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多糖诱导胎儿胸腺细胞、脾细胞表达GM-CSF、IL-3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敏 王亚平 +1 位作者 姜蓉 吴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研究“补血活血”要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当归多糖(APS)对胎儿胸腺细胞、脾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GM-CSF、IL-3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实验技术... 目的:研究“补血活血”要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当归多糖(APS)对胎儿胸腺细胞、脾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GM-CSF、IL-3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实验技术。结果:APS诱导的胸腺细胞、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促进早期造血祖细胞CFU-Mix增殖分化;APS诱导可促进胸腺细胞、脾细胞表达GM-CSF、IL-3蛋白及mRNA。结论:APS可促进淋巴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GM-CSF、IL-3,进而促进人早期造血细胞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胎儿 胸腺细胞 脾细胞 GM-CSF IL-3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Wn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岳秀 蒋幼凡 +1 位作者 刘晓 刘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从研究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核蛋白β-catenin入手,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可能存在的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学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ur对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抑制情况,分析药物浓度和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的关系;West... 目的:从研究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核蛋白β-catenin入手,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可能存在的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学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ur对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抑制情况,分析药物浓度和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Cur作用后,A549细胞核蛋白β-catenin含量的变化;RT-PCR方法验证Cur对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经Cur作用后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Cur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该药物浓度与抑制率之间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r=0.9333)。细胞经Cur干预48h后,核蛋白β-catenin的含量和促癌基因c-myc的表达含量均有所下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结果提示,Cur能够阻止肺癌细胞A549由G1期进入S期,提高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结论:Cur能够抑制A549细胞胞浆内β-catenin蛋白进入胞核,阻断Wnt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抑制下游靶基因c-myc的表达,阻止肺癌细胞A549由G1期进入S期,有效抑制了A549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Β-CATENIN WNT信号转导通路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对卡铂联合5-Fu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凯 吴明军 +1 位作者 孙德平 陈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5-氟脲嘧啶化疗方案(CF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0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F方案行2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53的...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5-氟脲嘧啶化疗方案(CF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0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F方案行2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化疗前口腔鳞癌中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显著相关(P<0.05);②化疗前PCNA高表达同时P53表达阴性患者行CF方案化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其它表达类型(P<0.05),PCNA低表达同时P53表达阳性的患者,CF方案化疗的有效率为14.29%,显著低于其它表达类型(P<0.05)。结论:化疗前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均可作为预测口腔鳞癌对CF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分子标记物,但用PCNA和P53两项指标的表达水平来联合预测显著高于单项指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化学治疗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口腔鳞癌 敏感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二维电泳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拥华 李伟 +4 位作者 杨晓兰 李龙江 汤为学 黄开顺 余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建立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方法:利用两种不同的裂解液提取细胞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经PDQuest软件分析与比较后,挑选匹配良好的10个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鉴定。结果:... 目的:建立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方法:利用两种不同的裂解液提取细胞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经PDQuest软件分析与比较后,挑选匹配良好的10个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鉴定。结果:建立了稳定的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的双向电泳图谱,裂解液Ⅱ比裂解液Ⅰ提取的蛋白质量多25%,2-DE胶上蛋白点数多32%,从10个候选蛋向中鉴定出9个有意义的蛋白(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为进一步开展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线粒体蛋白的MALDI-TOF质谱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代凤 邱宗荫 +3 位作者 李兴 黄开顺 滕永真 张晓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索胶上蛋白原位酶切、肽质量指纹图(PMF)分析以及数据库检索方法的优化条件,建立适合于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质谱鉴定策略。方法: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取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蛋白进行胶内原位酶切,与基质(CHCA)... 目的:探索胶上蛋白原位酶切、肽质量指纹图(PMF)分析以及数据库检索方法的优化条件,建立适合于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质谱鉴定策略。方法: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取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蛋白进行胶内原位酶切,与基质(CHCA)混匀后进行MALDI-TOF MS分析;对来源于人肝细胞癌细胞株QGY-7703线粒体的差异表达的候选蛋白点L9,按照通过BSA标准蛋白优化的条件进行MALDI-TOF质谱鉴定;其肽质量指纹图(PMF)经MS-Fit检索。结果:经数据库检索,BSA的肽质量指纹图(PMF)匹配肽质量数为10/11,序列覆盖率为19%,说明实验条件完全可信。候选蛋白点L9的PMF数据经数据库检索后,排名前两位的蛋白均为OXCT(3-oxoacid CoA transferase 1 precursor),其匹配肽段为9/13,序列覆盖率为24%;且OXCT的理论分子量(56kda),理论等电点(7.1),与胶上L9蛋白的位置相符。故候选蛋白点L9确认为OXCT(3-oxoacid CoA transferase 1 precursor)。结论:本文所确定的鉴定策略适用于线粒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蛋白质组学 肽质量指纹图(PM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ASS) 二维电泳(2-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食管鳞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俊材 傅仲学 +4 位作者 汪斌 周建荣 白晓苏 董蒲江 黄开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system,LCM)在获得较单一食管鳞癌细胞中的价值,为食管癌组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取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采用双向凝胶电... 目的:探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system,LCM)在获得较单一食管鳞癌细胞中的价值,为食管癌组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取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分离蛋白质,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比较分析凝胶图像。结果:激光捕获了较纯的目的细胞,获得到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发现38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增蛋白点3个,缺失5个,20个蛋白点明显上调,10个蛋白点发生明显下调。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LCM技术能较好地获取较为均一的目的细胞,并发现食管鳞癌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食管鳞癌发生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蛋白质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高利特对帕金森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王健 彭国光 +1 位作者 郑敏 罗海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 (pergolide)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 ) ,实验组预先于腹腔内分别注射培高利特 (1 0mg·kg-1)、选择性D2 受体拮抗剂...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 (pergolide)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 ) ,实验组预先于腹腔内分别注射培高利特 (1 0mg·kg-1)、选择性D2 受体拮抗剂氨黄酰基苯甲酰胺化合物 (Sulpiride ,2 5mg·kg-1)及培高利特 +Sulpiride。各组预处理均 1次 /天 ,连续 7d后 ,每组大鼠各取 6只分离纹状体 ,测定抗氧化物SOD及GSH活性。各组所剩大鼠则通过立体定位注射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制作PD模型 ,两周后比较各组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 ,并取损伤侧纹状体测定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多巴克 (DOPAC)、高香草酸 (HVA)的含量。结果 大鼠预先连续注射培高利特 7天 ,可明显增强纹状体SOD及GSH的活性 (P <0 0 5 ) ,并对抗 6 OHDA损伤后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下降 (P <0 0 1) ,降低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 (P <0 0 5 )。而同时应用Sulpiride可抑制培高利特的促纹状体抗氧化作用 ,并消除其对DA能神经元的保护效应。结论 培高利特可通过增加纹状体抗氧化能力 ,对纹状体DA能神经元提供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主要与刺激DAD2 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高利特 帕金森病 抗氧化作用 D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过负荷致小鼠脑神经元退变与脑铁代谢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百成 滕永真 +2 位作者 杨俊卿 蒋青松 周岐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铝致神经元退行性变是否与脑铁代谢失衡有关。方法每只鼠侧脑室内分别注射0.125%,0.25%和0.5%的Al溶液3μL(AlCl3·6H2O配制,以Al计算浓度),每日1次,连续5d(d1—d5),建立铝过负荷小鼠模型。于d10,d20和d30... 目的探讨铝致神经元退行性变是否与脑铁代谢失衡有关。方法每只鼠侧脑室内分别注射0.125%,0.25%和0.5%的Al溶液3μL(AlCl3·6H2O配制,以Al计算浓度),每日1次,连续5d(d1—d5),建立铝过负荷小鼠模型。于d10,d20和d30用跳台法和水迷宫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海马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海马线粒体铁蛋白水平和全脑铁水平。结果铝过负荷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l区神经元核固缩和神经细胞丢失,脑内铁水平明显升高,海马线粒体内铁蛋白水平明显降低、MAO—B活力显著升高.均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改变。结论铝过负荷致神经元退变可能与其干扰脑铁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退行性变 铁代谢障碍 铁蛋白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总生物碱对铝致神经元退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百成 滕永真 +2 位作者 杨俊卿 蒋青松 周岐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0-804,共5页
目的采用铝负荷致小鼠脑损伤模型,探讨黄连总生物碱对铝致神经元退行性变的防治作用。方法以侧脑室注射0.25%Al溶液3μl(AlCl3.6H2O配制),以Al计算浓度,每日1次,连续5d;同时通过灌胃每日给予1次黄连总生物碱,直到实验结束(共29d)。用行... 目的采用铝负荷致小鼠脑损伤模型,探讨黄连总生物碱对铝致神经元退行性变的防治作用。方法以侧脑室注射0.25%Al溶液3μl(AlCl3.6H2O配制),以Al计算浓度,每日1次,连续5d;同时通过灌胃每日给予1次黄连总生物碱,直到实验结束(共29d)。用行为学、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病理形态学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单胺氧化酶活性、线粒体铁蛋白水平、脑铁和铝水平及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大脑皮层、海马和纹状体MAO-B活力增加,脑铁水平明显升高,线粒体铁蛋白水平下降,而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固缩和神经细胞丢失。黄连总生物碱(TCA)呈剂量依赖性阻遏铝负荷小鼠上述指标的改变;小檗碱和尼莫地平类也显示类似黄连总生物碱的作用。结论黄连总生物碱对铝过负荷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有明显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主要与其主要成分小檗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退行性变 黄连总生物碱 小檗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蒿素的含量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春莉 王莎莉 +1 位作者 王亚平 柯大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为筛选收购优质青蒿提供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青蒿素标准溶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最适吸收波长,在最适吸收波长下建立青蒿素标准品的吸光度-浓度曲线。根据标准... 目的:建立测定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为筛选收购优质青蒿提供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青蒿素标准溶液进行波长扫描,确定最适吸收波长,在最适吸收波长下建立青蒿素标准品的吸光度-浓度曲线。根据标准曲线测定青蒿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结果:青蒿素的最适吸收波长为290.5nm,吸光度-浓度回归方程为:Y=0.043X+0.006,不同青蒿样品中青蒿素含量有差异。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成分含量操作简便、快捷、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P-HPLC/TOF-MS技术识别肝癌血浆差异蛋白质 被引量:3
11
作者 母昭德 尚京川 +2 位作者 彭咏波 黄开顺 邱宗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8-830,共3页
目的应用RP-HPLC/TOF-MS技术筛选肝癌血浆差异蛋白质。方法9例肝癌和8例正常组血浆采用Agilent高丰度蛋白质分离系统(multiple affinity removal system,MARS)洗脱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质后,样品首先采用RP—HPLC法分离分析,然后采... 目的应用RP-HPLC/TOF-MS技术筛选肝癌血浆差异蛋白质。方法9例肝癌和8例正常组血浆采用Agilent高丰度蛋白质分离系统(multiple affinity removal system,MARS)洗脱白蛋白等高丰度蛋白质后,样品首先采用RP—HPLC法分离分析,然后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肝癌血浆和健康志愿者血浆的RP-HPLC图谱中存在3组差异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5~50)×10^3的蛋白质在健康志愿者中有较高表达,而相对分子质量为(50~90)×10^3的蛋白质在肝癌患者中有较高表达。结论RP—HPLC/TOF-MS技术可以发现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蛋白表达谱质或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血浆 蛋白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腓肠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潜 章涛 +2 位作者 王正义 薛黔 陈代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56-958,共3页
目的:探讨SD大鼠腓肠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借以了解该肌功能。方法: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成年SD大鼠腓肠肌冰冻切片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SD大鼠腓肠肌经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可明确... 目的:探讨SD大鼠腓肠肌的肌纤维型组成和分布,借以了解该肌功能。方法:采用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并稍做改良,对成年SD大鼠腓肠肌冰冻切片进行肌纤维分型研究。结果:SD大鼠腓肠肌经肌球蛋白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后可明确分出2型肌纤维,即明亮色白的Ⅰ型纤维(慢缩纤维)和幽暗深褐的Ⅱ型纤维(快缩纤维),并且,2种纤维在肌内呈棋盘样均匀分布;图像分析仪计数Ⅱ型纤维比例达(72.2±6.8)%,而Ⅰ纤维仅占(27.8±2.4)%,前者占绝对优势(P<0.01)。结论:SD大鼠腓肠肌以Ⅱ型纤维为主,属于力量兼速度型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 肌纤维型 肌球蛋白ATP酶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超 孙善全 +3 位作者 余剑波 徐瑲 陈海 李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82-1285,1289,共5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的额叶皮质、脑脊液(CSF)和血浆中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干预组。内毒素干预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16mg/kg,对照组注入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注射内...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的额叶皮质、脑脊液(CSF)和血浆中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干预组。内毒素干预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16mg/kg,对照组注入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注射内毒素后3、6、12、24、48和72h收集血浆、CSF,并处死大鼠留取额叶皮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gb的表达变化;应用干燥法检测额叶皮质含水量。结果(1)酶联免疫吸附法显示,注射内毒素后额叶皮质、CSF、血浆中Ngb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印迹法显示各组均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kD的Ngb蛋白。内毒素干预各组Ngb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Ngb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质,呈黄褐色。(4)注射内毒素后,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和72h的含水量达峰值。结论在内毒素所致脑损伤中Ngb表达上调,且与内毒素的注入时间相关,Ngb表达上调是机体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脑损伤 脑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杨 黄佳祎 +4 位作者 吴明军 张琴 张任飞 赵迎泽 冯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构建人β-caten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Wnt/Wingless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重要基础。方法:以含有β-catenin的pcmv-βNS-FC质粒为模板PCR获得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构建阳... 目的:构建人β-caten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Wnt/Wingless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重要基础。方法:以含有β-catenin的pcmv-βNS-FC质粒为模板PCR获得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构建阳性重组pAd track-β-catenin,并经PmeI线性化后在BJ5183细菌中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 Easy-1同源重组获得β-catenin重组腺病毒载体,再将PacI线性化的腺病毒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结果:PCR及酶切鉴定证实目的基因正确克隆至腺病毒质粒中,目的基因序列与GENEBANK报道一致,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GF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Ad-β-catenin腺病毒质粒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出重组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基因 腺病毒载体 Wnt/Wingless信号通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B的原核表达、鉴定和纯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蕾 何永林 +2 位作者 张黎 辛渝 朱道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B(RpfB)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pfB基因(1089bp),然后用双内切酶消化后,与同样酶消化的pET32a(+)载体连接...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B(RpfB)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pfB基因(1089bp),然后用双内切酶消化后,与同样酶消化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入大肠杆菌Top10;阳性克隆用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的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由T7启动子调控表达了RpfB蛋白;利用Western-blot法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最后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双酶切鉴定所切下的片段大小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均发现61KDa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了Rpf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RpfBv,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RpfB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量子点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对牙乳头细胞内Smad4信号蛋白分子核移位过程的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凯 孙德平 +3 位作者 吴明军 陈睿 梅杰 张国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0-925,共6页
目的:制备半导体量子点-Smad4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Semiconductor quantumdots,QDS-Smad4),并用其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4蛋白分子在TGF-β1的刺激下发生的核移位过程进行检测。方法:①用化学偶连法制备水溶性的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 目的:制备半导体量子点-Smad4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Semiconductor quantumdots,QDS-Smad4),并用其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4蛋白分子在TGF-β1的刺激下发生的核移位过程进行检测。方法:①用化学偶连法制备水溶性的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并纯化;②测定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的光学性质进行检测;③采用SP免疫组化法、QDS直接标记法、Smad4单抗直接标记法和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直接免疫荧光成像法比较观察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4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并检测细胞内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的光学性质;④在大鼠牙乳头细胞内加入TGF-β1,分别于加入前、加入后12h和24h,采用SP免疫组化法和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直接免疫荧光成像法观察比较Smad4在细胞内发生核移位的动态变化。结果:半导体量子点与Smad4单抗通过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4分子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识别能力,能成像显示Smad4所产生核移位的动态变化;QDS-Smad4单抗荧光探针仍具有QDS所具有的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荧光度强,光化学稳定性好等光学特征。结论:半导体量子点和单抗共价结合形成分子探针后仍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和特异免疫识别能力,能长时间对细胞内蛋白质分子进行成像标记,这为半导体量子点用于可视化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等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量子点 纳米技术 牙乳头细胞 SMA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蛋白质组分析
17
作者 汪斌 李俊材 +2 位作者 傅仲学 董蒲江 黄开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7-592,共6页
分析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中鳞癌细胞与食管鳞癌组织中鳞癌细胞的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和食管鳞癌组织中较纯的鳞癌细胞,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 分析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中鳞癌细胞与食管鳞癌组织中鳞癌细胞的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和食管鳞癌组织中较纯的鳞癌细胞,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并用免疫印迹技术对差异候选蛋白进行分析、验证。发现29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出6种有意义的蛋白,转移淋巴结中的鳞癌细胞中如peroxiredoxin 1等5种蛋白表达明显增高,1种蛋白MTCBP-1表达下调。因此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可以有效地解决组织异质性的问题;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鳞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中的鳞癌细胞的2-DE蛋白质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表达,提示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过程的发生是多种蛋白质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造成肿瘤细胞迁移性和侵袭性的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淋巴转移 蛋白质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x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8
作者 吴明军 毕杨 +3 位作者 黄佳祎 赵迎泽 何通川 冯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68-570,587,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HBx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在HBV相关性HCC(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基因库中已公布的HBx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HBx腺病毒质粒中扩增出HBx基因。... 目的:构建携带HBx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在HBV相关性HCC(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基因库中已公布的HBx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HBx腺病毒质粒中扩增出HBx基因。将HBx基因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SEB-HUS质粒中。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L02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HBx蛋白的表达。结果: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正确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质粒pSEB-HUS中,目的基因序列与GENE BANK报道一致,转染L02细胞后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GF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见HBx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HBx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PCR WESTERN BLO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云锐 刘川 +2 位作者 吴小候 罗春丽 林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786-O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NS398作用体外培养的786-O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24、48、72、96h后肾癌细胞786-O的增殖活性。终浓度为30、180μmol/L...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786-O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NS398作用体外培养的786-O细胞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24、48、72、96h后肾癌细胞786-O的增殖活性。终浓度为30、180μmol/L的NS398作用786-O细胞72h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OX-2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OX-2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S398可以抑制786-O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型。RT-PCR法检测显示NS398作用后能降低COX-2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NS398作用后能降低COX-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30、180μmol/LNS398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14.3%±1.4%、31.5%±2.1%,与对照组凋亡率2.1%±0.4%比较,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NS398可能通过降低COX-2表达,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环氧化酶-2 NS398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对人血管内皮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20
作者 张树堂 李光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正常条件下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5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第2组加入尿激酶,第3、4、5组在加入尿激酶前分别加入ME...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正常条件下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5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第2组加入尿激酶,第3、4、5组在加入尿激酶前分别加入MEK抑制剂PD98059、NF-κB抑制剂PDTC、AP-1抑制剂Curcumin。分别用RT-PCR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第2组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第1组显著升高,其余3组较第2组显著降低。结论:尿激酶上调人血管内皮细胞MMP-9表达,其机制与Ras-Raf-MEK1/2-ERK1/2信号转导途径以及NF-κB和AP-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尿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