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RISPR-Cas9 技术探究肠道ERβ对肠源性TPH1 和5-HT 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呼文强 杨千嬉 +1 位作者 贺桂琼 骆世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索C57BL/6J小鼠结肠上皮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缺失对结肠色氨酸羟化酶-1(TPH1,tryptophan hydroxylase-1)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Pvillin-Cre^(+/-)... 目的:探索C57BL/6J小鼠结肠上皮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缺失对结肠色氨酸羟化酶-1(TPH1,tryptophan hydroxylase-1)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Pvillin-Cre^(+/-)小鼠、ERβflox^(+/-)小鼠,通过配种繁殖最终获得肠道ERβ敲除纯合子组(ERβflox-/--Pvillin-Cre^(+/+),ERβCKO,n=5)、杂合子组(ERβflox^(+/-)-Pvillin-Cre^(+/+),ERβCKO^(+/-))(n=5)及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取6个月龄和12个月龄的各品系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对各组小鼠肠道形态、肠道ERβ、5-HT和TPH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基因鉴定验证肠道ERβCKO小鼠成功构建后,WB显示肠道ERβ水平明显下调(P<0.05)。HE显示肠道ERβ敲除后,肠道结构完整性与肠道黏膜上皮的绒毛发育均异常。ELISA结果显示,2个月龄段ERβCKO小鼠肠道5-HT水平较WT组小鼠下降明显(P<0.05),且呈月龄依赖方式。IHC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肠道均出现TPH1免疫阳性表达,与WT小鼠相比,ERβCKO小鼠肠道TPH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免疫阳性物表达量更低(P<0.05),但TPH1未呈现月龄依赖方式。结论:结肠ERβ下调可引起结肠TPH1蛋白和5-HT水平含量降低,继而引发小鼠肠道功能异常,增加患肠道疾病的风险,这为以ERβ为靶点的肠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Β 色氨酸羟化酶-1 5-羟色胺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Denis Ⅲ区骨折经皮横形骶髂螺钉固定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安维 高仕长 +4 位作者 刘杰 周华 蒋电明 孙善权 李咏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通过对骶髂关节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解剖参数测量和虚拟螺钉固定,明确骶骨Ⅲ区骨折横形骶髂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针点和置入角度。方法:用Mimics(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软件对50例骨盆薄层CT... 目的:通过对骶髂关节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解剖参数测量和虚拟螺钉固定,明确骶骨Ⅲ区骨折横形骶髂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针点和置入角度。方法:用Mimics(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软件对50例骨盆薄层CT进行三维重建,切割出骨盆三维模型,并对S1椎体进行解剖参数测量,然后模拟置钉,确定横形螺钉的进针点和安全角度。应用Mimics软件重建骨盆表面软组织,确定进钉点Q、髂前上棘顶点M、髂嵴上点N的体表投影点Q_0、M_0、N_0,分段测量各投影点间的长度。结果:髂前上棘顶点连线QM的长度男性为(101.60±6.60)mm,女性为(102.00±7.75)mm,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点Q作QM的垂线与髂嵴交于点N,QN的长度男性为(58.68±6.93)mm,明显大于女性的(47.89±6.62)mm;点M沿髂嵴到点N的长度男性为(134.25±8.84)mm,女性为(133.47±8.53)mm,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投影Q_0M_0在男性的长度为(120.96±14.11)mm,女性为(128.74±14.18)m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Q_0N_0的长度为(55.29±9.96)mm,明显大于女性的(46.09±5.75)mm。所有中心螺钉前后倾均值为(0.93±3.24)°,头尾倾均值(0.38±2.58)°。S1椎体变异率为31.51%,骶骨变异率在男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在体表确定髂前上棘顶点M_0和髂嵴上点N_0后可明确骶骨Ⅲ区骨折横形螺钉的体表进钉点,术中在C臂机透视下以S1椎体上表面为水平面、后表面为冠状面,螺钉垂直于矢状面,无头尾倾和前后倾可安全拧入。术前需行骨盆CT及三维重建明确S1椎体有无变异以确定能否拧入横形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Ⅲ区骨折 横形骶髂螺钉 解剖学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LC3的表达 被引量:9
3
作者 冯清林 霍钢 +3 位作者 唐茂源 姜蓉 冉建华 黄良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76-479,共4页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3,MAPLC3)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61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3,MAPLC3)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61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eclin-1和MAPLC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Beclin-1和MAPLC3mRNA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Beclin-1和MAP1LC3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61例垂体瘤患者中,32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Beclin-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非侵袭性腺瘤组(P<0.05),MAPLC3的蛋白和mRNA表达也均低于非侵袭性腺瘤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LC3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BECLIN-1 MAPLC3 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淀素在痴呆小鼠和正常小鼠脑内的分布和表达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婷 曾庆桦 +2 位作者 刘滢 贺桂琼 汪克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观察胰淀素在正常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和肥胖模型小鼠脑内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小鼠脑内老年斑的关系,探讨胰淀素是否参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方法取5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模型小鼠)... 目的观察胰淀素在正常小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和肥胖模型小鼠脑内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小鼠脑内老年斑的关系,探讨胰淀素是否参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方法取5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D模型小鼠)、ob/ob肥胖模型小鼠及野生型小鼠(正常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胰淀素和老年斑在各组小鼠脑内的分布和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胰淀素免疫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包括皮质、海马、丘脑等区域,强阳性表达于岛叶和梨形皮质区域(P<0.01),而老年斑则选择性表达于新皮质、海马等区域,胰淀素的分布范围较老年斑的分布广泛,在部分老年斑的周围可见胰淀素免疫阳性物质分布。5月龄AD模型小鼠、ob/ob肥胖模型小鼠新皮质内胰淀素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小鼠(P<0.05,P<0.01)。结论胰淀素在AD模型小鼠、ob/ob肥胖模型小鼠及正常小鼠脑内的分布和表达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可能促进老年斑的形成以及参与AD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淀素 老年斑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r 4.1基因沉默对U-251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淑娟 甘胜伟 +4 位作者 汪克建 冉建华 徐进 骆世芳 孙善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针对人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 protein,Kir)4.1基因构建si RNA干扰载体,探讨其对U-251细胞增殖、生长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质粒转染、... 目的:针对人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 protein,Kir)4.1基因构建si RNA干扰载体,探讨其对U-251细胞增殖、生长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质粒转染、流式分选、RT-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仪对构建的质粒进行鉴定并观察对照组和干扰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对DH5α中抽提的重组载体测序验证结果和插入序列一致;成功筛选出一个有效质粒;质粒转染U-251细胞后,细胞周期中的G2期细胞数量由19.39%降至1.5%,明显减少(P=0.018),S期细胞数量由36.32%升至51.22%,明显增多(P=0.027)。结论:成功构建针对人Kir 4.1基因的si RNA干扰载体;Kir 4.1干扰载体可能是通过抑制U-251细胞周期中的G2期,使U-251细胞的生长停滞在S期,从而达到干扰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 4.1 基因沉默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脑组织Tau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蕾 龙志敏 +2 位作者 贺桂琼 宋冲 楚亚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丝氨酸262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ser262)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的影响。方法 3月龄AP...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丝氨酸262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ser262)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的影响。方法 3月龄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小鼠20只,均分为VP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VPA和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AD模型鼠脑内p-Tau-ser262阳性细胞表达,HE染色显示NFTs的数量及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各组AD模型鼠脑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小鼠p-Tau-ser262阳性细胞数皮质(5.01±0.71)、海马(5.29±1.32)、嗅球(10.06±3.36)、小脑(13.54±1.5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8.60±1.82)、(9.00±1.87)、(56.00±6.67)、(22.02±1.98)]相比明显减少(P<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VPA治疗组小鼠海马(1.33±0.71)和大脑皮质区内(1.90±0.88)NFTs数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5.89±0.92)、(6.08±1.61)]相比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鼠脑内GSK-3β蛋白ser9磷酸化水平(126.88±5.6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73.34±3.61)(P<0.01)。结论 VPA可明显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及NFTs的形成;VPA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GSK-3β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原纤维缠结 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本脲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玲 朱淑娟 +2 位作者 陈清 杨清华 盛华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浓度为12.5~1 600μmol/L的格列本脲(Glib)处理人胶质瘤细胞U-251,应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并进行药物浓度筛选,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各实验组(使用浓度为...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浓度为12.5~1 600μmol/L的格列本脲(Glib)处理人胶质瘤细胞U-251,应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并进行药物浓度筛选,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各实验组(使用浓度为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的Glib处理细胞)及对照组(未加Glib)细胞迁移与侵袭情况。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在100~800μmol/L范围内,Glib可抑制U-251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其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0μmol/L(F=150.30,P=0.000);划痕实验显示Glib实验组细胞在24 h及48 h迁移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迁移宽度比率降低(F=130.60,P=0.000);Transwell结果显示,Glib抑制细胞迁移能力与划痕试验结果一致,Transwell显示实验组迁移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F=86.68,P=0.000),实验组侵袭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F=55.30,P=0.000),随着Glib浓度的增加,抑制迁移和侵袭能力逐渐增强,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格列本脲能够抑制U-251细胞增殖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本脲 钾离子 胶质母细胞瘤 U251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AQP8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美 孙善全 +3 位作者 余维华 刘辉 卓飞 邱国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探讨低渗透压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8,AQP8)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液)和低渗组(268、254、240mmol/L),每组分别作用1、3、6、12、24h,共5个时间点。通过MTT比... 目的探讨低渗透压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8,AQP8)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液)和低渗组(268、254、240mmol/L),每组分别作用1、3、6、12、24h,共5个时间点。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Realtime-PCR研究AQP8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活性、AQP8及其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低渗组中,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细胞活性下降;AQP8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随低渗程度的下调和低渗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低渗液(268、254、240mmol/L)作用后,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的AQP8表达从低渗作用1h的(0.2583±0.0098,0.2800±0.0109,0.2817±0.0075)到低渗作用24h的(0.3850±0.0109,0.4067±0.0070,0.4250±0.0104)(P<0.05);RealtimePCR显示:AQP8与beta-actin的mRNA水平比从低渗作用1h的(0.1275±0.0118,0.1344±0.0324,0.1675±0.0078)上升到(3.2780±0.1212,5.4104±0.1041,8.3510±0.2880)。结论低渗作用下,AQP8介导的水分子运输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继而引发细胞结构、功能的损伤;AQP8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8 星形胶质细胞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本脲对胶质母细胞瘤活性及细胞内酸碱平衡的影响
9
作者 郭玲 盛华均 +2 位作者 刘茜 杨清华 朱淑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5-1410,共6页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对胶质母细胞瘤活性及细胞内酸碱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格列本脲(Glib)处理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U87,通过CCK-8法筛选有效剂量;随后将实验分成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细胞p H指示荧...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对胶质母细胞瘤活性及细胞内酸碱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格列本脲(Glib)处理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U87,通过CCK-8法筛选有效剂量;随后将实验分成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细胞p H指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p H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4.1(Kir4.1)和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Glib作用于U251细胞和U87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0.20μmol/L和553.70μmol/L,且在100~1 600μmol/L的浓度区间范围内,Glib抑制U251细胞活力,在50~1 600μmol/L的浓度区间范围内,Glib抑制U87细胞活力,两者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Glib不仅能够抑制细胞迁移(P<0.05),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0.05),而且使实验组细胞内荧光强度减弱(P<0.05),提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内p H值逐渐下降(P<0.05);实验组细胞的Kir4.1和MCT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均有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Glib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通过下调Kir4.1和MCT1表达诱导细胞内环境酸化,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本脲 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7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
10
作者 王琳 曾庆桦 +2 位作者 龙志敏 葛传华 贺桂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观察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7(NEK7)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为有丝分裂及炎症相关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后续治疗靶点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57BL/6J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各个区域的NEK7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7(NEK7)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为有丝分裂及炎症相关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后续治疗靶点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57BL/6J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各个区域的NEK7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观察NEK7分布情况;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IHF)方法观察NEK7的细胞定位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EK7在C57BL/6J小鼠嗅球、大脑皮质、海马、间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区域均有表达;IHC结果显示,NEK7在C57BL/6J小鼠大脑皮质、海马、嗅球、杏仁核、丘脑、下丘脑、脉络丛、脊髓等区域广泛分布,但染色强度存在区域特异性;IHF双标结果显示,NEK7与微管相关蛋白2(MAP2)、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共表达,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少量共表达。结论:C57BL/6J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NEK7大量表达和分布,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共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7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肌皮神经变异1例报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亚玲 杨佳 +2 位作者 余政廷 路鹏飞 朱淑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45,共1页
从上肢神经分布情况来看,一般以肌皮神经变异居多,而桡神经变异的现象较为罕见。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的解剖操作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桡神经浅支并肌皮神经变异现象:桡神经浅支分布到前臂部分屈肌肌群,而肌皮神经延续至前臂浅出... 从上肢神经分布情况来看,一般以肌皮神经变异居多,而桡神经变异的现象较为罕见。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的解剖操作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桡神经浅支并肌皮神经变异现象:桡神经浅支分布到前臂部分屈肌肌群,而肌皮神经延续至前臂浅出深筋膜后,在腕上方发出分支分布于虎口区、拇指食指中指背侧区皮肤。具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神经变异 桡神经浅支 解剖学实验课 神经分布 操作过程 变异现象 分支分布 前臂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25-35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韵巧 龙志敏 +1 位作者 贺桂琼 汪克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究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纯度达95%后分为空白对照组、Aβ25-35处理组。采用Cell Counting Kit-8方法检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力,采用... 目的:探究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纯度达95%后分为空白对照组、Aβ25-35处理组。采用Cell Counting Kit-8方法检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LC3、Beclin1、Cathepsin B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25-35组细胞活性增强(P <0.01);LC3-Ⅱ/LC3-Ⅰ比值增加(P <0.05);Beclin1表达增加(P <0.01);Cathepsin B表达下降(P <0.05);PI3K表达下降(P <0.05),p-AKT/AKT比值减少(P <0.05),p-mTOR/mTOR比值减少(P <0.05)。结论:Aβ25-35激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同时减弱自噬溶酶体降解,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星形胶质细胞 自噬 溶酶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P-MSH激活黑皮质素3受体通过PKC/ERK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脑出血后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4
13
作者 傅思铭 吴旋 谢宗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33-1640,共8页
目的探讨Nle4-D-Phe7-α-MSH(NDP-MSH)激活黑皮质素受体-3(Mc3r)在小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17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Sham组(n=22)、ICH组(n=46)、ICH+NDP-MSH组(n=102),... 目的探讨Nle4-D-Phe7-α-MSH(NDP-MSH)激活黑皮质素受体-3(Mc3r)在小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17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Sham组(n=22)、ICH组(n=46)、ICH+NDP-MSH组(n=102),建立小鼠ICH模型。ICH后24 h进行改良Garcia评分、Beam balance评分和脑含水量测定,双标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脑血肿周围组织中Mc3r和Neun共定位,ELISA检测ICH小鼠血肿周围组织的MDA、SOD、CAT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Mc3r、PKC、ERK1/2、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Mc3r在术后24 h达到表达高峰,在神经元中广泛分布。NDP-MSH治疗后,改良的Garicia评分和Beam balance评分显著提高(P<0.05),同侧基底神经节和皮层中的水肿显著降低(P<0.05),ROS活性明显降低(P<0.05)。下调脑组织中Mc3r和PKC的表达后p-PKC,p-ERK1/2,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c-caspase-3升高(P<0.05)。结论NDP-MSH激活黑皮质素-3受体通过PKC/ERK信号通路改善小鼠脑出血后的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氧化应激 神经元凋亡 NDP-MSH 黑皮质素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小鼠股骨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宇 赵月阳 +3 位作者 龙志敏 汪克建 徐凌 贺桂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27-1633,共7页
目的探究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术后不同时期股骨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8周龄C57雌性小鼠分为去卵巢组(ovariectomy,OVX)和假手术组(sham ovariectomy,Sham),并根据术后不同时间将每组小鼠又分为1周、1个月及3个月组,分别代表绝经早、中... 目的探究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术后不同时期股骨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8周龄C57雌性小鼠分为去卵巢组(ovariectomy,OVX)和假手术组(sham ovariectomy,Sham),并根据术后不同时间将每组小鼠又分为1周、1个月及3个月组,分别代表绝经早、中、晚期。称质量后取小鼠股骨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Micro-CT扫描分析,评估各组股骨远端松质骨、股骨中段皮质骨微结构及成骨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小鼠松质骨形态参数:与Sham组相比,OVX组术后1周骨微结构未见明显破坏,术后1~3个月骨小梁断裂,骨髓腔增大,CT骨参数除Tb.Th无明显变化外(P>0.05),BV/TV,Tb.N和Tb.Sp均出现显著改变(P<0.01);Sham组中,直到术后3个月才出现较1周组骨量显著减少的表现(P<0.01);OVX各组中骨丢失情况随时间增加而加重(P<0.05,P<0.01)。Runx2表达水平与Micro-CT松质骨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皮质骨形态参数:各时段OVX组均未出现较Sham组的明显差异(P>0.05)。结论8周龄C57小鼠在OVX术后1周至1个月松质骨微结构明显受损,早于皮质骨变化,可作为骨质疏松病理机制和防治研究的重点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微结构 卵巢摘除术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和脑内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亚 赵月阳 贺桂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1-418,共8页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HM)能否通过影响自噬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7月龄的APP/PS1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AD组和DHM组,同月龄野生型(WT) C57BL/6J小鼠作为WT组,每组10只。DHM处理DHM组,同...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HM)能否通过影响自噬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7月龄的APP/PS1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AD组和DHM组,同月龄野生型(WT) C57BL/6J小鼠作为WT组,每组10只。DHM处理DHM组,同浓度DMSO稀释液处理AD组和WT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IHC)、甲硫素S(ThS)染色以及ELISA法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p62、Cathepsin D和LAMP1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检测脑内自噬结构微观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AD组小鼠在水迷宫检测中平均潜伏期、探索路径增长(P <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 <0.01);脑内Aβ斑块增加(P <0.01),出现较严重的水肿,并发现了深染的晚期自噬体;LC3-Ⅱ/Ⅰ比值降低(P <0.01),p62、LAMP1和Cathepsin D表达增加(P <0.01);DHM处理后可以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P <0.05);Aβ斑块减少(P <0.05),水肿现象减轻,并发现了自噬溶酶体的存在;Beclin1表达增加(P <0.01),p62、LAMP1和Cathepsin D表达减少(P <0.01)。结论:DHM能够通过促进Aβ的降解,以减少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进而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二氢杨梅素 自噬 学习记忆能力 APP/PS1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miR-223-3p/NLRP3通路发挥对幼年大鼠脑膜炎模型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蒙 黄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61-1169,共9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在大鼠细菌性脑膜炎(BM)模型中对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小脑延髓池注射B族溶血性链球菌制作BM模型,经鼻滴注白藜芦醇,并经侧脑室注射微小RNA-223-3p(miR-223-3p)antagomir。HE染色观察脑膜炎组织病理...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在大鼠细菌性脑膜炎(BM)模型中对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小脑延髓池注射B族溶血性链球菌制作BM模型,经鼻滴注白藜芦醇,并经侧脑室注射微小RNA-223-3p(miR-223-3p)antagomir。HE染色观察脑膜炎组织病理结构的改变;Loeffler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leaved 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miR-223-3p的表达水平;利用在线软件TargetScan查询miR-223-3p与NLRP3mRNA中是否存在互补的核苷酸序列。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BM模型组大鼠的脑膜增厚;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05);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被激活;IL-1β和IL-18的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5);NLRP3、cleaved caspase-1、IL-1β、IL-18和miR-223-3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BM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被抑制;IL-1β和IL-18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NLRP3、cleaved 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iR-223-3p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TargetScan查询显示miR-223-3p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与NLRP3 mRNA 3’-UTR的核苷酸序列互补。在白藜芦醇治疗的BM大鼠脑内,与antagomir对照组比较,miR-223-3p antagomir处理组的NLRP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幼年大鼠BM模型中,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miR-223-3p/NLRP3通路减少皮质神经元炎性死亡,从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细菌性脑膜炎 神经元 NLRP3炎症小体 微小RNA-223-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曹真睿 贺桂琼 龙志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9-605,共7页
自噬作为真核生物细胞遭遇各种应激压力时发生的一种基本应答方式,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使细胞在各种应激条件下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 自噬作为真核生物细胞遭遇各种应激压力时发生的一种基本应答方式,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使细胞在各种应激条件下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是生物体内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固有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NLRP3炎症小体通过激活胱天蛋白酶-1(caspase-1),从而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继而介导炎症的发生。众多研究表明,自噬能够负向或正向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同时,NLRP3炎症小体也会逆向影响自噬的作用。本文对自噬包括选择性自噬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激活自噬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从而在炎症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炎症小体 炎症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脑出血小鼠神经功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玉慧 黄娟 +2 位作者 王振华 王梽旭 陆蔚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对脑出血(ICH)小鼠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后通过改良Garcia评分和转角试验评估各组小鼠神经功能;通过脑含水量、脑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染色评估各组小鼠大脑...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对脑出血(ICH)小鼠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后通过改良Garcia评分和转角试验评估各组小鼠神经功能;通过脑含水量、脑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染色评估各组小鼠大脑受损程度与组织形态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NADPH氧化酶4(Nox4)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和过氧化氢(H_(2)O_(2))检测各组小鼠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小鼠神经功能受损,脑含水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脑组织病理结构损伤,Nrf2表达无明显变化,Nox4表达升高,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与脑出血组相比,槲皮素组小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含水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脑组织病理结构损伤减轻,Nrf2表达升高,Nox4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结论:槲皮素对脑出血小鼠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ox4表达水平,增强Nrf2表达水平以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脑出血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脑出血神经功能损伤
19
作者 杨正宇 黄娟 +2 位作者 陶飞 廖玉慧 陆蔚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37-543,共7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propofol)减轻大鼠脑出血(ICH)后神经功能损伤与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关系。方法:右侧大脑基底核注射尾部自体血制备SD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出血后30 min经股静脉泵注丙泊酚。模型制备后采用改良的Garcia实验和corner turns实... 目的:研究丙泊酚(propofol)减轻大鼠脑出血(ICH)后神经功能损伤与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关系。方法:右侧大脑基底核注射尾部自体血制备SD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出血后30 min经股静脉泵注丙泊酚。模型制备后采用改良的Garcia实验和corner turns实验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分光光度计检测伊文思蓝含量,干湿比检测脑含水量,Western Blot检测类胰蛋白酶、糜蛋白酶、IL-1β和TNF-α的表达,荧光染色实验和甲苯胺蓝染色实验检测肥大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P<0.05),伊文思蓝含量以及脑含水量升高(P<0.05),类胰蛋白酶、糜蛋白酶、IL-β和TNF-α表达增多(P<0.05),肥大细胞数量增加;与脑出血组相比,丙泊酚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高(P<0.05),伊文思蓝含量以及脑含水量降低(P<0.05),类胰蛋白酶、糜蛋白酶、IL-1β和TNF-α表达减少(P<0.05),肥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丙泊酚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出血 肥大细胞脱颗粒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小鼠海马CA1区和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
20
作者 付珏秀 赵月阳 +1 位作者 贺桂琼 骆世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55-561,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脑缺血(CCI)小鼠海马CA1区和视网膜小胶质细胞(MG)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方法:3月龄C57BL/6J小鼠行改良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建立CCI模型,甲苯胺蓝灌注验证模型。建模后7、14和28 d,分别取脑和视网膜进行形态学染色,观... 目的:观察慢性脑缺血(CCI)小鼠海马CA1区和视网膜小胶质细胞(MG)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方法:3月龄C57BL/6J小鼠行改良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建立CCI模型,甲苯胺蓝灌注验证模型。建模后7、14和28 d,分别取脑和视网膜进行形态学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和视网膜的病理改变,以及MG标志物Iba1、M1型指标iNOS、M2型指标TREM2的表达变化。结果:甲苯胺蓝灌注结果显示,2VO术后各组较假手术组小鼠脑组织染色均变浅。HE染色显示,2VO术后7 d海马CA1和视网膜出现细胞水肿,随缺血时间延长细胞排列疏松、异形增多;术后14 d视网膜节细胞层(GCL)细胞数量减少(P<0.001)。免疫组化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2VO术后各组海马CA1区和视网膜的Iba-1、iNOS阳性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有趣的是,术后各组海马CA1区TREM2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P<0.001),而视网膜内TREM2表达增加(P<0.05)。结论:海马和视网膜的MG对脑缺血的反应有一定协同性,视网膜内MG的变化有可能预示脑内炎症变化,但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小胶质细胞 视网膜 海马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