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镜钬激光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126例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卫阳 苟欣 +2 位作者 王明 邓远忠 汤召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嵌顿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126例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中有97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一次清除碎石满意,平均...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嵌顿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126例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中有97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一次清除碎石满意,平均手术时间42min;13例因输尿管中下段狭窄,无法到达结石部位,3例成功留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3例改开放手术,另7例改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输尿管穿孔3例,1例碎石后成功留置双J管,2例改开放手术;11例结石被冲至肾盂,其中3例在肾盂内成功碎石,3例因结石较大,改为MPCNL;5例患者留置双J管后行ESWL。术后复查B超及腹部X线片,结石排净率93.65%(118/126)。另外研究发现,男女患者比较,输尿管镜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梗阻时间(≥6个月与<6个月比较)、结石大小(直径≥1.0cm与直径<1.0cm比较)及对手术成功的影响也不同(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钬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卫阳 苟欣 +4 位作者 吴小候 王明 汤召兵 邓远忠 李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塞加顺铂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32例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均经去势手术或(和)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呈逐渐上升趋势。全... 目的:探讨多西他塞加顺铂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32例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均经去势手术或(和)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呈逐渐上升趋势。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其中2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转移灶疼痛。多西他塞75mg/m2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第1d用;顺铂100mg/m2加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第1d用。结果:治疗后患者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4ng/ml)8例,PSA值下降>50%13例,11例PSA值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65%。26例骨转移灶疼痛者化疗后9例疼痛缓解,17例仍有疼痛。随访8~49个月,平均26.2个月,21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18.6个月。疼痛缓解期平均13.9个月。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均在耐受范围。结论:多西他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辅助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结肠瘘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卫阳 苟欣 +2 位作者 王明 邓远忠 汤召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42-1443,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结肠瘘的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结肠瘘患者的诊治资料。男性5例,女性1例。病因为结肠癌4例、结肠憩室炎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粪尿、气尿及反复尿路感染。通过CT确诊4例、膀胱镜确诊2例、膀胱造... 目的:探讨膀胱结肠瘘的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结肠瘘患者的诊治资料。男性5例,女性1例。病因为结肠癌4例、结肠憩室炎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粪尿、气尿及反复尿路感染。通过CT确诊4例、膀胱镜确诊2例、膀胱造影确诊1例。6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病变肠段切除一期吻合加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膀胱瘘口外长补1例;一期横结肠造口、二期结肠癌根治加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1例结肠癌患者因肿瘤有远处转移,仅行横结肠造口术。结果:6例随访5个月~3年,平均2.2年。除1例结肠癌于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外,其他患者术后生存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膀胱结肠瘘主要病因为肠道病变,临床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及粪尿等,CT三维重建为首选的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瘘 肠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1、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显力 邓远忠 +1 位作者 刘朝东 刘尊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53-956,共4页
目的: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Ebp1(ErbB-3binding protein,Ebp1)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Ca分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a... 目的: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Ebp1(ErbB-3binding protein,Ebp1)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Ca分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分期的相互关系。方法:21例BPH,55例PC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bp1、A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在BPH、PCa中的表达关系,二者表达与PCa的病理分级、术前PSA水平、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PCa组织中Ebp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PH组织(P<0.05),BPH、PCa组织中AR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PCa组织中Ebp1、A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PSA值无明显关系(P>0.05);PCa组织中Ebp1、AR在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Ebp1表达在BPH、PCa组织中有差异性,Ebp1可以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一个潜在指标;随着PCa进展AR、Ebp1表达逐步减少,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两者结合可作为PCa预后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EBP1 雄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体外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春丽 蔡晓钟 +3 位作者 邹琳 唐敏 胡宏波 吴小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T24和EJ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RT-PCR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hTERT启动子联合mad...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T24和EJ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RT-PCR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表达质粒转染T24和EJ细胞后的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生长周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hTERT和TGF-β1mRNA基因和蛋白表达影响。结果转染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后对T24和EJ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出现凋亡小体和细胞周期相的改变,S期细胞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下调T24和EJ细胞hTERT和TGF-β1的mRNA表达,并能抑制hTERT和TGF-β1蛋白表达。结论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能够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望为膀胱癌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ERT启动子 mad1基因 膀胱癌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A6、ROR2和STAT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龙波 苟欣 +1 位作者 何卫阳 周青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GATA6、发育调节激酶ROR2和信号转导因子STAT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GATA6、ROR2和STAT3的表...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GATA6、发育调节激酶ROR2和信号转导因子STAT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GATA6、ROR2和STAT3的表达,并将结果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复发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ATA6、ROR2和STAT3在BTCC的表达分别为:22.2%、61.1%、79.2%。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组间GATA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间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间ROR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组间STAT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复发与未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OR2、STAT3在BTCC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相关性(rs=0.443,P<0.05);GATA6在BTCC中的表达与ROR2、STAT3无统计学相关。结论:STAT3、ROR2和GATA6可能都参与了BTCC的进展;ROR2与STAT3可能存在共同的信号通路;检测GATA6、ROR2和STAT3可能对判断BTCC的进展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GATA6 ROR2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