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调miR-320a对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诱导的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吕晓婷 郭珮 +5 位作者 宋丹 熊伟 石雪萍 李海星 李静 冉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3-1510,共8页
目的研究上调miR-320a对注射用核糖核酸Ⅱ(BP素)诱导的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320a在正常肝细胞与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将miR-320a mimic转染到Bel-7402细胞中,qRT-PCR法检... 目的研究上调miR-320a对注射用核糖核酸Ⅱ(BP素)诱导的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320a在正常肝细胞与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将miR-320a mimic转染到Bel-7402细胞中,qRT-PCR法检测miR-320a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变化;Transwell法检测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ax、Bcl-2,迁移相关蛋白MMP-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肝细胞相比,miR-320a的表达水平在肝癌细胞中明显下调。转染miR-320a mimic的Bel-7402细胞命名为Bel-7402-miR-320a,CCK-8结果显示,给予注射用核糖核酸Ⅱ(100、200、300、400、500 mg·L^(-1))后,Bel-7402及Bel-7402-miR-320a细胞的增殖均受到了抑制。在Bel-7402和Bel-7402-miR-320a中,12h半数抑制浓度为250、200 mg·L^(-1),24 h半数抑制浓度为150、120 mg·L^(-1)。FCM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可诱导Bel-7402、Bel-7402-miR-320a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上调miR-320a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Transwell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加药组相比,Bel-7402-miR-320a+Ribonucleic acidⅡ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明显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作用Bel-7402和Bel-7402-miR-320a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p53、Bax的表达增加,而Cyclin D1、Bcl-2、MMP-3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 miR-320a在肝癌Bel-740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肝细胞。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可以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激活p53信号通路,下调Bcl-2、上调Bax,破坏Bcl-2/Bax的比例,促进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凋亡,并通过抑制MMP-3的表达抑制人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而过表达miR-320a后,可提高肝癌细胞对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敏感性,增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 microRNA-320a 肝细胞肝癌 BEL-7402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抑制NOD1通路诱导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凋亡 被引量:24
2
作者 郭星娴 李晓朋 +5 位作者 吕晓婷 陈益 周鹏 吕艳伟 李静 陈地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88-1593,共6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诱导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为研究对象,CCK-8法检测吴茱萸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的改变;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诱导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为研究对象,CCK-8法检测吴茱萸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的改变;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OD1在正常肝细胞HL-7702与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NOD1、NF-κB p65、p-p65,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p53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给予吴茱萸碱(0、0. 25、0. 5、1、2、4μmol·L-1) 12、24、48 h后,Hep G2和SMMC-7721细胞抑制率明显增高,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经吴茱萸碱诱导后,Hep G2和SMMC-7721细胞出现核固缩、核边集等形态学改变; 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细胞HL-7702相比,NOD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较高;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可下调NOD1、p-p65和Bcl-2蛋白水平,上调Bax、p53蛋白表达水平,对p65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吴茱萸碱通过下调NOD1,抑制NF-κB的活性,激活p53信号通路,改变Bcl-2/Bax的比值,诱导肝癌Hep G2和SMMC-7721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NOD1 肝癌 HEPG2 SMMC-772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上调p53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 被引量:8
3
作者 郭珮 冉建华 +6 位作者 李静 陈地龙 杨宝学 何菲 熊伟 石雪萍 李海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9-1734,共6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诱导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KG1a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K562和KG1a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免疫印... 目的研究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诱导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KG1a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K562和KG1a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53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以100~300 mg·L^(-1)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处理K562和KG1a细胞12、24、48 h后,CCK-8检测结果显示K562和KG1a细胞的增殖降低,抑制率明显增高,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00、150、200mg·L^(-1)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处理K562和KG1a细胞24 h后,FCM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高;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到细胞核出现染色质浓缩聚集、染色加深等凋亡指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上调p53、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下调Bcl-2表达。结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通过上调p53,调控Bcl-2/Bax的表达,激活caspase-3诱导人白血病K562和KG1a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 白血病 P53 K562细胞 KG1a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通过活性氧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KG1a凋亡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珮 李静 +5 位作者 冉建华 陈地龙 何菲 吕晓婷 石雪萍 李海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 研究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诱导人急性骨髓白血病细胞系KG1a细胞凋亡与PI3K/Akt信号通路和活性氧(ROS)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内的ROS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 目的 研究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诱导人急性骨髓白血病细胞系KG1a细胞凋亡与PI3K/Akt信号通路和活性氧(ROS)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内的ROS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p-MDM2、p21和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的表达;加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后,检测p-PI3K、p-Akt和p5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FCM结果显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可将KG1a细胞阻滞在G 0/G 1期,且ROS介导了细胞周期的阻滞;FCM检测ROS结果显示,KG1a细胞内ROS水平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下调p-PI3K、p-Akt、p-MDM2和cyclin D1、CDK4的表达,上调p21的表达;与仅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相比,经NAC预处理后再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明显上调了磷酸化PI3K和Akt的表达,下调了p53的表达。结论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通过ROS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人急性骨髓白血病细胞系KG1a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 白血病 KG1a PI3K/AKT 活性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enylphthalazines化合物PU_(1424)的利尿作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珮 冉建华 +3 位作者 李静 何菲 樊春华 田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9-534,共6页
目的检测Phenylphthalazines化合物PU_(1424)对大鼠的利尿作用,以及利尿后对电解质平衡、糖脂代谢及肝脏、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PU_(1424)组和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组,连续给... 目的检测Phenylphthalazines化合物PU_(1424)对大鼠的利尿作用,以及利尿后对电解质平衡、糖脂代谢及肝脏、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PU_(1424)组和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组,连续给药后每6 h收集尿液,末次给药后取血。采用冰点渗透仪检测大鼠尿液的渗透压;尿素检测试剂盒检测尿素水平;全自动生化仪分析尿液及血浆的离子水平、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PU_(1424)和HCTZ分别增加大鼠尿量为对照组的1.52倍和1.78倍,降低尿渗透压为对照组的61.5%和50.4%,降低尿尿素浓度为对照组的57.1%和56.8%,饮水量增加为对照组的1.42倍和1.56倍。PU_(1424)和HCTZ的利尿作用降低了尿液中的电解质水平,但对血浆电解质平衡无明显影响。PU_(1424)组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HCTZ升高了血糖和总胆固醇。PU_(1424)和HCTZ对大鼠血清中尿素、肌酐水平无明显影响,PU_(1424)对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谷草)、碱性磷酸酶和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HCTZ可升高血清谷丙/谷草比值。结论新型利尿药候选化合物PU_(1424)利尿作用明显,且不影响机体的电解质平衡、血糖血脂水平和肝脏、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尿药 小分子抑制剂 Phenylphthalazines PU1424 尿素通道 电解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