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立娟 管小琴 +2 位作者 刘琳 赵瑞秋 廖晓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遗传代谢性肝病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病例资料,以对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以肝大、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考虑为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36例,肝穿刺做光镜... 目的通过分析遗传代谢性肝病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病例资料,以对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以肝大、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考虑为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36例,肝穿刺做光镜及电镜观察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果遗传代谢性肝病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疸、肝大、肝酶增高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大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肝穿刺活检组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及各自相应的特征性病变。诊断肝糖原累积病27例,肝豆状核变性5例,尼曼-匹克病2例,Dubin-Johnson综合征1例,异染色性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结论小儿不明原因的肝大、黄疸、肝功能损害时要考虑小儿遗传代谢性肝病可能,肝穿刺活检病理观察是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性肝病 病理形态 肝活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进展与分子病理学 被引量:5
2
作者 范维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27-928,共2页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 分子病理学 遗传连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微丝的结构、性质及其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青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6-70,共5页
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IF)为细胞骨架成份之一,因直径(8—10nm)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而得名.中间丝有五种,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组织细胞.它们是广泛存在于上皮细胞的角蛋白(Kera-tin),分布于间叶起源细胞的波形蛋白(Vimentin),发生... 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IF)为细胞骨架成份之一,因直径(8—10nm)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而得名.中间丝有五种,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组织细胞.它们是广泛存在于上皮细胞的角蛋白(Kera-tin),分布于间叶起源细胞的波形蛋白(Vimentin),发生于肌细胞的结蛋白(Desmin),胶质细胞特异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s,GF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微丝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范淳 范维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64-170,共7页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为临床病理学提供了新的手段.重组DNA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学,代表了最新的基础研究向临床实验室的过渡,是特殊染色,酶组织化学,电镜,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计数器等技术的延伸和发展。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临床病理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和当归多糖促进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 被引量:43
5
作者 耿卫朴 徐曼 +3 位作者 罗祎 王婷婷 黄文炼 陈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灵芝多糖和当归多糖对人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灵芝多糖组和当归多糖组,免疫荧光观察各组T细胞PI3K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培养72 h后各组T细胞的... 目的探讨中药灵芝多糖和当归多糖对人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灵芝多糖组和当归多糖组,免疫荧光观察各组T细胞PI3K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培养72 h后各组T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T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ELISA检测各组T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FN-γ含量。结果灵芝多糖组和当归多糖组T细胞均表达PI3K,细胞增殖OD值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灵芝多糖组T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T细胞凋亡率也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8.23%和29.74%;灵芝多糖组和当归多糖组T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5)。结论灵芝多糖和当归多糖均明显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灵芝多糖还能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并抑制T淋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当归多糖 T细胞 免疫调节 PI3K Caspase-3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4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浸润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婷婷 徐曼 +2 位作者 耿卫朴 黄文炼 陈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2-816,共5页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4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浸润的FOXP3+、CD4+T、CD8+T细胞数量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在3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3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4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浸润的FOXP3+、CD4+T、CD8+T细胞数量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在3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3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Ⅱ-Ⅲ,CINⅡ-Ⅲ)和67例子宫颈癌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双标(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double-staining)观察肿瘤内浸润的FOXP3+、CD4+T、CD8+T细胞数量及其TGF-β1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B7-H4不表达于正常人宫颈上皮,仅在部分瘤变宫颈上皮微弱表达;子宫颈癌B7-H4的阳性表达率为46%(31/67),显著高于正常人宫颈上皮和瘤变宫颈上皮(P<0.01,P<0.05);子宫颈癌B7-H4阳性组病灶内浸润的CD8+T细胞以及分泌IFN-γ的CD8+T数量显著低于B7-H4阴性组(P<0.001,P<0.035);B7-H4的表达与肿瘤内浸润的FOXP3+细胞、CD4+T细胞以及分泌TGF-β1的CD4+T细胞数量无关(P>0.05,P>0.05)。结论:B7-H4在人子宫颈癌细胞异常高表达,并与肿瘤内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减少以及分泌IFN-γ减少有关,提示B7-H4在抑制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4 FOXP3 CD4+T细胞 CD8+T细胞 TGF-β1 IFN-γ 子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实体瘤抗癌药物敏感试验MTT法的建立 被引量:97
7
作者 汤为学 骆云鹏 王瑞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本文探讨用MTT法进行人实体瘤抗癌药敏试验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法之最适肿瘤细胞浓度为0.5—1×10~5个/孔,最适培养时间为三天.167例实体瘤的八种抗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说明其与肿瘤细胞生长特性、病理类型和肿瘤标本取材部... 本文探讨用MTT法进行人实体瘤抗癌药敏试验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法之最适肿瘤细胞浓度为0.5—1×10~5个/孔,最适培养时间为三天.167例实体瘤的八种抗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说明其与肿瘤细胞生长特性、病理类型和肿瘤标本取材部位等因素有关.MTT法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法 肿瘤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郑军生 王明华 +2 位作者 黄敏 骆云鹏 米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1-2223,共3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在体外对人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实验观察青蒿琥酯在体外对RL95-2细胞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浆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青蒿琥酯...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在体外对人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实验观察青蒿琥酯在体外对RL95-2细胞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浆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青蒿琥酯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细胞内ROS水平。结果青蒿琥酯对RL95-2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半数细胞抑制浓度(IC50)为26.29μg/ml。透射电镜见:细胞呈早期凋亡改变:核染色质聚集于核膜周围,呈团块状;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浆Caspase3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发生在G/0G1期;细胞内ROS升高(P<0.0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降低(P<0.05)。结论青蒿琥酯在体外作用于人子宫颈癌RL95-2细胞,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RL95—2 氧自由基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余刚 姜卫剑 +2 位作者 杜彬 王莉 秦新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通过3例典型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对3例肢体抖动... 目的通过3例典型患者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对3例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有肢体抖动的临床表现,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继发性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行全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提示3例颈内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闭塞或狭窄性病变,而发作期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释放。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但仍偶有发作。2例施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作完全停止,1例由于血管迂曲明显,手术未获成功,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临床少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发作形式常表现为发作性、无意识的一侧肢体无力及抖动,和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相似,易误诊为局灶性癫痫。通过脑电图及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防止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暂时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肿瘤脑浸润的量化和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晏怡 唐文渊 +4 位作者 邓朝霞 谢兵 吕发金 刘斌 杨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66-670,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的量化和临床应用。方法颅内肿瘤40例,其中脑胶质瘤20例,脑膜瘤12例,脑转移瘤8例,均经病理证实;建立不同颅内肿瘤的脑浸润病理标准,并以此标准分入各亚组;利用MRI常规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的量化和临床应用。方法颅内肿瘤40例,其中脑胶质瘤20例,脑膜瘤12例,脑转移瘤8例,均经病理证实;建立不同颅内肿瘤的脑浸润病理标准,并以此标准分入各亚组;利用MRI常规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比较,确定并测量5个兴趣区(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较分析不同肿瘤FA值的差异及其与肿瘤脑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瘤中有10例的DTI图像超出常规MRI范围,脑膜瘤和脑转移瘤中未见;FA值由瘤体区向外呈递增趋势,其中胶质瘤组内最大增幅出现在瘤周水肿区和水肿外区之间,而脑膜瘤和脑转移瘤亚组出现在肿瘤实体区和瘤周水肿区之间;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与肿瘤脑浸润程度显著相关;在脑胶质瘤中有脑浸润者的瘤周水肿区FA值显著低于无脑浸润胶质瘤和非胶质来源肿瘤。结论DTI可用于量化比较不同脑肿瘤的脑浸润程度,其瘤周水肿区的FA值可用于指导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范围,对延缓复发、改善预后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肿瘤 侵袭 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T法检测羟基喜树碱对兔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莉霞 李平华 +2 位作者 彭惠 骆云鹏 汤为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检测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HCPT)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2~3代的RLECs在96孔板中培养24h后,用不同浓度的HCPT分别作用24及72h,用甲基噻唑基四唑... 目的:检测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HCPT)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2~3代的RLECs在96孔板中培养24h后,用不同浓度的HCPT分别作用24及72h,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定法观察HCPT对RLECs增殖及贴壁的影响。结果:HCPT既能抑制RLECs的增殖,还可抑制RLECs的贴壁,24h的半数抑制量(IC50)为96.041μg/ml,72h的IC50为1.34μg/ml。 结论: 一定浓度的HCPT能有效抑制RLECs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上皮细胞 羟基喜树碱 MTT测定法 白内障 后囊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性胸腹水抗癌药物敏感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汤为学 骆云鹏 王瑞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91-494,共4页
对58例癌性腹水及25例癌性胸水用MTT法进行抗癌药物敏感试验。用临床常规方法收集胸腹水,并用肝素抗凝(10u/ml);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去除渗出液中红白细胞,制成肿瘤单细胞悬液,进行药敏测试。同时观察到卵巢癌患者... 对58例癌性腹水及25例癌性胸水用MTT法进行抗癌药物敏感试验。用临床常规方法收集胸腹水,并用肝素抗凝(10u/ml);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去除渗出液中红白细胞,制成肿瘤单细胞悬液,进行药敏测试。同时观察到卵巢癌患者的实体瘤与腹水之间的肿瘤细胞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的不同,相关性较好。应用药敏结果进行胸腹腔给药治疗,效果较好,60%~70%患者胸腹水近期得到控制,这对于延长患者生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敏感试验 腹水 MTT法 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T法用于抗癌药物筛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瑞雪 骆云鹏 +1 位作者 韦克 汤为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30-333,共4页
本文就MTT法在抗癌药物筛选试验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细胞浓度以1—5×10~4/孔较为适宜,吸光度30min内不变.DMSO为MTT法的想理溶剂,但需除去蛋白质的影响.MTT以5mg/ml与细胞反应4h为佳.批内CV值为... 本文就MTT法在抗癌药物筛选试验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细胞浓度以1—5×10~4/孔较为适宜,吸光度30min内不变.DMSO为MTT法的想理溶剂,但需除去蛋白质的影响.MTT以5mg/ml与细胞反应4h为佳.批内CV值为10%左右.四种抗癌药物对瘤株细胞SW-480作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MTT法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红凯 邓洪兵 +1 位作者 易永芬 何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免疫表型 病理检查 镜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合物蛋白Crk和CrkL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太敏 赵纯全 +1 位作者 赵涌 令狐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40-942,共3页
目的探讨接合物蛋白Crk和CrkL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rk和CrkL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内的表达,并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进行比较。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Crk和CrkL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接合物蛋白Crk和CrkL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rk和CrkL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内的表达,并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进行比较。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Crk和CrkL蛋白的表达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上皮性卵巢癌Crk蛋白的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上皮性卵巢癌CrkL蛋白的表达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上皮性卵巢癌Crk和CrkL蛋白的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k和CrkL蛋白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某种作用,与CrkL蛋白相比,Crk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更直接影响着卵巢癌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K CrkL 上皮性卵巢癌 接合物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与肝细胞癌的分化和血管浸润 被引量:4
16
作者 管小琴 徐曼 +1 位作者 李圆圆 王朝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了解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瘤组织的分化和血管浸润的关系。CD44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例人体肝67癌组织做和检测,其中例伴肝内血管浸润,例伴癌旁非癌肝组织。CD44sCD44v61547结果:例肝癌组织阳性14CD44s(,),与癌旁肝组织(,)无显... 目的:了解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瘤组织的分化和血管浸润的关系。CD44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例人体肝67癌组织做和检测,其中例伴肝内血管浸润,例伴癌旁非癌肝组织。CD44sCD44v61547结果:例肝癌组织阳性14CD44s(,),与癌旁肝组织(,)无显著差异(14/6720.90%5/4710.64%P>)。例肝癌组织阳性(,0.0518CD44v618/67),与癌旁肝组织()有明显差异(26.87%0/47P<)。二者表达均与肿瘤分化和血管浸润无关(0.01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高表达较有意义。两者与肿瘤的分化和肝内血管浸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肝细胞癌 分化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_3的抗增殖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小芬 汤为学 李龙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 的抑制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姜黄素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SKOV3 的抑制增殖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 的抑制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姜黄素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SKOV3 的抑制增殖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可抑制SKOV3 细胞的生长,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72h的中效浓度(IC50 )为79.96 μmol/L ,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SKOV3 细胞聚积在G2 /M ,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诱导细胞凋亡,姜黄素作用72h后,免疫细胞化学表明突变型P5 3蛋白(MTP5 3)及Bcl- 2表达减弱,Bax及Fas表达增强。结论:姜黄素对SKOV3 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通过下调MTP5 3、Bcl- 2的表达及上调B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卵巢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燕 左国庆 汤为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和凋亡的情况 ;免疫组...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和凋亡的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 3,Bcl- 2 ,Bax ,Fas等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奥沙利铂对HepG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细胞阻滞于S期和G2 /M期 ,G0 /G1期细胞减少 ,作用 72h出现凋亡峰 ,电镜可以找到凋亡小体 ,免疫组织化学表明Bax表达增强 ,突变型 p5 3、Bcl- 2表达减弱 ,Fas表达无差异。 结论 :奥沙利铂具有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 ,其机制与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和抗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肝细胞癌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性骨肿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司海鹏 向理科 +2 位作者 孙保勇 杜永洪 王智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 :建立VX2 骨肿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VX2 细胞块植入到 2 0只兔的胫骨髓腔内建立骨肿瘤模型 ,不同时期处死 ,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 ,2只用于观察模型自然生存期。结果 :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 10 0 % ;1~ 2周在髓内生... 目的 :建立VX2 骨肿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VX2 细胞块植入到 2 0只兔的胫骨髓腔内建立骨肿瘤模型 ,不同时期处死 ,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 ,2只用于观察模型自然生存期。结果 :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 10 0 % ;1~ 2周在髓内生长 ,2~ 3周向髓外软组织侵犯 ,3~ 4周出现肺转移 ,5~ 6周有肾、盆腔淋巴结转移 ;荷瘤兔的自然生存时间 7~ 8周 ,最终因全身广泛转移而死。结论 :此模型移植成功率较高 ,生物学特性稳定 ,转移模式与人骨肿瘤转移方式类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性骨肿瘤 生物学特性 疾病模型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α_1-抗胰蛋白酶、α_1-酸性糖蛋白及结合珠蛋白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积华 陈思秀 +2 位作者 范维珂 周燕荣 钟晓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49例肝硬化、36例急性肝炎及60例正常人血清前白蛋白(PA)、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及结合珠蛋白(HP)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α_1-AT及α_1... 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49例肝硬化、36例急性肝炎及60例正常人血清前白蛋白(PA)、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及结合珠蛋白(HP)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α_1-AT及α_1-AG非常显著地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及正常人(P<0.001);肝癌患者血清HP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人(P<0.001及P<0.05)。33例AFP阴性肝癌患者血清α_1-AT、α_1-AG及HP均显著地高于良性肝病患者及正常人,这AFP阴性肝癌患者的鉴别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如将这三种糖蛋白再与AFP联合检测,则可大大地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前白蛋白 a1-抗胰蛋白酶 a1-酸性糖蛋白 结合珠蛋白 单向免疫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