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特异引物PCR法分析238株乙肝病毒基因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曾爱中 黄爱龙 +4 位作者 郭进军 黄文祥 李青岭 张祯祯 郝美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并建立一套HBV病毒株分型的简便可靠的分析法。方法:设计型特异引物,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型。结果:238株HBV中218株得到分型。其中B型149例(男115例、女34例);C型63...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并建立一套HBV病毒株分型的简便可靠的分析法。方法:设计型特异引物,采用基因型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型。结果:238株HBV中218株得到分型。其中B型149例(男115例、女34例);C型63例(男47例、女16例);B+C混合型6例(男4例、女2例)。B型、C型和B+C混合型检出率分别为68.3%(男69.3%、女65.3%)、28.9%(男28.3%、女30.8%)和2.8%(男2.4%、女3.8%)。未检出A、D、E、F、G、H基因型。结论:HBV感染者以B基因型为主。基因型B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各基因型分布与性别无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型特异核苷酸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唐琳 孙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晖 陈雪华 邓建川 刘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3-635,643,共4页
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利用hALR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anti-hALR McAb)结合hALR,观察其阻断hALR的作用后,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 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利用hALR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anti-hALR McAb)结合hALR,观察其阻断hALR的作用后,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hALR蛋白及mRNA的表达;用3H-TdR掺入法检测hAL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中和hALR后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HepG2细胞有hALR的表达。②抗hALR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阻断hALR的作用后可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结论:抗hALR单克隆抗体能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hALR通过自分泌方式参与了肝癌细胞的自主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单克隆抗体 肝癌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胺示踪氨基葡甘露聚糖的跨细胞膜能力与转运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渊 刘永康 +2 位作者 杜莹 李宏涛 陈国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用荧光胺标记来示踪氨基葡甘露聚糖(aminoglucomannan,AGM)的跨细胞膜转运,以此证实氨基葡甘露聚糖跨(细胞)膜能力与转运机制。方法用荧光胺标记氨基葡甘露聚糖,将标记所得的荧光衍生物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 目的用荧光胺标记来示踪氨基葡甘露聚糖(aminoglucomannan,AGM)的跨细胞膜转运,以此证实氨基葡甘露聚糖跨(细胞)膜能力与转运机制。方法用荧光胺标记氨基葡甘露聚糖,将标记所得的荧光衍生物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和HepG2细胞在CO2培养箱中孵育,然后用荧光显微镜(紫光作激发光)观察。结果PBMC和HepG2细胞内均出现靛色荧光。结论氨基葡甘露聚糖能跨细胞膜转运进入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甘露聚糖 荧光胺 荧光标记 跨膜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RAQ技术筛选肝癌转移相关差异蛋白 被引量:2
4
作者 宋琳岚 杨敏 +4 位作者 蒋小燕 陈瑜 汤慧 颜亮 廖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3-989,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以筛选鉴定出与肝癌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3株具有相同遗传背景、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MHCC97-L、MHCC97-H及HCCLM3作为研究材料,经过收集胞质蛋白,浓缩、酶解、脱... 目的:通过对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以筛选鉴定出与肝癌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3株具有相同遗传背景、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MHCC97-L、MHCC97-H及HCCLM3作为研究材料,经过收集胞质蛋白,浓缩、酶解、脱盐并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对其进行标记,应用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肽段进行鉴定,得到的结果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对蛋白进行注释。基于Web Gestalt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和通路分析以筛选与肝癌转移相关的目标蛋白。并用Western blot对3个关键蛋白(PLEC、SHMT2、LDHA)进行验证。结果:经过iTRAQ标记并质谱检测分析,共发现鉴定1 170个蛋白,其中在L/H(MHCC97-L/MHCC9-H)组鉴定发现47个差异表达蛋白,在M/H(HCCLM3/MHCC97-H)组鉴定发现65个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H和M/H组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酶催化和细胞间粘附及细胞代谢的过程。应用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上的验证,PLEC在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和HCCLM3中表达上调,SHMT2在HCCLM3中表达上调,LDHA在MHCC97-H中表达上调。结论:在本研究中应用iTRAQ标记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3株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检测和鉴定分析,发现PLEC和SHMT2蛋白是两种新的与肝癌转移可能相关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蛋白组学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