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碱抑制HCT116细胞生长与Wnt/β-catenin信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秋珺 周龙洋 +5 位作者 刘映孜 牟钰钦 吴柯 周岐新 罗进勇 何百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的关系。方法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小檗碱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分析及West-ern blot研究小檗碱诱导HCT116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RT-...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的关系。方法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小檗碱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分析及West-ern blot研究小檗碱诱导HCT116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β-catenin mRNA表达,确定小檗碱对其表达的影响;采用外源性过表达β-cate-nin研究小檗碱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与β-catenin的关系。结果小檗碱处理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并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小檗碱处理组全细胞、胞质及核内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外源性过表达β-catenin能减弱小檗碱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小檗碱处理组β-catenin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小檗碱能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其机制可能与下调β-catenin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HCT116细胞 增殖抑制 凋亡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甲素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与Wnt/β-catenin信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映孜 金洁利 +4 位作者 黄军 杨俊卿 左国伟 罗进勇 何百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Tet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和Annexin-V EGFP染色检测Tet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 目的研究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Tet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和Annexin-V EGFP染色检测Tet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萤光素酶报告质粒法检测Tet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et对HCT116细胞内β-catenin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et能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在5μmol·L-1时已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流式分析和Annexin-V EGFP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均显示,Tet能明显诱导HCT116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Tet处理组LEF/TCF4和Myc/Max报告质粒萤光素酶活性降低,并且Tet处理组细胞内β-catenin蛋白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 Tet能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et通过降低细胞内β-catenin蛋白水平,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甲素 结肠癌细胞 增殖抑制 凋亡 WNT Β-CATENIN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增强骨形态蛋白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帆 刘映孜 +5 位作者 杨秋珺 周龙洋 周岐新 罗进勇 何百成 邓忠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骨形态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第5、7天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骨形态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第5、7天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第9、11天骨桥素蛋白表达水平。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第14、20天钙盐沉积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mad-1/5/8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用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BMPR-Smad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结果 ATRA及BMP9均诱导C3H10T1/2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但ATRA合并BMP9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强于单用ATRA或BMP9组;BMP9合并ATRA组骨桥素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MP9组;BMP9合并ATRA较单用BMP9能明显促进钙盐沉积。BMP9合并ATRA组Samd1/5/8磷酸化水平明显强于单用BMP9组,BMPR-Smad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也呈相同变化趋势(P<0.01)。结论 ATRA能增强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Smads信号转导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骨形态蛋白9 间充质干细胞 SMAD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联合抗肿瘤药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戴碧涛 蒋纪恺 +2 位作者 王付丽 张彦 张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 观察苦参碱 (Ma)及Ma联合长春新碱 (VCR)、阿糖胞苷 (Ara c)、三尖杉酯碱 (HRT)、阿霉素 (ADM)、柔红霉素 (DNR)对K5 6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Ma及Ma联合常用抗肿瘤药物对K5 62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Ma( 160~ 40... 目的 观察苦参碱 (Ma)及Ma联合长春新碱 (VCR)、阿糖胞苷 (Ara c)、三尖杉酯碱 (HRT)、阿霉素 (ADM)、柔红霉素 (DNR)对K5 6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Ma及Ma联合常用抗肿瘤药物对K5 62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Ma( 160~ 40 0 μg/ml)对K5 62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Ma ( 80 μg/ml)与VCR、Ara c、HRT、ADM、DNR分别合用时抑制率较单用VCR、Ara c、HRT时的抑制率高 (P <0 . 0 5 ) ,但较单用ADM、DNR时无明显增加抑制作用。结论 Ma对K5 6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呈剂量相关性。Ma能增强VCR、Ara c、HRT对K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细胞系 K562 抑制 细胞增殖 抗肿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分泌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戴碧涛 蒋纪恺 +2 位作者 刘瑜 王莉佳 王世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032-2033,共2页
目的 探讨苦参碱诱导分化对白血病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6(IL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影响。方法 采集 19例儿童白血病和 9例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 (MMNC) ,对每例标本分别加苦参碱或不加苦参碱进行体外培养。培养72h收集上清液 ,... 目的 探讨苦参碱诱导分化对白血病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6(IL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影响。方法 采集 19例儿童白血病和 9例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 (MMNC) ,对每例标本分别加苦参碱或不加苦参碱进行体外培养。培养72h收集上清液 ,用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IL 6和TNF α。结果 病人及正常MMNC均有自分泌IL 6、TNF α的能力。但对照组自分泌IL 6、TNF α的作用明显比病人组强 (P <0 .0 5 )。加入与不加入苦参碱对比 ,两组MMNC分泌IL 6、TNF α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两组MMNC均有自分泌IL 6、TNF α的能力。苦参碱对白血病以及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分泌IL 6,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细胞培养 白血病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信号分子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伏小红 张雪梅 +3 位作者 景春梅 刘岚 尹一兵 姜俊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喹诺酮信号分子(PQS)对铜绿假单胞菌(PA)毒力的影响。方法选择PAO1作为实验菌,分为PQS组、PQS与抑制剂组、抑制剂组以及正常组。QPCR方法检测Ⅲ型分泌系统(T3SS)的调节基因ExsA和毒力蛋白基因ExoS的转录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绿... 目的探讨喹诺酮信号分子(PQS)对铜绿假单胞菌(PA)毒力的影响。方法选择PAO1作为实验菌,分为PQS组、PQS与抑制剂组、抑制剂组以及正常组。QPCR方法检测Ⅲ型分泌系统(T3SS)的调节基因ExsA和毒力蛋白基因ExoS的转录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绿脓素生成量;作用肺泡上皮细胞A549,用平板计数法比较PAO1粘附和侵袭力;构建小鼠腹膜炎模型,观察PQS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 PQS增多和减少不影响PAO1的成长情况。与正常组相比,PQS组的ExsA与其调控表达的ExoS毒力蛋白基因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QS组PAO1产生的绿脓素也明显升高,抑制组却明显下降(P<0.01);与A549细胞作用时,抑制剂组PAO1的粘附和侵袭力均显著降低;腹膜炎模型小鼠PQS组存活时间也降低明显(P均<0.01)。抑制剂组Exos的转录水平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抑制剂组的Exs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PQS组PAO1的粘附力和侵袭力没有改变(P均>0.05)。结论在PA感染宿主的整个过程中,PQS能维持粘附和侵袭能力,PQS的浓度与绿脓素的产生有正相关关系,从而最终使宿主的存活时间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信号分子 铜绿假单胞菌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30a/30e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7
作者 刘强 顾金金 +1 位作者 罗敏 施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成熟miRNA-30a和miRNA-30e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小鼠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带有酶切位点的mmu-miR-30a、mmu-miR-30e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连接到穿梭质粒pSES-HUS,带有目的基因的穿梭质粒重组到骨架质粒AdEasy1上,重组质粒转...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成熟miRNA-30a和miRNA-30e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小鼠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带有酶切位点的mmu-miR-30a、mmu-miR-30e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连接到穿梭质粒pSES-HUS,带有目的基因的穿梭质粒重组到骨架质粒AdEasy1上,重组质粒转染到Hek-293细胞中包装成腺病毒载体,反复扩增之后获得高滴度的pAd-mmu-miR-30a、pAd-mmu-miR-30e腺病毒。用目的腺病毒分3组(RFP对照组,miR-30a组,miR-30e组)感染小鼠Mefs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mu-miR-30a、mmu-miR-30e表达情况。结果分别扩增出带有酶切位点的357 bp mmu-miR-30a,324 bp mmu-miR-30e,并成功连接到pSES-HUS上,进一步与AdEasy1重组,包装得到腺病毒表达载体,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Mefs细胞中mmu-miR-30a升高26.46±7.46倍,mmu-miR-30e升高2.76±0.25倍。结论成功构建了成熟miRNA的腺病毒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30a miRNA-30e AdEasy系统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