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超声换能器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慧娟 李成海 +2 位作者 黄博文 满蓉蕊 李发琪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9-700,共12页
传统超声换能器存在体积大、表面刚性的缺点,无法用于人体复杂皮肤表面和可穿戴器件的设计。为使换能器具有灵活、体积小,满足可穿戴的特点,将其压电元件、电极和封装等各组成部分重组为柔性换能器。相比于传统换能器,它有两个优点:首先... 传统超声换能器存在体积大、表面刚性的缺点,无法用于人体复杂皮肤表面和可穿戴器件的设计。为使换能器具有灵活、体积小,满足可穿戴的特点,将其压电元件、电极和封装等各组成部分重组为柔性换能器。相比于传统换能器,它有两个优点:首先,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可实现持续性的超声监控或治疗。其次,通过更全面的皮肤表面覆盖,扩大声场范围。在超声诊断方面,改善声信号采集,获得更全面的检测信息;在超声治疗方面,增加声能量沉积,提高疗效。柔性换能器使超声医疗应用场景多元化,可实现连续超声诊断或超声治疗。该文首先概述了其在设计和加工方面的最新进展,然后重点介绍了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可穿戴 超声换能器 超声诊断 超声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组织内低频振动声信号特性仿真研究
2
作者 确太降初 贺新明 +2 位作者 罗婕妤 曹琳娜 李雁浩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0-1078,共9页
振动声成像是一种新兴的超声成像方式,它是通过间接获取生物组织的声学和机械信息进行成像,同时弥补了传统超声医学成像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目前振动声成像的组织对比度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需要进一步... 振动声成像是一种新兴的超声成像方式,它是通过间接获取生物组织的声学和机械信息进行成像,同时弥补了传统超声医学成像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目前振动声成像的组织对比度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需要进一步明晰不同生物组织内的低频振动声信号特性,因此探究不同组织对低频声振动的敏感度和差异性极具价值。该文基于k-Wave声学仿真平台,通过构建扇形阵列双频聚焦超声的声传播仿真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共焦区的声辐射力大小及低频振动声信号的幅值特性。此外,考察了生物组织特性、双频聚焦超声换能器的张角大小、中心频率以及分瓣数对低频振动声信号幅值的影响。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组织内低频振动声信号的幅值存在差异,与组织参数密不可分。使用大张角聚焦超声换能器可增大共焦区的动态声辐射力,进而提高超声激发声发射信号强度。此外,换能器中心频率的选取会影响超声激发声发射信号的强度;改变换能器分瓣数N的大小,超声激发声发射信号幅值的变化不明显。该研究为明晰不同生物组织内振动声成像的物理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聚焦超声 振动声成像 低频振动声信号 生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8区县97093名女性慢性宫颈炎患病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林川 熊希 +7 位作者 李幼平 李成志 杜亮 蔡羽嘉 李静 王莉 高霑 潘忠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9-822,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女性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按经济水平分层抽样,调查8个抽样点97 093名女性慢性宫颈炎现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地区女性慢性宫颈炎患病率为39.13%;慢...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女性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按经济水平分层抽样,调查8个抽样点97 093名女性慢性宫颈炎现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地区女性慢性宫颈炎患病率为39.13%;慢性宫颈炎患病率因职业、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人流次数、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不同而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流次数≥3次是慢性宫颈炎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OR=4.114),而后依次为阴道清洁度差、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年龄在20~40岁之间。结论重庆地区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率较高,人流次数多、阴道清洁度差、20~40岁年龄段是慢性宫颈炎患病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慢性宫颈炎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生物学焦域温场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发琪 王智彪 +5 位作者 杜永洪 许贵华 文爽 白晋 伍烽 王芷龙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1-325,共5页
采用热电偶探针测温系统 ,研究了运用JC A型HIFU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定点辐照新鲜离体牛肝脏的生物学焦域温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焦域中心温度最高 ,温升可达 74 .4± 1.5℃。在空间上 ,远离焦点温升快速下降 ,Z轴有效温升宽度 1... 采用热电偶探针测温系统 ,研究了运用JC A型HIFU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定点辐照新鲜离体牛肝脏的生物学焦域温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焦域中心温度最高 ,温升可达 74 .4± 1.5℃。在空间上 ,远离焦点温升快速下降 ,Z轴有效温升宽度 12 .4mm ,X、Y轴有效温升宽度均为 5 .4mm。X、Y、Z轴有效温升宽度与生物学焦域大小一致。光镜下 ,生物学焦域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所以 ,在空间上 ,由生物学焦域中心向外缘 ,能量递减十分陡峭 ,具有“刀”的特征。高强度聚焦超声对深部组织定位损伤在空间上是精确的、有效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生物学焦域 温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肝脏生物学焦域及超声监控 被引量:15
5
作者 熊树华 王智彪 +4 位作者 李发琪 田耘博 胡凯 龚晓波 马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相同声强作用下 ,高强度聚焦超声经体外辐照肝脏形成的生物学焦域体积大小与辐照深度和辐照时间的关系。同时探讨超声显像法实时监控生物学焦域的图像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的JC A型H... 目的 探讨在相同声强作用下 ,高强度聚焦超声经体外辐照肝脏形成的生物学焦域体积大小与辐照深度和辐照时间的关系。同时探讨超声显像法实时监控生物学焦域的图像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的JC A型HIFU肿瘤治疗系统 ( 1MHz ,5 5 0 0W·cm-2 ) ,对 18只山羊的肝脏组织进行体外定点脉冲辐照 ,辐照深度为距皮肤 3cm和 4cm ,辐照时间为 5s、10s、15s和 2 0s。辐照过程中系列测量靶区超声灰度和强回声区面积的变化。辐照后 3~ 5天处死动物 ,剖腹观察并测量所形成的肝脏HIFU生物学焦域的体积。结果 肝脏经体外HIFU辐照后即刻 ,靶区内出现明显的回声增强并随观测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强回声区面积随辐照时间增加而增大。辐照时间为 5s、10s、15s和 2 0s ,辐照深度为 3cm时 ,形成的生物学焦域体积分别为 ( 85± 2 8.0 )mm3 、( 2 74± 5 5 .0 )mm3 、( 4 10± 90 .0 )mm3 和 ( 694± 13 1.0 )mm3 ;而辐照深度为 4cm时 ,肝脏HIFU生物学焦域体积则分别为 :( 63± 7.0 )mm3 、( 167± 2 5 .0 )mm3 、( 2 73± 5 6.0 )mm3 和 ( 4 72± 10 4.0 )mm3 。结论 在相同辐照声强作用下 ,肝脏HIFU生物学焦域体积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随辐照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生物学焦域 肝脏 在体 深度 时间 超声显像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形成生物学焦域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白晋 李发琪 +3 位作者 杜永洪 马平 陈文直 王智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 研究辐照剂量对高强度聚焦超声生物学焦域形状、大小的影响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fo cusedultrasound ,HIFU)形成生物学焦域的剂量学。方法 运用JC A型Haifu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 ,使用 1.6MHz、焦距12 0mm聚焦超... 目的 研究辐照剂量对高强度聚焦超声生物学焦域形状、大小的影响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fo cusedultrasound ,HIFU)形成生物学焦域的剂量学。方法 运用JC A型Haifu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 ,使用 1.6MHz、焦距12 0mm聚焦超声换能器 ,以 7× 10 3~ 2 7.7× 10 3W cm2 、辐照时间 1~ 2 0s的剂量定点辐照深度为 2 0mm的新鲜离体牛肝脏 ,辐照结束后沿凝固性坏死最大面剖开 ,测量生物学焦域的长、短轴和体积。结果 HIFU生物学焦域不等于声焦域。随着声强和辐照时间的增加 ,HIFU生物学焦域体积增加 ,其形态亦由椭圆体演变成圆锥体 ,且当声强增加时 ,圆锥体HIFU生物学焦域出现的更早。当声强一定 ,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 ,HIFU生物学焦域形态指数 (K)逐渐减小。结论 辐照剂量影响HIFU生物学焦域的形状和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剂量学 生物学焦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X_2兔恶性骨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文直 王智彪 +3 位作者 白晋 伍烽 杜永洪 胡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为建立恶性骨肿瘤的大型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将VX2肿瘤组织块移植于只兔胫骨干骺端内,通过软组织肿块大小的测定、线摄片、病理学检查和自然生存时间等指标,观察该模型的生物学51X特征。结果:肿瘤... 目的:为建立恶性骨肿瘤的大型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将VX2肿瘤组织块移植于只兔胫骨干骺端内,通过软组织肿块大小的测定、线摄片、病理学检查和自然生存时间等指标,观察该模型的生物学51X特征。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荷瘤兔自然存活时间±天,肿瘤移植后周出现肺等部位的转移。放射学特征100%35113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影。病理学检查见骨质破坏、骨膜增生,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组织学类型一致,均为鳞癌。结论:此模型移植成功率高,生物学特征稳定,其生物学和放射学特征类似人恶性骨肿瘤,为恶性骨肿瘤的研究提供一种大型动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肿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囊胚与不同侵袭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行为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大强 王智彪 +4 位作者 白晋 赵颉 胡凯 王媛 杜永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 :探讨两种生命形式细胞 -囊胚细胞和肝癌细胞在体外相同微环境下的相互作用及整体生物学行为变化。方法 :建立小鼠囊胚与人肝癌细胞共培养模型 ,观察两种生命形式细胞在共培养系统中的生物学行为及相互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 目的 :探讨两种生命形式细胞 -囊胚细胞和肝癌细胞在体外相同微环境下的相互作用及整体生物学行为变化。方法 :建立小鼠囊胚与人肝癌细胞共培养模型 ,观察两种生命形式细胞在共培养系统中的生物学行为及相互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显著提高囊胚的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 (P <0 0 5) ,但肝癌细胞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囊胚细胞能在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上进行脱带、粘附 ,分化的滋养层细胞能侵袭肝癌细胞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清楚的边界。界面上的肝癌细胞有生长方向和细胞形状的改变且不能侵袭囊胚细胞。结论 :肝癌细胞能促进囊胚的发育。囊胚细胞能植入和侵袭肝癌细胞 ,表明囊胚细胞在体外植入与相作用细胞的种属和分化水平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侵润 囊胚细胞 肝癌细胞 小鼠 细胞培养模型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嫣 陈小菊 +5 位作者 王兰 左国伟 寇小琴 谭启华 周兰 陈文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8-481,53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海藻酸钠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在海藻酸钠凝胶上培养的细胞设为实验组,在塑料培养板上的细胞设为对照组。以MTT法检测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的增殖;采用甲苯胺蓝染... 目的:初步探讨海藻酸钠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在海藻酸钠凝胶上培养的细胞设为实验组,在塑料培养板上的细胞设为对照组。以MTT法检测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的增殖;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在凝胶上的生长形态;RT-PCR检测bMSCs生长6天后的成骨相关基因。结果:两组的bMSCs均能迅速贴附、铺展进入增殖期;在实验组,细胞成集落样生长较明显,且形态发生改变,伸出较多的伪足,细胞间接触更为紧密;培养至第6天,进行成骨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I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表达,但它们在实验组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骨连接蛋白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bMSCs可能具有自发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趋势;海藻酸钠凝胶具有促进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活性。提示海藻酸钠凝胶可能是比较适合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低频超声联合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立婷 余加林 +2 位作者 刘维勤 朱秀菊 李发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0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低频超声联合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的作用。方法建立PA菌株生物膜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环丙沙星组、10mW/cm2低频超声组、100mW/cm2低频超声组、300mW/cm2低频超声组、10mW/cm2低频超声+环丙沙星组、100mW...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低频超声联合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的作用。方法建立PA菌株生物膜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环丙沙星组、10mW/cm2低频超声组、100mW/cm2低频超声组、300mW/cm2低频超声组、10mW/cm2低频超声+环丙沙星组、100mW/cm2低频超声+环丙沙星组、300mW/cm2低频超声+环丙沙星组,测定各组BF细菌活力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定量分析生物膜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环丙沙星组、10mW/cm2低频超声组、100mW/cm2低频超声组、300mW/cm2低频超声组生物膜中细菌活力水平、生物膜厚度、区域孔径(AP)、平均扩散距离(ADD)和结构熵(TE)无显著变化(P均>0.05),10mW/cm2低频超声+环丙沙星组、100mW/cm2低频超声+环丙沙星组和300mW/cm2低频超声+环丙沙星组生物膜中细菌活力明显降低、生物膜厚度变薄、AP增大、ADD与TE减小(P均<0.05),且呈辐照剂量依赖性。结论低频超声可有效增强环丙沙星对PA生物膜的清除作用,且呈辐照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环丙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欧霞 邹建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4-976,共3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HIFU治疗肿瘤的物理机制及HIFU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综述。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体外模型对阴道腔内线圈高清成像的磁共振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张珂 唐明梅 +3 位作者 郁斌 刘惠 潘缘蕊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0-1296,共7页
目的:为未来阴道腔内线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内成像提供参数指导,探索阴道腔内线圈技术的成像潜质。方法:应用阴道腔内线圈对包含3种空间分辨率模块的体外模型进行T2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序列成像,... 目的:为未来阴道腔内线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内成像提供参数指导,探索阴道腔内线圈技术的成像潜质。方法:应用阴道腔内线圈对包含3种空间分辨率模块的体外模型进行T2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序列成像,改变主要成像参数。对不同成像参数下的图像测量信号计算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对比度(contrast,C),再分别划定区间进行成像质量评分,以及对体模的3种分辨率模块的显示情况进行结构显示评分,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当主要成像参数为层厚2 mm、层间距0.2 mm、激励次数4、矩阵384×384、FOV 52 mm×52 mm、TE 74 ms、带宽180 Hz/Pixel、加速因子18,此时采集空间分辨率为0.14 mm×0.14 mm×2.00 mm,重建分辨率为0.07 mm×0.07 mm×2.00 mm,该参数下图像质量良好,三规格分辨率均可清晰显示,并且扫描时间临床可接受。层厚、层间距、激励次数、FOV和加速因子的成像质量评分每小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矩阵、TE和带宽的成像质量评分每小组的P值分别为0.521、0.502和0.56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数的结构显示评分每小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所得参数可为未来阴道腔内线圈在人体中的应用提供指导,表现了该设备具有极高的成像潜质,阴道腔内线圈在未来临床应用中有分辨微小病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阴道腔内线圈 体外模型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异种移植性骨肉瘤的动物模型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艳 向理科 +1 位作者 罗娟 王智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UMR106骨肉瘤细胞株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完整瘤组织块原位移植到裸鼠右胫骨骺端,分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移植后1 ̄2w从髓内向髓外生长,3w已侵犯髓外软组织并有明... 目的:建立大鼠UMR106骨肉瘤细胞株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完整瘤组织块原位移植到裸鼠右胫骨骺端,分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移植后1 ̄2w从髓内向髓外生长,3w已侵犯髓外软组织并有明显骨皮质破坏,4 ̄5w有肺转移,6w左右裸鼠出现恶病质,且双肺广泛转移,最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该模型成功率高,模拟了人类骨肉瘤临床发病和发展过程,可作为研究骨肉瘤较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裸鼠 原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雌性恒河猴生殖生理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永洪 赖国旗 +2 位作者 邹建中 熊正爱 王智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雌性恒河猴性周期的行为、内生殖器随季节的变化。方法36只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成年雌性恒河猴,①建立恒河猴个体月经史档案,观察不同生殖季节性周期的行为变化。②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MRI检测不同生殖季节恒河猴子...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雌性恒河猴性周期的行为、内生殖器随季节的变化。方法36只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成年雌性恒河猴,①建立恒河猴个体月经史档案,观察不同生殖季节性周期的行为变化。②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MRI检测不同生殖季节恒河猴子宫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③剖腹探查,直视下测量子宫各径线。结果10月至次年2月恒河猴的月经周期短而规则,CDFI和MRI检测子宫内膜线清晰可见。3月至9月恒河猴的月经周期多不规则,CDFI和MRI检测子宫内膜线模糊,子宫内膜组织、卵巢组织随月经周期变化不明显。结论重庆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雌性恒河猴的生殖季节为10月至次年2月,非生殖季节为3月至9月,其性周期的行为、内生殖器随季节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性恒河猴 生殖 生理学 季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性骨肿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司海鹏 向理科 +2 位作者 孙保勇 杜永洪 王智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 :建立VX2 骨肿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VX2 细胞块植入到 2 0只兔的胫骨髓腔内建立骨肿瘤模型 ,不同时期处死 ,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 ,2只用于观察模型自然生存期。结果 :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 10 0 % ;1~ 2周在髓内生... 目的 :建立VX2 骨肿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VX2 细胞块植入到 2 0只兔的胫骨髓腔内建立骨肿瘤模型 ,不同时期处死 ,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 ,2只用于观察模型自然生存期。结果 :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 10 0 % ;1~ 2周在髓内生长 ,2~ 3周向髓外软组织侵犯 ,3~ 4周出现肺转移 ,5~ 6周有肾、盆腔淋巴结转移 ;荷瘤兔的自然生存时间 7~ 8周 ,最终因全身广泛转移而死。结论 :此模型移植成功率较高 ,生物学特性稳定 ,转移模式与人骨肿瘤转移方式类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性骨肿瘤 生物学特性 疾病模型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移植性骨肉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艳 向理科 +1 位作者 罗娟 王智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645-648,F0002,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UMR106骨肉瘤细胞株的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完整瘤组织块原位移植到大鼠右胫骨骺端,分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同时检测其血清中ALP水平的变化。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91.67%,移植后1.2周... 目的建立大鼠UMR106骨肉瘤细胞株的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完整瘤组织块原位移植到大鼠右胫骨骺端,分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同时检测其血清中ALP水平的变化。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91.67%,移植后1.2周肿瘤从髓内向髓外生长,3周骨皮质破坏侵犯软组织但无肺转移,4周肺部可见少量小转移灶,5周骨皮质破坏更加明显,肺转移灶明显增加,6—7周大鼠双肺广泛转移因呼衰而死亡。ALP水平1.2周逐渐升高,3周时达最高峰,4.6周逐渐下降,7周接近一平台期,但仍高于同期正常水平。结论该模型成功率高,成本低,实用性强,模拟了人类骨肉瘤临床发病和发展过程,可作为研究骨肉瘤较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移植 骨肉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腹部多层组织中的次生焦点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丹 徐佳虹 +2 位作者 赵封隆 史新旺 周小伟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部子宫肌瘤时会出现皮肤及浅表组织烧伤。该文依据声传播理论模型,探究该问题背后的潜在原因。首先,建立治疗场景下皮肤、肌肉、脂肪等多层组织的声反射模型,得出组织界面处的声反射可形成次生焦点;之后,通过k-Wav...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部子宫肌瘤时会出现皮肤及浅表组织烧伤。该文依据声传播理论模型,探究该问题背后的潜在原因。首先,建立治疗场景下皮肤、肌肉、脂肪等多层组织的声反射模型,得出组织界面处的声反射可形成次生焦点;之后,通过k-Wave仿真计算该次生焦点的声场和温度场,并探究其空间位置规律;最后,设计离体实验观察次生焦点。仿真结果表明,由于肌肉与脂肪间的声阻抗差较大,聚焦超声的入射声波在该界面处反射的能量确实可在组织内部二次聚焦,聚焦处的温度可达50◦C甚至更高。并且,实验结果也与仿真计算吻合。该研究证实了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腹部多层组织中可形成次生焦点,在一定条件下该次生焦点是导致皮肤及浅表组织烧伤的一个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次生焦点 皮肤损伤 子宫肌瘤 声波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直方图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价值研究
18
作者 黎红霞 任臻 +1 位作者 莫凡 吕发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13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全肿瘤瘤内及瘤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在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 目的探讨基于全肿瘤瘤内及瘤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在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ⅠB~ⅡA1期宫颈癌患者相关资料,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LVSI阳性组(n=45)和LVSI阴性组(n=105)。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盆腔MRI检查,在ADC轴位图上沿肿瘤最大边界手动逐层勾画瘤内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瘤周区域分别等距离向外扩展。分别对瘤内、瘤内+2 mm瘤周区以及瘤内+4 mm瘤周区进行全容积ADC直方图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和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并建立联合参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及联合参数模型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LVSI状态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各参数及联合模型的AUC值进行De Long检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瘤内ADC直方图分析中,LVSI阳性组的ADC_(max)、ADC_(mean)、ADC_(50)、ADC_(75)、ADC_(90)、ADC_(95)、ADC_(stdev)、ADC_(variance)和ADC_(kurtosis)显著低于LVSI阴性组(P<0.05)。瘤内ADC直方图参数在预测早期宫颈癌的LVSI状态时,以ADC_(max)、ADC_(90)和ADC_(95)的诊断效能最佳,其AUC分别为0.747、0.756和0.776(P<0.05)。瘤内、瘤内+2 mm瘤周区和瘤内+4 mm瘤周区联合参数模型的AUC分别为0.830、0.710和0.673。经De Long检验比较,瘤内联合模型的AUC显著高于瘤内+2 mm瘤周区(P<0.05)及瘤内+4 mm瘤周区联合模型(P<0.05);瘤内+2 mm瘤周区与瘤内+4 mm瘤周区联合模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肿瘤瘤内的ADC直方图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LVSI状态具有潜在的术前预测价值,其中ADC_(max)、ADC_(90)和ADC_(95)是最具有前景的预测参数;瘤周区域对ADC直方图无增量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直方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李俊书 王勇 +3 位作者 王李纲 王亮 潘长清 齐成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UL)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接受HIFU的单发UL患者,根据T2WI所示水肿累及腹壁层次及皮下硬结程度将其分为Ⅰ、Ⅱ及Ⅲ度,比较患者一般资料、UL MRI特征、HIFU相关...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UL)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接受HIFU的单发UL患者,根据T2WI所示水肿累及腹壁层次及皮下硬结程度将其分为Ⅰ、Ⅱ及Ⅲ度,比较患者一般资料、UL MRI特征、HIFU相关参数及不良反应,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腹壁水肿Ⅰ度79例(79/128,61.72%)、Ⅱ度27例(27/128,21.09%)、Ⅲ度22例(22/128,17.19%)。相比Ⅲ度,Ⅰ、Ⅱ度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较小,Ⅰ度患者皮下脂肪层厚度及脂肪层+肌层厚度亦较小(校正P均<0.05);Ⅰ度患者中腹壁瘢痕占比低于Ⅱ度(校正P<0.05)。不同腹壁水肿程度之间HIFU前UL MRI表现及治疗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及腹壁瘢痕为区分HIFU后腹壁Ⅰ度与Ⅲ度水肿、BMI为区分Ⅱ度与Ⅲ度水肿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BMI及腹壁瘢痕是HIFU治疗UL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祝建芳 赵涌 +1 位作者 李发琪 吕玉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治疗作用及对治疗靶区边缘肿瘤组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32例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不同剂量聚焦超声辐照后,不同时间观察荷瘤鼠的一般生命体征、瘤体生长情况。取辐照靶区及靶区边...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治疗作用及对治疗靶区边缘肿瘤组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32例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不同剂量聚焦超声辐照后,不同时间观察荷瘤鼠的一般生命体征、瘤体生长情况。取辐照靶区及靶区边缘肿瘤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瘤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PCNA及MMP-9的表达。结果:聚焦超声可明显抑制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随辐照剂量增加其抑制作用亦增强。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各治疗组靶区变性、坏死,核结构破坏。靶区边缘肿瘤细胞肿胀、排列疏松,电镜示线粒体肿胀,胞质空化泡形成,核结构变化不显著。TUNEL检测靶区边缘瘤组织凋亡细胞数目增多,免疫组化检测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CNA及MMP-9蛋白表达减弱。结论:聚焦超声可明显破坏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细胞并抑制肿瘤生长,对辐照靶区边缘肿瘤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该过程可能与聚焦超声热效应激活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瘤 聚焦超声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