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链球菌素对乳酸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贺松 龚芳红 +1 位作者 张德纯 郭亚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52-355,共4页
目的:为了观察Nisin对乳酸菌的抑菌效果,探讨Nisin作为食品级载体筛选方法的最佳抑菌浓度和持续时间。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Nisin对乳酸菌的抑菌浓度,并根据乳酸菌的OD600nm作出生长曲线,以研究Nisin对乳酸菌的抑菌效果... 目的:为了观察Nisin对乳酸菌的抑菌效果,探讨Nisin作为食品级载体筛选方法的最佳抑菌浓度和持续时间。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Nisin对乳酸菌的抑菌浓度,并根据乳酸菌的OD600nm作出生长曲线,以研究Nisin对乳酸菌的抑菌效果。结果:Nisin对乳品工业常用乳酸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仅某些乳酸乳球菌对Nisin表现出抗性;Nisin对乳酸菌有较持久的抑菌效果,可达30~48h以上。结论:该实验为Nisin作为食品级载体筛选方法的最佳抑菌浓度和持续时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 乳酸菌 抑菌作用 食品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其作为食品级筛选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贺松 龚芳红 +3 位作者 张德纯 刘明方 程芳 郭亚楠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7-781,共5页
为研究嗜酸乳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作为食品级筛选标记的活性及筛选稳定性,作者从嗜酸乳杆菌基因组中克隆β-半乳糖苷酶基因并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通过X-gal显色筛选阳性克隆;用X-gal显色筛选方法将重组乳酸乳球菌传60代,并测定... 为研究嗜酸乳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作为食品级筛选标记的活性及筛选稳定性,作者从嗜酸乳杆菌基因组中克隆β-半乳糖苷酶基因并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通过X-gal显色筛选阳性克隆;用X-gal显色筛选方法将重组乳酸乳球菌传60代,并测定β-半乳糖苷酶酶活和比活力。结果显示:通过表达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和X-gal显色可成功筛选出阳性克隆菌株;对借助X-gal传60代后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进行β-半乳糖苷酶比活力检测,与X-gal筛选的第二代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592>0.05),与红霉素筛选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P=0.882>0.05)。由此可见,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为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食品级载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 嗜酸乳杆菌 乳酸乳球菌 食品级筛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米酒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辉 张德纯 杨金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64-366,共3页
探讨功能性米酒对小鼠的抗疲劳效应。将2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8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0mL/kgbw),实验对照组给予市售普通米酒(50mL/kgbw),高、中、低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与剂量为100、50、25mL/kgbw的功能性米酒。30天... 探讨功能性米酒对小鼠的抗疲劳效应。将2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8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0mL/kgbw),实验对照组给予市售普通米酒(50mL/kgbw),高、中、低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与剂量为100、50、25mL/kgbw的功能性米酒。30天后,测定各组小鼠体重、负重游泳时间、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肝糖原和血乳酸(Lactic Acid,LAC)的水平,所得结果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剂量功能性米酒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提高肝糖原含量(p<0.01)、降低运动后血尿素氮和血清乳酸的水平(p<0.01或p<0.05),表明功能性米酒具有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米酒 双歧杆菌 抗疲劳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背景下生物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改革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春冬 张莹 +3 位作者 李轶 朱慧芳 雷云龙 卜友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380-381,383,共3页
将MOOC的教学理念引入生物化学教学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对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建立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及改革,以期适应电子信息化时代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关键词 MOOC 生物化学 传统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浸提液对双歧杆菌体外促生长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龚芳红 贺松 +1 位作者 张德纯 郭亚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67,共4页
以4株常用双歧杆菌为受试菌,研究百合浸提液对双歧杆菌增殖和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按5%添加百合浸提液的培养基中4株双歧杆菌的菌体浓度(A600值及活菌计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其中,两歧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甚至高于双歧因子阳性... 以4株常用双歧杆菌为受试菌,研究百合浸提液对双歧杆菌增殖和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按5%添加百合浸提液的培养基中4株双歧杆菌的菌体浓度(A600值及活菌计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其中,两歧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甚至高于双歧因子阳性对照;菌液pH值也均低于空白对照。4株双歧杆菌发酵含有百合浸提液的牛乳后,凝乳时间均缩短,乳液的滴定酸度高于空白对照,pH值也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百合浸提液 促生长作用 双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培养上清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开顺 黄天利 +1 位作者 葛璞 叶彬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培养上清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HepG2增值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及50mL培养瓶中,加入200μL不同数量(3×107/mL、6×107/mL、12×1...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培养上清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HepG2增值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及50mL培养瓶中,加入200μL不同数量(3×107/mL、6×107/mL、12×107/mL)弓形虫RH株速殖子培养上清孵育24、48、36、72h后,四甲基氮噻唑蓝(MTT)法检测其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弓形虫培养上清作用HepG2细胞48 h后,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Western-blot检测凋亡HepG2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结果弓形虫培养上清能抑制HepG2细胞株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G2细胞凋亡率和〔Ca2+〕i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加,12×107/mL时凋亡率和〔Ca2+〕i分别达到41.46%、128.4(荧光计数单位);Caspase-3的表达随上清浓度增加表达增强。结论:刚地弓形虫培养上清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调和Caspase-3的表达增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肝癌细胞HEPG2 细胞凋亡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醋麸曲种曲的制备及活力检测
7
作者 席青 张德纯 管晓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9-151,共3页
以双歧杆菌、米曲霉、黑曲霉共同发酵的方法制备双歧醋麸曲的种曲,测定其活力以检验种曲的性能,并测定双歧杆菌含量以确定双歧杆菌能否在种曲中存活。将米曲霉和黑曲霉按比例1∶1接种到麸曲中,同时加入1000μL双歧杆菌,经过培养,摇瓶,... 以双歧杆菌、米曲霉、黑曲霉共同发酵的方法制备双歧醋麸曲的种曲,测定其活力以检验种曲的性能,并测定双歧杆菌含量以确定双歧杆菌能否在种曲中存活。将米曲霉和黑曲霉按比例1∶1接种到麸曲中,同时加入1000μL双歧杆菌,经过培养,摇瓶,扣瓶培养,得到种曲曲饼,再将其粉碎装袋干燥后,测定双歧醋麸曲种曲水分64.9%,酸度0.288mL/g,糖化力1188.8U/g,液化力9.6U/g,蛋白质分解力23.3μg/(min.g),双歧杆菌存活数1.5×103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曲 种曲:双歧杆菌 制备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22
8
作者 时晓清 李咏梅 +2 位作者 曾春 王静杰 李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8-853,共6页
目的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临床少见,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OCCC的CT及MRI的影像特点,为其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OCCC患者的CT及MRI资料,其中1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 目的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临床少见,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OCCC的CT及MRI的影像特点,为其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OCCC患者的CT及MRI资料,其中1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与MRI表现。结果① CT表现:16例患者中,肿块位于单侧15例,双侧1例;最大径8.0-23.7 cm,平均(12.86±3.96)cm;1例形态不规则,4例包膜不完整,4例肿块内可见分隔;囊性成分平扫CT值为20-30 HU,实性成分平扫CT值为28-53 HU,增强扫描后囊性成分无强化,分隔及实性成分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包膜在延迟期强化。② MRI表现:肿块位于单侧13例,双侧1例;最大径9.2-30.0 cm,平均(14.03±4.72)cm;1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包膜不完整,2例肿块内可见分隔;囊液T1WI信号复杂,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强化;实性成分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DWI以高信号为主。③肿瘤血供:8例肿块同侧的卵巢动脉增粗并发出分支供应肿瘤,16例肿块同侧的卵巢静脉增粗,包绕肿瘤外侧缘走行,并收集同侧肿瘤血供。结论 OCCC的CT和MRI征象为包膜完整的单房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表现为向腔内突起的软组织肿块或壁结节,血供丰富,强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腺癌 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λ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鑫 齐义新 +5 位作者 魏林 胡洁 赵丹娜 卜友泉 李全海 张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lambda(IFN-λ)对6种人食管癌细胞株生长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种食管癌细胞株IFN-λ受体表达。采用IFN-λ食管癌细胞株干预食管癌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胎盘蓝染色后计数活细胞数... 目的探讨干扰素lambda(IFN-λ)对6种人食管癌细胞株生长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种食管癌细胞株IFN-λ受体表达。采用IFN-λ食管癌细胞株干预食管癌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胎盘蓝染色后计数活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6种人食管癌细胞均表达IFN-λ受体;IFN-λ对各食管癌细胞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TE11,YES5、T.Tn细胞株中,IFN-λ作用后72 h可见TE11、YES5、T.Tn活细胞数明显减少;TE11细胞的G1期升高;YES5、T.Tn细胞的Sub-G1期明显升高。结论 IFN-λ体外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其机制为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lambda 抗增殖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