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诊断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春丽 胥文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19-20,共2页
为了提高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我们对实验诊断教学进行了改革,理论课适当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进展,注重临床分析问题的培养,加强专业外语的学习。实验课设置与临床一致的实验项目。结果:97医疗系、预防医学系... 为了提高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我们对实验诊断教学进行了改革,理论课适当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进展,注重临床分析问题的培养,加强专业外语的学习。实验课设置与临床一致的实验项目。结果:97医疗系、预防医学系98%学生对这些改革举措满意,并受到同行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诊断学 教学改革 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8周胎龄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增殖 被引量:5
2
作者 冯敏 胡晶 +1 位作者 王莎莉 张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在分离、纯化、培养3~18周胎龄人胚胎神经干细胞(NSC)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3~18周胎龄NSC的增殖特点。方法:从3~18周龄流产人胚胎的大脑皮质和神经管组织中分离NSC,实验分组:A组(3~6周龄),B组(7~11周龄),C组(12~18周);培养、... 目的:在分离、纯化、培养3~18周胎龄人胚胎神经干细胞(NSC)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3~18周胎龄NSC的增殖特点。方法:从3~18周龄流产人胚胎的大脑皮质和神经管组织中分离NSC,实验分组:A组(3~6周龄),B组(7~11周龄),C组(12~18周);培养、纯化NSC;以单细胞克隆实验及免疫细胞化学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计数神经球数目、直径检测其生长情况。结果:从3~6周流产人胚胎大脑皮层和神经管组织中以及7~18周的人胚胎大脑皮层中均分离获得了可在体外生存增殖的NSC,经鉴定,该类细胞在生长方式、形态结构、功能特征、表面标志等方面,均具有典型NSC的生物学特征;A组人胚胎NSC的神经球数目和直径均大于B、C组(P<0.05)。结论:3~18周胎龄组NSC的增殖能力均随胎龄的增加而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龄 人神经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线粒体蛋白的MALDI-TOF质谱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蒋代凤 邱宗荫 +3 位作者 李兴 黄开顺 滕永真 张晓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索胶上蛋白原位酶切、肽质量指纹图(PMF)分析以及数据库检索方法的优化条件,建立适合于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质谱鉴定策略。方法: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取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蛋白进行胶内原位酶切,与基质(CHCA)... 目的:探索胶上蛋白原位酶切、肽质量指纹图(PMF)分析以及数据库检索方法的优化条件,建立适合于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质谱鉴定策略。方法: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取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蛋白进行胶内原位酶切,与基质(CHCA)混匀后进行MALDI-TOF MS分析;对来源于人肝细胞癌细胞株QGY-7703线粒体的差异表达的候选蛋白点L9,按照通过BSA标准蛋白优化的条件进行MALDI-TOF质谱鉴定;其肽质量指纹图(PMF)经MS-Fit检索。结果:经数据库检索,BSA的肽质量指纹图(PMF)匹配肽质量数为10/11,序列覆盖率为19%,说明实验条件完全可信。候选蛋白点L9的PMF数据经数据库检索后,排名前两位的蛋白均为OXCT(3-oxoacid CoA transferase 1 precursor),其匹配肽段为9/13,序列覆盖率为24%;且OXCT的理论分子量(56kda),理论等电点(7.1),与胶上L9蛋白的位置相符。故候选蛋白点L9确认为OXCT(3-oxoacid CoA transferase 1 precursor)。结论:本文所确定的鉴定策略适用于线粒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蛋白质组学 肽质量指纹图(PM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ASS) 二维电泳(2-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PspA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胥文春 曹炬 +3 位作者 许颂霄 罗进勇 阳强 尹一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PspA重组蛋白。方法:分离培养肺炎链球菌TIGR4,获取其染色体DNA,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法将Psp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用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 目的: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PspA重组蛋白。方法:分离培养肺炎链球菌TIGR4,获取其染色体DNA,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法将Psp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用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进行蛋白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克隆的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相符,获得的重组蛋白PspA纯度达到90%。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PspA,为肺炎链球菌多肽联合疫苗研制和该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PSPA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核苷酸微阵列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易感基因SNPs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敏 戴勇 +3 位作者 蔡晓钟 唐晓君 吕天羽 涂植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27-1728,共2页
目的研究13个心血管易感基因中17个SNP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检测并分析32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涉及RAAS和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载脂蛋白... 目的研究13个心血管易感基因中17个SNP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检测并分析32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涉及RAAS和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载脂蛋白等13个基因17个SNPs的基因型频率。结果病例组中ACEAlu和NOS3298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χ2分别为11.2和28.0)。ANP2238C、ApoBEcor1(-)和KCNQ1140G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小于5%。NPRC-5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SNPs的频率分布差异未检验出。结论RAAS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Alu插入与缺失变异和与内皮系统功能相关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3)的E298D以及C型尿钠肽受体(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C,NPRC)基因调控区域的-55位A的突变可能是导致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微阵列 C型尿钠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对中国汉族男性人群血脂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晓钟 唐晓君 +1 位作者 戴勇 唐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16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单因素方差、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409例男性体检者16个SNPs的基因型,同时测定其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16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单因素方差、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409例男性体检者16个SNPs的基因型,同时测定其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结果:在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ANP2238C、NPRC-55C、ApoBEcorⅠ+、ApoC33206T和ApoE112,158的E3E4,Serpina3rs4943 AG有升高TC趋势;ApoC33206T和MTHFR677C亦可能与TG增高相关;ANP2238C、ET-2985G和ApoE112,158E3E4则与LDL水平增高有一定联系;ET-2985A则可能使HDL增高。结论:内皮系统相关的ANP2 238、NPRC-55和ET-2985,载脂蛋白基因中的ApoBEcorⅠ、ApoC33175、ApoC33206和ApoE112,158,以及MTHFR677和SerpinA3rs4934等9个SNPs可能与中国汉族男性的血脂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芯片 血浆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人民医院352例尖锐湿疣患者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亚型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敏 戴勇 +1 位作者 吕晓萍 李体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86-2088,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的分布情况,并评价不同亚型的HPV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导流反斑点杂交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2003-2004年352例尖锐湿疣标本进行9~20种HPV亚型基因分型,结合临床...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的分布情况,并评价不同亚型的HPV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导流反斑点杂交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2003-2004年352例尖锐湿疣标本进行9~20种HPV亚型基因分型,结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HPV亚型分布情况及与不同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深圳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中HPV亚型分布较广泛,主要亚型以低危型11和6型为主,多重HPV感染率接近总感染率的37%;在宫颈尖锐湿疣中主要的HPV亚型是高危型,尤其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以上的宫颈病变中,感染率最高的依次为以16、18、58、52和33型。结论深圳地区尖锐湿疣以HPV11和6感染为主。HPV16、18等高危型HPV亚型可能是深圳地区导致宫颈恶性病变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