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garty气囊导管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开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38-341,共4页
自1963年Fogarty气囊导管(Fogar-ty balloon catheter)问世以来,除应用于摘除各种血栓外,在血管外科其它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使用使取栓术大为简化,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但随着Fogarty导管的广泛应用,各种并发症也相继出现,... 自1963年Fogarty气囊导管(Fogar-ty balloon catheter)问世以来,除应用于摘除各种血栓外,在血管外科其它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使用使取栓术大为简化,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但随着Fogarty导管的广泛应用,各种并发症也相继出现,有些甚至带来严重后果.现就Fogarty气囊导管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及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作一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血管 气囊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胃肠外营养在外科的应用——61例报告
2
作者 王严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00-304,共5页
本文报告61例外科患者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的经验,包括:手术前后营养支持、预防消化道瘘38例;营养支持治疗上消化道瘘患者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术后营养支持1例;单纯营养支持10例。结果:除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 本文报告61例外科患者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的经验,包括:手术前后营养支持、预防消化道瘘38例;营养支持治疗上消化道瘘患者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术后营养支持1例;单纯营养支持10例。结果:除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和晚期癌肿广泛转移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恢复。其中食管、贲门和胃上部癌根治术后行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术者共27例无一发生吻合口瘘;5例上消化道瘘4例自然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肠外营养 消化道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在乳腺非典型增生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胜春 吴凯南 厉红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1-424,共4页
为探讨乳腺非典型增生至癌变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规律以及血管生成与非典型增生程度及癌变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以FⅧ为标志物对86例良、恶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组化染色。分别以微机图像分析系统和人... 为探讨乳腺非典型增生至癌变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规律以及血管生成与非典型增生程度及癌变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以FⅧ为标志物对86例良、恶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组化染色。分别以微机图像分析系统和人工计数对微血管内皮细胞面积(MEA)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的血管生成量MEA和MVD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单纯上皮增生和轻度非典型增生(P<0.05)。结论:乳腺非典型增生过程中已有血管生成并随非典型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非典型增生 乳腺癌 血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靶向RNA干扰对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凡 王小毅 +3 位作者 陈力 田甜 李佳 任国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302-2306,共5页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靶向RNA干扰MDA-MB-231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3个靶向Livin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后,通过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干扰前后MDA-MB-231细胞Livin...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靶向RNA干扰MDA-MB-231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3个靶向Livin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后,通过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干扰前后MDA-MB-231细胞Livin、Caspase-3和Smac/DIABLO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法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Livin基因的3个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它们不同程度地抑制了MDA-MB-231细胞Livin基因的表达,以si-Livin2抑制效率最高,它对Livin的mRNA和蛋白的抑制率分别达76.4%,70.2%。si-Livin2转染48 h后,与未转染组相比,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转染48 h抑制率达36.1%。细胞周期重新分布,G0/G1期上升为(71.75±1.31)%,S期下降为(18.06±1.46)%;细胞凋亡率上升为(13.28±1.65)%;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细胞内Caspase-3, Smac/DIABLO的mRNA、蛋白表达有所上升。结论 Livin靶向RNA干扰通过上调Caspase-3, Smac/DIABLO表达有效地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LIVIN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MDA-MB-231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不良情绪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唐秀英 牟绍玉 +1 位作者 罗风 周颖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0-733,共4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4、肿瘤坏死因子γ(IL-2、IL-4、TNF-γ)及不良情绪评分的变化。方法: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同时按常规给予化疗及健康教育... 目的:观察选择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4、肿瘤坏死因子γ(IL-2、IL-4、TNF-γ)及不良情绪评分的变化。方法: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同时按常规给予化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进行选择性心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行为评定量表,观察选择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放免法测定选择性心理干预对患者外周血中IL-2、IL-4及TNF-γ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对照组和干预组乳腺癌患者不良心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选择性心理干预组乳腺癌患者不良心理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选择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中IL-2、IL-4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5),TNF-γ虽有增高,但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选择性心理干预可改善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也可提高患者外周血中部分细胞因子的含量,可能与提高免疫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选择性心理干预 不良情绪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实验性乳腺癌中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孔令泉 吴凯南 林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实验性乳腺癌中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方法:本实验建立了DMBA诱导的乳腺癌动物模型。79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DMBA),B组(DMBA+TAM),C组(DMBA+槲皮素),D组(空白对照)。喂养持续28周后,进...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实验性乳腺癌中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方法:本实验建立了DMBA诱导的乳腺癌动物模型。79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DMBA),B组(DMBA+TAM),C组(DMBA+槲皮素),D组(空白对照)。喂养持续28周后,进行光镜观察、MVD计数,抗bFGF、VEGF及H-ras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A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率及癌灶平均直径(75.2%、2.37cm)明显高于B组(40.9%、1.82cm),C组(45.5%、1.71cm)及D组(0%、0cm),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MVD、VEGF、bFGF及H-ras免疫组化分析显示:A组与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槲皮素有降低DMBA诱导的SD大鼠乳腺癌发生率及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抑制ras基因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血管生成;2)抑制VEGF,bFGF等血管生长因子的活性,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受阻,致乳腺癌组织内MVD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实验性乳腺癌 VEGF H-RAS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震寰 吴凯南 +1 位作者 汪康莹 刘胜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5-89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方法: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31例):术前接受Cooper’s方案化疗1周。B组(11例):术前未进行化疗。术后对两组乳腺癌组织用MCG法测定雌激素受体含量,并比较两组之间有无显...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方法: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31例):术前接受Cooper’s方案化疗1周。B组(11例):术前未进行化疗。术后对两组乳腺癌组织用MCG法测定雌激素受体含量,并比较两组之间有无显著差异。结果:A组雌激素受体平均含量为57.00fmol/mg蛋白质,B组雌激素受体平均含量为12.58fmol/mg蛋白质,A组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术前化疗后雌激素受体含量较高,因此有必要在化疗前测定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含量,以便使所测得值准确地反映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的真实受体状态,合理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雌激素受体 手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4例报告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凯南 钱文治 +2 位作者 姚榛祥 涂天喜 吴诚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5-268,共4页
从1958年1月至1988年12月,收治女性乳腺癌1020例,经病理证实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4例(2.35%)。平均年龄43岁。3例有癌家族史。同时性和异时性者分别为6例及18例。二癌相距平均6.3年。大多数患者作乳房根治术,5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异时性... 从1958年1月至1988年12月,收治女性乳腺癌1020例,经病理证实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4例(2.35%)。平均年龄43岁。3例有癌家族史。同时性和异时性者分别为6例及18例。二癌相距平均6.3年。大多数患者作乳房根治术,5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异时性患者的5,10,15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78.75%,50.0%和30.0%,而同时性患者仅1例生存4年健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发生率 异时性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Miccoli模式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学习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苏新良 于峰 任国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评估改良Miccoli模式内镜甲状腺手术不同阶段,不同手术条件及技术水平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率及并发症等,探讨改良Miccoli模式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学习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改良Miccol... 目的:评估改良Miccoli模式内镜甲状腺手术不同阶段,不同手术条件及技术水平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率及并发症等,探讨改良Miccoli模式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学习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改良Miccoli模式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362例,主刀为同一医师,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3组,每组30例(肿块大小和部位因素除外),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专率及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学习曲线:A组手术时间(104.3±29.6)min,B组手术时间(79.5±21.9)min,C组手术时间(73.67±17.6)min。A组与B组和C组比较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2例因出血中转常规手术,1例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出血量各组无显著性差异。影响因素:2~4cm的肿块较小于1cm及大于5cm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中上部分的肿块较其它部位的肿块手术时间明显短,出血量也有显著性差异。建腔技术,成像技术及超声刀止血技术均对手术时间有明显影响,但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腺叶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比腺叶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长,且有2例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出血量同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Miccoli模式内镜甲状腺手术学习曲线大约需30例左右经验积累,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先进的技术设备,选择恰当的患者及较简单的手术方式可钝化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曲线 影响因素 内镜甲状腺手术 改良Miccoli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小刚 代远斌 邹小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14-316,共3页
关键词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腹膜后腔镜手术 腹腔镜外科 腹膜后间隙 手术适应证 手术操作 腹腔镜下 经腹膜后 腹腔途径 手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miR-21表达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熊兵红 马利 +1 位作者 程勇 张才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miR-21表达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以miR-21抑制剂转染HCT116细胞为转染抑制组(IN),另设阴性对照组(NC)、空白对照组(MOCK),以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HCT11... 目的:探讨抑制miR-21表达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以miR-21抑制剂转染HCT116细胞为转染抑制组(IN),另设阴性对照组(NC)、空白对照组(MOCK),以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HCT116细胞中miR-21的表达,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转染后HCT116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侵袭、迁移;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HCT116细胞PTEN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转染后HCT116细胞PTEN的活性。结果:miR-21抑制剂转染后,HCT116细胞中miR-21的表达较NC和MOCK组细胞明显降低。下调miR-21后,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72 h时:(1.05±0.45)vs(1.43±0.02),(1.45±0.01);t=13.83,P=0.000 159;t=14.88,P=0.000 119],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16.30±1.00)%vs(1.87±0.53)%,(1.86±0.12)%;t=25.01,P=0.000 015 2;t=24.985,P=0.000 015 2],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的侵袭[(50±2.0)vs(115±3.0),(111±3.0)个;t=29.09,P=0.000 008 31;t=31.23,P=0.000 006 27]和迁移能力[(22±2.0)vs(52.3±2.5),(53.0±1.0)个;t=24.01,P=0.000 017 8;t=16.34,P=0.000 082 0]明显下降。miR-21抑制剂转染的HCT116细胞中PTEN的表达及其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均显著增加。结论:miR-21可能通过抑制PTEN进而调控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PTEN可能是miR-21的靶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大肠癌 生物学行为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臂神经切断术治疗腋臭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印国兵 郭丹 +4 位作者 刘长安 吴诚义 杨露 范盛浩 林子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s,ICBN)切除治疗腋臭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5具成人尸体的50侧腋区进行解剖,观测腋窝被毛区的神经支配情况;另对合并腋臭的20例乳癌患者分两组进行切除或保留ICBN的手术,... 目的探讨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s,ICBN)切除治疗腋臭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5具成人尸体的50侧腋区进行解剖,观测腋窝被毛区的神经支配情况;另对合并腋臭的20例乳癌患者分两组进行切除或保留ICBN的手术,观察切除ICBN对腋臭的影响。结果 ICBN可分为缺如型(4%)、单干型(10%)、单干分支型(50%)、双干型(28%)及3干型(8%);95.83%的ICBN均参与腋窝被毛区的支配,其中,单干型全部分支进入腋窝被毛区,单干分支型及多干型者则由下支或下干支配腋窝被毛区,其上支、上干单独或与臂内侧皮神经汇合进入上臂内侧;34%的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可发支达腋窝被毛区。乳癌根治术中切除ICBN可消除腋臭,保留ICBN者腋臭无变化。结论切除ICBN或其上支、上干,从而消除腋窝被毛区汗腺的分泌以治疗腋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肋间臂神经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伟 时德 +1 位作者 杜成友 罗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84-86,98,共4页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雌激素受体(a estrogen receptor a,ER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关系。方法选择西南地区100名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实验组,100名非肝病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ERa基因1号内含子内切酶PvuⅡ,XbaⅠ限...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雌激素受体(a estrogen receptor a,ER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关系。方法选择西南地区100名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实验组,100名非肝病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ERa基因1号内含子内切酶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观察ERa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RFLP用PP、Pp、pp(PvuⅡ)和XX、Xx、x(x XbaⅠ)来表示。结果P基因型频率实验组为32%,对照组为49%,OR值:0.490。X基因型频率实验组为33.5%,对照组为20.5%,OR值:1.954;PvuⅡ和Xba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两组中均呈多态性分布。结论ER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有关,P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因素;X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4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文坤明 傅仲学 +2 位作者 张贵海 陈旺盛 钱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Oct4基因沉默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SW480细胞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Con)组:不转染病毒;②阴性对照(NC)组:转染阴性对照病毒;③RNA干扰(RNAi)组:转染Oct4-shRNA慢病毒载体。采用实时荧... 目的探讨Oct4基因沉默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SW480细胞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Con)组:不转染病毒;②阴性对照(NC)组:转染阴性对照病毒;③RNA干扰(RNAi)组:转染Oct4-shRNA慢病毒载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ct4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Oct4、p-Akt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Oct4+及CD44+细胞比例变化及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RNAi组Oct4的mRNA(分别为1.00和0.19±0.02)和蛋白(分别为0.032±0.004和0.007±0.001)表达量均有明显下降(P<0.01),Oct4+细胞比例(分别为91.53%和10.70%)和CD44+细胞比例(分别为59.69%和23.58%)明显减少,p-Akt蛋白表达明显受抑(0.11±0.03和0.03±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分别为12.1%±1.8%和43.2%±4.5%,P<0.01)。结论沉默Oct4基因可明显减少SW480细胞中Oct4+及CD44+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RNA干扰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gamma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甜 王小毅 +2 位作者 李佳 李凡 任国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gamma(REGγ)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REGγ,通过脂质体转染将REGγ基因导入MCF-7,以G418(800mg/L)连续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REGγ基因的细胞株,以转染空...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gamma(REGγ)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REGγ,通过脂质体转染将REGγ基因导入MCF-7,以G418(800mg/L)连续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REGγ基因的细胞株,以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分别利用MTT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PCNA的表达分析REGγ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Caspase-3分光光度法及Annexin V-FITC的流式细胞仪(FCM)来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以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获得稳定转染且高表达REGγ的细胞株。经Western Blot检测转染REGγ基因的细胞(实验组),其REGγ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和实验组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34.6、35.1、26.7h,提示实验组细胞倍增时间缩短;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提示实验组细胞生长明显加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CNA结果显示,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和实验组细胞的染色灰度值分别为89.61±14.32、87.95±16.38、133.47±8.14,表明实验组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强(P<0.01);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的OD值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Annexin V-FITC的FCM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EM观察实验组细胞表现为核仁肥大,线粒体、高尔基体丰富或扩张,未见凋亡小体形成。结论:REGγ基因具有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gamma基因 乳腺癌 MCF-7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慢转法及不同滤膜和显色检测法在Western blotting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孔令泉 蒲莹晖 +2 位作者 马仕坤 涂刚 任国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快、慢转法及不同滤膜和显色检测法在Western blotting中的应用及各实验环节分析。方法采用MDA-MB-231细胞制备细胞蛋白,应用不同印迹膜[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乙烯二氟(PVDF)膜和阳离子尼龙膜]分别采用快转法和慢转法进行增强化... 目的探讨快、慢转法及不同滤膜和显色检测法在Western blotting中的应用及各实验环节分析。方法采用MDA-MB-231细胞制备细胞蛋白,应用不同印迹膜[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乙烯二氟(PVDF)膜和阳离子尼龙膜]分别采用快转法和慢转法进行增强化学发光法(ECL)和DAB化学显色法检测,并对Western blotting的各实验环节进行了分析。结果(1)在快、慢转法中硝纤膜的蛋白预染marker条带略强于尼龙膜,而尼龙膜又略强于PVDF膜;PVDF膜和尼龙膜的正反面易于混淆,而硝纤膜的正反面不易混淆。(2)在快、慢转法中,PVDF膜的DAB化学显色法图像略强于尼龙膜和硝纤膜,而尼龙膜和硝纤膜无明显差异;与慢转法相比,快转的硝纤膜和尼龙膜中的蛋白条带略呈波浪状。(3)在慢转法中三种膜化学发光法的图像无明显背景,但在快转法中尼龙膜的背景较明显,而硝纤膜和PVDF膜亦无明显背景。结论应根据实验需要选用不同的印迹膜;慢转法通常优于快转法,增强化学发光法优于DAB化学显色法;增强化学发光法特异胜强、灵敏度高,是分析蛋白质表达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印迹 增强化学发光法 DAB化学显色法 印迹膜 快转法 慢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臂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9
17
作者 印国兵 吴诚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 :为乳癌腋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 (ICBN)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5具成人尸体的5 0侧腋区进行了解剖 ,对肋间臂神经及上下相邻皮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粗细等情况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ICBN可分为缺如型、单干型、单干分支... 目的 :为乳癌腋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 (ICBN)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5具成人尸体的5 0侧腋区进行了解剖 ,对肋间臂神经及上下相邻皮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粗细等情况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ICBN可分为缺如型、单干型、单干分支型、双干型及 3干型 ;84%的臂内侧皮神经与ICBN上支、上干相交通 ;3 4%的第 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可发支支配腋窝底 ;3侧第 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干进入上臂内侧。结论 :肋间臂神经为第 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分支 ,通常为上支或上干 ,与臂内侧皮神经联合构成 ,可有第 3或第 1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参与。其损伤可造成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 ,乳癌腋清扫术中经胸小肌后方或经腋静脉下方能顺利找到该神经并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臂神经 解剖 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 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凯南 钟晓刚 +1 位作者 马双慰 孔令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复制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Quercetin)、C组(5-FU)、D组(Quercetin+5-FU),用药15日。用药...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复制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Quercetin)、C组(5-FU)、D组(Quercetin+5-FU),用药15日。用药中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15日后收集肿瘤标本行光、电镜观察、免疫组化分析微血管密度(MVD)、VEGF及MMP-9。结果:1)B组、C组、D组瘤重明显低于A组,抑瘤率分别为36.46%、38.01%、48.52%(P<0.05)。2)光镜、电镜观察,使用槲皮素组肿瘤细胞出现坏死,同时肿瘤间质中血管数减少、内皮细胞有形态学改变。3)免疫组化结果:微血管密度值(MVD),B、D组高于A、C组(P<0.05)。VEGF检测显示:B、C、D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1)。MMP-9检测显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用槲皮素对裸鼠未出现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可减轻5-FU的不良反应,C组鼠体重低于A、B、D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对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槲皮素体内抑瘤作用的机制,与其特异性抑制VEGF的表达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乳腺癌 体内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术森 张才全 +1 位作者 王崇树 杜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Region al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RAIC)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术中RAIC前后30例胃癌原发灶中VEGF及Ki-67的表达,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术中RAIC后,肿瘤组织Ki-67和血管内皮生...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Region al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RAIC)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术中RAIC前后30例胃癌原发灶中VEGF及Ki-67的表达,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术中RAIC后,肿瘤组织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ai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较术前降低,且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光镜检查发现癌细胞出现轻度细胞核固缩、肿胀,细胞浆凝固,细胞间质轻度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轻度血管炎表现。透射电镜发现癌细胞细胞核肿胀,核异染色质凝集,核周间隙扩大,胞质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高尔基复合体扩张。结论:胃癌术中RAIC,可明显降低Ki-67与VEGF的表达,改变癌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对降低癌细胞活性、预防术中医源性转移和术后复发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区域化疗 KI-6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彭晓琼 苏新良 +2 位作者 蒲大容 涂波 刘丽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2-152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增强模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动态观察184个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EUS灌注过程,分析CEUS各指标包括造影剂进入结节的快慢、方式、增强强度、达峰时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增强模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动态观察184个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EUS灌注过程,分析CEUS各指标包括造影剂进入结节的快慢、方式、增强强度、达峰时间、造影剂分布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晰、有否周边环状增强以及结节内造影剂消退快慢。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增强模式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甲状腺良性结节多表现为同步等增强或高增强及周边环状增强;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慢进快退、向心性、不均匀低增强,其中快退对于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最高(92.2%),向心性、慢进及低增强等造影指标的特异度均较高。结论:CEUS增强模式分析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造影剂慢进快退、向心性、不均匀低增强有助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而环状增强有助于良性结节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