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消融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亮 陈文直 +6 位作者 陈锦云 彭松 张炼 黎克全 唐良萏 白晋 王智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声束投照模式下邻近骶尾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子宫肌瘤UA治疗患者,MRI影像显示主要肌瘤边缘到骶尾骨距离小于30 mm... 目的:比较2种不同声束投照模式下邻近骶尾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子宫肌瘤UA治疗患者,MRI影像显示主要肌瘤边缘到骶尾骨距离小于30 mm患者共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7例,接受倾斜式声束投照模式下UA治疗;对照组45例,在垂直式声束投照模式下接受UA治疗。研究随访期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术中VAS评分及消融率等指标,相关的不良反应评价参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标准。结果:92例患者均完成一次性UA治疗。2组患者均未出现主要并发症(SIR C-F级),对照组患者次要并发症发生率(SIR A-B级)显著高于研究组(53.3%vs 36.2%;RR 1.71[1.03-2.82],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VAS分值分别为(2.9±1.4)及(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内MRI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肌瘤平均消融率分别为(80.9±18.9)%及(75.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治疗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倾斜式声束投照的临床治疗策略降低患者不适反应,提高术中耐受性及安全性,有效提高消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骨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超声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消融不同MRI图像表现的子宫肌瘤的疗效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婷 陈文直 +4 位作者 陈锦云 胡亮 刘映江 唐良萏 王智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通过对MRI图像进行分析,探讨导致消融疗效产生差异的可能性因素。方法:选择经MRI确诊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的聚焦超声消融,记录患者在消融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消融后用增强MRI评估肌瘤体积的消融范围,并比较子宫肌瘤在... 目的:通过对MRI图像进行分析,探讨导致消融疗效产生差异的可能性因素。方法:选择经MRI确诊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的聚焦超声消融,记录患者在消融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消融后用增强MRI评估肌瘤体积的消融范围,并比较子宫肌瘤在MRI图像上不同的位置、大小、类型及T2WI信号强度之间消融疗效的差异。结果:从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65例患者共66个子宫肌瘤接受了聚焦超声消融,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显著并发症。消融前肌瘤中位体积98.22 cm3,消融后增强MRI中无增强剂灌注区域体积82.81 cm3,肌瘤体积消融率(76.88±16.28)%。肌瘤在MRI图像上不同位置、大小及类型之间的消融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 T2WI不同的信号强度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信号强度的肌瘤体积消融率最高。结论:子宫肌瘤在MRI T2WI上呈低信号强度时易达到理想的消融疗效,可作为预测子宫肌瘤消融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消融 子宫肌瘤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海生 陈文直 +3 位作者 王嫣 丁晓燕 刘政 罗月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对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效应(BMSC)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第3代BMSC随机分为2组:LIPU辐照组和对照组。每天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对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效应(BMSC)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第3代BMSC随机分为2组:LIPU辐照组和对照组。每天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增殖指数。结果 LIPU能够明显促进BMSC增殖,LIPU组辐照后细胞分裂增殖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活跃,细胞集落更为密集;MTT法检测LIPU组于辐照前、辐照后1,3,5,7 d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LIPU组辐照后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低强度脉冲超声 细胞增殖 种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若 张樯 +3 位作者 李发琪 白晋 王耀俊 王智彪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6,共6页
高强聚焦超声(HIFU)治疗技术出现在1940年代,到1990年代后进入迅速发展时期,被誉为是21世纪无创治疗肿瘤技术.HIFU无创治疗肿瘤的原理,是利用HIFU声焦域中的高能量短时间内"消融"(ablation)靶区的癌症变组织,同时又不伤及周... 高强聚焦超声(HIFU)治疗技术出现在1940年代,到1990年代后进入迅速发展时期,被誉为是21世纪无创治疗肿瘤技术.HIFU无创治疗肿瘤的原理,是利用HIFU声焦域中的高能量短时间内"消融"(ablation)靶区的癌症变组织,同时又不伤及周围的健康组织.HIFU剂量学是关系到HIFU治疗技术能否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对HIFU治疗剂量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给出系统论述.HIFU治疗剂量通常称作HIFU辐照剂量,由辐照声强I和辐照时间t共同决定.本文主要研究:(1)I和t各自对热消融靶组织的贡献.研究表明,I与t对靶组织热消融的贡献呈关系式It0.43=C,式中常数C代表热消融组织体积的大小.(2)HIFU辐照剂量与其产生的组织热消融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的消融体积随辐照剂量增大而增大.在较小辐照剂量下,线性声学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在较高辐照剂量下,消融体积的理论值低于实验值,说明此时需要计及到非线性声学的贡献.(3)组织厚度(表面到靶组织距离)的对消融靶组织体积大小的影响.(4)HIFU剂量学有关消融微米级组织体积的最新研究成果正催生HIFU无创细胞外科技术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剂量学 无创治疗肿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42例的超声声像图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邹海蓉 何琳 +5 位作者 邹建中 王洋 张志君 邱敏 钟毓 曹小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47-1451,共5页
目的通过对42例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声像图分析,探讨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的超声诊断和(或)临床妇产科诊断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妊娠42例,对其早期... 目的通过对42例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声像图分析,探讨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的超声诊断和(或)临床妇产科诊断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妊娠42例,对其早期妊娠(<14周)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不完全纵隔子宫妊娠早期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42例孕妇平均年龄28.5岁,其中超声诊断不完全纵隔子宫妊娠39例,临床证实为不完全纵隔子宫妊娠35例,超声诊断不完全纵隔子宫妊娠正确率83.33%(35/42),假阳性4例,假阳性率9.52%,其中3例为过早宫内妊娠,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宫角妊娠;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7.15%,其中2例被超声诊断为可疑宫内早孕,1例被诊断为宫角妊娠。结论超声对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能准确诊断并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不完全纵隔子宫 早期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低剂量超声辐照对HIFU消融兔肝VX2瘤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邹海蓉 邹建中 +2 位作者 欧霞 王雁 张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辐照不同低剂量的超声对HIFU消融兔肝VX2瘤的影响。方法 45只荷瘤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首次辐照功率为0W,B组80W,C组100W;均于第2天接受声功率为180W的消融治疗。结果产生相同的凝固性坏死体积B组所用的时间较A组少(... 目的探讨首次辐照不同低剂量的超声对HIFU消融兔肝VX2瘤的影响。方法 45只荷瘤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首次辐照功率为0W,B组80W,C组100W;均于第2天接受声功率为180W的消融治疗。结果产生相同的凝固性坏死体积B组所用的时间较A组少(P<0.05);B组与C组达到消融坏死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C组所产生的凝固性坏死体积更大(P<0.05);3组比较,A组的能效因子(energy efficiency factor,EEF)值(46.43±13.67)最大,C组最小(7.01±1.33,P<0.05)。结论首次低剂量辐照的功率越大,增效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低剂量超声辐照 消融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兔肝VX2移植瘤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欧霞 邹建中 +2 位作者 张奕 王琦 廖晓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兔肝VX2移植瘤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光镜、电镜观察VX2兔肝移植瘤受不同剂量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后即刻、72 h时靶区的病理学特点。结果不同剂量HIFU辐照后即刻,瘤细胞大致有6种表现形...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兔肝VX2移植瘤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光镜、电镜观察VX2兔肝移植瘤受不同剂量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后即刻、72 h时靶区的病理学特点。结果不同剂量HIFU辐照后即刻,瘤细胞大致有6种表现形式:细胞生长旺盛、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改变、变性坏死、凝固性坏死和裂解坏死;72 h后主要有2类转归形式:细胞趋于正常或进一步溶解、吸收。结论 180 W为一次性HIFU辐照的最佳剂量;剂量组合或为一种更理想的肿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病理学 剂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后双耳痛耐受阈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骏 林强 +3 位作者 刘琳 向理科 邹建中 白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聚焦超声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后双耳痛耐受阈变化,探讨聚焦超声辐照足三里穴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为A、B 2组。A组左侧足三里穴以2W聚焦超声辐照5 min,B组同部位以无超声输出的假照5min。辐照前测... 目的通过观察聚焦超声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后双耳痛耐受阈变化,探讨聚焦超声辐照足三里穴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为A、B 2组。A组左侧足三里穴以2W聚焦超声辐照5 min,B组同部位以无超声输出的假照5min。辐照前测双耳外侧近耳缘静脉处固定点痛耐受阈。辐照后1至16 min16个时间点,奇数时间点测右耳痛耐受阈,偶数时间点测左耳痛耐受阈,测量处同辐照前。于双侧足三里穴区取皮肤、肌肉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 A组辐照后,1 min至11min 6个时间点右耳痛耐受阈有显著提高(P<0.05),13 min、15 min痛耐受阈无明显变化(P>0.05),2 min至12 min 6个时间点左耳痛耐受阈有显著提高(P<0.05),14 min、16 min痛耐受阈无显著变化(P>0.05);辐照后1 min、3 min、5 min、7 min A组右耳痛耐受阈较B组有显著提高(P<0.05),4 min、6 min、8 min A组左耳痛耐受阈较B组有显著提高(P<0.05);B组辐照后双耳痛耐受阈无显著变化(P>0.05)。A组辐照后有精神不振现象,B组无此现象。辐照处及假照处穴区皮肤、肌肉组织较正常组织无明显变化。结论聚焦超声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可提高双耳痛耐受阈并维持一段时间,提示应用聚焦超声辐照穴位有镇痛效果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 痛耐受阈 足三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B超声像图出现强回声的原因 被引量:3
9
作者 易华容 陈杰 +3 位作者 李发琪 钟明松 艾慧坚 王智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3-876,共4页
目的研究B超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声像图中强回声出现的原因。方法 HIFU定点辐照离体牛肝组织,深度为15 mm,辐照功率分别采用50、100、150、200、250和300 W,通过MR测温仪得到不同功率下组织最高温度达到55℃时所需辐照时间... 目的研究B超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声像图中强回声出现的原因。方法 HIFU定点辐照离体牛肝组织,深度为15 mm,辐照功率分别采用50、100、150、200、250和300 W,通过MR测温仪得到不同功率下组织最高温度达到55℃时所需辐照时间。将结果用于B超监控HIFU中,并通过被动空化检测(PCD)实时观察辐照过程中声信号的频域特性。结果辐照功率50 W时虽有组织凝固性坏死,但B超声像图中无强回声出现,且通过PCD在频域信号中未观察到二分之一次谐波;功率≥100 W时出现凝固性坏死,且声像图中有强回声出现,频域信号中可明显观察到二分之一次谐波。结论无沸腾气泡产生时,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空化效应产生的空化泡致使B超声像图中出现强回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强回声 被动空化检测 二分之一次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聚焦超声消融微米级靶体组织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樯 李发琪 +2 位作者 冯若 白晋 王智彪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2-516,共5页
本文对1~10MHz的高强聚焦超声能否消融微米级靶体组织进行了理论研究.用O’Nell方程求解聚焦超声声场和用Pennes方程求解生物组织的热物理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10MHz的高强聚焦超声完全可以消融微米级的靶组织体积.此理论研究结果... 本文对1~10MHz的高强聚焦超声能否消融微米级靶体组织进行了理论研究.用O’Nell方程求解聚焦超声声场和用Pennes方程求解生物组织的热物理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10MHz的高强聚焦超声完全可以消融微米级的靶组织体积.此理论研究结果与近期发表的最新实验研究结果一致.从而可以预期:频率为MHz级的高强聚焦超声医疗技术将可能为细胞外科开拓出崭新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聚焦超声 无创治疗肿瘤技术 无创细胞外科 超声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辐照豚鼠慢性湿疹模型的病理改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轶妮 刁庆春 白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辐照豚鼠慢性湿疹模型豚鼠的皮肤病理结构改变。方法豚鼠50只,以2,4-二硝基氯苯为抗原,小剂量多次刺激豚鼠背部皮肤制备慢性湿疹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1 W组、2 W组、3 W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7 d、14 d取皮肤组织,进...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辐照豚鼠慢性湿疹模型豚鼠的皮肤病理结构改变。方法豚鼠50只,以2,4-二硝基氯苯为抗原,小剂量多次刺激豚鼠背部皮肤制备慢性湿疹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1 W组、2 W组、3 W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7 d、14 d取皮肤组织,进行光镜检查,3W组做电镜观察。结果湿疹模型表皮棘层肥厚,细胞间轻度水肿,真皮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超声辐照后7 d充血水肿消退,棘层肥厚减轻,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辐照后l4 d真皮浅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胶原纤维增生,其余基本正常。对照组7 d和14 d时炎症仍明显。超微结构变化:模型组可见表皮角质层增厚明显,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间隙加大,辐照后7 d无明显变化,仅细胞间隙变小,14 d恢复正常。结论聚焦超声可用于治疗湿疹,有利于皮肤炎症的恢复和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 湿疹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微环境中自然分组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别分化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嫣 陈小菊 +4 位作者 徐杰 于海生 罗月苹 周兰 陈文直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特定的微环境中是否具有自然分组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两种不同细胞同时分化的可能。方法:将BMSCs采用成骨诱导剂和成内皮细胞诱导剂以1:1的比例...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特定的微环境中是否具有自然分组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两种不同细胞同时分化的可能。方法:将BMSCs采用成骨诱导剂和成内皮细胞诱导剂以1:1的比例混合培养12天。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骨钙素和vW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探讨BMSCs向成骨细胞和EC的分化情况;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BMSCs向EC的分化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s 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进一步观察细胞向两个方向分化的情况。结果:使用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可在一个视野里见到形态不同的几种细胞。分别进行骨钙素和vW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为阳性,体视分析EC面密度为14.1%。LSCM显示细胞同时表达两种抗原。结论:在由成骨诱导剂和成内皮细胞诱导剂混合而成的特定微环境中,BMSCs可能具有被诱导后自然分组向两个方向同时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