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子宫颈癌PD-L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浸润T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渝琦 徐光旭 +2 位作者 耿卫朴 唐均英 徐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观察负性免疫调节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ligand1,PD-L1)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T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5例正常宫颈组织、7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 目的观察负性免疫调节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ligand1,PD-L1)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T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5例正常宫颈组织、7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组织和67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和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相应组织内浸润的CD4+T和CD8+T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结果正常子宫颈上皮不表达PD-L1;宫颈瘤变上皮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PD-L1,70%(47/67)的宫颈癌表达PD-L1。肿瘤内浸润的部分淋巴细胞表达PD-1。子宫颈瘤变上皮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PD-L1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1),浅表浸润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PD-L1的表达略低于深部浸润的鳞状细胞癌,但无显著差异;PD-L1阳性病例肿瘤局部CD8+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且PD-L1表达与CD8+T细胞数量明显负相关(r=-0.82,P<0.01),但与肿瘤局部CD4+T细胞数量无明显相关性(r=-0.05,P>0.05);部分PD-L1阳性的子宫颈癌局部浸润的淋巴细胞存在凋亡现象。结论子宫颈癌细胞表达PD-L1,且PD-L1的表达与肿瘤局部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但与浸润的CD4+T细胞数量无关。癌细胞表达PD-L1可能促进了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PD-L1 CD4+Tcell CD8+Tcell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G抑制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VEGF-C蛋白表达调控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吴伟强 王娅兰 +1 位作者 颜佳欣 潘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抑制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VEGF-C蛋白表达影响。方法分为实验组(GLTN处理)与对照组(GLTN未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PARG、P... 目的初步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抑制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VEGF-C蛋白表达影响。方法分为实验组(GLTN处理)与对照组(GLTN未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PARG、PARP-1、NF-κB及VEGF-C的蛋白表达变化;RT-PCR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VEGF-C mRNA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2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上清液VEGF-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PARG抑制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表达的PARG和NF-κB蛋白较对照组下降(P<0.01),PARP-1和VEGF-C蛋白较对照组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CT26细胞株VEGF-C 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为(0.39±0.08)]较对照组[相对灰度值为(0.63±0.04)]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分泌的VEGF-C蛋白量[(95.86±5.43)pg/ml]较对照组[(1 99.32±0.75)pg/ml]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中,抑制PARG可下调PARP-1和NF-κB的表达,从而使VEGF-C表达下降,这可能在抑制肿瘤淋巴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NF-Κ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肿瘤淋巴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G基因沉默对肿瘤局部B220^+DEC205^+DC的影响
3
作者 王洁琼 王娅兰 +1 位作者 杨怡 盛永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基因沉默对肿瘤局部B220+DEC205+DC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CT26细胞为实验组,未转染CT26细胞和空载体CT26...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基因沉默对肿瘤局部B220+DEC205+DC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CT26细胞为实验组,未转染CT26细胞和空载体CT26细胞为对照组,分别在小鼠脾包膜下接种形成肝转移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移植瘤中PARG、PARP、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脾脏中B220+DEC205+DC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β的表达。结果:PARG基因沉默后,脾脏移植瘤体积缩小,肝脏转移癌结节数目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移植瘤中PARG、PARP、NF-κB蛋白的表达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组织中的B220+DEC205+D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TGF-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G基因沉默可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肝转移,可能与PARG沉默后下调PARP,并下调NF-κB的活性,从而影响NF-κB依赖性因子IL-10、TGF-β的表达,进而影响B220+DEC205+DC的增殖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 B220+DEC205+DC 大肠癌 免疫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P53/P21/PCNA/eIF4E信号通路抑制A549细胞增殖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金 曹友德 +2 位作者 磨娜 李静 莫显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A549细胞后,分别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MTT法检测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和增殖。20μmol/L姜黄素处理A549细胞24、48、72 h后,FCM检测细胞周期;RT...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A549细胞后,分别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MTT法检测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和增殖。20μmol/L姜黄素处理A549细胞24、48、72 h后,FCM检测细胞周期;RT-PCR、Western blot检测P53、P21、PCNA及eIF4E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20μmol/L姜黄素可引起A549细胞S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减少细胞的克隆形成数。20μmol/L姜黄素作用A54924 h后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48 h或72 h后变得尤明显。此外,20μmol/L姜黄素处理A549细胞48 h后可引起PCNA、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72 h后尤明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A549的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促进P53和P21基因表达,抑制PCNA和eIF4E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和细胞中P115、MI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玮 易永芬 +2 位作者 闫田静 文雪 屈玉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和细胞中高尔基体转运蛋白P115和MI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S-P、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P115及MIF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3种细胞株(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MK...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和细胞中高尔基体转运蛋白P115和MI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S-P、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P115及MIF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3种细胞株(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MKN-28,BGC-823)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P115和MI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80%,在正常胃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6.7%,胃癌组织中P115和MI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且P115的表达和MI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3,P=0.017);胃癌组织中P115、MI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P115、MIF在胃癌细胞株MKN-28、BGC-823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P<0.01);且低分化胃癌细胞株BGC-823中P115和MI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胃癌细胞株MKN-28(P<0.05)。结论 P115和MIF的过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对P115和MIF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有可能使其成为研究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胃癌 P115 M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曼 杨清平 +3 位作者 黄文炼 耿卫朴 陈瑜 王婷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原发于前列腺的IVLBCL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临床随访,并复习了文献报道的6例前列腺IVLBC...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原发于前列腺的IVLBCL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临床随访,并复习了文献报道的6例前列腺IVLBCL。结果:IVLBCL累及前列腺的患者中位年龄为68岁,患者常出现下尿路阻塞症状,体检发现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组织病理活检发现前列腺间质小血管内异形的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物CD20和CD79α,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率较高。患者在确诊为前列腺血IVLBCL后,接受CHOP化疗或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仅累及前列腺的IVLBL患者经手术切除前列腺并结合药物化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前列腺 前列腺切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GM130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冯阳阳 陈婕 +2 位作者 牟玲 苏琳茜 易永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分析GM130在不同分化人胃癌细胞系的差异表达,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来沉默GM130基因,研究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株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系(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低分化MKN-45),Western blot和RT-PCR... 目的分析GM130在不同分化人胃癌细胞系的差异表达,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来沉默GM130基因,研究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株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系(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低分化MKN-45),Western blot和RT-PCR筛选出高表达的GM130细胞株MKN-45、SGC-7901,设计并化学合成、转染、筛选出针对GM130的小干扰RNA片段。通过MTT、Transwell、Matrigel侵袭实验,观测下调GM130后对胃癌细胞株的生物学行为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MP-2、MMP-9蛋白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KN-45、SGC-7901细胞中GM130蛋白和mRNA水平呈现高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在低分化胃癌MKN-45细胞中,GM130-siRNA-519转染组GM130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抑制(P<0.05)。与对照组相比,抑制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制GM130基因的表达下调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体外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30 RNA干扰 胃肿瘤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小胶质细胞中过氧还原素6(PRDX6)降低氧糖剥夺再复氧神经元的存活 被引量:4
8
作者 谭丽 赵涌 +2 位作者 姜蓓蓓 杨波 张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观察敲低小胶质细胞中过氧还原素6(PRDX6)对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小胶质细胞采用PRDX6-siRNA慢病毒感染,同时培养基中加入非Ca2+依赖性磷脂酶A2(i PLA2)活性抑制剂MJ33,24 h后与原代神经元共培养,并进行OGD/... 目的观察敲低小胶质细胞中过氧还原素6(PRDX6)对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小胶质细胞采用PRDX6-siRNA慢病毒感染,同时培养基中加入非Ca2+依赖性磷脂酶A2(i PLA2)活性抑制剂MJ33,24 h后与原代神经元共培养,并进行OGD/R处理。实验分为正常组、OGD/R组、阴性对照siRNA处理的OGD/R组、PRDX6-siRNA处理的OGD/R组、PRDX6-siRNA联合MJ33处理的OGD/R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PRDX6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小胶质细胞PRDX6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i PLA2活性;MTS、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反映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OGD/R组比较,PRDX6-siRNA处理的神经元存活率降低,MDA增加、SOD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加重;与PRDX6-siRNA组比较,同时加入i PLA2活性抑制剂MJ33组神经元存活率增加,MDA降低、SOD增加、氧化应激水平下降。结论小胶质细胞PRDX6对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有保护作用,而i PLA2活性对PRDX6的作用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夺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共培养 过氧还原素6(PRDX6) 小干涉RNA(siRNA) MJ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6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Cdc42蛋白表达及其对细胞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浩 曹友德 +1 位作者 叶维霞 孙阳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miR-206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Cdc42表达的调控及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miR-206进入MDA-MB-231细胞,48h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乳腺癌细胞Cdc42、MMP-2和MMP-9蛋白质表达。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 目的探讨miR-206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Cdc42表达的调控及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miR-206进入MDA-MB-231细胞,48h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乳腺癌细胞Cdc42、MMP-2和MMP-9蛋白质表达。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丝状伪足的改变,进一步用侵袭迁移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力和迁移力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检测Cdc42、MMP-2和MMP-9在转染前后的表达结果,其条带灰度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细胞免疫荧光计数每个细胞平均丝状伪足数,空白对照组为(14.99±5.53),表皮生长因子(EGF)组为(23.59±3.92),miR-206转染组为(9.45±3.59),miR-206+EGF组为(11.77±2.85)。与空白对照组和EGF组比较,miR-206转染组或miR-206+EGF组细胞丝状伪足明显减少(P<0.05)。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小室膜下的细胞数量空白对照组为(311.7±23.5),miR-206转染组为(65.0±13.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小室膜下的细胞数量空白对照组为(793.0±76.3),而miR-206转染组为(415.3±2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206能抑制MDA-MB-231细胞Cdc42的表达和细胞丝状伪足的形成,并且能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侵袭 转移 miR-206 CDC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 HeLa细胞对人外周血活化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光旭 徐曼 +2 位作者 耿卫朴 陈瑜 赵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10-171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宫颈癌细胞表达PD-L1对人外周血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PD-L1质粒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将PD-L1+HeLa细胞与PHA刺激活化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凋亡率和CD8+/CD... 目的探讨人宫颈癌细胞表达PD-L1对人外周血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PD-L1质粒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将PD-L1+HeLa细胞与PHA刺激活化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凋亡率和CD8+/CD4+T细胞比例;ELISA检测PD-L1+HeLa细胞与PHA刺激活化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上清液IFN-γ的含量。结果 MTT检测显示与PD-L1+HeLa混合培养组的T细胞增殖光密度值为(0.31±0.02),明显低于与PD-L1-HeLa混合培养组的T细胞和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0.62±0.02)和(0.59±0.03),P<0.01];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与PD-L1-HeLa混合培养组和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32.7%、17.9%和18.3%);CD8+/CD4+T细胞比值稍低于PD-L1-HeLa混合培养组和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0.86、0.91和0.89);与PD-L1+HeLa混合的T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含量低于与PD-L1-HeLa混合培养组和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801.1±20.5)pg/ml、(1 006.2±30.2)pg/ml和(1 070.2±113.3)pg/ml,P<0.01]。结论 PD-L1明显抑制人外周血活化T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下调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T细胞 增殖 凋亡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细胞PARG、PARP与AKT磷酸化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巧转 王娅兰 李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可通过影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在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肿瘤中的作用却不清... 目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可通过影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在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肿瘤中的作用却不清楚。本研究则对大肠癌细胞系LOVO中PARG、PARP、NF-κB和AKT磷酸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LOVO细胞PARG、PARP、NF-κB、AKT和PI-AKT473的蛋白表达。以丹宁酸为PARG抑制剂。结果:PARG抑制剂丹宁酸处理组LOVO细胞PARG、PARP、NF-κB表达降低,而PI-AKT473表达则增强,较对照组(无丹宁酸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68,P<0.0001,P<0.05,P=0.0008)。且PARG和PARP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238,P<0.05),PARG和PI-AKT473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190,P<0.05)。结论:在大肠癌细胞株中,抑制PARG可以下调PARP和NF-κB,并可增强AKT的磷酸化。其在肿瘤浸润转移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G PARP 大肠癌 AKT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G基因沉默对大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永涛 王娅兰 +1 位作者 杨怡 王洁琼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8-352,359,共6页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基因沉默经AKT途径对大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未转染的CT26细胞、慢病毒空载体转染的CT26细胞和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的CT26细胞接种至BA...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基因沉默经AKT途径对大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未转染的CT26细胞、慢病毒空载体转染的CT26细胞和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的CT26细胞接种至BALB/c小鼠脾包膜下,建立相应的肝转移模型,比较各组脾脏移植瘤及肝脏转移瘤结节的差异。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脾脏移植瘤PARG、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即AKT)、P-AKT473、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B p65,NF-κB p65)、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即FGF-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RG沉默组脾脏移植瘤体积较小(P<0.05),肝转移瘤结节数量减少(P<0.05);脾脏移植瘤的PARG、PARP-1、NF-κB p65、VEGF、FGF-2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均<0.05),P-AKT473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CT26细胞系的PARG表达抑制后,可以抑制大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与转移,这可能与PARG抑制使AKT磷酸化增强,从而降低了VEGF、FGF-2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ARG) 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 结肠癌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15和MIF在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的表达情况
13
作者 文雪 易永芬 +2 位作者 邓玮 闫田静 屈玉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人肝癌低分化SMCC-7721细胞株,高分化HepG2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株LO2的高尔基体转运蛋白p115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factor,MI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组细胞株中p115和MIF的... 目的:研究人肝癌低分化SMCC-7721细胞株,高分化HepG2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株LO2的高尔基体转运蛋白p115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factor,MI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组细胞株中p115和MIF的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和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细胞株中p115和MI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MCC-7721,HepG2的p115和MIF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SMCC-7721表达更强,与对照组正常肝细胞株LO2的表达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免疫组化方法结果显示:SMCC-7721,HepG2中p115在主要位于除高尔基体外的细胞质中,但在细胞质中HepG2着色相对较淡,而LO2中位于细胞核旁的高尔基体上。MIF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其在SMCC-7721、HepG2、LO23组细胞表达量呈明显减弱,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115和MIF的含量在SMCC-7721、HepG2、LO2 3组细胞株中呈递减性变化。说明随着细胞恶性程度增加,p115和MIF表达增高,提示二者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异常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转运蛋白p11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SMCC-7721 HEPG2 L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抑制p115表达对胃癌体外血管形成的影响
14
作者 文雪 易永芬 +2 位作者 邓玮 屈玉玲 闫田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BGC-823细胞高尔基体囊泡转运蛋白(golgi-vesicular transport protein,p115)对胃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115 shRNA-1318转染入胃癌BGC-823细胞株,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利用W...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BGC-823细胞高尔基体囊泡转运蛋白(golgi-vesicular transport protein,p115)对胃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115 shRNA-1318转染入胃癌BGC-823细胞株,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转染后的p115抑制效应及其对MIF、p-Akt、VEGF-A的调控情况;采用细胞活性检测实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和血管形成实验方法分别检测转染p115 shRNA的胃癌BGC-823细胞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p115 shRNA-1318转染后胃癌BGC-823细胞p115、MIF、p-Akt和VEGF-A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抑制(P<0.01);细胞免疫荧光:与对照组相比,p115 shRNA组p115、MIF及VEGF-A的色泽暗红且抑制率分别为63%、65%、68%;细胞活性检测:与对照组相比,p115 shRNA组HUVECs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p115 shRNA组HUVECs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hNC)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24 h穿过Transwell的细胞数分别为:(39±5)、(174±4)、(179±4),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形成实验:p115 shRNA组HUVECs不能在Matrigel胶上形成网状结构,空白对照组、shNC组成管指数分别为:(1 289±37)、(1 329±33),p115 shRNA组成管指数为:(422±41),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15基因沉默下调胃癌的VEGF-A表达及抑制血管生成;其分子机制可能与MIF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途径调节胃癌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囊泡转运蛋白p11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SP65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5
作者 易永芬 张婉玉 +1 位作者 彭豆豆 罗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4-1619,共6页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堆叠蛋白65(Golgi reassembly stacking protein 65,GRASP65)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Western blot和RT-qRCR鉴别低分化胃癌细胞MKN-45、中分化胃癌细胞SGC-7901、高分化...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堆叠蛋白65(Golgi reassembly stacking protein 65,GRASP65)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Western blot和RT-qRCR鉴别低分化胃癌细胞MKN-45、中分化胃癌细胞SGC-7901、高分化胃癌细胞MKN-28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GRASP65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然后,用si RNA干扰技术通过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下调和MKN-45细胞中GRASP65的表达量。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GRASP65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以证实转染成功。最后,用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的各组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Western blot和qRT-RCR结果显示MKN-45细胞和SGC-7901细胞中GRASP65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MKN-28细胞和GES-1细胞中GRASP65蛋白和mRNA表达量(P<0.05),故选择低分化胃癌细胞MKN-45作为实验细胞株来下调GRASP65的表达量。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明转染成功,转染组GRAS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均证明,下调MKN-45细胞的GRASP65的表达量可抑制胃癌细胞MKN-45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下调GRASP65的表达可明显减弱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同时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体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P65 SIRNA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130对胃癌细胞O-糖基化及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琳茜 冯阳阳 +2 位作者 管停宏 张婉玉 易永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沉默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olgi matrix protein 130,GM130)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 O-糖基化及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si RNA干扰胃癌细胞中GM130的表达水平,用Lipofectamine 2000将GM130-si RNA转染入MKN-45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沉默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golgi matrix protein 130,GM130)基因对胃癌细胞MKN-45 O-糖基化及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si RNA干扰胃癌细胞中GM130的表达水平,用Lipofectamine 2000将GM130-si RNA转染入MKN-45细胞。实验分为GM130-si 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中GM130、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l transferase 2,pp Gal NAc-T2)、核心1β3半乳糖基转移酶(core 1 synthase,glycoprotein-N-acetylgalactosamine 3-β-galactosyltransferase1,C1Gal-T1)、β-半乳糖α-2,3-唾液酸转移酶1(beta-galactoside alpha-2,3-sialyltransferase,ST3Gal-1)m 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凝集素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中α2,3唾液酸残基糖链结构的表达水平。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实验及基质胶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能力。结果:q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M130基因与蛋白水平明显受到抑制,表明转染成功;GM130-Si RNA组C1Gal-T1、ST3Gal-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pp Gal NAc-T2在3组中无明显变化(P>0.05),α2,3唾液酸糖链结构的表达量降低(P<0.05),细胞粘附能力下降(P<0.05)。结论:在MKN-45细胞中,下调GM130后,可能通过下调C1Gal-T1、ST3Gal-1的表达影响胃癌细胞O-糖基化,降低肿瘤细胞粘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高尔基体基质蛋白130 RNA干扰 胃癌 糖基化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干扰PARG对大肠癌CT26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颜佳欣 王娅兰 +1 位作者 吴伟强 潘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大肠癌CT26株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对细胞间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慢病毒为载体对CT26细胞株中PARG基因进行RNA沉默干扰,并筛选出稳定表达株。Realtime-... 目的:探讨小鼠大肠癌CT26株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对细胞间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慢病毒为载体对CT26细胞株中PARG基因进行RNA沉默干扰,并筛选出稳定表达株。Realtime-PCR法检测沉默效果。Western blot法检测CT26细胞PARG、PARP、NF-κB和Pi-AKT(473)I、CAM-1、P-selectin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包括阴性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相比,PARG、PARP、Pi-AKT(473)、NF-κBI、CAM-1、P-selectin表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细胞株中,抑制PARG可以通过调节与NF-κB有关通路,进一步调节ICAM-1、P-selectin等细胞粘附因子。提示PARG在肿瘤癌栓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G 慢病毒转染 AKT磷酸化 细胞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同源蛋白1(CART1)敲低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S期阻滞并抑制其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3
18
作者 管停宏 苏琳茜 易永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运用外源性RNA干扰技术,敲低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软骨同源蛋白1(CART1)基因的表达,研究CART1基因沉默后对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针对CART1基因的siRNA,用转染试剂RNAi MAX将CART1-siRNA转染MDA-MB-... 目的运用外源性RNA干扰技术,敲低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软骨同源蛋白1(CART1)基因的表达,研究CART1基因沉默后对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针对CART1基因的siRNA,用转染试剂RNAi MAX将CART1-siRNA转染MDA-MB-231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CART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CART1蛋白水平,TranswellTM侵袭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侵袭、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CART1-siRNA能有效沉默CART1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CART1沉默后MDA-MB-231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明显下降,S期细胞的比率增高而G2/M细胞比率减少。结论下调MDA-MB-231细胞CART1的表达,可降低其侵袭和增殖能力、诱导S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ART1 RNA干扰 侵袭 增殖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抑制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基因的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及机制
19
作者 张璐 杨雅莹 +1 位作者 黄子洋 易永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0-317,共8页
目的:初步分析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Golgi alpha-mannosidaseⅡ,GMⅡ)在低中不同分化人胃癌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以探讨GM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合成的靶向GMⅡ基因的pGPU6/GFP/Neo-GMⅡ-1406质粒载体... 目的:初步分析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Golgi alpha-mannosidaseⅡ,GMⅡ)在低中不同分化人胃癌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以探讨GM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合成的靶向GMⅡ基因的pGPU6/GFP/Neo-GMⅡ-1406质粒载体,分别转染至低分化胃癌细胞MGC-803和中分化胃癌细胞SGC-7901中,然后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计算转染率,最后经过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GMⅡ和E-cadherin、α-caten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同时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来测定GMⅡ被沉默后两株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GMⅡ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转染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后GM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抑制,而E-cadherin和α-catenin的2种因子检测结果明显升高(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GPU6/GFP/Neo-GMⅡ-1406组(GMⅡshRNA组)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GMⅡ被沉默后的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中GMⅡshRNA组胃癌细胞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都明显降低,18 h穿过小室的细胞数分别为:(65±5)、(197±6)、(186±5),(72±4)、(178±4)、(184±5)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MGC-803:P=0.000,SGC-7901:P=0.000)。结论 :GMⅡ基因沉默后的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可能与上调E-cadherin、α-caten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 短发卡RNA 胃癌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strin2在大鼠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鹏 李怡心 张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2-1627,共6页
目的:研究应激诱导蛋白Sestrin2在大鼠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与接近临床的光化学栓塞法建立SD(sprague-dawley)大鼠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病毒组和Sesn2过表达组共4组。... 目的:研究应激诱导蛋白Sestrin2在大鼠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与接近临床的光化学栓塞法建立SD(sprague-dawley)大鼠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病毒组和Sesn2过表达组共4组。应用基因过表达技术上调Sestrin2的表达,采用Longa改良神经评分系统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尼氏(Nissl)染色评估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esn2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显示,与模型组(3.200±0.789)、阴性病毒组(3.200±0.632)相比较,Sesn2过表达组(2.100±0.738)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TTC染色结果显示,Sesn2过表达组(0.034±0.004)梗死面积均较模型组(0.072±0.003)、阴性病毒组(0.069±0.003)明显减少(P<0.05)。Nissl染色结果显示Sesn2过表达组(334.300±21.550)、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模型组(122.000±17.000)、阴性病毒组(137.700±16.070)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esn2过表达组中Sesn2蛋白的表达高于模型组(0.542±0.035)、阴性病毒组(0.578±0.052)(P<0.05);Sesn2过表达组VEGF蛋白表达较模型组(1.074±0.094)、阴性病毒组(1.196±0.167)明显增多(P<0.05)。结论:Sesn2的过表达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了脑梗死,减轻神经元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促进脑缺血区域的微血管再生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 Sestrin2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