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丙沙星致痫大鼠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义文 钱元恕 陆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 观察环丙沙星 (CPLX )致痫大鼠脑脊液 (CSF)中兴奋性氨基酸 [天冬氨酸 (Asp)、谷氨酸(Glu) ]和抑制性氨基酸 [γ 氨基丁酸 (GABA)、甘氨酸 (Gly) ]含量的变化 ,探讨CPLX致痫的发生机制。方法给雄性大鼠静脉注射CPLX 10 0mg/kg ,... 目的 观察环丙沙星 (CPLX )致痫大鼠脑脊液 (CSF)中兴奋性氨基酸 [天冬氨酸 (Asp)、谷氨酸(Glu) ]和抑制性氨基酸 [γ 氨基丁酸 (GABA)、甘氨酸 (Gly) ]含量的变化 ,探讨CPLX致痫的发生机制。方法给雄性大鼠静脉注射CPLX 10 0mg/kg ,于用药前 ,在小脑延髓池抽取CSF作为对照 ,用药后癫痫发作 40min时抽取CSF作为试验样本。CSF中氨基酸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癫痫发作后 40min时 ,CSF中γ 氨基酸 (GABA)含量为 ( 1 72± 0 94μ)mol/L ,明显高于用药前的 ( 0 3 1± 0 2 3 ) μmol/L(P <0 0 1) ,而天冬氨酸 (Asp)、谷氨酸 (Glu)、甘氨酸 (Gly)的含量分别为 ( 9 64± 2 62 ) μmol/L、( 9 5 4± 8 5 8) μmol/L、( 18 96±2 84) μmol/L ,均明显低于用药前的 ( 14 5 7± 5 85 ) μmol/L、( 16 19± 7 5 6) μmol/L、( 2 7 66± 8 0 1) μmol/L(P<0 0 5~ 0 0 1)。结论 静注CPLX引起大鼠癫痫发作是由于CPLX明显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代谢平衡 ,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可通过CSF中的氨基酸含量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脑脊液 环丙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基因芯片结合通用PCR同时检测多个病原性真菌 被引量:6
2
作者 鲁卫平 涂植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基于致病性真菌rDNA基因分型技术,构建采用通用引物的一次PCR法,并结合纳米金新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实现一次对多个临床常见致病性酵母菌的检测分析。用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各真菌DNA片段并与基因芯片杂交,然后将链酶亲和素标记的... 基于致病性真菌rDNA基因分型技术,构建采用通用引物的一次PCR法,并结合纳米金新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实现一次对多个临床常见致病性酵母菌的检测分析。用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各真菌DNA片段并与基因芯片杂交,然后将链酶亲和素标记的纳米金结合到杂交体上,杂交信号通过银染反应被放大形成裸眼可见的显色信息。结果表明,通用引物可扩增临床常见的真菌DNA,选用的各探针特异性强、可靠性好,芯片的最低检测值达50 fmol/L。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常规鉴定方法结果一致。该技术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能部分满足临床检测的通量要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基因芯片 聚合酶链反应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硒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程道胜 邓一平 卢贤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用灌胃方法给小鼠补充Na_2SeO_36μg/d和12μg/d,6周后皮下移植S180肉瘤细胞,观察肿瘤发生生长情况及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CTL杀伤活性。结果显示,补硒组肿瘤生长速度及平均瘤重均明显低于未补硒的肿瘤对... 用灌胃方法给小鼠补充Na_2SeO_36μg/d和12μg/d,6周后皮下移植S180肉瘤细胞,观察肿瘤发生生长情况及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CTL杀伤活性。结果显示,补硒组肿瘤生长速度及平均瘤重均明显低于未补硒的肿瘤对照组,补硒组小鼠脾脏淋转率和CTL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肿瘤对照组。瘤重与CTL杀伤活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提示补硒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该作用与硒能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免疫功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对大鼠心电脑电功率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义文 钱元恕 +1 位作者 陆杰 范维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 :观察环丙沙星对大鼠心电、脑电功率谱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颈静脉注射环丙沙星 (CPLX) 10 0mg/kg体重 ,记录给前和给药后 10、2 0、30、6 0、12 0min时的心电和皮层脑电。以给药前的心电、脑电作为自身对照 ,用RR5 12软件分... 目的 :观察环丙沙星对大鼠心电、脑电功率谱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颈静脉注射环丙沙星 (CPLX) 10 0mg/kg体重 ,记录给前和给药后 10、2 0、30、6 0、12 0min时的心电和皮层脑电。以给药前的心电、脑电作为自身对照 ,用RR5 12软件分析心电的RR间期变异 (Variance) ,心电功率谱的低频功率 (LF)、高频功率 (HF)和LF/HF。用Coherence软件分析脑电功率谱的δ、θ、α、β波动率及总功率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大鼠的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变异 (Va)较给药前增大 ,心电LF较给药前降低 ,心电HF则较给药前升高。给药后 10min脑电功率谱δ波动率和总功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之后又逐步升高。给药后θ、α、β波动率逐步升高 ,12 0min时明显高于给药前 (P <0 .0 5 )。 结论 :CPLX可使支配大鼠心脏的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因此心率变异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心电功率谱 心率变异性 脑电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PCR反向斑点杂交快速检测及鉴定致病性酵母菌 被引量:1
5
作者 鲁卫平 涂植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建立PCR结合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及鉴定致病性酵母菌。将待检酵母菌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然后用生物素标记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的各真菌DNA片段,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表明所用的真菌通用引物... 建立PCR结合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及鉴定致病性酵母菌。将待检酵母菌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尼龙膜上,然后用生物素标记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的各真菌DNA片段,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表明所用的真菌通用引物可扩增临床常见的真菌DNA,9种特异性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该方法检测35例临床分离菌株,结果与常规鉴定方法一致。该技术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能部分满足临床检测的通量要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斑点杂交 酵母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对大鼠致痫作用的研究(英文)
6
作者 周义文 陆杰 钱元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9-176,共8页
目的 观察氧氟沙星 (OFL X)和左氧氟沙星 (L VL X)对大鼠中枢神经的毒性与环丙沙星 (CPL X)毒性的差异 ,及抗痫药物对环丙沙星引发的癫痫的阻断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以用药前皮层脑电图 (ECOG)其脑电图功率谱作为... 目的 观察氧氟沙星 (OFL X)和左氧氟沙星 (L VL X)对大鼠中枢神经的毒性与环丙沙星 (CPL X)毒性的差异 ,及抗痫药物对环丙沙星引发的癫痫的阻断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以用药前皮层脑电图 (ECOG)其脑电图功率谱作为自身对照。颈静脉注射药物 10 0 mg/kg,记录给药后 10、2 0、30、6 0、12 0 min时的 ECOG和脑电图 ,及大鼠的行为变化 ,并在癫痫发作后静脉注射抗痫药物 ,阻断癫痫发作。结果 CPL X组大鼠中 7只 ECOG出现棘波和慢棘波 ,其中 5只大鼠 ECOG出现频发棘波 ,频发棘波能被地西泮迅速阻断。用药后 10 min脑电功率谱 δ波功率和总功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 (P<0 .0 5 ) ,之后又逐渐升高。用药后θ、α、β波功率逐渐升高 ,12 0 min时明显高于给药前 (P<0 .0 5 ) ;OFL X、L VL X组大鼠 ECOG均无异常改变 ,脑电功率谱δ、θ、α、β波功率及总功率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 L VL X组的 ECOG,脑电功率谱δ、θ、α、β波功率及总功率均较 OFL X组变化小。结论  CPL X对大鼠有明显的致痫作用 ,OFL X和 L VL X无致痫作用 ,且 L VL X组大鼠 ECOG、脑电功率谱变化最小。地西泮对 CPL X引发的大鼠癫痫有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 癫痫 皮层脑电图 皮层脑电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诱导对肝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影响
7
作者 汤习锋 周东耀 康格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诱导性一氧化氮(NO)及外源性NO对肝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影响。方法用内毒素及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大鼠肝细胞内源性NO及应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与原代肝细胞作用,观察肝细胞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及细胞内游离钙... 目的研究肝细胞诱导性一氧化氮(NO)及外源性NO对肝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影响。方法用内毒素及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大鼠肝细胞内源性NO及应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与原代肝细胞作用,观察肝细胞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及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规律。结果内毒素+细胞因子作用肝细胞24h后,肝细胞MDA增高7.97倍及GSH降低57.9%,一氧化氮合酶(NOS)竞争性抑制剂NG-甲基-L-精氨酸使肝细胞MDA及GSH分别逆转43.5%和98.4%。异搏定显著抑制内源性NO合成及相关氧应激,A23187的作用不显著,而氯丙嗪和α-生育酚并不导致内毒素+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释放的NO下降。SNP作用肝细胞表现为可逆性增强氧化态,但外源NO显著抑制K+去极化及肝细胞生长素诱导动员的肝细胞游离钙瞬增。结论在内毒素及细胞因子导致肝细胞代谢和功能应激反应中,诱导NO、独立介导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具有起始关键作用;NO抑制肝细胞内游离钙动员,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与蛋白激酶C相关的NOS诱导而作为一种重要的肝细胞内伺服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