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组织中肺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罗文军 易永芬 +2 位作者 于冬青 亓荣华 唐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检测肺耐药蛋白 (L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在 6 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6 0例大肠癌组织 ,1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 ... 目的 :检测肺耐药蛋白 (L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在 6 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6 0例大肠癌组织 ,1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 :MRP、LRP在 6 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3%和 70 % ,均高于正常大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 (P <0 .0 5 ) ,在各组织学类型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不同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间表达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MRP、LRP在大肠癌中均呈高表达 ,在大肠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这可能是大肠癌对化疗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组织 肺耐药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基因表达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文军 冷志 +2 位作者 易永芬 唐博 李圆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讨论肿瘤的组织来源、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1例GISTs进行光镜观察,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kit)、CD34、波形蛋白、actin、s-100等抗原标记物在肿...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讨论肿瘤的组织来源、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1例GISTs进行光镜观察,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kit)、CD34、波形蛋白、actin、s-100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1例GISTs,其中40例以梭形细胞为主;17例伴有上皮样细胞,4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分别为CD11795.0%(48/51),CD3480.0%(41/51)。结论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对其做作出正确诊断,GISTs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间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T 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 病理研究 上皮样细胞 CD117 SP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来源 光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继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以提高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6 3例 6 0岁以上行急诊剖腹手术的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老年人急性...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以提高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6 3例 6 0岁以上行急诊剖腹手术的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绝大多数是继发性 (95 .2 % ) ,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首诊较迟 (平均 4 2h) ,从发生腹痛到接受手术较晚 (平均 6 4 .9h) ,术前并存疾病较多 ,术后并发症 (36 .5 % )和死亡率 (2 0 .6 % )高。结论 :接受手术时间、是否有并存疾病、原发疾病类型、并发症类型及腹内情况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是 :早期诊断 ,积极处理并存疾病争取早期手术 ,术中严密监测、保护各器官功能 ,术后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预防、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病 老年人 预岳 围手术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满 谭忠宜 +1 位作者 余永康 高根五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17-819,共3页
目的 :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情况 ,其中 38例伴有单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SAP -Ⅱ )。将早期手术治疗的SAP -Ⅱ 2 3例与早期非手术治疗的SAP -Ⅱ 15例... 目的 :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情况 ,其中 38例伴有单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SAP -Ⅱ )。将早期手术治疗的SAP -Ⅱ 2 3例与早期非手术治疗的SAP -Ⅱ 15例在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期手术组中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0 .4 3% (7/ 2 3)和 34.78% (8/ 2 3) ,早期非手术组中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6 6 .6 7% (10 / 15 )和 4 6 .6 7% (7/ 15 ) ,两组比较早期手术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早期非手术组 (P <0 .0 5 ) ,而并发症发生率差别不大。结论 :早期手术对一些严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Ⅱ )患者是必需的。在SAP早期保守治疗期间出现 1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时应进行手术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休克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乳腺肿块穿刺技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满 余永康 高根五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活检针在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的应用可行性。方法:按前列腺活检针操作方法对住院的21例病人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并与19例手术切除后病检对照。结果:本组穿刺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基本相符,准确率94.6%,仅 1... 目的:探讨前列腺活检针在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的应用可行性。方法:按前列腺活检针操作方法对住院的21例病人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并与19例手术切除后病检对照。结果:本组穿刺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基本相符,准确率94.6%,仅 1例乳房结核穿刺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误,无假阴性和假阳性。1例穿刺后出现皮下瘀血并发症。结论:用前列腺活检针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乳腺肿块供选择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穿刺术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硝基苯磺酸诱导的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代华 张兴明 郭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6-487,490,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由 2 ,4 -二硝基苯磺酸 (D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UC)动物模型。方法 :用 18%的DNBS乙醇溶液 0 .2 5ml灌肠 ,在Wistar大鼠上建立UC模型。结果 :DNBS/乙醇灌肠后 ,实验鼠出现血性腹泻 ,持续 2~ 3天 ,而粘液性腹泻持续... 目的 :建立一种由 2 ,4 -二硝基苯磺酸 (D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UC)动物模型。方法 :用 18%的DNBS乙醇溶液 0 .2 5ml灌肠 ,在Wistar大鼠上建立UC模型。结果 :DNBS/乙醇灌肠后 ,实验鼠出现血性腹泻 ,持续 2~ 3天 ,而粘液性腹泻持续时间长达 2 1天。结肠病理表现为充血、水肿、局限于粘膜内的溃疡、杯状细胞排空、隐窝脓肿等。结论 :DNBS/乙醇诱导的鼠UC模型类似于人UC ,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毒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Wistar大鼠门静脉部分结扎制作门脉高压动物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继见 高根五 +1 位作者 刘长安 姚榛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用Wistar大鼠作门静脉部分结扎制作门脉高压动物模型,探索适宜的制模条件。方法:用各种型号钝头直针作门静脉部分结扎。结果:假手术组,用18号、20号钝头直针组,直到术后第5天仍无门脉高压形成。用14号、16号... 目的:用Wistar大鼠作门静脉部分结扎制作门脉高压动物模型,探索适宜的制模条件。方法:用各种型号钝头直针作门静脉部分结扎。结果:假手术组,用18号、20号钝头直针组,直到术后第5天仍无门脉高压形成。用14号、16号钝头直针组,术后门脉压力均升高,但14号钝头直针组大鼠术后表现明显拒食、精神萎靡、体重减轻、腹水形成并相继死亡。16号钝头直针组,术后0.5小时门脉压力即显著升高,72小时形成稳定的门脉高压。结论:Wistar大鼠门静脉部分结扎致门脉高压动物模型,16号钝头直针外径大小最合适,制模既能成功,又无动物死亡,术后各方面情况均与假手术动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部分结扎 门脉高压症 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大鼠Kupffer细胞CD14蛋白的表达及其在肝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戴立里 龚建平 +3 位作者 左国庆 吴传新 李生伟 刘长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时细胞()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肝损害中的作用。KupfferKCsCD14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乙醇喂养组(剂量~)和葡萄糖对照组。周和周活杀分离,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Wistar 512g/kg/24h48KCsFCM胞膜上蛋白的表达,同... 目的: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时细胞()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肝损害中的作用。KupfferKCsCD14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乙醇喂养组(剂量~)和葡萄糖对照组。周和周活杀分离,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Wistar 512g/kg/24h48KCsFCM胞膜上蛋白的表达,同时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测定中的表达;用酶联免疫法()CD14RT-PCRKCsCD14 mRNAELISA测定血浆中TNF-α和-浓度变化;测定血浆内毒素及血浆中转氨酶()水平变化,并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IL6ALT结果: 乙醇组大鼠周时膜上已明显表达蛋白和 ,周时其表达进一步增强,显著高于对照组4KCsCD14CD14mRNA8(P。乙醇<0.05)组周和周时血浆48TNF-α浓度、-浓度及内毒素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6 (P。乙醇组肝组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对<0.05)照组肝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乙醇能诱导大鼠肝脏膜蛋白和的表达显著增强,血浆中细胞因子KCsCD14CD14 mRNA-TNFα和-浓度增加,引起肝脏形态改变和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KUPFFER细胞 脂多糖受体CD14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朱代华 张兴明 郭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确定尿胰蛋白酶抑制剂 (UTI)对鼠溃疡性结肠炎 (UC)结肠组织中蛋白酶的作用。方法 :用 18%的DNBS乙醇溶液 0 .2 5ml灌肠 ,在Wistar大鼠上建立UC模型 ;经尾静脉注射UTI ;用明胶酶谱法测定病变结肠组织中的蛋白酶活性。结果 :经UTI... 目的 :确定尿胰蛋白酶抑制剂 (UTI)对鼠溃疡性结肠炎 (UC)结肠组织中蛋白酶的作用。方法 :用 18%的DNBS乙醇溶液 0 .2 5ml灌肠 ,在Wistar大鼠上建立UC模型 ;经尾静脉注射UTI ;用明胶酶谱法测定病变结肠组织中的蛋白酶活性。结果 :经UTI处理后 ,鼠UC结肠组织中蛋白酶活性仅为对照组的 1/3。结论 :UTI能显著降低鼠UC结肠组织中蛋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 结肠炎 溃肠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中的心功能变化
10
作者 王继见 高根五 +2 位作者 刘长安 苏海兵 姚榛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了解心脏功能状态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用型彩色超声仪测定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变 HP5500大鼠和门静脉部分结扎大鼠左室功能,同时检测门静脉压。 结果: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变大鼠血容量增加明显大于门静脉部分结扎大鼠,但... 目的:了解心脏功能状态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用型彩色超声仪测定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变 HP5500大鼠和门静脉部分结扎大鼠左室功能,同时检测门静脉压。 结果: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变大鼠血容量增加明显大于门静脉部分结扎大鼠,但二者门静脉压力升高幅度无差别,这主要是通过调节心率快慢和每搏输出量多少来维持心输出量在一定范围的缘故。结论:心脏通过调节心输出量在一定范围内是稳定门脉压力必不可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p2、c-Myc和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伟 周洪伟 +1 位作者 易永芬 刘丹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Skp2、c-Myc和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以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粘膜、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及60例大肠癌组织中Skp2、c-Myc和P27kip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S... 目的:探讨Skp2、c-Myc和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以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粘膜、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及60例大肠癌组织中Skp2、c-Myc和P27kip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Skp2与c-Myc和P27kip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Skp2、c-Myc和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66.67%和21.67%。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病理分期延迟及伴有淋巴结的转移,P27kip1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Skp2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c-Myc过表达与浸润深度加深、病理分期延迟及伴有淋巴结的转移有关。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均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大肠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Skp2与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从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过程中,Skp2、c-Myc和P27kip1蛋白表达发生相应变化,均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其蛋白的检测可为判断大肠癌恶性进程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SKP2蛋白 C-MYC蛋白 P27^KIP1蛋白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