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容整形外科手术麻醉安全管理 被引量:23
1
作者 郝学超 闵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近年来我国整形美容手术数量增长迅猛,2009年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美容整形外科手术年量逾200万例,位居世界第3位。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整形外科医师数量亦位居世界第3,估计全国美容整形数量超过450万例。整形美... 近年来我国整形美容手术数量增长迅猛,2009年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美容整形外科手术年量逾200万例,位居世界第3位。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整形外科医师数量亦位居世界第3,估计全国美容整形数量超过450万例。整形美容手术最常见的5类手术包括:眼睑手术、吸脂手术、隆乳手术、脂肪移植手术、鼻整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整形外科 麻醉安全 脂肪移植 肿胀液 整形外科医师 大容量吸脂术 公立医院 快速康复 多卡因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某医院门诊患者的疼痛就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东 彭丽桦 闵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20-1724,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患者的疼痛现状、疼痛就医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72 h内对该院871例门诊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患者人口学信息、疼痛(发生率、强度、持续时间)、疼痛对疲劳和睡眠的影响以及...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患者的疼痛现状、疼痛就医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72 h内对该院871例门诊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患者人口学信息、疼痛(发生率、强度、持续时间)、疼痛对疲劳和睡眠的影响以及疼痛就医行为相关影响因素的记录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该医疗机构门诊患者疼痛患病率为46.15%,其中外科疼痛患病率为55.64%、内科为47.88%、体检中心为20.00%;女性为49.40%、男性为41.82%;急性疼痛为58.46%、慢性疼痛为29.60%。75.66%的门诊患者一般不使用镇痛药;68.43%的门诊患者在就诊中没有向医生寻求镇痛治疗。在门诊患者对镇痛方式的知晓率上,消炎止痛药镇痛占88.40%,阿片类药物镇痛占46.96%、患者自控镇痛占29.39%、神经阻滞占28.13%、手术治疗占22.62%、放射治疗占19.86%、中医中药治疗占8.96%、射频治疗占6.20%。65.79%的门诊患者存在疲劳,36.05%的门诊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疼痛患者更容易发生疲劳和睡眠障碍(P〈0.01)。影响患者疼痛就医行为的人口学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情况(P值为0.000 1~0.022 6)。结论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门诊患者的疼痛患病率高,而对疼痛的关注率以及疼痛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且患者对疼痛的就医行为欠佳,导致疼痛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就医行为 疼痛认识 生活质量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部分医院住院患者手术后疼痛现状的横断面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金菊英 彭丽桦 +3 位作者 闵苏 李炜 徐颖 彭明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0-346,共7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住院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和治疗情况。方法:调查重庆地区18家医院在2015年3月18日0:00至3月21日0:00期间曾接受手术、且年龄≥9岁的住院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和治疗情况,调查在手术结束后48 h内完成。结果:实际调查患...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住院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和治疗情况。方法:调查重庆地区18家医院在2015年3月18日0:00至3月21日0:00期间曾接受手术、且年龄≥9岁的住院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和治疗情况,调查在手术结束后48 h内完成。结果:实际调查患者1 147例,实查率为98.12%。术后疼痛发生率约96.6%。调查当时各级医院总体中重度静息痛发生率18.3%,中重度运动痛发生率49.9%;术后曾经历的最剧烈静息痛和运动痛达到中重度的比例分别为42.0%和84.2%。其中,三级教学医院、三级非教学医院和二级医院手术患者术后最剧烈静息痛达中重度的比例分别为30.7%、42.5%和54.7%(P<0.01),最剧烈运动痛达中重度的比例分别为78.5%、80.7%和93.4%(P<0.01)。各级医院镇痛药物平均使用率77.8%,三级教学医院(81.6%)使用率高于三级非教学医院(74.4%)。三级教学医院多选择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消炎药联合镇痛,三级非教学医院和二级医院则以阿片类药物单一镇痛为主。各级医院镇痛方式均主要为患者自控镇痛,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结论:重庆地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其中三级教学医院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相对较低,以多种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为主;而三级非教学医院和二级医院术后中重度疼痛较为普遍,以阿片类药物单一镇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手术后 横断面研究 流行病学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医师分娩镇痛实践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彬 刘春元 +3 位作者 赵梓作 赵邦术 舒秋霞 闵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在麻醉科医师中调查分娩镇痛的实践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麻醉科医师在分娩镇痛方法、药物选择、给药模式以及分娩镇痛相关问题的看法。借助"中国基层麻醉网"于2019年1月20-27日实施问卷发放与回收。结果 923位麻... 目的在麻醉科医师中调查分娩镇痛的实践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麻醉科医师在分娩镇痛方法、药物选择、给药模式以及分娩镇痛相关问题的看法。借助"中国基层麻醉网"于2019年1月20-27日实施问卷发放与回收。结果 923位麻醉科医师参与此项调查。其中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有674位(73.1%),高级职称316位(34.2%),二级医院占比62.2%,三级占比31.1%,公立医院占比84.2%,综合医院占比80.2%。最常用的镇痛方式包括椎管内分娩镇痛(77.4%)和导乐镇痛(41.2%)。椎管内分娩镇痛最常用的局麻药是罗哌卡因(91.9%),局麻辅助药为舒芬太尼(62.3%),最常用的给药模式是产妇自控镇痛(82.5%),其中,有84.4%采用有背景剂量给药模式。分娩镇痛期间常规监测BP、HR和SpO2以及胎心率,但下肢肌力监测率只有33.9%。78.0%的麻醉科医师选择产程启动后产妇第一次要求镇痛时及时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而不必等待宫口开大4 cm;22.0%的麻醉科医师认为即使产妇要求也必须等待宫口开大4 cm才能实施分娩镇痛。15.6%的麻醉科医师认为椎管内分娩镇痛会增加器械助产率,5.2%认为其会增加剖宫产率。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是最常用的镇痛方法,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是最常用的椎管内分娩镇痛配方。分娩镇痛正确的启动时机还需继续宣传,分娩镇痛期间产力监测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镇痛 麻醉科医师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琪英 闵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评价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卵巢肿廇和输卵管切除手术的病人90例,年龄16~42岁,随机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R)组及异丙酚芬太尼(F)组,每组45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 目的:评价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卵巢肿廇和输卵管切除手术的病人90例,年龄16~42岁,随机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R)组及异丙酚芬太尼(F)组,每组45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3和24h的意识状态(OAAS),认知功能测试(MMSE),疼痛评分(VRS);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两组病人诱导血压均下降,无显著差异,F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有显著性差异。R组病人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间、拔管后1h的VRS评分高于F组。病人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卵巢肿瘤和输卵管切除术时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苏醒质量上更优于异丙酚芬太尼静脉,瑞芬太尼麻醉组病人术后很快就会感到疼痛,术后镇痛应及时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胎心监护在产科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迪 闵苏 +2 位作者 赵邦术 秦兴发 舒秋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8-882,共5页
随着健康中国和产科麻醉医疗的发展,产科手术、胎儿外科、妊娠非产科手术麻醉和分娩镇痛对麻醉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保障母婴安全给产科麻醉医护人员提出了挑战。电子胎心监护具有快速、动态反映胎儿在子宫内的生理状况,临床上通过监测... 随着健康中国和产科麻醉医疗的发展,产科手术、胎儿外科、妊娠非产科手术麻醉和分娩镇痛对麻醉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保障母婴安全给产科麻醉医护人员提出了挑战。电子胎心监护具有快速、动态反映胎儿在子宫内的生理状况,临床上通过监测胎心率基线、胎心变异、加速、减速以及宫缩参数等,判读胎心监护图形,结合孕产妇的生命体征监测,合理地选择分娩镇痛或产科麻醉方式与临床用药,有助于指导决策胎儿紧急情况的救治措施,保障手术、麻醉和相关治疗期间的母婴安全,提高产科麻醉工作者基本的胎心监测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胎心监护 产科麻醉 分娩镇痛 母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后糖代谢异常与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琳 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7-880,共4页
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NCD)是指患者在术后出现认知、记忆、定向力等能力下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多数老年患者由于衰老、行动不便等因素往往会经历骨科手术,这类手术刺激强、时间长,患者术后NCD的发生率较高。... 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NCD)是指患者在术后出现认知、记忆、定向力等能力下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多数老年患者由于衰老、行动不便等因素往往会经历骨科手术,这类手术刺激强、时间长,患者术后NCD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老年群体中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大多数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反应。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后由于自身糖代谢异常、手术刺激及麻醉药物的影响,往往更容易出现术后谵妄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因退行性变是一个慢性病理过程,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医疗成本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本文主要通过讨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与术后NCD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而探讨糖代谢异常在患者骨科术后NCD发生中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代谢 骨科手术 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 被引量:44
8
作者 黎平 闵苏 +3 位作者 王萍 金菊英 石全红 谢延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5-757,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效果。方法功能神经外科需术中唤醒的患者48例,ASAⅠ或Ⅱ级,男21例,女27例,年龄12~65岁,随机均分为Dex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效果。方法功能神经外科需术中唤醒的患者48例,ASAⅠ或Ⅱ级,男21例,女27例,年龄12~65岁,随机均分为Dex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分别以Dex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实施术中唤醒。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成功率及唤醒期间的呛咳、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唤醒成功率相似。D组苏醒更快,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且呛咳、躁动显著低于P组(P〈0.05)。D组用药初期血压升高,心率减慢(P〈0.05),但唤醒期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下能有效实施术中唤醒,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功能神经外科 术中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手术术后镇痛中氯诺昔康对曲马多用量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汪涛 闵苏 +4 位作者 金菊英 唐万碧 张光新 魏珂 高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评价妇科手术术后镇痛中氯诺昔康对曲马多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择期硬膜外阻滞下妇科手术病人60例,22~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对照组(n=30)。... 目的:评价妇科手术术后镇痛中氯诺昔康对曲马多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择期硬膜外阻滞下妇科手术病人60例,22~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对照组(n=30)。手术结束时给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ovenous analgesid,PCIA),氯诺昔康组的药物配方为0.04%氯诺昔康+0.75%曲马多,对照组为1%曲马多。观察术后曲马多的用量、术后2、4、6、12和24 h的疼痛强度视觉模拟(Visual aualoguescale,VAS)评分、PCIA有效次数、不良反应和病人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给药前后的凝血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诺昔康组术后12 h和24 h曲马多用量减少(P<0.01),术后12 h和24 h PCIA有效次数减少(P<0.05),术后6、12 h和24 h 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24 h满意度提高(P<0.01),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减少(P<0.05),凝血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给予氯诺昔康联合曲马多镇痛可减少曲马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加氧酶抑制药 曲马多 镇痛 病人控制 妇科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灌注指数在评估老年男性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阻滞效果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熊秋菊 程波 +2 位作者 何开华 闵苏 魏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评估脉搏灌注指数(pulse oximeter perfusion index,PI)在判断老年男性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阻滞效果中的应用。方法:6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Ⅲ级、年龄≥60岁的男性患者经硬膜外导管给... 目的:评估脉搏灌注指数(pulse oximeter perfusion index,PI)在判断老年男性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阻滞效果中的应用。方法:6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Ⅲ级、年龄≥60岁的男性患者经硬膜外导管给予2%利多卡因后观察30 min,记录针刺皮肤测痛时双侧脚趾PI、针刺皮肤测痛时痛觉的变化以及提睾反射消失的时间。PI的变化率≥100%、痛觉及提睾反射消失考虑硬膜外麻醉阻滞有效。不同时刻PI的比较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I与提睾反射及针刺皮肤测痛预测硬膜外麻醉的成功率在各时刻点的比较使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结果:硬膜外腔给药后2 min PI逐渐增加,4 min痛觉开始减退,20 min提睾反射开始消失。在硬膜外腔给药后10、20及30 min各时刻点所有患者的PI均增加100%(P=0.000),针刺皮肤测痛的结果是0/66、45/66(χ2=24.973,P=0.000)、66/66,提睾反射消失的结果是0/66、51/66(χ2=16.923,P=0.000)、66/66。结论:PI是评估老年男性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阻滞效果的早期、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灌注指数 低位硬膜外麻醉 阻滞效果评价 老年男性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琳 郭媛媛 +2 位作者 陈星菊 朱儒红 闵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51-1753,共3页
目的:分析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12月择期行肝叶切除的全麻患者93例,年龄(54.01±11.86)岁,体重(59.21±9.25)kg,ASA分级Ⅰ~Ⅱ级。根据Riker镇静-躁动分级分成两组,即躁动组(Rik... 目的:分析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12月择期行肝叶切除的全麻患者93例,年龄(54.01±11.86)岁,体重(59.21±9.25)kg,ASA分级Ⅰ~Ⅱ级。根据Riker镇静-躁动分级分成两组,即躁动组(Riker 5~7级),平静合作组(Riker 3~4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患者中躁动组患者20例,占21.51%,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前血小板含量、手术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手术后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术后镇痛。结论:全麻行肝叶切除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围术期患者肝功能变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情况及术后镇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肝切除术 全麻 躁动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儒红 陈亚军 +3 位作者 张雪艳 彭炜 易凤琼 闵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3,共1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方法:将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具体化,对病人在恢复前、恢复时、恢复后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我科实施人性化护理一年来,恢复前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恐惧情绪,恢复时使病人平稳而舒适的度...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方法:将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具体化,对病人在恢复前、恢复时、恢复后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我科实施人性化护理一年来,恢复前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恐惧情绪,恢复时使病人平稳而舒适的度过恢复期,恢复后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在麻醉恢复室推行人性化护理,可以减少恢复前病人的焦虑、恐惧,提高病人对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麻醉恢复室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深度对抑郁症电休克治疗后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董军 闵苏 +1 位作者 黎平 刘媛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抑郁症在不同麻醉深度下行电休克治疗的疗效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75例初次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单次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后实施电休克;B组:丙泊酚泵注维持深麻醉(脑电双频指... 目的观察抑郁症在不同麻醉深度下行电休克治疗的疗效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75例初次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单次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后实施电休克;B组:丙泊酚泵注维持深麻醉(脑电双频指数<45)下电休克;C组:丙泊酚泵注维持临床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45~60)下电休克。于电休克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1周末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评估抑郁症状及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治疗室观察时间均延长(P<0.05)。三组患者电休克治疗后24 h(F=5.04,P<0.01)及1周末(F=4.05,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而在各时间点评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ECT后24 h长时记忆均降低(P<0.05),而ECT后24 h和1周后患者短时记忆、即刻记忆均升高(P<0.05),且B组、C组短时记忆、即刻记忆高于A组(P<0.05)。结论临床麻醉深度下实施电休克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且患者的短期记忆在治疗后可得到早期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更适于电休克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抑郁症 电休克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曹宇 刘丹彦 李晓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00-701,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对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糖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时丙泊酚TC...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对围术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糖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时丙泊酚TCI目标血药浓度1.5 μg/ml;Ⅱ组作为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不使用TCI.于术前(T1)、术中(T2)、术毕(T3)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皮质醇、ACTH,同时记录各时点HR、MAP.结果Ⅰ组皮质醇随手术进程逐渐升高,但与基础值比无显著性差异,且在术中及术毕显著低于Ⅱ组;Ⅱ组皮质醇在术中及术毕显著高于基础值;Ⅰ、Ⅱ组ACTH在术中及术毕均显著升高,且Ⅱ组ACTH在术中及术毕均显著高于Ⅰ组.Ⅰ组血糖无显著变化,Ⅱ组血糖在术中术毕显著升高.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垂体ACTH释放的增加抑制皮质醇的分泌,从而避免了围术期过度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硬膜外麻醉 皮质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辅助硬膜外麻醉 手术应激反应 靶控输注 丙泊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心率(HR) 硬膜外麻醉平面 ACTH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抑郁症患者电休克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金菊英 闵苏 陈其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抑郁症患者电休克(ECT)疗效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6~7月在我院首次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127例,男44例,女83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n=63)和对照组(C组,n=6... 目的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抑郁症患者电休克(ECT)疗效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6~7月在我院首次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127例,男44例,女83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n=63)和对照组(C组,n=64)。麻醉诱导时K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氯胺酮0.3mg/kg;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生理盐水[体重(kg)×0.3÷10]ml。记录MECT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抽搐发作时间(SD)、抽搐能量指数(SEI)、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相关不良反应。于首次MECT前24h、每次MECT后24h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DRS)评价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MECT中生命体征平稳,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恢复期恶心呕吐、幻觉、头痛或肌肉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组MECT治疗后有效率和缓解率分别为90.5%和81.0%,明显高于C组的75.0%和65.6%;K组达到有效及缓解标准需要进行的MECT次数明显少于C组,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3.2%)明显低于C组(14.1%)(P〈0.05)。结论氯胺酮0.3mg/kg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MECT治疗,可缩短MECT起效时间,改善疗效,减轻认知功能障碍,反复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惊厥疗法 氯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麻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唤醒试验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琪英 闵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5-267,共3页
目的:评价以丙泊酚瑞芬太尼输注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方法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中唤醒试验的特点。方法:20例脊柱侧弯患者拟行脊柱后路融合手术。瑞芬太尼,丙泊酚和阿曲库铵诱导,以瑞芬太尼0.2μg/(kg·min)和丙泊酚50μg/(kg·m... 目的:评价以丙泊酚瑞芬太尼输注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方法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中唤醒试验的特点。方法:20例脊柱侧弯患者拟行脊柱后路融合手术。瑞芬太尼,丙泊酚和阿曲库铵诱导,以瑞芬太尼0.2μg/(kg·min)和丙泊酚50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同时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间断给予阿曲库铵保持适当的肌肉松弛。手术医师要求唤醒前20min,停止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和七氟烷吸入。呼唤病人活动手足,记录停药到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T_1),自主呼吸恢复到手足运动的时间(T_2),并评价唤醒试验的质量,同时记录麻醉前、诱导后、停药即刻、唤醒即刻、加深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患者唤醒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与停药即刻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T_1和T_2分别为(4.1±2.0)min和(4.5±2.2)min。18位患者的唤醒试验质量达到满意及以上标准。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麻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可实现安全快速的唤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七氟烷 唤醒试验 脊柱侧弯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在喉罩全麻下术后转运中的应用
17
作者 曾晴 谭莉 +3 位作者 杨相梅 罗艳 王彬 颜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在喉罩全麻下术后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喉罩全麻下术后患者转运1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试验组(n=68),分别在...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在喉罩全麻下术后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喉罩全麻下术后患者转运1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试验组(n=68),分别在其术后转运行手法简易呼吸器通气和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通气。比较2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心率(heart rate,HR)、通气频率、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结果:2组患者比较,SpO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8.588,P<0.001),转运中和转运后,试验组患者的S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089,P=0.766),转运前和转运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点=12.430,P<0.001),转运前、转运中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的HR差异均明显低于转运后(均P<0.001)。试验组的通气频率明显低于人工组(P<0.001)。试验组转运时长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2组均顺利完成试验,没有发生转运不良事件,达到了安全转运。结论:与手法简易呼吸器通气技术相比,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对喉罩全麻下术后转运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更能够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预期可作为部分全麻患者院内转运的1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呼吸器 通气 恒定潮气量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肾上腺和肾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邵岚 罗生军 +7 位作者 金菊英 高飞 何云锋 张尧 蒲军 王德林 吴小侯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肾上腺和肾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肾脏肿瘤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按照预设的纳...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肾上腺和肾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肾脏肿瘤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按照预设的纳入排除标准,最终ERAS组纳入89例,其中肾上腺肿瘤38例、肾癌15例、肾囊肿36例。常规处理组纳入100例,其中肾上腺肿瘤49例、肾癌16例、肾囊肿35例。ERAS组按照预设的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的术后首次饮水时间[(3.1±1.7)h vs.(7.8±3.5)h,t′=-11.419,P=0.000]、术后首次进食时间[(7.6±3.7)h vs.(13.0±6.9)h,t′=-6.611,P=0.000]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9.1±4.9)h vs.(26.9±16.3)h,t′=-10.449,P=0.000]明显提前;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0.1±4.5)h vs.(23.2±15.4)h,t=-8.165,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0±7.6)h vs.(15.0±9.0)h,t′=-4.157,P=0.000]和术后住院天数[(2.7±1.8)d vs.(3.6±2.1)d,t′=-3.128,P=0.002]明显缩短;术后2 h VAS疼痛评分[(3.3±0.8)vs.(4.3±0.8),t=-8.925,P=0.000]和术后首次下床时VAS评分[(2.5±0.6)vs.(3.4±0.7),t=-8.662,P=0.000]降低;手术时间[(55.8±32.5)min vs.(58.5±31.8)min,t′=-0.557,P=0.578]、术中出血量[(48.2±39.2)m L vs.(48.3±34.6)m L,t′=-0.008,P=0.994]、术后并发症(3/89 vs.6/100,χ2=0.712,P=0.398)、引流管留置时间[(24.4±16.2)h vs.(27.0±15.3)h,t′=-1.143,P=0.25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AS理念运用于肾上腺和肾脏肿瘤手术的围手术期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明显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舒适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肾上腺肿瘤 肾脏肿瘤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氯胺酮麻醉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的认知保护作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磊 闵苏 +1 位作者 陈其彬 李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7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KP组)。KP组每次ECT麻醉前给予小剂量氯胺酮0.3 mg/...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7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KP组)。KP组每次ECT麻醉前给予小剂量氯胺酮0.3 mg/kg,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别在ECT前1 d、第1、2、4、6次ECT治疗后1 d和ECT结束后1 d评估认知功能,同时记录每次ECT所需要的刺激电量、发作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在ECT治疗前及每次ECT治疗后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P组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10.4%)低于P组(25.7%)。两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刺激电量和发作时间。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作为辅助麻醉剂用于老年ECT患者是安全的,并且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电休克治疗 认知功能 氯胺酮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维平 李晓军 +2 位作者 高丽佳 邓华瑜 高进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60-261,共2页
家兔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报道甚少,且文献报告多采用切开置管法[1,2]。我们采用自制穿刺针,不切开黄韧带和椎板间孔,直入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
关键词 家兔 胸段 硬膜外阻滞麻醉 改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