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CP4-EPS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被引量:7
1
作者 敬凌霞 蔡雪飞 +5 位作者 慕生枝 刘湘 张君 唐霓 郑建 黄爱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制备可用于胶体金快速检测试条的抗CP4-EPSPS(5-enolpyruvlshimimate-3-phosphate synthase)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以重组蛋白CP4-EPSPS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P4-EPSPS的mAb,以间接ELISA法和Western b... 目的制备可用于胶体金快速检测试条的抗CP4-EPSPS(5-enolpyruvlshimimate-3-phosphate synthase)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以重组蛋白CP4-EPSPS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P4-EPSPS的mAb,以间接ELISA法和Western blot进行mAb特异性鉴定;同时采用间接ELISA法鉴定mAb的Ig亚类,检测mAb的效价及相对亲和力,并进行mAb结合表位分析。结果获得2株可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Ⅲ5A3,Ⅲ13A2)。其抗体亚类均为IgG1;腹水效价分别为1∶106和1∶108;相对亲和力Ⅲ5A3在105以上,Ⅲ13A2在106以上。ELISA相加实验结果显示2株mAb识别相同或相近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地制备出抗CP4-EPSPS的2株mAb,为建立快速特异检测转基因植物(GMO)的实验方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4-EPSPS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特性 G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庆美 唐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98-401,共4页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HCV编码至少10种成熟蛋白,而非结构蛋白5A(NS5A)是其重要蛋白之一。磷酸化的NS5A与病毒的复制密切相关,参与病毒的产生和释放,并且能够通过病毒和宿主...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HCV编码至少10种成熟蛋白,而非结构蛋白5A(NS5A)是其重要蛋白之一。磷酸化的NS5A与病毒的复制密切相关,参与病毒的产生和释放,并且能够通过病毒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干扰细胞内重要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周期和免疫系统,最终促使HCV相关慢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NS5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病毒非结构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N蛋白的真核细胞定位研究
3
作者 陶鹏 陈维贤 +1 位作者 郭进军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08-812,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SARS-CoV核衣壳蛋白(N蛋白)在病毒复制及细胞通路中的作用,观察了核衣壳蛋白不同区段在细胞内的定位。方法:应用核定位序列分析软件分析N蛋白序列,找出其中的核定位信号序列;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SARS-CoV...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SARS-CoV核衣壳蛋白(N蛋白)在病毒复制及细胞通路中的作用,观察了核衣壳蛋白不同区段在细胞内的定位。方法:应用核定位序列分析软件分析N蛋白序列,找出其中的核定位信号序列;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SARS-CoV不同长度核衣壳蛋白区段融合表达的pEGFP-C1重组载体,对293细胞进行瞬时转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核衣壳蛋白不同区段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不同的核定位信号分析软件分析的结果不同,Prosite找到的核定位信号位于N蛋白第373-389或374-390aa,而PredietNLS server找到的核定位信号位于N蛋白第36-44aa;全长核衣壳蛋白及第161-422aa区段均定位于细胞质,第1-187aa区段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结论:SARS-CoV核衣壳蛋白的核定位信号可能位于N蛋白第36-44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 核衣壳蛋白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下转膜法在乙肝病毒Southern杂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秉强 吴莹 +4 位作者 唐霓 郭进军 黄英 汤华 黄爱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评价向下转膜法在乙肝病毒(HBV)Southern杂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带有1.3倍HBV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使其产生瞬时HBV表达,72小时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以向上和向下两种方式转移在尼龙膜上;用化... 目的评价向下转膜法在乙肝病毒(HBV)Southern杂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带有1.3倍HBV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使其产生瞬时HBV表达,72小时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以向上和向下两种方式转移在尼龙膜上;用化学发光标记和检测试剂盒将乙肝病毒基因片段标记成探针,再与向上和向下转膜后的尼龙膜进行杂交,判断产生明显HBV杂交条带所需的细胞总DNA量,从而验证向下转膜法在乙肝病毒Southern杂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向下转膜后,检测HBV表达所需的细胞总DNA量极少,灵敏度高,0.5μg细胞总DNA电泳后转膜,即可检测出HBVDNA的表达,凝胶中仅有8%的DNA残留;而向上转膜所需的总DNA量大,灵敏度低,25μg的细胞总DNA电泳后转膜,仅能检测出弱的条带。结论向下转膜法是一种较好的转膜方式,适于对乙肝病毒的Southern杂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杂交 乙肝病毒 膜法 HepG2细胞 琼脂糖凝胶电泳 真核表达载体 总DNA 化学发光标记 DNA量 HBV 检测试剂盒 基因片段 推广应用 尼龙膜 灵敏度 条带 转染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通用引物快速简便鉴定阳性克隆的PCR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崔静 黄爱龙 张文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99-102,共4页
通用引物与载体多克隆位点两端序列互补,将目的片段构建入载体pGEM-T Easy中,利用载体通用引物M13F和M13R结合片段特异引物进行菌液PCR反应。用PCR产物电泳结果来筛选阳性克隆并鉴定目的片段插入方向,同时能有效对短插入片段重组子进行... 通用引物与载体多克隆位点两端序列互补,将目的片段构建入载体pGEM-T Easy中,利用载体通用引物M13F和M13R结合片段特异引物进行菌液PCR反应。用PCR产物电泳结果来筛选阳性克隆并鉴定目的片段插入方向,同时能有效对短插入片段重组子进行筛选与鉴定。最终以DNA测序结果来验证,与测序结果一致,显示通用引物PCR方法对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鉴定优于传统酶切和普通PCR鉴定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且简便快速,可作为筛选和鉴定阳性克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引物PCR 鉴定 插入方向 短插入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G2与β3整合素的表达及相互作用
6
作者 李青岭 冯涛 +1 位作者 郭进军 黄爱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研究汉坦病毒76-118株包膜糖蛋白G2与β3整合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HV76-118株M基因和β3整合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质粒M56和Hela细胞cDNA为模板通过PCR和基因重组获得带有EGFP标签的G2和带有FLAG标签的β3整合素膜外区... 目的研究汉坦病毒76-118株包膜糖蛋白G2与β3整合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HV76-118株M基因和β3整合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质粒M56和Hela细胞cDNA为模板通过PCR和基因重组获得带有EGFP标签的G2和带有FLAG标签的β3整合素膜外区片段融合表达质粒,并且在HEK293细胞中进行表达。将表达成功的G2与β3整合素片段进行免疫共沉淀,用Western blot检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G2和β3整合素膜外区各片段的融合表达质粒。将各表达质粒转染HEK293细胞进行瞬时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β3整合素膜外区各功能片段在细胞裂解上清中获得大量表达,而G2蛋白膜外区仅有81-140片段在细胞裂解上清中大量表达。将G2 81-140片段与β3整合素膜外区各功能片段进行免疫共沉淀的结果显示,仅G2 81-140片段和β3整合素27-133片段在细胞中以复合物存在,提示两者之间可能有直接的相互作用。结论汉坦病毒76-118株包膜糖蛋白G2 81-140片段与β3整合素27-133片段在细胞中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为β3整合素作为汉坦病毒受体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包膜糖蛋白G2 Β3整合素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SOS系统筛选靶向HBV病毒X基因的siRNA
7
作者 韦德芳 高健 +2 位作者 曾春华 彭明利 任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6-152,共7页
构建靶向乙肝病毒(HBV)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OS-X-siRNA和pSOS-siRNA,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G2.2.15,筛选和验证高效siRNA。设计4个靶向X基因siRNA,将siRNA和HBx基因插入载体pSOS得重组质粒pSOS-X-siRNA;pSOS-X-siRNA经PacI酶切去... 构建靶向乙肝病毒(HBV)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OS-X-siRNA和pSOS-siRNA,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G2.2.15,筛选和验证高效siRNA。设计4个靶向X基因siRNA,将siRNA和HBx基因插入载体pSOS得重组质粒pSOS-X-siRNA;pSOS-X-siRNA经PacI酶切去除目的片段HBx后得pSOS-siRNA。将质粒pSOS-X-siRNA和pSOS-siRNA分别转HepG2和HepG2.2.15肝癌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绿色荧光(GFP)减弱程度预估干扰效率。ELISA检测HepG2.2.15细胞上清HBsAg、HBeAg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内蛋白HBsAg、HBcAg表达,Real time PCR检测胞内HBsmRNA、HBx mRNA的转录。转染4d后,siRNA4使HepG2细胞的GFP信号表达程度最低,为阴性对照的9%,预测其干扰效果最强。siRNA4使HepG2.2.15细胞转染后4d上清的HBsAg蛋白表达为对照的(13.92±1.14)%(P<0.05)、HBeAg为(21.69±4.92)%(P<0.05),胞内的HBsAg、HBcAg蛋白表达量灰度比值为0.175±0.025、0.0825±0.028,均为各处理组中最低(P<0.01),HBs mRNA和HBx mRNA分别降为对照的0.237±0.028(P<0.01)、0.110±0.0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siRNA4为高效干扰位点。利用pSOS成功筛选并验证构建靶向HBV X基因的siRNA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S 乙肝病毒 X基因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IL-6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郄春花 秦波 +2 位作者 黄爱龙 刘杞 陈国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3,147,共4页
目的:构建融合基因Hyper-IL-6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基因拼接(GeneSOEing)法将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编码基因用一富含甘氨酸序列的接头经PCR扩增融合,并定向克隆至pIRES2-EGFP,构建与绿色荧光蛋白(GFP... 目的:构建融合基因Hyper-IL-6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基因拼接(GeneSOEing)法将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编码基因用一富含甘氨酸序列的接头经PCR扩增融合,并定向克隆至pIRES2-EGFP,构建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共表达的融合重组质粒,转染哺乳动物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Hyper-IL-6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出1224bp的Hyper-IL-6编码序列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IRES-HIL-6,重组质粒转染真核细胞后经检测证实Hyper-IL-6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结论:人类Hyper-IL-6重组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与真核表达为以后对其进行活性分析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IL-6 绿色荧光蛋白 真核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