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洁 王净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归纳总结了近十年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体系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障领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医疗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突出;水平不公与代际不公问题凸显;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难度增大。为成功应对人口老... 归纳总结了近十年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体系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障领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医疗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突出;水平不公与代际不公问题凸显;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难度增大。为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医疗保障领域应在五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重视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产生的影响;政府主导老年人医疗保障;通过合理增加医保筹资、减少医疗保险支出,改进医疗保险技术等确保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稳定;建立多层次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构建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医疗保险 医疗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暂缓实施的启示 被引量:7
2
作者 程仲谋 伍林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76,共3页
回顾实施七天便暂缓的重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此次以调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减设备检查和检验类项目价格为内容的医疗改革,分析出改革暂缓的原因是忽视公众权益、各项改革准备不足。总结出此次医改造成的不... 回顾实施七天便暂缓的重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此次以调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减设备检查和检验类项目价格为内容的医疗改革,分析出改革暂缓的原因是忽视公众权益、各项改革准备不足。总结出此次医改造成的不利社会影响有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遭到质疑、增加医疗行业的负担、降低公众对医改的支持度,总结出医疗改革需要把握方向、重视医保支付衔接、保障公众权益等经验教训,以启示后续的医改探索,从而更好地推进医改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医疗改革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重庆医改为例论卫生立法之平衡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梦珠 沈春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77,共3页
重庆医改既有欠妥之处又有其合理部分,不能全盘否定。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单方面调整价格而未能抓住公立医院错位逐利症结。以对重庆医改合理与欠妥之处的分析为切入点,剖析了其未破除公立医院逐利症结、未构建合理补偿机制、仅靠价格调... 重庆医改既有欠妥之处又有其合理部分,不能全盘否定。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单方面调整价格而未能抓住公立医院错位逐利症结。以对重庆医改合理与欠妥之处的分析为切入点,剖析了其未破除公立医院逐利症结、未构建合理补偿机制、仅靠价格调整单兵突进以及政策制定未充分与公众协商等失败原因,并讨论通过完善真正的公共选择机制、提高公共参与度的立法机制来促进我国卫生立法之平衡。通过总结重庆医改失败教训对我国医改在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卫生改革 逐利机制 立法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疗”对医疗服务模式和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应对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王慧君 冯跃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191-3194,共4页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患者需求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新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医疗"对医疗服务模式和医患关系的影响,认为"互联网+医疗"可以打破医患之间信...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患者需求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新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医疗"对医疗服务模式和医患关系的影响,认为"互联网+医疗"可以打破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激发患者强大的医学潜能,并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从"以医生为主导"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同时,就如何应对"互联网+医疗"在转变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议,包括转变观念,激发医生的参与活力;顺应变化,改进医学人才教育;营造良好信息环境,确保网络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医疗服务模式 医生病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疗服务公益性和商品性的辩证统一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瑶 王净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0-63,共4页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实质上是其社会属性的回归,而商品性是医疗服务的经济属性,这是由规模庞大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应辩证看待医疗服务在公益性与商品性之间的矛盾与统一,科学划分医疗...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实质上是其社会属性的回归,而商品性是医疗服务的经济属性,这是由规模庞大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应辩证看待医疗服务在公益性与商品性之间的矛盾与统一,科学划分医疗服务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的范畴,明确政府职责边界,从而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既让人民群众受益,又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性。提出对于医疗服务,政策制定者不应回避其商品性,执行者不应逃避其公益性,社会公众应理性看待等方法来实现公益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 公益性 商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售处方药的争议焦点与破解难点 被引量:13
6
作者 邓梅洁 殷东涛 沈春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7-439,446,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网售处方药现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对比研究法,梳理国外处方药网售方面的经验,总结目前我国处方药网售的存在争议焦点和破解难点。结果:我国网售处方药的争议主要围绕药品安全性、目录制定、消费... 目的:研究我国网售处方药现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对比研究法,梳理国外处方药网售方面的经验,总结目前我国处方药网售的存在争议焦点和破解难点。结果:我国网售处方药的争议主要围绕药品安全性、目录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政府监管、医保对接、物流配送等破解难点。结论:政府层面应加快立法,搭建平台,试点先行;企业层面应吸纳经验,提升自身实力,加强宣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销售 处方药 争议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医生提高薪酬待遇的伦理正当性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袁菲 沈春明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2期61-65,共5页
薪酬待遇设计是管理学和经济学通常讨论的问题,伦理角度思考全科医生提高薪酬待遇是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尝试。从之于当下的适宜性看,全科医生的职业特点、发展现状及情况分析是符合全科提高薪酬待遇的伦理正当;从相关理论支撑看,激励理... 薪酬待遇设计是管理学和经济学通常讨论的问题,伦理角度思考全科医生提高薪酬待遇是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尝试。从之于当下的适宜性看,全科医生的职业特点、发展现状及情况分析是符合全科提高薪酬待遇的伦理正当;从相关理论支撑看,激励理论、薪酬体系设计理论、决策伦理分析也是符合为全科医生提高薪酬待遇的伦理正当;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的伦理正当是立足于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彰显、促进卫生事业和全科医生个人的发展。最后从伦理研究回归"善"的角度看,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是符合伦理的善,在不断完善中实现可持续善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薪酬待遇 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医生“道德人”与“经济人”的角色平衡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梦珠 沈春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0,共3页
医生是以"道德人"为基础同时兼具"经济人"属性的特殊职业群体,而既往医改中由于存在政府决策的个人主义、政策对医生激励与约束机制不相称、政策对医生权利与义务规定失衡等问题使医生角色定位产生矛盾。从根本上... 医生是以"道德人"为基础同时兼具"经济人"属性的特殊职业群体,而既往医改中由于存在政府决策的个人主义、政策对医生激励与约束机制不相称、政策对医生权利与义务规定失衡等问题使医生角色定位产生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医生角色定位问题是医改成功的关键。通过调整政府本位的卫生政策制定观念、卫生政策提出机制、卫生政策制定机制等促使医生"道德人"与"经济人"的角色平衡,以期对我国医疗卫生政策制定中如何对医生角色进行定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改革 医生 道德人 经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相关主体竞争性与合作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定刚 王净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2期49-53,共5页
医联体由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构成,是分级诊疗体系成功建立的重要抓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各级医疗机构融竞争性与合作性于一身,在不同情形、不同阶段体现的也不尽相同。当前医联体建设褒贬不一,通过分析各相关主体的角色... 医联体由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构成,是分级诊疗体系成功建立的重要抓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各级医疗机构融竞争性与合作性于一身,在不同情形、不同阶段体现的也不尽相同。当前医联体建设褒贬不一,通过分析各相关主体的角色属性,以期矫正认识偏差。并从制度层面、认知层面等给出一定的建议,使各级医疗机构正确处理竞争性与合作性的关系,既展现其守卫民众健康的公益性角色,又保障其合理发展的权利,并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医联体 合作性 竞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疗暴力防控政策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钰琪 沈春明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11期63-66,共4页
根据我国医疗暴力治理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其特征:政策呈现出应急化、高压化,最后走向刑罚化的路径。当前,一方面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和"严打涉医违法犯罪"的呼声日趋高涨;另一方面医疗暴力事件仍不断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医患双... 根据我国医疗暴力治理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其特征:政策呈现出应急化、高压化,最后走向刑罚化的路径。当前,一方面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和"严打涉医违法犯罪"的呼声日趋高涨;另一方面医疗暴力事件仍不断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医患双方复杂而持久的矛盾困境。因此,作为利益主体,医疗暴力防控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医患双方利益的平等表达,强调以维护公共利益为核心,加强社会各方利益主体参与治理,遵守刑罚适度性原则,以防为基础,以控为手段,实现对医疗暴力的有效治理以及公平正义,形成理想的社会秩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暴力 防控政策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