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造血干细胞衰老体内模型构建及相关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蔡世忠 周玥 +2 位作者 姜蓉 杨斌 王亚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造血干细胞(Homatopoietic stemcell,HSCs)衰老体内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点,为延缓HSCs衰老的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雄性鼠的Sca-1+H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分选纯度,免疫荧光检测Sca-1表达。将1×... 目的:构建小鼠造血干细胞(Homatopoietic stemcell,HSCs)衰老体内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点,为延缓HSCs衰老的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雄性鼠的Sca-1+H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分选纯度,免疫荧光检测Sca-1表达。将1×104个雄性供体鼠Sca-1+HSCs经尾静脉移植给9Gy60Coγ射线全身辐射的雌性受体鼠。PCR检测移植后受体鼠造血细胞Y染色体性别决定(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chromosome,Sry)基因,混合造血祖细胞集落(CFU-Mix)培养,细胞周期分析和SA-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分析HSCs衰老的生物学特点;计数受体鼠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测定脾脏和胸腺指数,检测受体鼠外周血指标(WBC、RBC、PLT、HCT),评价供体鼠Sca-1+HSCs在受体鼠内衰老和造血功能重建情况。结果:免疫磁性分选法得到的Sca-1+HSCs纯度达87.2%以上。雌性受体鼠的造血细胞均能检测出342 bp的Sry基因。供体鼠Sca-1+HSCs连续2次移植后,形成CFU-Mix集落数量和形成集落的细胞数明显减少;HSCs出现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比例下降;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脾脏与胸腺指数明显降低;CFU-S形成能力下降;外周血各项指标均有下降。结论:雄性供体Sca-1+HSCs移植能有效重建受体鼠造血功能,连续尾静脉移植2次能初步建立HSCs复制性衰老的体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衰老 体内模型 连续移植 生物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大鼠海马内少突胶质细胞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静 梁芯 +11 位作者 张杨 陈林木 王飞飞 谭川雪 高原 黄春霞 罗艳敏 肖倩 晁凤蕾 綦英强 朱殷青 唐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各亚区内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改变情况。方法:4~6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用于CUS模型建立的大鼠30只,采用CUS...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各亚区内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改变情况。方法:4~6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用于CUS模型建立的大鼠30只,采用CUS结合孤养的模式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为期4周。利用糖水偏好试验筛选出成模大鼠10只,同时运用强迫游泳、旷场实验评估对照组和CUS模型组的行为学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现代体视学对大鼠海马各亚区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进行精确的三维定量研究。结果:实验发现,CUS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的体质量[(228.7±13.5)g,(276.2±18.6)g,P=0.000]、糖水偏好百分比[(75.9±9.7)%,(94.5±3.2)%,P=0.000]、旷场试验得分均显著降低[(150.4±29.9)分,(76.4±45.4)分,P=0.000],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151.8±33.0)s,(108.7±32.9)s,P=0.009]。CUS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NPase+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33 318.0±10 332.3)个,(42 037.3±8 879.2)个,P=0.149],而CA3区[(29 487.8±4 483.0)个,(37 942.3±5 909.9)个,P=0.019]和DG[(30 843.8±6 048.2)个,(48 463.7±9 901.2)个,P=0.004]的CNPase+细胞数量则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CA3区和DG的CNPase+少突胶质细胞总数量降低而CA1区无明显改变,为抑郁症的病理改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 大鼠海马 少突胶质细胞 免疫组化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生殖细胞饲养层的制备
3
作者 姜蓉 黎晓莉 +1 位作者 吴宏 王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40-1444,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HFF)饲养层培养体系,用于培养人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方法:取4~5岁小儿包皮,采用机械法和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s,HFF)饲养层培养体系,用于培养人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Cs)。方法:取4~5岁小儿包皮,采用机械法和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法、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筛选丝裂霉素C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离5~11周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并培养于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HFF饲养层上,观察人EGCs生长情况。结果:机械法和组织消化法结合分离HFF方法可靠,纯度高,细胞生长活性好,能快速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周期与细胞生长曲线保持一致,细胞可以传60代以上,P3~P30代均适宜作饲养层;丝裂霉素C抑制细胞增殖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12.5 mg/L作用2.5 h;分离的人PGCs在该饲养层上培养可形成典型的EGCs集落,体外连续培养超过3代。结论:HFF饲养层能有效地支持人EGCs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生殖细胞 包皮成纤维细胞 饲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_1区少突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瑾 胡梦兰 +9 位作者 蒋艳红 高原 唐静 罗艳敏 晁凤蕾 梁芯 黄春霞 张扬 张毅 唐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25-1131,共7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对抑郁症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内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选用青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6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38只),...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对抑郁症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内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选用青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6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38只),给予模型组大鼠连续4周的CUS干预。随后依据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筛选出模大鼠,随机分为CUS组(12只)和CUS+fluoxetine组(FLX组)(12只),第5~7周CUS组和FLX组继续给予慢性应激,同时FLX组大鼠给予5 mg/(kg·d)氟西汀腹腔注射,对照组和CU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结束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现代体视学对大鼠海马CA1区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进行精确的三维定量研究。结果:实验发现,CUS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251.4±15.9)g较对照组(323.3±25.9)g明显下降(P=0.00),但与FLX组大鼠的体质量(257.9±22.7)g相比无差异(P=0.473)。CUS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62.0±14.2)%明显低于对照组(89.2±4.8)%(P=0.000)及FLX组(78.2±12.8)%(P=0.020)。CUS组大鼠海马CA1区CNPase+细胞数量(18 650.7±1 812.0)明显低于对照组(33 606.9±4 471.4)(P=0.007)及FLX组(29 080.7±2 877.5)(P=0.042)。结论:大鼠海马CA1区内少突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氟西汀治疗可防止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的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丢失。本研究结果为探索新的抗抑郁策略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 大鼠海马 少突胶质细胞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Lingo-1抗体对抑郁症伴认知障碍大鼠海马DG区少突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春茂 唐静 +13 位作者 梁芯 綦英强 张钐钐 吴永鑫 范金花 罗艳敏 蒋林 周春妮 张毅 黄春霞 晁凤蕾 高原 张蕾 唐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讨抗Lingo-1抗体对抑郁症伴认知障碍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少突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4~6周清洁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建模组(60只),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 目的:探讨抗Lingo-1抗体对抑郁症伴认知障碍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少突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4~6周清洁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建模组(60只),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抑郁症模型,为期4周。利用糖水偏好实验筛选出成模大鼠(23只),随机分为CUS组(12只)及Anti-Lingo-1组(11只)。运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对照组,CUS组和Anti Lingo-1组的行为学水平,采用体视学方法计算各组大鼠海马DG区的少突胶质细胞数量。结果:应激4周和Anti Lingo-1抗体治疗3周后,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3.4±0.2)相比,CUS组(2.4±0.2)大鼠Morris水迷宫第6天穿越平台次数明显降低(F=20.049,P=0.004);与CUS组比较,抗Lingo-1组(4.3±0.3)大鼠穿台次数明显增加(F=20.049,P=0.000)。体视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4.9±1.1)×10~4]比较,CUS组[(3.1±1.3)×10~4]大鼠海马DG区少突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F=8.747,P=0.026);与CUS组比较,Anti-Lingo-1组[(6.1±1.1)×10~4]大鼠海马DG区少突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F=8.747,P=0.001)。结论:抗Lingo-1抗体可以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认知障碍,抗Lingo-1抗体对抑郁症伴认知障碍大鼠海马DG区少突胶质细胞的作用可能是抗Lingo-1抗体改善抑郁症大鼠认知障碍的重要形态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障碍 海马 少突胶质细胞 抗Lingo-1抗体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甙对白血病细胞KG1α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晓岩 李静 +2 位作者 王建伟 姜蓉 陈地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599-260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 saponins of panax ginseng,TSPG)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α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G1α细胞,调整密度为5×108/L,空白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人参总皂甙TSPG组分别加入0.1、0.2、0.4、0.6、...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 saponins of panax ginseng,TSPG)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α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G1α细胞,调整密度为5×108/L,空白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人参总皂甙TSPG组分别加入0.1、0.2、0.4、0.6、0.8 g/L TSPG。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瑞氏染色法以及光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以及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中β-catenin、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中β-catenin mRNA和NF-κB p65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人参总皂甙TSPG在体外对KG1α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0.1~0.8 g/L TSPG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浓度0.4 g/L处达到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且在48 h抑制率达到高峰。0.4 g/L TSPG作用48 h后,可见细胞分散生长,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明显分化或凋亡,产生核分裂象,胞质中产生凋亡小体以及空泡;与对照组相比,加药组KG1α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加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其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加药组细胞内β-catenin蛋白因子表达降低其表达区域由胞核向胞膜转移,NF-κB p65因子的表达也明显减弱其表达区域由胞核向胞膜转移;与对照组相比,加药组β-catenin和NF-κB p65 mRNA的水平降低,其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G可抑制KG1α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TSPG抑制KG1α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β-catenin及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β-catenin和NF-κB p65 mRNA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甙 KG1α细胞 增殖抑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6197例变应性鼻炎儿童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科琼 王宏 +2 位作者 白燕 李静 袁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原谱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的重庆地区4月~12岁过变应性鼻炎患儿6 197例,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原谱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的重庆地区4月~12岁过变应性鼻炎患儿6 197例,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变应原阳性率、阳性反应程度及阳性种类数与性别、年龄、居住环境的相关性。结果:1在6 197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中,4 048例(65.32%)具有特应性,屋尘螨(65.06%)、粉尘螨(63.35%)和热带螨(40.07%)阳性率及其阳性程度居于前3位。22006年至2012年间变应原特应性阳性率(依次为50.64%、80.21%、81.20%、82.36%、77.34%、71.18%、56.01%)先急剧上升,然后趋于稳定再缓慢下降(r=-0.104,P=0.000)。3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应原阳性率、阳性程度及阳性种类均增加(r分别为0.115、0.120、0.080;P分别为0.000、0.000、0.000),性别特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幼儿期:61.9%vs.63.8%,P=0.739;学龄前期:73.6%vs.69.7%,P=0.030;学龄期:78.4%vs.73.4%,P=0.002)。4在男童的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变应性鼻炎患儿中,主城区患儿变应原特应性阳性率明显高于郊县(幼儿期:43.8%vs.64.7%,P=0.023;学龄前期:68.4%vs.74.6%,P=0.027)。结论:重庆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大都具有特应性,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是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随着年龄增长,特应性程度增加,性别差异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 吸入性变应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易感性差异与海马CA3区及DG内树突棘数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艳红 王瑾 +10 位作者 胡梦兰 罗艳敏 高原 梁芯 肖倩 周春妮 晁凤蕾 张蕾 唐静 黄春霞 唐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6-862,共7页
目的:探讨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中压力耐受大鼠海马结构CA3及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内树突棘数量的改变情况,以期深入了解抑郁症发病的结构基础。方法:选用4~5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SD)... 目的:探讨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中压力耐受大鼠海马结构CA3及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内树突棘数量的改变情况,以期深入了解抑郁症发病的结构基础。方法:选用4~5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将糖水偏好稳定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CUS造模组,造模组采取孤养并给予4周的CUS干预。根据糖水偏好结果筛选出CUS敏感组和CUS耐受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体视学方法对每组抽选出的5只大鼠海马结构CA3和DG内的树突棘数量进行精确的三维定量研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CUS耐受组相比,CUS敏感组的糖水偏好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00,P=0.000),而空白对照组与CUS耐受组的糖水偏好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262);与空白对照组和CUS耐受组相比较,CUS敏感组大鼠海马结构CA3区内的树突棘数量明显下降(P=0.008,P=0.004),CUS敏感组大鼠海马结构DG区内的树突棘数量也明显下降(P=0.001,P=0.001);而在大鼠海马结构CA3及DG内,CUS耐受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树突棘总数目无明显差异(P=0.656,P=0.950)。结论:CUS耐受组大鼠海马结构CA3及DG内树突棘的数量不受CUS干预的影响,提示海马结构内树突棘数量可能是抑郁症易感性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CUS耐受组 大鼠海马 树突棘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促进静脉移植BMSCs向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的迁移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晓云 徐艳华 +1 位作者 姜蓉 汪维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硝普钠能否促进静脉移植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结肠的迁移。方法:分离培养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4’,6-diamidino-2-phenylind... 目的:观察硝普钠能否促进静脉移植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结肠的迁移。方法:分离培养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荧光标记SD大鼠BMSCs。免疫复合法建立UC大鼠模型,1、2组UC大鼠均经尾静脉注射DAPI标记BMSCs的细胞悬液,2组细胞悬液还含0.2 mg/kg体重的硝普钠。移植后第7、14天各处死5只大鼠,取溃疡及非溃疡部位结肠做恒冷切片,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计数各组DAPI标记BMSCs在溃疡及非溃疡部位结肠的细胞数。结果:移植第7、14天,2组结肠溃疡部位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非溃疡部位(P<0.01);移植第7天,2组溃疡及非溃疡部位的阳性细胞数均高于1组(P<0.05)。结论:静脉移植BMSCs的同时给予硝普钠能促进BMSCs向结肠溃疡部位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溃疡性结肠炎 硝普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