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73和AFP-L3在甲胎蛋白低浓度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运胜 廖飞 +2 位作者 李洪臣 崔辰莹 王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考察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logi glycoprotein 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lpha-fetoprotein-L3,AFP-L3)对诊断低浓度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AFP<108.0μg/L)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的价值。方法:收... 目的:考察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logi glycoprotein 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lpha-fetoprotein-L3,AFP-L3)对诊断低浓度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AFP<108.0μg/L)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的价值。方法:收集低浓度AFP PHC患者50例,非肝癌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60例(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各20例)及健康对照者40例。用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含量,微量离心柱分离AFP-L3后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总AFP和AFP-L3含量,并计算AFP-L3占总AFP的百分含量;比较各指标不同组间中值。结果:肝癌组GP73含量(105.4μg/L)明显高于非肝癌的消化系统疾病组(39.7μg/L)和健康对照组(19.3μg/L),P均<0.01。AFP-L3(%)在肝癌组(15.6%)明显高于非肝癌的消化系统疾病组(9.5%)和健康对照组(9.4%),P均<0.01。肝癌组GP73和AFP-L3(%)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单项检测中GP73和AFP-L3(%)灵敏度为74.0%和62.0%;特异性为96.0%和93.0%;准确率为88.7和82.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和0.778。联合检测中GP73或AFP-L3(%)任一阳性诊断灵敏度最高(80.0%),GP73和AFP-L3(%)同时阳性诊断特异性最高(100.0%)。结论:血清GP73和AFP-L3单独诊断低浓度AFP的PHC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较高,可用于AFP低浓度肝癌的辅助诊断;二者联用可增加PHC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异质体3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亚兰 马圆艳 +1 位作者 汪德强 蔡雪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核酸的动态变化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安全停药的重要指标。对于乙肝患者的“精准治疗”,提高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核酸的动态变化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安全停药的重要指标。对于乙肝患者的“精准治疗”,提高乙肝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以及对结果的科学解读都十分重要。本文简要对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运用场景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为将来在临床中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乙肝病毒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与HBV的PreS1相互作用位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靳鑫 王石磊 +6 位作者 吴爽 张祥 魏杰 阳媛 师悦嫄 牛司强 汪德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初步研究78 k D的葡萄糖调节蛋白(the 78 k D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前S1蛋白(Pre S1)的相互作用位点。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GRP78的基因,将扩增的目的基因克隆至p W28载体质粒... 目的:初步研究78 k D的葡萄糖调节蛋白(the 78 k D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前S1蛋白(Pre S1)的相互作用位点。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GRP78的基因,将扩增的目的基因克隆至p W28载体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834中表达,经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GRP78蛋白;将Pre S1 3个截短片段的重组质粒(p GST-Pre S1-X1/X2/X3)在B834中表达后,经过GST亲和层析柱纯化相应蛋白;利用蛋白质体外结合实验(pull down)、微量热泳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MST)检测GRP78与Pre S1 3个截短片段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 W28-GRP78;获得GRP78蛋白及Pre S1 3个截短片段的融合蛋白;pull down及MST实验验证了GRP78可以与Pre S1的3个片段结合,且GRP78与GST-Pre S1-X1结合效果最好。结论: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及蛋白质表达纯化技术,获得GRP78蛋白及Pre S1截短片段的融合蛋白,并初步筛选了Pre S1与GRP78的相互作用位点,为后续研究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 前S1蛋白 蛋白质体外结合实验 微量热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P78单抗多抗的制备鉴定及其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阳媛 夏露露 +3 位作者 师悦嫄 魏杰 汪德强 牛司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目的:制备与鉴定抗GRP78兔多克隆抗体与腹水型单克隆抗体,进一步建立可检测GRP78蛋白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方法:利用课题组前期已经成功构建的pW28-GRP78重组质粒,IPTG诱导表达后经过Ni2+-NT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GRP78重组蛋... 目的:制备与鉴定抗GRP78兔多克隆抗体与腹水型单克隆抗体,进一步建立可检测GRP78蛋白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方法:利用课题组前期已经成功构建的pW28-GRP78重组质粒,IPTG诱导表达后经过Ni2+-NT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GRP78重组蛋白;获得的GRP78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辛酸-硫酸铵沉淀后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制备GRP78腹水型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亚型,Protein G亲合柱纯化;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方法对获得的GRP78兔多抗与鼠单抗进行鉴定;建立一个可检测GRP78蛋白的双抗夹心ELISA免疫学方法。结果:高效获得高纯度GRP78重组蛋白,成功制备兔多抗,同时获取8株腹水型单克隆抗体,选择效价最高的McAb-1用于后续双抗夹心ELISA实验,McAb-1为G2a型;进一步的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皆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及特异性;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多抗作为检测抗体,HRP标记的羊抗兔酶标二抗,成功建立可检测人GRP78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下限为152.3 ng/mL。结论:成功获取了高效价、高灵敏度及高特异性的GRP78兔多抗及腹水型鼠单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检测人GRP78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系统,为GRP78的进一步研究奠定重要基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P78 多克隆抗体 腹水型单克隆抗体 鉴定 双抗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儿童血浆β-胶原特殊序列和N端中段骨钙素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广 陈雪萍 康朝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8,43,共5页
目的探讨3~6岁儿童血浆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和N端中段骨钙素(N-MID)的变化规律。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2月至4月3~6岁健康体检儿童90例,排除10例不合格者,得男性2.5~3.5岁组、4.5~5.5岁组... 目的探讨3~6岁儿童血浆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和N端中段骨钙素(N-MID)的变化规律。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2月至4月3~6岁健康体检儿童90例,排除10例不合格者,得男性2.5~3.5岁组、4.5~5.5岁组和女性2.5~3.5岁组、4.5~5.5岁组,每组各20例。查询记录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其年龄别体重Z分(WAZ)、年龄别身高Z分(HAZ)。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集中检测骨代谢标志物β-Crosslaps和N-MID的血浆水平,检测方法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结果用SPSS11.0分析各组β-Crosslaps、N-MID的变化规律,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WAZ、HAZ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男、女β-Crosslaps、N-MID水平两年龄组比较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3~6岁儿童血浆β-Crosslaps和NMID平均水平分别为(1.28±0.31)ng/ml,(64.44±15.47)ng/ml。2在男、女2.5~3.5岁年龄组中,β-Crosslaps与N-MID的相关性显著(P〈0.05),r分别为0.520、0.648,在男女4.5~5.5岁组β-Crosslaps与N-MID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3男性4.5~5.5岁年龄组血浆N-MID与WAZ显著相关(r=0.541,P〈0.05),其余各年龄组男、女血浆β-Crosslaps、N-MID与年龄、身高、体重、WAZ、HAZ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3~6岁儿童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处于稳定水平,随年龄变化的改变不显著,3~6岁儿童血浆β-Crosslaps和N-MID平均水平分别为(1.28±0.31)ng/ml,(64.44±15.47)ng/ml,且与HAZ、WAZ无显著相关性,年龄、身高、体重、WAZ、HAZ不能代表当前骨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胶原特殊序列 N端中段骨钙素 儿童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NGAL克隆表达及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石磊 靳鑫 +4 位作者 魏杰 张祥 阳媛 牛司强 汪德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5-560,共6页
目的:高效表达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重组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经密码子优化的 NGAL 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pW28-NGAL,IPTG 诱导表达后... 目的:高效表达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重组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经密码子优化的 NGAL 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pW28-NGAL,IPTG 诱导表达后分离纯化并分析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获得的 rhNGAL 抗原免疫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小鼠筛选高效价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鉴定抗体亚型;Protein G 亲合柱纯化,等温滴定量热法及非竞争 ELISA 法检测抗体的亲和力,SDS-PAGE 分析纯度;最后运用 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对抗体进行鉴定。结果:高效获得高纯度 NGAL 重组蛋白,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成功制备兔多抗,同时筛选获得 6 株高效价单克隆抗体;其中,25 号单抗为 IgG1 亚型,余者均属 IgG2a 亚型,且 19、35 号单抗的亲和常数分别为 3.06×10^9、2.14×10^9。SDS-PAGE 分析表明纯度均大于 90%。进一步的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皆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及特异性,且单抗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多抗。结论:本研究利用密码子优化技术高效表达制备了 NGAL 重组蛋白,获得了其高效价多克隆抗体和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 NGAL 的病理生理作用等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为NGAL临床免疫检测诊断试剂的国产化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子优化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对肝细胞Id家族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石磊 汪德强 +5 位作者 魏杰 靳鑫 阳媛 师悦嫄 夏露露 牛司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39-1446,共8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对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分析Id家族在HBV瞬时或稳定复制的肝癌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在HB... 目的:研究肝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对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分析Id家族在HBV瞬时或稳定复制的肝癌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在HBV复制质粒PCH9-HBV1.1转染的正常肝细胞和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细胞模型中进一步验证。将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hepatitis B virus S protein,HBs)、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hepatitis B virus DNA polymerase,HBp)、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的过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检测各组与载体对照组细胞中Id家族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比较乙肝病毒编码的4种蛋白对Id家族的调控作用。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病毒各组分蛋白对Id蛋白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瞬时转染HBV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较对照组细胞,Id1、I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mRNA:t=3.952、3.189,P=0.017、0.033;蛋白:t=10.532、4.155,P=0.000、0.014);HepG2.2.15中Id1、Id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HepG2对照组均下降(m RNA:t=5.553、7.211,P=0.005、0.002;蛋白:t=4.193、3.849,P=0.014、0.018);HepAD38(Tet-)中Id1、Id3蛋白的表达量较HepAD38(Tet+)组均降低(t=3.052、3.712,P=0.038、0.021)。同时,HBV的复制可以抑制LO2细胞及小鼠肝组织中Id1、Id3的表达(mRNA:t=14.564、3.281、3.489、3.495,P=0.000、0.030、0.025、0.025;蛋白:t=5.651、5.336、4.948、5.149,P=0.005、0.006、0.008、0.007)。转染HBV病毒各编码蛋白质粒的HepG2细胞中,HBc组Id1、Id3较载体对照组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最明显(77.7%、76.2%,F=9.945、37.528,t=6.481、10.915,P=0.000、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Bx组Id1、Id3蛋白表达量下降最明显(86.2%、68.4%,F=38.225、7.159,t=12.550、5.295,P=0.000、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HBc组Id1、Id3启动子活性较对照组降幅最大(62.2%、56.3%,F=16.530、5.210,t=5.442、3.222,P=0.000、0.019)。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以抑制肝组织、细胞中Id1及Id3的表达,其中HBc对Id1、Id3 m RNA的下调最明显,HBx则对Id1、Id3蛋白水平上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Id家族 乙型肝炎病毒C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碱通过调控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人结肠腺癌LoVo细胞生长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平 袁晓慧 +5 位作者 喻婷婷 黄华坤 杨春梅 张露露 罗小辑 罗进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9-486,共8页
目的:探讨石蒜碱(lycorine)对人结肠腺癌LoVo细胞活力、凋亡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1~8μmol/L) lycorine处理LoVo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Hoechst染色及... 目的:探讨石蒜碱(lycorine)对人结肠腺癌LoVo细胞活力、凋亡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1~8μmol/L) lycorine处理LoVo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凋亡改变;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APK/ERK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标志物、凋亡相关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ycorine处理组LoVo细胞的活力和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同时EMT相关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MMP-7)和N-cadher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而凋亡细胞数及cleaved caspase-3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lycorine处理组Elk1/SRF转录活性降低,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石蒜碱可通过调控MAPK/ERK信号通路及抑制EMT过程LoVo细胞的活力及迁移侵袭能力,从而在体外主要发挥生长抑制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碱 LOVO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MAPK/ERK信号通路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nCoV入胞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师悦嫄 汪德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5-84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与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SARS-Co V)的核酸和编码的病毒蛋白高度同源,预示其生物学功能也可能非常相似。2019-nCoV利用其刺突蛋白(sp...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与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SARS-Co V)的核酸和编码的病毒蛋白高度同源,预示其生物学功能也可能非常相似。2019-nCoV利用其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的S1亚基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结合,同时利用宿主蛋白酶切割S蛋白促进发生膜融合,进而内吞入胞。阻断2019-nCoV入胞过程的抑制剂主要可分为中和抗体/受体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内吞调节因子抑制剂。目前,对2019-nCoV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病毒的致病机制,开发出更高效的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入胞机制 入胞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热休克蛋白Grp E的表达、纯化及热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张宏鹏 赵沙沙 +5 位作者 龙小滨 吴爽 白垒 罗淼 黄爱龙 汪德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肺炎链球菌可引起细菌性肺炎和脑膜炎、发热性菌血症等多种疾病。对肺炎链球菌热休克蛋白Grp E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及热稳定性测定,以便于进一步分析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Grp E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W28-Grp... 目的:肺炎链球菌可引起细菌性肺炎和脑膜炎、发热性菌血症等多种疾病。对肺炎链球菌热休克蛋白Grp E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及热稳定性测定,以便于进一步分析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Grp E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W28-Grp E,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834中表达,Ni2+-NTA亲和层析柱和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Grp E蛋白,Hiload Superdex 75凝胶层析柱分析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热稳定性(thermal shift assay,TSA)法测定热稳定性。结果:1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 W28-Grp E,在表达菌E.coli B834中可溶性表达。2获得高纯度(95.0%以上)Grp E蛋白,发现该蛋白在溶液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3测定Grp E蛋白在p H 6.0、20 mmol/L盐浓度缓冲液中有较高热稳定性。结论:利用经典的蛋白质克隆表达纯化技术,获得了高表达量高纯度的Grp E蛋白,并初步测定其热稳定性为下一步蛋白晶体培养、三维结构解析及感染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热休克蛋白Grp E 蛋白质表达纯化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点平衡尿酸酶法与动力学尿酸酶法联用测定尿酸
11
作者 龙高波 杨宪峰 +3 位作者 刘红博 蒲军 杨晓兰 廖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考察终点平衡尿酸酶法和动力学尿酸酶法联用测定尿酸的可行性和线性范围。方法:在25℃下1.2 ml硼酸钠缓冲液(0.20 mol/L,pH 9.2)中用293 nm吸收跟踪尿酸酶反应;测定加入5μl尿酸酶液前反应体系吸收,加入5μl苛求芽孢杆菌尿酸... 目的:考察终点平衡尿酸酶法和动力学尿酸酶法联用测定尿酸的可行性和线性范围。方法:在25℃下1.2 ml硼酸钠缓冲液(0.20 mol/L,pH 9.2)中用293 nm吸收跟踪尿酸酶反应;测定加入5μl尿酸酶液前反应体系吸收,加入5μl苛求芽孢杆菌尿酸酶液后记录5.0 min内吸收变化。终点平衡法以尿酸酶反应前吸收为起点而尿酸完全氧化后吸收为本底,二者之差为尿酸净吸收且同尿酸浓度成正比;动力学法分析尿酸酶反应过程预测本底。分析模拟尿酸酶反应曲线,探索从终点平衡法转换为动力学法的尿酸浓度界限值;实验测定联用法的可行性和线性范围。结果:分析40 U/L苛求芽孢杆菌尿酸酶模拟反应曲线,发现两种方法转换的尿酸浓度界限值可为5.0μmol/L;分析实验反应曲线证实此界限值可行。在40 U/L尿酸酶时终点平衡法测量范围1.0~6.0μmol/L;联用法测量范围1.5~60μmol/L且对30μmol/L黄嘌呤有抗性;在5.0μmol/L以下变异系数小于10%而5.0μmol/L以上可小于5%。结论:这种联用法测定尿酸成本更低、线性范围更宽且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动力学尿酸酶法 终点平衡尿酸酶法 线性范围 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