +1 位作者 陶陶 胡长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510-512,528,共4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后6h、1d和3d实验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定量Ⅶ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用免疫...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后6h、1d和3d实验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定量Ⅶ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NF-κB及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NF-κB蛋白表达增加,1d增加最为明显,广泛表达于血肿周围组织、远区皮质、海马等部位,并有核移位现象。在脑出血后6h、1d、3d,NF-κB吸光度值分别为0·21±0·05、0·32±0·09、0·25±0·07,与正常对照组的0·08±0·01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脑出血后6h、1d、3d,IκBα吸光度值分别为0·15±0·06、0·12±0·04、0·14±0·05,与正常对照组的0·30±0·07比较,IκBα表达量均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F-κB参与了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损害过程,而IκBα可能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大鼠 核因子ΚB 抑制因子κB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进展速度与抑郁、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袁德智 胡洁 +3 位作者 赵秋叶 王谑菲 张晓天 李晋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进展速度与其抑郁、睡眠障碍的相关性,以及PD抑郁、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3例PD患者,分别评估其抑郁、睡眠、焦虑、认知和生活能力情况。分析PD进展速度与抑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并采用回归模型分析PD抑...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进展速度与其抑郁、睡眠障碍的相关性,以及PD抑郁、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3例PD患者,分别评估其抑郁、睡眠、焦虑、认知和生活能力情况。分析PD进展速度与抑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并采用回归模型分析PD抑郁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PD进展速度与帕金森统一量表(UPDRS)Ⅰ、Ⅱ、Ⅲ部分、霍亚分期量表(H-Y)、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巴式指数量表(BI)评分呈负相关(P<0.05);HAMD和PSQI评分与UPDRS-Ⅱ、Ⅲ、Ⅳ、HAMA和H-Y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BI评分呈负相关(P<0.05),HAMD和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H-Y、HAMA评分与PD抑郁发生的风险独立相关(P<0.001);UPDRS-Ⅳ、HAMA评分与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独立相关(P<0.05)。结论PD焦虑、运动障碍和治疗并发症合并抑郁或睡眠障碍可加快PD进展速度,应在临床实践中常规评估并及早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病情进展速度 抑郁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嗅球中水通道蛋白4表达缺失对抑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德智 田宽 +5 位作者 胡玲 胡洁 赵秋叶 曹萱 李晋芳 冉建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小鼠嗅球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QP4表达缺失对小鼠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小鼠嗅上皮和嗅球中AQP4的表达,采用嗅觉电位(E0G)测定比较小鼠的嗅觉差异,悬尾试验(TST)和喷溅试验(ST)检测AQP4...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小鼠嗅球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QP4表达缺失对小鼠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小鼠嗅上皮和嗅球中AQP4的表达,采用嗅觉电位(E0G)测定比较小鼠的嗅觉差异,悬尾试验(TST)和喷溅试验(ST)检测AQP4基因敲除(AQP4^-/-)小鼠与野生型(WT)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并分析抑郁行为与嗅觉电位的相关性。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发现AQP4在嗅上皮和嗅球神经纤维层和突触小球层均有不同程度表达;AQP4^-/-与WT小鼠相比,食物性嗅觉电位诱发实验的电位更低(P<0.01);抑郁行为学发现AQP4^-/-小鼠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较长、第一次梳理背部毛发潜伏时间较长以及梳理时间较短(P<0.01);AQP4^-/-小鼠嗅觉电位与悬尾不动时间、梳理潜伏时间呈负相关(P<0.05),与梳理背部毛发时间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AQP4表达在小鼠嗅鞘细胞膜上,其表达对于维持嗅觉信号的传递具有重要意义,AQP4基因敲除引起小鼠嗅觉的减退或缺失可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基因敲除 嗅球 抑郁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伴脊髓播散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昌国 童林艳 +1 位作者 罗海彦 龚思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28-630,共3页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WHO分级为Ⅳ级,是儿童后颅窝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20%,大多数为4-8岁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但在成人中很少见,不到成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且伴脊髓播散转移的更少见。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脊髓播散 病理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