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染重组Elafin对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4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龙 周向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转染重组Elafin对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4的保护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EG-FP-C1-Elafin转染入离体培养巨噬细胞株,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granulocyte,PM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共作用4 h... 目的:研究转染重组Elafin对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4的保护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EG-FP-C1-Elafin转染入离体培养巨噬细胞株,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granulocyte,PM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共作用4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Elafin胞内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表面受体CD14表达情况。同时,转染重组质粒的巨噬细胞与凋亡PMN共孵育1 h后,观测结合凋亡PMN的巨噬细胞百分比。结果:pEGFP-C1-Elafin转染入巨噬细胞后被成功表达,其表面受体CD14数量明显升高,结合凋亡PMN的巨噬细胞的数量的增加。结论:通过转染重组人Elafin,可保护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表面凋亡相关受体CD14,促进PMN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凋亡 细胞受体CD14 ELAF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时不同吸氧浓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活性氧类物质产生的影响
2
作者 刘衡 温宝伶 王晓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时吸氧浓度差异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活性氧类物质(ROS)产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80只建立COPD模型,分为低氧(LO,n=20)、常氧(NO,n=20)、吸氧(IO,n=20)运动组及常氧非运动对照(C,n=20)组。前3组每天分别... 目的探讨运动时吸氧浓度差异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活性氧类物质(ROS)产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80只建立COPD模型,分为低氧(LO,n=20)、常氧(NO,n=20)、吸氧(IO,n=20)运动组及常氧非运动对照(C,n=20)组。前3组每天分别置氧体积浓度13.6%、21%、25%环境中跑台运动1 h,C组于氧浓度21%下置静止跑台上1 h。各组运动后1周(n=10)、4周(n=10),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及ROS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骼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Ⅳ(COXⅣ)蛋白表达。结果运动1周时,LO组、NO组ROS较C组升高(P<0.05),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GSH及COXⅣ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4周时,LO组ROS含量较C组升高(P<0.05),NO组和IO组ROS较C组减低(P<0.05);NO组和IO组GSH、COXⅣ含量较C组增加(P<0.05),LO组较C组减少(P<0.05)。结论非低氧状态COPD患者进行长期康复运动,可能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增强抗氧化能力等抑制体内ROS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 氧浓度 吸氧 活性氧类物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治疗百草枯中毒大鼠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温宝伶 余雷 +1 位作者 方艳 王晓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的疗效及量效关系。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维生素C1组、C2组,每组10只。通过胃内一次性灌注150 mg/kg PQ,建立PQ中毒SD大鼠模型。中毒组给予30 mg...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的疗效及量效关系。方法:将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维生素C1组、C2组,每组10只。通过胃内一次性灌注150 mg/kg PQ,建立PQ中毒SD大鼠模型。中毒组给予30 mg/kg甲基强的松龙、2.5 mg/k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维生素C1组、C2组在中毒组基础上给予两种浓度的维生素C(5,500 mg/kg),以生理盐水稀释成5 m L/kg,股静脉注射;对照组仅以生理盐水进行相应处理。于实验后36 h检测大鼠血浆中丙二醛、肝肾功能,并行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湿干重比等检查;取肝组织行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Western印迹检测Bcl-2表达等。结果:维生素C1组中丙二醛低于中毒组,GSH-PX高于中毒组,肝肾功能较中毒组有明显改善(均P<0.01);维生素C2组丙二醛高于中毒组,其肝肾功能较中毒组也呈恶化趋势(均P<0.01)。中毒组中Bcl-2较对照组表达减低,维生素C1组中Bcl-2较中毒组表达增强,而维生素C2组中Bcl-2较中毒组表达减弱(均P<0.01)。但维生素C1组、C2组在肺功能、湿干重比、病理学等与中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维生素C可能通过抗氧化、抑制PQ导致的细胞凋亡等途径对PQ中毒大鼠的肝肾功能有部分的保护作用,而高剂量维生素C反而有促氧化作用;同时,维生素C未呈现出对PQ中毒时肺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维生素C 剂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