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修复基因XRCC1的194位点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文骏 向华 马庆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417-2420,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X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电子检索1990年1月—2010年1月VIP、CNKI、CBM、万方数据库、PubMed及EBSCO数据库,收集有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XRCC1 Arg194Trp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疗敏...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X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电子检索1990年1月—2010年1月VIP、CNKI、CBM、万方数据库、PubMed及EBSCO数据库,收集有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XRCC1 Arg194Trp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文献,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等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效应指标,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异质性检验。采用Rev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本次Meta共纳入7篇文献,累计病例915例。其中Arg/Trp和Trp/Trp等位基因同Arg/Arg比较,OR值分别为2.63[95%CI(1.96,3.53)]、2.27[95%CI(1.45,3.56)]。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XRCC1基因第194位变异型(Arg/Trp或Trp/Trp)对铂类化疗敏感性优于野生型(Arg/A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非小细胞肺 铂化合物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ITC系统建立非均衡竞争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化学发光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孔海霞 刘萍 +3 位作者 田云霞 宋启超 王世鑫 翁亚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制备抗人T3多克隆抗体,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FITC)系统开发新型非均衡竞争技术,建立一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的方法。方法以T3-牛血清白蛋白(bovin serum ... 目的制备抗人T3多克隆抗体,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FITC)系统开发新型非均衡竞争技术,建立一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的方法。方法以T3-牛血清白蛋白(bovin serum albumin,BSA)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人T3多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法纯化并联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 radish peroxidase,HRP)。用FITC标记T3-类似物。采用抗FITC抗体包被发光板,FITC-T3类似物与抗FITC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通过非均衡竞争法原理,固相抗原与血清中FT3竞争结合抗T3抗体-HRP,通过标准曲线计算FT3浓度,建立方法学评价并与直接用T3-牛血清γ球蛋白(Bovine serum gamma globulin,BGG)包被(非FITC系统)的检测系统相比较。将本方法应用于临床120份血清标本的检测,定量结果与德国罗氏2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Elec-sys 2010)定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明对T3、具有高度特异性。应用FITC系统建立的非均衡竞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标准曲线的线性R>0.99,线性范围0.25~50 pg/ml,分析灵敏度为0.25 pg/ml,精密度测试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5%,检测结果优于非FITC系统的检测。对于临床血清标本的检测,其定量结果与德国Elecsys2010定量试剂盒的定量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62 2,两者的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制备的抗人T3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以FITC系统为平台建立的非均衡竞争FT3检测化学发光法具有精密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有良好的准确性,达到临床测定的需求,可代替进口化学发光产品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 非均衡竞争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类似物 多克隆抗体 化学发光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干扰检验结果的信息平台构建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万富明 向华 +1 位作者 贾如琴 汪先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97-999,1002,共4页
目的:研究药物干扰检验结果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方法。方法:通过各种网络电子资源平台,收集与药物干扰检验结果有关的文献资料和近年出版的临床检验专著,提取描述药物干扰检验结果信息的特征数据项,并进行规范、编码,构建信息平台,实现... 目的:研究药物干扰检验结果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方法。方法:通过各种网络电子资源平台,收集与药物干扰检验结果有关的文献资料和近年出版的临床检验专著,提取描述药物干扰检验结果信息的特征数据项,并进行规范、编码,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存储和有效利用。结果:基于对文献资源的分析整理,获得了一种面向主题的药物干扰检验结果信息平台构建方案。结论:通过文献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服务主题性更强,可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能为临床获取有用信息节约时间和精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干扰 检验结果 资源整合 信息平台 构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重组体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系中NPM1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何鹏 骆展鹏 +3 位作者 张伶 杨松 钟晓明 高玉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构建核仁磷酸蛋白1(nucleophosmin1,NPM1)特异性的RNAi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NPM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系(THP1和K562)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NPM1mRNA水平。设计合成2条针对NPM1基因并... 目的构建核仁磷酸蛋白1(nucleophosmin1,NPM1)特异性的RNAi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NPM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系(THP1和K562)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NPM1mRNA水平。设计合成2条针对NPM1基因并具有小发夹结构的DNA序列,经退火形成互补双链,再克隆至载体pGenSil-1中构建含NPM1的RNAi重组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转染K562细胞,同时设立pGenSil-1转染组和pGenSil-1/neg转染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转染细胞中NPM1的mRNA水平。结果白血病细胞系和AML细胞均高表达NPM1 mRNA。针对人NPM1基因的RNAi重组体构建成功,并能够稳定转染K562细胞,导致白血病细胞NPM1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64%,而pGenSil-1转染组和pGenSil-1/neg转染组未能下调NPM1表达。结论白血病细胞高表达NPM1基因,其mRNA表达水平能够被靶向NPM1的RNAi重组体特异性地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磷酸蛋白1 RNA干扰 白血病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重组S100A6蛋白对5株转化细胞系的增殖、迁移能力及β-cateni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闻 李星星 +4 位作者 王胜 游莉 郭元元 徐兰兰 周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1-1326,共6页
目的:探讨S100A6对5种转化细胞系株(HEK293、9HTE、CHO、MEF和C3H10T1/2)的增殖、迁移能力和β-caten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转化质粒pMoluc-GST-hS100A6到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S100A6蛋白,为后续实验提供材料;MTT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S100A6对5种转化细胞系株(HEK293、9HTE、CHO、MEF和C3H10T1/2)的增殖、迁移能力和β-caten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转化质粒pMoluc-GST-hS100A6到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S100A6蛋白,为后续实验提供材料;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blotting检测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①通过IPTG诱导表达,从大肠杆菌中收获了高纯度重组S100A6(GST-S100A6);②外源性重组S100A6对作为阳性对照的肿瘤细胞系——人骨肉瘤细胞143B的增殖及迁移均有抑制作用(P<0.05),而对5株转化细胞系的增殖及迁移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一致揭示重组S100A6可上调5株转化细胞系的β-catenin水平(P<0.05)。结论:S100A6对5株转化细胞系的增殖、迁移无明显影响,但可上调此5株转化细胞系Wnt/β-cateni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6 转化细胞系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CAM和VEGF基因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淑哲 罗春丽 +3 位作者 吴小候 潘翠翠 荀春华 蒲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61,共5页
研究肾癌细胞株786-0,RC-2及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86-0、RC-2、... 研究肾癌细胞株786-0,RC-2及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86-0、RC-2、正常肾组织hepaCAM和VEGFmRNA表达,73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epaCAMmRNA表达,43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VEGFmRNA表达,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与正常肾组织比较786-0,RC-2的hepaCAMmRNA显著降低(P<0.05);VEGFmRNA显著升高(P<0.05)。肾透明细胞癌组织hepaCAMmRNA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VEGFmRNA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临床Ⅰ+Ⅱ期和Ⅲ+Ⅳ期两组VEGF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aCAM与VEGFmRNA呈负相关(r=-0.329,P<0.05)。提示hepaC-AM基因缺失可能参与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与调节VFGF表达改变有关,hepaCAM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肾癌基因治疗的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hepaCAM VEGF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核仁磷酸蛋白基因及其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鹏 张伶 +3 位作者 骆展鹏 杨松 钟晓明 蔡晓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50-754,共5页
本研究建立PCR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 in,NPM)基因及突变的方法。以白血病细胞系和白血病临床标本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RT-PCR检测NPM mRNA表达水平,其次应用PCR方法检测NPM第12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 本研究建立PCR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 in,NPM)基因及突变的方法。以白血病细胞系和白血病临床标本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RT-PCR检测NPM mRNA表达水平,其次应用PCR方法检测NPM第12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最后以插入NPM A型突变cDNA的质粒作为阳性模板,建立PCR检测NPM突变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并采用此方法直接检测白血病细胞中是否存在NPM基因突变。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系NPM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单个核细胞对照组高,2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标本均不同程度地高表达NPM mRNA;采用PCR扩增联合测序分析发现,髓系白血病细胞系(THP1和K562)NPM基因组第12外显子无突变,但K562细胞NPM基因3′非编码区存在1个T碱基缺失;建立直接针对NPM A型突变cDNA的PCR方法,能特异扩增NPM A型突变基因;该方法重复性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6%和3.1%,灵敏度为100pg cDNA;采用此方法从23例白血病临床标本中检出2例NPM突变阳性。结论:建立了检测NPM mRNA水平和A型突变的实验方法,发现白血病细胞高表达NPM mRNA水平,部分白血病患者NPM基因发生A型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核仁磷酸蛋白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开发研究
8
作者 李小强 曾照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研制开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方法:管理系统的界面采用Visual Basic6.0设计,数据库采用AC-CESS数据库,并利用SQL语句实现查询和统计,采用Active X空间实现数据接收和自动归档,并以Printer对象和DataReport设计实现报表打... 目的:研制开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方法:管理系统的界面采用Visual Basic6.0设计,数据库采用AC-CESS数据库,并利用SQL语句实现查询和统计,采用Active X空间实现数据接收和自动归档,并以Printer对象和DataReport设计实现报表打印。结果:整个管理系统功能全面、界面美观、数据库的运行稳定,基本实现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常用的统计和管理功能,达到了当初设计的要求。结论:系统实现了三级管理模式、当前检测记录与历史信息之间的动态对比、多样化查询与统计功能、人性化的设计与实用工具等重大创新,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的软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 信息管理 网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娟 罗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531-533,共3页
关键词 壳聚糖 性质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抗菌肽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周义文 尹一兵 +4 位作者 涂植光 陈辉 张雪梅 孟江平 朱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 研究家蝇抗菌肽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方法 用损伤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 ,通过 Sephadex过滤层析和 HL PC技术纯化提取 ,用平板法和稀释法作抗菌活性试验 ,并用电子扫描技术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结果 家蝇抗菌... 目的 研究家蝇抗菌肽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方法 用损伤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 ,通过 Sephadex过滤层析和 HL PC技术纯化提取 ,用平板法和稀释法作抗菌活性试验 ,并用电子扫描技术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结果 家蝇抗菌肽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大肠埃希氏菌与 5 0 μg/ml的纯化抗菌肽溶液一起 37℃孵育 6 0 min后 ,大肠埃希氏菌不能存活。经电镜扫描观察发现 ,细菌的细胞膜出现破损和穿孔现象。结论 家蝇抗菌肽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活性 ,对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均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家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痰涂片与痰培养结果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艳 王红梅 +3 位作者 蒋元琴 陈虹宇 赵瑞珍 马东礼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4-618,共5页
目的比较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痰涂片与痰培养结果,了解痰涂片的实验室诊断价值,同时对痰培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3—5月某院915份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合格痰标本,涂片后进行革兰染色,... 目的比较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痰涂片与痰培养结果,了解痰涂片的实验室诊断价值,同时对痰培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3—5月某院915份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合格痰标本,涂片后进行革兰染色,同时对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将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痰涂片与痰培养结果总体符合率为67.43%(617份),痰培养阳性率为65.90%(603份);分离病原菌730株,其中居前3位者分别是副流感嗜血杆菌(36.17%)、肺炎链球菌(24.38%)、卡他莫拉菌(13.29%)。产β-内酰胺酶率:副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分别为44.70%(118/264)、45.83%(11/24)、93.81%(91/97)。肺炎链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较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耐药的菌株。结论痰涂片具有一定的实验室诊断价值,痰培养同时应做涂片革兰染色,临床医生可根据常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涂片 痰培养 儿童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程序波长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血浆中的色氨酸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12
12
作者 甄乾娜 黄小兰 +2 位作者 张晓清 班艳娜 丁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438,共4页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程序波长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色氨酸(Trp)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和5-羟色胺(5-HT)。以茶碱为内标(IS),采用BDS-Hypersil-C8柱(150 mm×4.6 mm,5μm)分离。流动相为10 mmol/L醋酸钠缓冲液(pH 4....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程序波长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色氨酸(Trp)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和5-羟色胺(5-HT)。以茶碱为内标(IS),采用BDS-Hypersil-C8柱(150 mm×4.6 mm,5μm)分离。流动相为10 mmol/L醋酸钠缓冲液(pH 4.5)-乙腈(94∶6,v/v),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25℃;紫外检测波长设定:Kyn和IS为360 nm,5-HT为220 nm,Trp为302 nm。3种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87%~113%;线性范围分别为3.97~400μmol/L(Trp),0.421~20.2μmol/L(Kyn),4.36~980 nmol/L(5-HT);检出限分别为0.134μmol/L(Trp),0.016 0μmol/L(Kyn),2.03 nmol/L(5-HT)。利用该方法对15例抑郁症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组间Trp的代谢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氨酸 犬尿氨酸 5-羟色胺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斑蝥胶囊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军 丁敏 +3 位作者 张太君 郭渝 宋自阆 曹永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2-774,共3页
关键词 复方斑蝥胶囊 人肝癌细胞SMMC-7721 血清药理学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3年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红梅 蒋元琴 +3 位作者 黄宝兴 赵瑞珍 陈虹宇 马东礼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11-414,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离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及儿科重症监护室送检的新生儿痰液和气管插管末端采样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体3 278株,其中... 目的分析某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离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及儿科重症监护室送检的新生儿痰液和气管插管末端采样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体3 2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391株(42.43%),革兰阴性菌1 884株(57.47%),真菌3株(0.09%)。病原体中居前5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22.82%、20.01%、17.33%、6.96%和4.94%。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66.46%、66.55%。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替坦较敏感(敏感率>8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磷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达100%。结论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病原体监测,有助于了解新生儿感染病原体的流行趋势及耐药特点,以便合理用药,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炎 病原体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生物等效性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肖小华 刘颖菊 +3 位作者 丁敏 周岐新 杨俊卿 邱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68-1970,共3页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实验,4只犬单次静脉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10μmol/k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罗哌卡因浓度。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T1/2α(3.83&...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实验,4只犬单次静脉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10μmol/k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罗哌卡因浓度。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T1/2α(3.83±1.89)m in,T1/2β(41.08±4.47)m in,AUC0-200(148.67±87.51)μg.m l-1.m in-1,Cm ax(3.96±1.50)μg/m l,CL(s)(0.030±0.014)L.kg-1.m in-1。盐酸罗哌卡因T1/2α(3.09±1.19)m in,T1/2β(38.43±4.41)m in,AUC0-200(125.80±81.06)μg.m l-1.m in-1,Cm ax(3.72±1.31)μg/m l,CL(s)(0.030±0.013)L.kg-1.m in-1。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有相当的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强 翁亚光 +2 位作者 徐道晶 罗敏 唐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492-249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 P9/AdGFP、AdHey1/AdRFP)和BMP9/GFP条件培养基处理C2C12细胞,细胞化学染色和活性定... 目的初步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 P9/AdGFP、AdHey1/AdRFP)和BMP9/GFP条件培养基处理C2C12细胞,细胞化学染色和活性定量检测早期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定量RT-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y1,以了解Hey1在AdBMP9介导的成骨分化作用中的表达和作用;采用细胞密度实验和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检测Notch信号通路对成骨的影响;在AdBMP9/AdGFP处理下,检测细胞上Notch信号通路配体、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AdBMP9作用下,1、3、5、7dALP活性持续增加(P<0.05);Hey1一过性升高,其与AdBMP9呈剂量依赖性;Hey1可协助BMP9成骨(P<0.05),不能单独起效。80%和40%细胞密度组ALP量和Hey1表达均高于20%组(P<0.05);DAPT组中ALP活性明显降低(P<0.05);在AdBMP9作用下,Notch信号通路配受体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受体Notch4和配体Jag-1上调最为明显(分别为11.3倍和5.1倍)。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参与BMP9介导的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其可能的机制是BMP9通过诱导Notch通路配体、受体表达上调使Hey1升高,后者协同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骨形态发生蛋白9 多潜能干细胞 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 DA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脑外伤后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廖正步 支兴刚 +3 位作者 石全红 朱继 刘北忠 钟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243-2246,共4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急性重型脑外伤后大脑皮质内的动态表达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130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10只、对照组60只(仅行开颅术)和脑损伤组60只(Feeney法)。分别在伤后5、12、24h及3、5、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急性重型脑外伤后大脑皮质内的动态表达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130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10只、对照组60只(仅行开颅术)和脑损伤组60只(Feeney法)。分别在伤后5、12、24h及3、5、7d断头取脑。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EPO和EPO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有微量EPO及EPOR的表达,脑损伤组在伤后5h见少量EPOmRNA和蛋白的表达,12h和24h表达升高,至3d(mRNA0.691±0.035,免疫阳性细胞78.4±6.32)达到高峰,5d时下降,7d时降至正常水平。而EPORmRNA和蛋白在伤后5h见少量表达,12h时表达升高,至24h(mRNA0.736±0.017,免疫阳性细胞70.2±6.31)达到高峰,3d(mRNA0.641±0.027,免疫阳性细胞74.8±5.49)、5d(mRNA0.656±0.011,免疫阳性细胞69.5±7.21)和7d(mRNA0.771±0.017,免疫阳性细胞70.2±6.59)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未见减弱。结论大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大脑皮质内EPO短暂升高,而EPOR持续高水平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提示颅脑损伤后外源性EPO能与持续高表达的EPOR结合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神经保护 免疫荧光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幼虫抗菌肽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创面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曼 胡启飞 +2 位作者 文阳安 周义文 涂植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通过超声处理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观察抗菌肽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创面的抗菌作用。超声处理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经分离纯化后,体外试验分析抗菌肽的抑菌特性。结果表明,术后对照组小鼠相比其他两组活动减少,且3组白细胞计数... 通过超声处理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观察抗菌肽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创面的抗菌作用。超声处理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经分离纯化后,体外试验分析抗菌肽的抑菌特性。结果表明,术后对照组小鼠相比其他两组活动减少,且3组白细胞计数均减少。14 d后对照组存活率为30%,明显少于磺胺米隆组90%(P<0.05)和抗菌肽组80%(P<0.05)。对照组小鼠的重量在第6 d开始下降,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而无菌对照组无死亡,重量持续增加。因此,超声处理能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其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ICR小鼠创面有较强抗感染作用,能明显增加其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菌肽 超声诱导 铜绿假单胞菌 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核定位信号的RARα与谷氨酸氨连接酶蛋白相互作用的胞内外验证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燕 刘北忠 +4 位作者 王翀 钟梁 朱丹 王春光 金丹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通过胞内外实验验证谷氨酸氨连接酶(GLUL)与带有核定位信号的维甲酸受体α(NLS-RARα)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表达GLUL靶蛋白和NLS-RARα诱饵蛋白的两种重组表达质粒共同转化入AH109酵母菌,采用一对一的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它们在活... 目的通过胞内外实验验证谷氨酸氨连接酶(GLUL)与带有核定位信号的维甲酸受体α(NLS-RARα)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表达GLUL靶蛋白和NLS-RARα诱饵蛋白的两种重组表达质粒共同转化入AH109酵母菌,采用一对一的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它们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GLUL及NLS-RARα蛋白标签融合表达载体,共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在细胞外验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GLUL靶蛋白和NLS-RARα诱饵蛋白质粒共转化AH109酵母菌后,可见蓝色的阳性克隆;GLUL蛋白及NLS-RARα标签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同转染至HEK293细胞,采用抗HA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HA-NLS-RARα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抗c-Myc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检测,检测到GLUL-cMyc蛋白。结论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成功地在胞内外验证了GLUL与NLS-RARα之间存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Α 核定位信号 谷氨酸氨连接酶 蛋白质相互作用 双杂交系统技术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RF对P53蛋白泛素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段昌柱 蒲淑萍 +2 位作者 TSUTOMU MORI HIDEO KOCHI 邱宗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8,共6页
HEK293和HeLa细胞分别被Np95/ICBP90-likeRINGfingerprotein(NIRF)和P53转染后,细胞上清和免疫沉淀产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细菌合成GST-P53后,用GSTpull-down技术检测NIRF与P53相互作用;在GST-P53、E1、E2和NIRF... HEK293和HeLa细胞分别被Np95/ICBP90-likeRINGfingerprotein(NIRF)和P53转染后,细胞上清和免疫沉淀产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细菌合成GST-P53后,用GSTpull-down技术检测NIRF与P53相互作用;在GST-P53、E1、E2和NIRF体外泛素化反应系统中,检测NIRF对P53的体外泛素化.结果表明:NIRF能与P53相互作用,NIRF不仅能与P53特异性结合,而且还会将P53泛素化,这种相互作用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能发生.推测NIRF可能是P53的一个新的负调节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F P53 GST pull-down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