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朝梁 周言忠 +2 位作者 柯珍勇 付世模 吴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型冲击波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ESWL-V共例,其中肩周炎例,网球肘例,跟痛症例,慢性腰肌劳损例,冲击剂量次,隔日次,共次。12840322036150015结果:随访~个月,例肩周炎中例有...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型冲击波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ESWL-V共例,其中肩周炎例,网球肘例,跟痛症例,慢性腰肌劳损例,冲击剂量次,隔日次,共次。12840322036150015结果:随访~个月,例肩周炎中例有效,有效率;例网球肘中例有效,有效率;例跟痛症中例有效,有效610403177.5%322681.2%2013率为;例腰肌劳损中例有效,有效率,无副作用发生。65%362980.5%结论:此方法安全、有效、无创伤,无副作用发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软组织损伤 临床观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体外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邓忠良 程昀 +2 位作者 赵大渝 黄朝梁 周言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8-209,21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力学强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4具完整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DEXA测定脊柱骨密度BMD ,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将每例标本的 4个椎体随机选择 2个共 8个椎体进行骨水泥P...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力学强度的影响作用。方法 :4具完整老年女性胸腰段脊柱 (T11-L2 ) ,X线摄片无明显病理异常 ,用DEXA测定脊柱骨密度BMD ,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 ,将每例标本的 4个椎体随机选择 2个共 8个椎体进行骨水泥PMMA注射构成椎体成形术组 (A组 ) ,余 8个椎体为对照组 (B组 )。A组行椎体成形术注射加显影剂的低粘度骨水泥 5ml。注射后摄轴位X线片了解骨水泥分布情况。测试A组和B组椎体静态压缩下的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 :所有椎体BMD的T值提示为中重度骨质疏松 (T值 - 3.15~ - 4 .6 6 ,平均 - 3.87)。A组注射 5ml骨水泥后轴位片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 5 0 %。A组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刚度分别为 2 6 4 5± 4 78N和 1317± 2 81N/mm ;B组最大抗压强度 186 2± 6 2 0N ,刚度为 10 2 5± 2 33N/mm。两组比较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椎体内注射骨水PMMA可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 ,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达到强化椎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椎体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邓忠良 陈富 +2 位作者 柯珍勇 黄朝梁 周言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方法、疗效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单纯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 ,俯卧位或侧卧位 ,多椎体同时穿刺注射方法进行手术。本组 7例 (2 5个椎体 )年龄 6 0~ 79岁 ,男 2例 ,女 5例。每例患者... 目的 :探讨多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方法、疗效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单纯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 ,俯卧位或侧卧位 ,多椎体同时穿刺注射方法进行手术。本组 7例 (2 5个椎体 )年龄 6 0~ 79岁 ,男 2例 ,女 5例。每例患者骨折椎体数 3~ 9个 ,PVP手术椎体数 3~ 6个 ,骨折压缩程度 2 5 %~ 80 %。手术前及术后 2天和术后 4月时分别进行活动能力、止痛药使用情况及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 (VAS)。结果 :俯卧位手术 2例 ,侧卧位手术 5例 ,手术时间 2 .0~ 4 .5h ,单侧注射 16个椎体 ,双侧注射 9个椎体 ,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 0 .5~ 4 .0ml。 7例止痛药使用评分 ,术后比术前降低 (T =0 ,P<0 .0 1) ,4例术后完全不用止痛药 ,随访时仍保持该水平。活动能力评分在术后 2天比术前增加 (T =0 ,P <0 .0 1) ,术后 4月进一步改善。疼痛强度VAS在术后 2天时比术前下降 2 .1~ 6 .4 ,平均 5 .1,自身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t=7.4 ,P <0 .0 0 0 5 ) ,随访时仍维持术后水平。结论 :多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VP治疗有效 ,单纯透视引导下侧卧位多椎体同时穿刺注射是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脊柱 微创治疗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部和骨盆骨折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粘附分子-1的测定及其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世荣 黄朝梁 +1 位作者 邓忠良 张进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38-740,共3页
目的 :探讨髋部和骨盆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粘附分子 - 1(ICAM - 1)的测定值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科髋部及骨盆骨折患者 ,根据静脉造影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 ,于术前、术后 1天、术... 目的 :探讨髋部和骨盆骨折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粘附分子 - 1(ICAM - 1)的测定值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科髋部及骨盆骨折患者 ,根据静脉造影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 ,于术前、术后 1天、术后 3天、术后 7天、术后 14天抽清晨肘静脉空腹血 ,测定血清TNF -α、ICAM - 1的含量。结果 :血栓发生组和无血栓发生组TNF -α、ICAM - 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TNF -α、ICAM - 1在严重损伤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 ,和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A 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 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环扎加Maxon线张力带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柯珍勇 周言忠 +3 位作者 邓方跃 黄朝梁 程昀 陈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进一步改进骸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取4具湿润尸体完整膝关节,保留一定的股骨胫骨长度,除股四头肌,关节囊,髌腱外去除其它软组织,伸直位固定股四头肌,制作髌骨横断骨拆模型,采用4×4拉丁方设... 目的:进一步改进骸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取4具湿润尸体完整膝关节,保留一定的股骨胫骨长度,除股四头肌,关节囊,髌腱外去除其它软组织,伸直位固定股四头肌,制作髌骨横断骨拆模型,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按序作四种不同固定A、钢丝环扎加Maxon线张力带缝合;B、改良张力带固定; C、张力带钢丝固定;D、单纯钢丝环扎。用胥少汀法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四种固定方法固定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与 B效果接近,为最好,C较差,D最差。股四头肌拉力在钢丝环扎加Maxon张力带缝合和改良张力带固定,均可达体重2倍以上。结论:对某些骸骨粉碎骨折,不适合改良张力带固定,则钢丝环扎加Max on线张力带缝合效果最佳,该方法可满足早期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钢丝环扎 Maxon线强力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皮移植替代鞘内屈肌腱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邓忠良 陈秉礼 +1 位作者 陈文直 周言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5-368,共4页
为研究真皮替代鞘内屈肌腱的可行性,用兔真皮条移植替代鞘内屈趾肌腱,以正常鞘内屈趾肌腱为对照,观察移植物的形态及组织学变化、新生血管情况及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移植物术后24周时大体形态、新生血管及胶原排列与对照组近似,生理... 为研究真皮替代鞘内屈肌腱的可行性,用兔真皮条移植替代鞘内屈趾肌腱,以正常鞘内屈趾肌腱为对照,观察移植物的形态及组织学变化、新生血管情况及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移植物术后24周时大体形态、新生血管及胶原排列与对照组近似,生理需要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囊及皮脂腺完全退化,移植物10周后延伸率为23%。实验表明真皮能替代鞘内屈肌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修复 真皮移植 替代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筋膜条移植替代肌腱后的力学性能变化
7
作者 邓忠良 陈富 陈秉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了解深筋膜条移植替代屈肌腱后力学性能变化情况。方法:只兔腰背筋膜条移植替代鞘内屈趾肌腱,自24体鞘内游离移植腱为对照,观察术后即刻、周、周和周时两组的力学性能。31024结果:筋膜条术后力学性能变化与自体移植腱一致,周时最... 目的:了解深筋膜条移植替代屈肌腱后力学性能变化情况。方法:只兔腰背筋膜条移植替代鞘内屈趾肌腱,自24体鞘内游离移植腱为对照,观察术后即刻、周、周和周时两组的力学性能。31024结果:筋膜条术后力学性能变化与自体移植腱一致,周时最差、以后渐增强;筋膜条术后各时间组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远低于自体移植腱(3P<),最大应变0.01明显高于自体移植腱(P<;筋膜条的坡脚区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在移植周后与自体移植腱无显著性差别0.05)10(P>、0.05)24周时与正常鞘内腱相近(P>)。0.05结论:深筋膜条替代鞘内屈肌腱周后力学性能可满足生理需要,但力学储备性能较自24体移植腱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 肌腱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