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7例甲状腺癌中FasL检测的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徽 刘纯 李圆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甲状腺髓样癌中FasL的表达,并分析FasL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可见强弱不等的FasL表达,...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甲状腺髓样癌中FasL的表达,并分析FasL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可见强弱不等的FasL表达,B组中FasL呈高表达的阳性率为81.8%,A组中则为31.2%,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明显间质浸润以及缺少淋巴细胞反应和肿瘤周边邻近正常组织区域癌细胞FasL表达均较强。95%的甲状腺髓样癌FasL呈高表达。结论:结果提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asL的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有关,FasL表达愈强则预示其预后不良。肿瘤细胞高表达FasL可能使瘤细胞具有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作用。在甲状腺髓样癌中FasL的表达与甲状腺被膜浸润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FASL 检测 病理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髓样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瑞秋 管小琴 +1 位作者 罗治国 许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的病因诊断。方法:ELISA常规检测血清HCMV-IgM、弓形体-IgM、RuV-IgM、HSV-IgM、甲乙丙戊肝炎病毒标志物,肝活检行光镜和电镜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的病因诊断。方法:ELISA常规检测血清HCMV-IgM、弓形体-IgM、RuV-IgM、HSV-IgM、甲乙丙戊肝炎病毒标志物,肝活检行光镜和电镜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HCMV极早期抗原(Immediate earlyantigenI,EA)和早期抗原(Earlyantigen,EA)、HBcAg、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pump,BSEP)和多重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3,MDR3)。结果:36例胆汁淤积型IHS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肝炎10例;HCMV肝炎合并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uV)感染1例;HCMV肝炎合并单纯疱诊病毒(Her-pds simplex virus,HSV)感染1例;HCMV、HSV和RuV混合感染1例;胆道闭锁7例[5例合并HCMV感染,1例合并HCMV和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糖原累积病2例;尼曼皮克病合并HCMV肝炎1例;分类不明脂质代谢障碍1例;HCMV肝炎合并疑诊线粒体肝病1例;HCMV肝炎合并疑诊铁沉积病1例;疑诊脂质代谢障碍、胆汁酸代谢障碍和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Ⅰ型(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Ⅰ)各1例;7例病因仍不清。结论:HCMV肝炎是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IHS的首要原因,存在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和参与代谢性肝病发病的现象。肝组织学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胆道闭锁的补充,电镜检查有助于某些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诊断。暂未在重庆地区胆汁淤积型IHS中发现BSEP和MDR3基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肝炎综合征 胆汁淤积型 组织形态学 巨细胞病毒 即刻早期抗原 早期抗原 胆盐输出泵 多重耐药相关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平滑肌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涌 李圆圆 徐元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起源及生长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2 6例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的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S 10 0蛋白、CD34、雌激素受体 (ER)和表皮... 目的 :探讨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起源及生长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2 6例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的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S 10 0蛋白、CD34、雌激素受体 (E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状态。结果 :阴道平滑肌瘤患者年龄 30~ 5 2岁 ,平均 4 4 .5岁 ,常为单发 ,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大小及部位有关 ,形态学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 ,免疫组化标记所有 2 6例肿瘤SMA强阳性表达 ,S 10 0蛋白、CD34全为阴性表达。ER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8.5 % (10 / 2 6 )和34.6 % (9/ 2 6 ) ,且ER与EGFR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P =0 .0 0 2 3,r =0 .75 )。有效治疗方法为阴道平滑肌瘤切除术。肿瘤偶有复发、出现交界性病变甚至恶变。结论 :阴道平滑肌瘤为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 ,可能起自于阴道组织中间叶干细胞向平滑肌分化 ,雌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病理学 平滑肌瘤 解剖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Bowen样丘疹病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涌 林晓 +1 位作者 李圆圆 徐元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Bowen样丘疹病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病因。方法 对 15例Bowen样丘疹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随访。采用多重引物PCR检测 12例Bowen样丘疹病上皮组织中HPVDNA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5例HPV抗原及p5 3蛋白。 结果  15例... 目的 探讨Bowen样丘疹病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病因。方法 对 15例Bowen样丘疹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随访。采用多重引物PCR检测 12例Bowen样丘疹病上皮组织中HPVDNA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5例HPV抗原及p5 3蛋白。 结果  15例Bowen样丘疹病患者全为女性 ,年龄 2 1~ 4 0岁 (平均 2 9 5岁 )。病变外观为色素性扁平丘疹 ,组织学与Bowen病相似 ,但异型性较小。 12例病变组织HPV6、11、16、18型病毒基因检测均为阴性 ,对照组检测阳性。广谱HPV抗原检测阳性 2例 (2 / 15 ) ,p5 3蛋白阳性 2例 (2 / 15 )。结论 Bowen样丘疹病的诊断应该结合典型临床特征 ,该病属良性病变 ,但伴有重度非典型增生病例可视为癌前病变 ,发病与HPV感染的关系尚待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疾病 Bowen样丘疹病 临床病理学 人乳头状瘤病毒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及良性病变中P16蛋白与基因5′CpG岛甲基化的病理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林艳 张徽 +1 位作者 李圆圆 林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与P16蛋白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限制性酶PCR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乳腺良性病变p16基因中5′CpG岛甲基...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与P16蛋白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限制性酶PCR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乳腺良性病变p16基因中5′CpG岛甲基化状态,甲基化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P16蛋白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16蛋白在乳腺癌中强表达,但随组织学分级升高,淋巴结的转移,肿瘤直径的增加,p16蛋白表达率降低。p16基因甲基化与p16蛋白表达负相关,且与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其失表达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乳腺肿瘤 CPG岛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肿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米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3-355,共3页
上皮样血管肿瘤的病理诊断米粲血管肿瘤种类繁多且形态各异。有部分血管肿瘤可表现为上皮样(或组织样)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测,瘤细胞可呈上皮标记阳性。在外检常规诊断工作中,要掌握这些肿瘤的特点,注意与其它肿瘤鉴别,从而作... 上皮样血管肿瘤的病理诊断米粲血管肿瘤种类繁多且形态各异。有部分血管肿瘤可表现为上皮样(或组织样)细胞的特征,免疫组化检测,瘤细胞可呈上皮标记阳性。在外检常规诊断工作中,要掌握这些肿瘤的特点,注意与其它肿瘤鉴别,从而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组织肿瘤 血管肿瘤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
7
作者 彭真年 沈际焜 李园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0-221,232,共3页
本文对10例阴道、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肿瘤7例位于阴道,3例位于宫颈。光镜下肿瘤的组织形态与皮肤及其它部位的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基本上相似。10例黑色素染色及S-100蛋白皆为阳性。电镜观察2例,瘤细胞胞浆内均见... 本文对10例阴道、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肿瘤7例位于阴道,3例位于宫颈。光镜下肿瘤的组织形态与皮肤及其它部位的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基本上相似。10例黑色素染色及S-100蛋白皆为阳性。电镜观察2例,瘤细胞胞浆内均见到黑色素小体。结果支持了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电镜 阴道 子宫颈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林骏 石素钰洁(综述) 杨雅莹(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2-376,共5页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早筛得以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T1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了肿瘤内镜切除。T1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后是否需要进一步追加肠段切除并进行区域淋巴结的清扫,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判断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根据目前国...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早筛得以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T1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了肿瘤内镜切除。T1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后是否需要进一步追加肠段切除并进行区域淋巴结的清扫,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判断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根据目前国内外指南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追加手术后,结果仅约10%的T1型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并未发现存在淋巴结转移,导致了大量的追加手术切除无临床获益。因此,目前亟需一项更为准确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体系来解决该问题,本文就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评估体系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噬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郭倩 余音 +2 位作者 潘乾广 石瑶 叶秀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5-998,共4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探讨Res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Res低剂量(15 mg.kg-1)干预组(R1组...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影响,探讨Res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Res低剂量(15 mg.kg-1)干预组(R1组)和Res高剂量(40 mg.kg-1)干预组(R2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透射电镜法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内自噬空泡数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LC3的蛋白表达;RT-PCR法分别检测LC3和Beclin 1的mRNA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Res可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P<0.05);使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加;上调缺血皮质区脑组织LC3和Beclin 1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 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自噬的生成,上调LC3和Beclin 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预处理 缺血 再灌注 自噬 LC3 BECLIN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延缓小鼠脑衰老的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进 王顺和 +8 位作者 汪兰 胡玲 汪子铃 曾娣 侯吉颖 黄彩虹 杜坤航 王璐 王亚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7-993,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延缓小鼠脑衰老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脑衰老模型组、对照组、Rg1抗衰老组、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抗衰老组。建模完成后于次日进行各实验指标的检测。...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延缓小鼠脑衰老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脑衰老模型组、对照组、Rg1抗衰老组、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抗衰老组。建模完成后于次日进行各实验指标的检测。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制备脑海马区石蜡切片,进行HE、Nissl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并计数神经元和Nissl小体数量与检测海马区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p62、ATG5、ULK1;制备脑组织匀浆,检测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CEAh)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Beclin1、p-AMPK/AMPK、p-mTOR/mTOR与凋亡蛋白p53。结果水迷宫实验表明Rg1与Rap使脑衰老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提升;HE、Nissl染色表明Rg1与Rap使脑衰老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减少,Nissl小体数量增多;免疫组化显示Rg1与Rap使海马区神经元自噬蛋白p62表达下降、ATG5与ULK1表达上升;Rg1与Rap使脑衰老小鼠AhCE活性下降;Western blot表明Rg1与Rap使脑衰老小鼠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p-AMPK/AMPK表达增加、p-mTOR/mTOR、p62、p53表达减少。结论人参皂苷Rg1能有效拮抗D-gal对小鼠脑的致衰老作用,其机制与Rg1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D-半乳糖 神经元 衰老 AMPK/mTOR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鼠和胎鼠心脏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邵勇 姚珍薇 +4 位作者 李红霞 吴味辛 汪克健 廖晓刚 易永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鼠和胎鼠心脏的影响。方法应用雌、孕激素建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母鼠和胎鼠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1)胆淤组和对照组比较,孕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 目的探讨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鼠和胎鼠心脏的影响。方法应用雌、孕激素建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母鼠和胎鼠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1)胆淤组和对照组比较,孕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2)胆淤组孕鼠肝脏光镜下见部分肝细胞有颗粒样变性和空泡变性,电镜下见肝组织中毛细胆管扩张,毛细胆管及肝细胞内见高电子致密物沉积。(3)胆淤组孕鼠胎盘光镜下见部分滋养细胞颗粒样变性和空泡变性。(4)胆淤组孕鼠心脏光镜下见心肌组织中局灶性心肌细胞颗粒样变性。(5)胆淤组胎鼠心脏光镜下见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广泛空泡变性;电镜下见胎鼠心肌细胞内高电子致密物沉积,部分肌丝断裂,肌节模糊,细胞内线粒体水肿,脱髓鞘样改变。结论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时高胆汁酸血症对母鼠和胎鼠心肌细胞均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尤其以胎鼠心肌细胞病变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妊娠并发症 高胆汁酸血症 心肌细胞 细胞毒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阿尔采末病中APP淀粉样酶切途径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红梅 张雄 李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6,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作用于阿尔采末病中APP淀粉样酶切途径的环节,探讨其抑制Aβ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以LipofectaminTM2000脂质体介导瞬时共转染pBACE1-mychis和pAPPswe两种质粒,姜黄素(0、1.25、5.0、20μmol.L-1)处理... 目的研究姜黄素作用于阿尔采末病中APP淀粉样酶切途径的环节,探讨其抑制Aβ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以LipofectaminTM2000脂质体介导瞬时共转染pBACE1-mychis和pAPPswe两种质粒,姜黄素(0、1.25、5.0、20μmol.L-1)处理转染后的SHSY5Y细胞24h,以及5μmol.L-1姜黄素按时间梯度(0、12、24、48h)分别处理转染后的SHSY5Y细胞,通过RT-PCR检测APP和BACE1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ACE1和C99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Aβ40/42水平。结果经姜黄素处理后APP和BACE1mRNA表达水平都有明显减弱,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BACE1和C99蛋白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Aβ40/4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阿尔采末病相关基因APP mRNA表达;抑制APP的限速酶BACE1mRNA和蛋白表达;并抑制APP分解产物C99蛋白表达,都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此外,姜黄素可以明显抑制APP的分解产物Aβ40/42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姜黄素 APP BAC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中MMP-9及TIMP-1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震 吕长虹 +1 位作者 司海鹏 李圆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MMP 9及其抑制因子TIMP 1在垂体腺瘤中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上述基因蛋白在 2 3例侵袭性和 2 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 9的表达和MMP 9表达超过TIM... 目的 探讨MMP 9及其抑制因子TIMP 1在垂体腺瘤中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上述基因蛋白在 2 3例侵袭性和 2 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 9的表达和MMP 9表达超过TIMP 1的比例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 (P <0 0 5 ) ;TIMP 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表达有降低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MMP 9与TIMP 1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MMP 9表达上调导致其和TIMP 1的表达失衡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关 ,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MMP-9 TIMP-1 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中E-cadherin和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震 吕长虹 +1 位作者 司海鹏 李圆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Ecadherin(Ecad)和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体积、激素分泌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和nm23基因蛋白在23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cad和nm23的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Ecadherin(Ecad)和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体积、激素分泌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和nm23基因蛋白在23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cad和nm23的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低于非侵袭性组(P<0.05),Ecad表达在非分泌型垂体腺瘤组低于分泌型组且与肿瘤体积呈负相关(P<0.05),Ecad与nm23表达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Ecad与nm23表达降低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Ecad表达降低可能影响垂体腺瘤细胞分化和促进细胞增殖,Ecad和nm23可作为评估垂体腺瘤侵袭能力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herin 蛋白表达 肿瘤生物学行为 侵袭性垂体腺瘤 E-cad NM23基因蛋白 免疫组化S-P法 NM23表达 肿瘤体积 非侵袭性 表达降低 cad表达 生物学指标 激素分泌 方法应用 非分泌型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侵袭能力 瘤组织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诱导Nrf-2上调SH-SY5Y细胞中HO-1的表达 被引量:8
15
作者 尹闻科 石晓东 +1 位作者 张雄 李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54-1059,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于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表达的影响,探讨Curcumin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用0、1...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于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表达的影响,探讨Curcumin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用0、1.25、5.0、20.0μmol·L-1 Curcumin处理24h,以及用5.0μmol·L-1 Curcumin分别处理细胞0、12、24、48h,然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在各个浓度组使用Nrf-2siRNA,Western blot检测转染Nrf-2siRNA后HO-1的表达情况。结果 Curcumin处理后,SH-SY5Y细胞中Nrf-2和HO-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0、1.25、5.0、20.0μmol·L-1 Curcumin处理的细胞24h后HO-1表达与用0,1.25,5.0,20.0μmol·L-1 Curcumin和转染Nrf-2siRNA同时处理24h后的细胞HO-1表达相比明显下降(group 1 vs group 5,group 2 vs group 6,group 3 vsgroup 7,group 4 vs group 8,P<0.05)。结论 Curcumin通过Nrf-2诱导HO-1的表达作用,可能是其抑制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核因子相关因子2 姜黄素 细胞保护作用 SH-SY5Y细胞 诱导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后残留肿瘤增殖能力的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牛陵川 邹文兵 +3 位作者 张炼 朱辉 向理科 王智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兔乳腺种植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后残留肿瘤增殖能力的变化。方法兔鳞癌细胞株VX_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新西兰兔乳腺,建立兔乳腺种植瘤模型,2周后行HIFU治疗,通过控制探针侧温度,造成肿瘤残留。56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兔乳腺种植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后残留肿瘤增殖能力的变化。方法兔鳞癌细胞株VX_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新西兰兔乳腺,建立兔乳腺种植瘤模型,2周后行HIFU治疗,通过控制探针侧温度,造成肿瘤残留。56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HIFU组(n=40),经电子显微镜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认消融效果和残留肿瘤组织消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动物生存时间和肿瘤脏器转移的情况。结果HIFU组消融后,残留肿瘤的PCNA表达呈一过性降低,21 d后恢复至消融前水平。HIFU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肺部及腹腔脏器出现转移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即使HIFU未能一次完全消融肿瘤,在短时间内也能有效抑制残留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延长机体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肿瘤 消融 增殖细胞核抗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基因沉默后的基因表达谱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霍艳英 胡迎春 +4 位作者 周乔丹 杨柳 张博 李刚 吴德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1-356,共6页
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指蛋白,Ptn指基因)是一种可同肝素结合的分泌性的生长/分化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粘附、迁移、存活、生长和分化等功能.我们前期研究发现,Ptn稳定沉默可以显著降低细胞的生长及成瘤能力.为进一步了解Ptn表达... 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指蛋白,Ptn指基因)是一种可同肝素结合的分泌性的生长/分化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粘附、迁移、存活、生长和分化等功能.我们前期研究发现,Ptn稳定沉默可以显著降低细胞的生长及成瘤能力.为进一步了解Ptn表达沉默后小鼠基因转录谱的变化,用小鼠表达谱芯片比较了对照及Ptn沉默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在检测的24000个基因中,Ptn沉默后上调2倍以上的基因有240个,下调2倍以上的基因有129个.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Ptn沉默的MEFs细胞中,同DDK综合症相关的基因家族,schlafen(Slfn)家族的Slfn2、Slfn3、Slfn4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家族的Mmp3、Mmp10、Mmp13表达均显著上调;而可促进内皮细胞运动,参与血管发生的基因angiomotin(Amot)表达显著下调.通过研究,获得了一系列Ptn沉默后表达变化的基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生长因子 基因沉默 基因表达特征 schlafen 基质金属蛋白酶 angiomo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纪超男 胡馨月 +6 位作者 郭远新 齐云 魏玉玲 阳群芳 杨洋 李昱 杨俊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和皮层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动物设4组:转基因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APP/PS1转基因小鼠各10只,老年对照组为野生型C57小鼠10只,药物处理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另两组给予羧甲基纤维...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和皮层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动物设4组:转基因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APP/PS1转基因小鼠各10只,老年对照组为野生型C57小鼠10只,药物处理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另两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在小鼠24周龄时以200μg·kg-1的量开始灌胃给予,连续给药20周,每周连续5 d,每天1次;在指标测试阶段,另取10只8周龄野生型C57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海马和皮层SOD活性、MDA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和皮层Aβ表达情况。结果与老年对照组小鼠相比,转基因模型组小鼠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出现明显核固缩,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Aβ表达明显增多;给予米索前列醇后,APP/PS1转基因小鼠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和皮层神经元核固缩明显减轻,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Aβ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和皮层的神经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米索前列醇减轻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APP/PS1 海马 皮层 EP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挫伤的MRI诊断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吕发金 罗天友 +3 位作者 黄永火 李咏梅 方维东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0例骨挫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MR图像,对骨挫伤到MRI检查时间,骨挫伤的序列检出敏感性及病变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观测,对1例膝关节骨挫伤行影像学随访,1例骨挫伤的病理资料进行了分...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0例骨挫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MR图像,对骨挫伤到MRI检查时间,骨挫伤的序列检出敏感性及病变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观测,对1例膝关节骨挫伤行影像学随访,1例骨挫伤的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多数骨挫伤MRI检查在两周内完成,少数病人时间超过1年;2)检出骨挫伤敏感的MRI序列为STIR及T1W(I100%及95.7%);3)膝关节是骨挫伤的好发部位,病灶主要分布于骨边缘区(69.8%),在脊柱主要分布于椎体上缘终板下(74.1%);4)骨挫伤影像随访提示病变区出现线状骨质修复,骨髓水肿吸收;5)骨挫伤病理为骨小梁显微骨折,骨髓水肿、出血和脂肪损伤。结论:MRI对骨挫伤非常敏感,能清楚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和病程。骨挫伤是骨小梁显微骨折,早期诊断可使病人得到早期和正确治疗,MRI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挫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中Aβ_(4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洁芸 李丹 +3 位作者 王晨 田茗源 张雄 李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大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42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6月龄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大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42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6月龄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饲喂组,每组10只。姜黄素饲喂组每天饲喂姜黄素(500 mg·L-1),6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及恐惧实验方法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大脑Aβ4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饲喂组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P<0.01),大脑中Aβ42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姜黄素能降低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大脑中Aβ42的表达,进而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APPswe 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 MORRIS水迷宫 恐惧实验 免疫组化 β-淀粉样蛋白42 阿尔采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