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癫痫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阳美 曾可斌 +1 位作者 王学峰 胡长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4-285,共2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癎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癎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癎纵(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癎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癎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癎纵(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图限局性癎性放电。对治疗药物反应不良和治疗前癫癎发作次数多等4个因素为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对首次治疗药物反应不良、脑电图有限局性癎性放电、始发年龄小、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等因素的癫癎患者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癎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预后 脑电图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与心脏损害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长清 王蕾 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脑卒中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和心脏的影响。方法 :检测 389例不同部位大脑半球梗死和出血急性期患者及 2 0 6例对照的心率变异性 (HRV)、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 (ECG)和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活性 ,分析其HRV、ECG复极...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脑卒中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和心脏的影响。方法 :检测 389例不同部位大脑半球梗死和出血急性期患者及 2 0 6例对照的心率变异性 (HRV)、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 (ECG)和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活性 ,分析其HRV、ECG复极改变、心律失常和CK -MB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 :右侧岛叶和其邻近部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和QTc明显延长发生率显著增高 ;左侧岛叶和其邻近部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电图ST段压低发生率显著增高 ;CK -MB活性升高主要见于岛叶和其邻近部位脑卒中患者 ,双侧无显著性差异。右侧岛叶和其邻近部位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HF、RMSSD、PNN5 0显著下降和LF/HF显著增高。伴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LF和LF/HF高于无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 ,HF显著低于无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结论 :大脑半球卒中患者对心脏的影响主要与岛叶或其邻近部位病变有关 ,对这些患者应加强心电监护、心肌酶谱检查和心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自主神经 心电图 血浆心肌激酶 岛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酮症糖尿病癫痫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阳美 李晋芳 +1 位作者 吕洋 胡常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78-479,482,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规律,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0例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糖尿病性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状态下发生癫痫,8例患者以癫痫作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15例表现为部分... 目的:探讨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规律,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0例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糖尿病性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状态下发生癫痫,8例患者以癫痫作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15例表现为部分运动性发作,占75%。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是主要治疗措施,避免应用苯妥英钠。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降低血糖是控制癫痫发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非酮症糖尿病 癫痫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其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长清 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1-103,91,共4页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HRV 神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敏 王健 +1 位作者 王亚平 裴雪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 :通过培养了解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NSC)生物学特性 ,为深入研究其体内外分化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胎脑NSC。通过单细胞克隆实验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增殖能力和生物学特性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SC特征性标志nestin... 目的 :通过培养了解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NSC)生物学特性 ,为深入研究其体内外分化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胎脑NSC。通过单细胞克隆实验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增殖能力和生物学特性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SC特征性标志nestin表达和分化能力 ;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状态 ;并比较EGF、bFGF对鼠NSC增殖刺激作用。结果 :体外传代培养获得的NSC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表达nestin ;NSC扩增迅速 ;传代培养的NSC性能稳定 ;联合运用EGF、bFGF对NSC增殖作用较单用强。结论 :成功培养扩增了大鼠NSC ;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自我更新 多向分化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发神经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琴 胡常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抗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引发神经元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 再灌注模型。术后首次即刻分别腹腔注射bFGF和生理盐水,以后每天一次,连用7天。TUNEL 法原位检测缺血后第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抗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引发神经元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 再灌注模型。术后首次即刻分别腹腔注射bFGF和生理盐水,以后每天一次,连用7天。TUNEL 法原位检测缺血后第1、2、3、5、7天脑石蜡切片含DNA 碎片的凋亡细胞。结果 正常组、 假手术组、缺血组对侧半球每张切片有0~8个凋亡细胞,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缺血48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第7天仍可见凋亡细胞。bFGF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缺血/ 再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 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区神经元发生了凋亡,bFGF具有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脑缺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大脑半球出血对心脏自主神经和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长清 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6-118,123,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脑出血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心电图复极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检测150例不同部位急性大脑半球出血患者和150例对照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其心率变异性变化、心电图复极改变和心律失常。结果:右侧壳核和额顶...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脑出血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心电图复极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检测150例不同部位急性大脑半球出血患者和150例对照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其心率变异性变化、心电图复极改变和心律失常。结果:右侧壳核和额顶颞叶出血患者急性期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左侧壳核和额顶颞叶出血患者急性期心电图段降ST低发生率明显增高。右侧壳核和额顶颞叶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下降和明显增高。伴室上HFRMSSDPNN50LF/HF性快速心律失常者和高于无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明显低于无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LFLF/HFHF结论:左侧和右侧大脑半球出血对心脏的影响不同,岛叶病变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自主神经 心电图 岛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莉芬 李荣亨 +2 位作者 曹文富 张晓恒 高渝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黄芪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及细胞-6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例患者(治疗组)应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α、水40CGNTNF-IL-6平;并与例应用常规治... 目的:观察大剂量黄芪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及细胞-6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例患者(治疗组)应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α、水40CGNTNF-IL-6平;并与例应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及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32 31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α和均显著升高(TNF-IL-6P),且血α与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01TNF-IL-6 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α、明显下降TNF-IL-6 (P,<0.01)CD3+细胞、TCD4+细胞、明显升高。TCD4/CD8结论:大剂量黄芪有较好的降低患者α和、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为该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阿魏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莉芬 胡长林 谢运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阿魏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和尾部放血并重复缺血再灌的脑缺血模型。观察复方阿魏酸对大鼠脑组织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丙二醛... 目的:研究复方阿魏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和尾部放血并重复缺血再灌的脑缺血模型。观察复方阿魏酸对大鼠脑组织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丙二醛、能量代谢、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复方阿魏酸可以抑制ET-1、丙二醛及乳酸的过量产生,提高脑组织CGRP、ATP及Na^+-K^+-ATP酶活性。复方阿魏酸的以上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物丹参。复方阿魏酸治疗组大脑皮层HSP70表达明显增强,大脑缺血损伤程度有减轻。结论:复方阿魏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拮抗自由基、改善微循环等多环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阿魏酸 实验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VEGF mRNA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陶 陈莉芬 +1 位作者 胡长林 董佑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0-212,25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VEGF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缺血2h再灌注6h、12h、2 4h、4 8h、72h及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VEGF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缺血2h再灌注6h、12h、2 4h、4 8h、72h及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 -PCR法检测VEGF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6h ,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VEGF免疫阳性反应已出现,2 4h明显增多,4 8h达高峰;VEGFmRNA在6h开始上升,12h达高峰,2 4h开始下降,4 8~72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VEGF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文斌 胡常林 汤为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1-152,155,共3页
目的:培养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取~乳鼠脑皮质经不同孔径的筛网过滤后,用胶原酶振荡消15d Wistar,化获得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呈典型的铺79d路卵石样征象... 目的:培养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取~乳鼠脑皮质经不同孔径的筛网过滤后,用胶原酶振荡消15d Wistar,化获得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呈典型的铺79d路卵石样征象。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培养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同血管内皮细胞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学适宜技术的推广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海彦 胡长林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8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 医学适宜技术 基本医疗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6-羟多巴胺建立鼠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海彦 彭国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类似人类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PD动物模型 。方法:于黑质致密部,黑质旁部及纹状体区等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剂量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注射,造成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不同程度损伤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种不同程度... 目的:建立稳定的类似人类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PD动物模型 。方法:于黑质致密部,黑质旁部及纹状体区等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剂量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注射,造成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不同程度损伤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种不同程度损伤的帕金森病鼠黑质区和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计数,并观察其与旋转行为,注射部位及剂量的关系。结果:(1). 单侧黑质致密部6-羟多巴胺8μg注射,可以造成注射侧黑质区TH神经元95%以上的缺失。(2). 单侧黑质旁部6-羟多巴胺8μg注射,可以造成注射侧黑质区TH神经元70%以上的缺失。(3). 单侧纹状体区6-羟多巴胺三点注射,可造成注射侧黑质区TH神经元30%~40%的缺失 。结论: 6-羟多巴胺不同部位和不同剂量注射,可以建立模拟临床上不同病程时期PD动物模型,其症状稳定,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药物治疗及各种移植治疗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觉、振动觉阈值的正常参考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毛思中 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 :了解国内正常人振动觉、温度觉阈值的正常范围、各阈值与性别、年龄、部位、检查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QSA - 2 0 0 1温度觉分析仪及VSA - 6 0 0 3振动觉分析仪 ,用包括反应时间在内 (RTIM)的“Limits′法和不包括反应时间在... 目的 :了解国内正常人振动觉、温度觉阈值的正常范围、各阈值与性别、年龄、部位、检查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QSA - 2 0 0 1温度觉分析仪及VSA - 6 0 0 3振动觉分析仪 ,用包括反应时间在内 (RTIM)的“Limits′法和不包括反应时间在内(RTEM)的‘Levels’或‘Staircases’法测定了 10 0位正常人肢体 4个部位的温度觉、振动觉阈值。结果 :各种方法测得的温度觉值、振动觉阈值表明正常人温度觉阈值 (TT)、振动觉阈值 (VT)在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部位不同TT、VT不同 ;TT、VT随年龄增加而增大 ;用包括反应时间在内的方法 (RTTM)测定的TT、VT大于不包括反应时间在内的方法 (RTEM )测得的TT、VT ,且两种方法所得值呈显著正相关。QST检查方法重复性尚可。结论 :定量感觉检查可定量评价人体感觉功能 ,所得TT、VT受检查方法、部位、受试者年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阈值 振动阈值 定量感觉检查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ERK1/2)信号转导途径在实验性癫痫大鼠海马结构的激活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杰 陈阳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脑内的活性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结构ERK1/2的磷酸化状态(p-ERK1/2),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生理盐...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脑内的活性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结构ERK1/2的磷酸化状态(p-ERK1/2),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p-ERK1/2在海马结构仅见于神经纤维。SE30min后ERK1/2在胞体强烈激活,2h时达到高峰,6h后各区均明显减少,12h后降至基础水平,在所有时间点,ERK1/2在齿状回的活化程度均显著高于CA1和CA3区。海马结构各区可见到许多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坏死。结论:MAPKERK1/2信号转导途径在匹罗卡品致痫过程中被激活,并可能在发作后海马神经元急性损伤与保护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长时程形态学变化的形成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癫痫 海马 匹罗卡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毛思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2例初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60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Jackson...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2例初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60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Jackson癫痫)的临床表现、腰穿及CT检查。结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SF异常在发病后10天内的阳性率为100%,11~15天为89%,21~30天为45%;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48h内为100%,3~5天内的为80%,5天以后的阳性率很低。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穿 头颅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