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T-24细胞系中细胞角蛋白20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彦慧 罗春丽 +1 位作者 吴小候 蔡晓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 分离纯化细胞角蛋白 2 0 (Cytokeratin2 0 ,CK2 0 )并加以鉴定 ,为进一步研制抗CK2 0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方法 培养人膀胱肿瘤T 2 4细胞系并用免疫组化检测CK2 0表达 ,然后大量培养并收集细胞 ,超声波细胞粉碎后 ,先用萃取、高... 目的 分离纯化细胞角蛋白 2 0 (Cytokeratin2 0 ,CK2 0 )并加以鉴定 ,为进一步研制抗CK2 0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方法 培养人膀胱肿瘤T 2 4细胞系并用免疫组化检测CK2 0表达 ,然后大量培养并收集细胞 ,超声波细胞粉碎后 ,先用萃取、高速离心、透析等方式进行蛋白初分离 ,然后利用以DE5 2为介质的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CK2 0蛋白 ,以电泳示踪 ,最后采用SDS PAGE、HLPC和Western blotting加以鉴定。结果 在阴离子交换层析时出现 3组洗脱峰 ,CK2 0主要存在第二组峰中 ,该峰在SDS PAGE和Western blotting上均呈现单一条带 ,HLPC分析显示CK2 0蛋白主峰呈正态分布 ,仅见一个较低峰度的蛋白质杂峰。结论 该纯化方法简便、可行、效果好、获得的蛋白纯度高 ,提取的蛋白可确认为CK2 0并且具有较高的免疫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20 分离纯化 阴离子交换层析 人类膀胱癌T-2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建伟 罗春丽 +4 位作者 李家彬 何云峰 夏康 杨超 吴小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和大蒜素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缺血预处理组(Isc...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和大蒜素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IPC组)、大蒜素预处理组(Allitride preconditioning group,APC组)、大蒜素及缺血预处理(Allitridpreconditi oning a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AIPC组)共5组,每组15只。各组均于术后24h采集肾组织及血样标本,用HE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含量、TBA法测定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中粘附分子(Interce 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表达。结果:IPC或APC后HE染色坏死较IR组减少,BUN、Cr、MDA含量较IR组下降(P<0.01),SOD活性较IR组升高(P<0.01),肾组织ICAM-1表达较IR组下降(P<0.01)。AIPC处理后各项指标较IPC或APC单一处理有显著区别(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和大蒜素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两种处理因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有协同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肾脏缺血/再灌注 大蒜素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鲍依稀 罗春丽 +1 位作者 汤为学 郑维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以及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榄香烯能明显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1... 目的:研究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以及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榄香烯能明显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其半数生长抑制剂量为124.61μg/ml;流式细胞术证实榄香烯能阻滞肺腺癌细胞从S期进入G2/M期;透射电镜超微结构可见细胞浆内脂滴增多和坏死细胞明显增多的形态变化。结论:榄香烯能抑制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并阻滞肺腺癌细胞从S期进入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肺癌细胞株 MTT法 A549 作用机理 抗癌药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基因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基因抑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尹志康 夏雨果 +3 位作者 吴小候 罗春丽 何云锋 刘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TGF-β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并评价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中对TGF-β1基因的抑制作用,筛选出高效的表达载体以用于后续的RNAi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shRNA,在人TGF-β1基因的mRNA序列中选择靶序列,设计并合... 目的:构建针对人TGF-β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并评价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中对TGF-β1基因的抑制作用,筛选出高效的表达载体以用于后续的RNAi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shRNA,在人TGF-β1基因的mRNA序列中选择靶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的shRNA的两条寡核苷酸序列,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再克隆至PGenesil-1质粒。构建2个表达载体PGenesil-TGF-β1-1(pT11)和PGenesil-TGF-β1-2(pT12),酶切及测序证实后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中,错构载体(pHK)为阴性对照。转染后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GF-β1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TGF-β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表达载体pT11、pT12构建成功,两个表达载体的转染率为38.2%和40.1%,两个表达载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TGF-β1基因的转录抑制率为58.1%和60.0%,蛋白表达抑制率为38.9%和44.3%。结论:成功构建的针对人TGF-β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株TGF-β1基因的转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以表达载体pT12的效果为优,为后续移植肾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发夹RNA RNA干扰 转化生长因子Β1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ε siRNA转染对膀胱癌细胞株T24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欧俐苹 罗春丽 +1 位作者 郭永灿 赵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03-505,517,共4页
目的:研究磷脂酶C-ε(Phospholipase C epsilon,PLCε)siRNA表达质粒的转染对人膀胱癌细胞系T24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携有PLCεsiRN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两对p11-PLCε和p12-PLCε载体体外转染T24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 目的:研究磷脂酶C-ε(Phospholipase C epsilon,PLCε)siRNA表达质粒的转染对人膀胱癌细胞系T24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携有PLCεsiRN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两对p11-PLCε和p12-PLCε载体体外转染T24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PLCε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明胶酶谱分析分别研究转染前、后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并以空载质粒HK-A转染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结果:RT-PCR检测显示pll-PLCε,p12-PLCε转染成功后T24细胞PLCεmRNA表达明显比空质粒HK-A转染和未转染细胞减弱;p12-PLCεsiRNA转染细胞穿透侵袭小室滤膜的数目(26.8±5.8)和pll-PLCεsiRNA转染细胞穿透侵袭小室滤膜的数目(25.8±6.2)明显少于未转染细胞(34.8±6.9)和HK-A转染细胞(33.8±5.7)(P<0.01);明胶酶谱分析显示转染pll-PLCε、p12-PLCε均使细胞分泌MMP-2、MMP-9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和HK-A转染细胞。结论:推测转染外源性PLCεsiRNA基因能下调PLCε基因的表达并能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ε SIRNA 质粒 转染 膀胱移行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肿瘤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邹琳 罗春丽 +1 位作者 吴小候 粱鲁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hTERTTCC方法:采用法RT-PCR检测例组织,例癌旁组织和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表达,分析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浸润程27TCC1616hTERTTCC度、肿瘤复发等生...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hTERTTCC方法:采用法RT-PCR检测例组织,例癌旁组织和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表达,分析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浸润程27TCC1616hTERTTCC度、肿瘤复发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100%27/2737.5%(),正常膀胱粘膜的阳性率为,三者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别(6/160P),但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0.01组织及浸润、复发和多发肿瘤的表达阳性率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TCChTERTP)。 >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组织中TC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的表达,可以作为特异和灵敏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hTERThTERTTCC物,但与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和复发等生物学行为未见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HTER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体外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春丽 蔡晓钟 +3 位作者 邹琳 唐敏 胡宏波 吴小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T24和EJ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RT-PCR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hTERT启动子联合mad...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T24和EJ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RT-PCR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表达质粒转染T24和EJ细胞后的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生长周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hTERT和TGF-β1mRNA基因和蛋白表达影响。结果转染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后对T24和EJ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出现凋亡小体和细胞周期相的改变,S期细胞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下调T24和EJ细胞hTERT和TGF-β1的mRNA表达,并能抑制hTERT和TGF-β1蛋白表达。结论hTERT启动子联合mad1基因能够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望为膀胱癌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ERT启动子 mad1基因 膀胱癌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筛选及识别抗原表位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娟 张君 +6 位作者 余晓林 吴倩 蒋飞龙 黄长武 李兴禄 黄爱龙 郑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制备并筛选出高特异性高活性的抗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O1 Serotype Inaba)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为霍乱的预防诊断提供有力的抗体工具。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通过灭活的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免疫的BAL... 目的制备并筛选出高特异性高活性的抗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O1 Serotype Inaba)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为霍乱的预防诊断提供有力的抗体工具。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通过灭活的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McAb,以间接ELISA法对所需的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了特异性及排除性筛选,对筛选出的特异性McAb进行了包括亚型鉴定,效价、亲和常数的测定以及特异性的鉴定与分析,并通过单克隆抗体的位点相加实验、与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脂多糖(LPS)的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对McAb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融合了386株能分泌抗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用O1群小川型、O139霍乱弧菌及9种非霍乱弧菌的细菌进行的筛选,最后得到4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的针对该McAb的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亚类分别为2株IgG1,1株IgG2a,1株IgG2b;腹水效价均达10-6;亲和常数达108以上。间接ELISA法及Western blot证实所获的McAb可与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相加实验结果显示4株McAb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与LPS的反应表明其中2株针对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脂多糖,2株针对非脂多糖抗原位点。结论获得霍乱弧菌O1群稻叶型特异性McAb,初步定位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所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 单克隆抗体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线粒体蛋白的MALDI-TOF质谱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代凤 邱宗荫 +3 位作者 李兴 黄开顺 滕永真 张晓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索胶上蛋白原位酶切、肽质量指纹图(PMF)分析以及数据库检索方法的优化条件,建立适合于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质谱鉴定策略。方法: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取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蛋白进行胶内原位酶切,与基质(CHCA)... 目的:探索胶上蛋白原位酶切、肽质量指纹图(PMF)分析以及数据库检索方法的优化条件,建立适合于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质谱鉴定策略。方法: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取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蛋白进行胶内原位酶切,与基质(CHCA)混匀后进行MALDI-TOF MS分析;对来源于人肝细胞癌细胞株QGY-7703线粒体的差异表达的候选蛋白点L9,按照通过BSA标准蛋白优化的条件进行MALDI-TOF质谱鉴定;其肽质量指纹图(PMF)经MS-Fit检索。结果:经数据库检索,BSA的肽质量指纹图(PMF)匹配肽质量数为10/11,序列覆盖率为19%,说明实验条件完全可信。候选蛋白点L9的PMF数据经数据库检索后,排名前两位的蛋白均为OXCT(3-oxoacid CoA transferase 1 precursor),其匹配肽段为9/13,序列覆盖率为24%;且OXCT的理论分子量(56kda),理论等电点(7.1),与胶上L9蛋白的位置相符。故候选蛋白点L9确认为OXCT(3-oxoacid CoA transferase 1 precursor)。结论:本文所确定的鉴定策略适用于线粒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蛋白质组学 肽质量指纹图(PM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ASS) 二维电泳(2-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PspA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胥文春 曹炬 +3 位作者 许颂霄 罗进勇 阳强 尹一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PspA重组蛋白。方法:分离培养肺炎链球菌TIGR4,获取其染色体DNA,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法将Psp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用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 目的: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PspA重组蛋白。方法:分离培养肺炎链球菌TIGR4,获取其染色体DNA,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法将Psp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用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进行蛋白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克隆的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相符,获得的重组蛋白PspA纯度达到90%。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PspA,为肺炎链球菌多肽联合疫苗研制和该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PSPA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核苷酸微阵列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易感基因SNPs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敏 戴勇 +3 位作者 蔡晓钟 唐晓君 吕天羽 涂植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27-1728,共2页
目的研究13个心血管易感基因中17个SNP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检测并分析32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涉及RAAS和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载脂蛋白... 目的研究13个心血管易感基因中17个SNP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检测并分析32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涉及RAAS和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载脂蛋白等13个基因17个SNPs的基因型频率。结果病例组中ACEAlu和NOS3298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χ2分别为11.2和28.0)。ANP2238C、ApoBEcor1(-)和KCNQ1140G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小于5%。NPRC-5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SNPs的频率分布差异未检验出。结论RAAS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Alu插入与缺失变异和与内皮系统功能相关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3)的E298D以及C型尿钠肽受体(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C,NPRC)基因调控区域的-55位A的突变可能是导致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微阵列 C型尿钠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对中国汉族男性人群血脂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晓钟 唐晓君 +1 位作者 戴勇 唐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16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单因素方差、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409例男性体检者16个SNPs的基因型,同时测定其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16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单因素方差、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409例男性体检者16个SNPs的基因型,同时测定其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结果:在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ANP2238C、NPRC-55C、ApoBEcorⅠ+、ApoC33206T和ApoE112,158的E3E4,Serpina3rs4943 AG有升高TC趋势;ApoC33206T和MTHFR677C亦可能与TG增高相关;ANP2238C、ET-2985G和ApoE112,158E3E4则与LDL水平增高有一定联系;ET-2985A则可能使HDL增高。结论:内皮系统相关的ANP2 238、NPRC-55和ET-2985,载脂蛋白基因中的ApoBEcorⅠ、ApoC33175、ApoC33206和ApoE112,158,以及MTHFR677和SerpinA3rs4934等9个SNPs可能与中国汉族男性的血脂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芯片 血浆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人民医院352例尖锐湿疣患者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亚型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敏 戴勇 +1 位作者 吕晓萍 李体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86-2088,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的分布情况,并评价不同亚型的HPV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导流反斑点杂交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2003-2004年352例尖锐湿疣标本进行9~20种HPV亚型基因分型,结合临床...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的分布情况,并评价不同亚型的HPV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导流反斑点杂交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2003-2004年352例尖锐湿疣标本进行9~20种HPV亚型基因分型,结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HPV亚型分布情况及与不同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深圳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中HPV亚型分布较广泛,主要亚型以低危型11和6型为主,多重HPV感染率接近总感染率的37%;在宫颈尖锐湿疣中主要的HPV亚型是高危型,尤其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以上的宫颈病变中,感染率最高的依次为以16、18、58、52和33型。结论深圳地区尖锐湿疣以HPV11和6感染为主。HPV16、18等高危型HPV亚型可能是深圳地区导致宫颈恶性病变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云锐 刘川 +2 位作者 吴小候 罗春丽 林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786-O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NS398作用体外培养的786-O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24、48、72、96h后肾癌细胞786-O的增殖活性。终浓度为30、180μmol/L...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786-O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NS398作用体外培养的786-O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24、48、72、96h后肾癌细胞786-O的增殖活性。终浓度为30、180μmol/L的NS398作用786-O细胞72h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OX-2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OX-2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S398可以抑制786-O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型。RT-PCR法检测显示NS398作用后能降低COX-2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NS398作用后能降低COX-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30、180μmol/LNS398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14.3%±1.4%、31.5%±2.1%,与对照组凋亡率2.1%±0.4%比较,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NS398可能通过降低COX-2表达,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环氧化酶-2 NS398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