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对病毒灭活中血浆蛋白活性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燕 李明远 +1 位作者 蒋仁举 贾文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92-396,共5页
本研究探测在亚甲蓝(methyleneblue,MB)光化学法处理单份血浆过程中,加入维生素C(vitamineC,VitC)是否影响病毒的灭活效果,是否对血浆蛋白活性成分具有保护作用。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VSV)作为指示病毒,在人血... 本研究探测在亚甲蓝(methyleneblue,MB)光化学法处理单份血浆过程中,加入维生素C(vitamineC,VitC)是否影响病毒的灭活效果,是否对血浆蛋白活性成分具有保护作用。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VSV)作为指示病毒,在人血浆中加入不同浓度VitC和终浓度为1μmol/L的亚甲蓝,应用40000lx荧光强度照射并于不同时间取样检测。以细胞病变效应评价对VSV的灭活效果,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变化,并采用Clauss法、一期法和微量免疫电泳等方法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前后的血浆蛋白含量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VSV血浆在加入240μmol/LVitC并经MB-光照60分钟后,病毒滴度下降>8lgTCID50/ml;RT-PCR法也检测不到病毒核酸;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的回收率分别为83.55%和81.67%,与不加VitC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结果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微量免疫电泳显示,血浆中的大部分蛋白成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免疫原性也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血浆中加入一定量的VitC不仅不影响亚甲蓝光化学法对病毒的灭活效果,而且有效地保护了血浆蛋白活性成分,因此VitC可作为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血浆时的保护剂,能有效地提高单份新鲜冷冻血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血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型抗原激活并套式PCR法克隆人颗粒溶素Mr 15000与Mr 9000活性片段 被引量:1
2
作者 伊正君 朱道银 +2 位作者 杨春 何永林 刘晔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77-780,共4页
目的:采用套式PCR克隆经同种异型抗原激活后的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达的颗粒溶素(Granulysin, GLS)Mr 15000与Mr 9000活性片段的编码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为进一步表达纯化该活性片段和研究GLS的免疫杀伤机制奠定基础。办法... 目的:采用套式PCR克隆经同种异型抗原激活后的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达的颗粒溶素(Granulysin, GLS)Mr 15000与Mr 9000活性片段的编码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为进一步表达纯化该活性片段和研究GLS的免疫杀伤机制奠定基础。办法:抽提经过培养并激活的健康人CTL淋巴细胞总RNA,经逆转录后以套式PCR方法扩增出GLS的Mr 15000 与Mr 9000活性片段的编码序列,插入pET32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OP10,阳性克隆经PCR及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成功扩增出了包含GLSMr 15000与Mr9000活性片段完整编码序列的cDNA,与预期大小相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得到了读码框正确的pET32a-Mr 15000与pET32a-Mr 9000重组子。序列分析表明GLS基因编码产物在第119 位存在氨基酸多态性。结论:人天然颗粒溶素Mr 15000与Mr 9000活性片段编码序列能够通过以上方法获得和克隆并用于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型抗原 颗粒溶素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套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