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发作性睡病药物治疗及进展
1
作者 张镱馨 洪思琦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482,共8页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罕见病,通常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其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包括缓解日间过度思睡和猝倒等症状的药物治疗。尽管食欲素替代疗法、食...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罕见病,通常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其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包括缓解日间过度思睡和猝倒等症状的药物治疗。尽管食欲素替代疗法、食欲素受体激动剂正处于研究阶段,但发作性睡病的药物在儿童中大多数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因此,仍需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证实其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发作性睡病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sQL^(TM)3.0神经肌肉疾病模块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君 蒋莉 +3 位作者 洪思琪 程莉 孔敏 叶园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6-810,共5页
目的:考察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sQLTM3.0神经肌肉疾病模块(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TM3.0 neuromuscularmodule,PedsQLTM3.0 NMM)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规范的量表引进程序,将英文版的PedsQLTM 3.0 NMM翻译改造成中... 目的:考察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sQLTM3.0神经肌肉疾病模块(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TM3.0 neuromuscularmodule,PedsQLTM3.0 NMM)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规范的量表引进程序,将英文版的PedsQLTM 3.0 NMM翻译改造成中文,并应用于39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儿及其家长。分析量表的可行性、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等。结果:39份问卷中,父母代评量表及儿童自评量表的缺失率为0.31%、0.64%,均<1%。量表总分及各维度的克伦巴赫系数α(Cronbach’sα)介于0.74~0.88,均>0.7;评定者间的信度(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介于0.74~0.86,均>0.6。量表各条目与所属维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rs)分别为0.42~0.88和0.39~0.84,均呈中、高度相关,而与其他维度的相关较弱。不同病情的疾病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分别为0.94、0.93,均>0.9。结论:PedsQLTM3.0 NMM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应用于中国神经肌肉疾病患儿生存质量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儿童 生存质量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线粒体病神经影像学特征
3
作者 邱银凤 郭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4-1098,共5页
儿童线粒体病最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T、MRI和磁共振波谱(MRS)等影像学检查常可见基底节区病变、白质脑病、脑卒中样改变、小脑或大脑萎缩、钙化和乳酸峰等特征性改变;此外,部分或某些临床少见的线粒体综合征也具有典型的神经影像学改变... 儿童线粒体病最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T、MRI和磁共振波谱(MRS)等影像学检查常可见基底节区病变、白质脑病、脑卒中样改变、小脑或大脑萎缩、钙化和乳酸峰等特征性改变;此外,部分或某些临床少见的线粒体综合征也具有典型的神经影像学改变,对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等具有重要提示意义。本文从线粒体病常见的神经影像学改变、部分线粒体综合征的神经影像学特征等角度进行阐述,从神经影像学角度助力线粒体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疾病 磁共振成像 儿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病耻感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婧 李双子 +1 位作者 曾俊祺 谢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2-857,共6页
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简称功能性神经疾病)患者的病耻感较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更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照料者负担。本文对功能性神经疾病病耻感的概念、现状及危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深入开展功能性神经... 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简称功能性神经疾病)患者的病耻感较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更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照料者负担。本文对功能性神经疾病病耻感的概念、现状及危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深入开展功能性神经疾病病耻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羞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惊厥后海马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胡越 蒋莉 张晓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观察持续惊厥(statusconvulsion,SC)发作后海马神经细胞内BDNF、NGF表达的规律,探讨年龄、惊厥持续时间对BDNF、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幼年和成年Wistar鼠诱发SC,分别于30minSC及3hSC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观察持续惊厥(statusconvulsion,SC)发作后海马神经细胞内BDNF、NGF表达的规律,探讨年龄、惊厥持续时间对BDNF、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幼年和成年Wistar鼠诱发SC,分别于30minSC及3hSC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观察海马表达BDNF、NGF的细胞类型与定位,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海马BDNF、NGF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Wistar鼠BDNF、NGF主要分布于齿状回颗粒细胞和锥体细胞。②SC后,幼年和成年鼠海马BDNF、NGF的表达均呈增加趋势。但NGF增加的水平和持续时间均较BDNF明显为低,呈现双相升高的特点。③海马BDNF的表达与惊厥时程呈正相关性;而NGF表达却并未随惊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无论是短时或长程的SC发作,幼鼠海马内BDNF的表达速度和强度均快于、强于成年鼠;且随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的延长,此种年龄差异性更为明显。结论①SC主要诱发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DNF表达,对NGF表达的影响较小。②SC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DNF的表达受惊厥持续时间和年龄的影响。幼年鼠的表达速度和强度均优于成年鼠,其差异与惊厥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持续状态 海马 神经营养因子 年龄 惊厥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儿童外周血p-糖蛋白水平在预测儿童抗癫痫药物疗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孔敏 蒋莉 +2 位作者 洪思琪 胡君 叶园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检测癫痫儿童外周血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癫痫耐药的关系及在预测儿童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难治性癫痫患儿30例、初诊癫痫患儿40例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分... 目的检测癫痫儿童外周血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癫痫耐药的关系及在预测儿童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难治性癫痫患儿30例、初诊癫痫患儿40例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后6、12、18个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gp的表达,分析P-gp表达水平与癫痫发作频率和应用AEDs抗癫痫疗效的关系。结果难治性癫痫组、初诊癫痫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P-gp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难治性癫痫组各个观察时间点P-gp表达较初诊癫痫组显著增高(P<0.05);难治性癫痫组各个观察时间点P-gp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初诊癫痫组各个观察时间点P-gp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癫痫组入组前P-gp表达阳性19例中16例(84.2%)经换药或加药治疗无效,表达阴性11例中3例(27.3%)无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癫痫组入组前P-gp表达阳性13例中9例(69.2%)转化为难治性癫痫,表达阴性27例中2例(7.4%)转化为难治性癫痫,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频繁患儿P-gp水平明显高于发作较少患儿(P<0.01);使用4种AEDs患儿P-gp水平明显高于使用2种及3种AEDs(P<0.01)。结论癫痫患儿外周血P-gp表达升高,难治性癫痫升高更明显,可能是临床耐药的原因,可作为评价抗癫痫药物疗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抗癫痫药物 P-糖蛋白 外周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文劲 崔璀 +4 位作者 郑显兰 李双子 赵应红 冉秦 陶秋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29,共6页
目的调查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的癫痫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28例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的癫痫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调查其... 目的调查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的癫痫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28例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的癫痫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调查其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总分(124.39±16.82)分,6个参与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参与就医决策、参与诉求、参与质询监督、参与信息互动、参与治疗照护和参与诊疗决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共患疾病种类、家庭结构类型、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水平为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处于中等水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和混合性发作疾病类型、流动家庭结构的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水平较高;提供多角度社会支持、提高自我效能,能增加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的意愿,有利于该群体由儿童至成人医疗的顺利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癫痫 儿童至成人过渡期 参与健康照护行为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高危临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双子 李平 +2 位作者 郑显兰 吴利平 彭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评价和确定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用于诊断住院患儿压疮高风险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对2014年1至6月在我院住院且Braden-Q量表≤24分的372例患者进行住院期间压疮发生情况追踪分析,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目的:评价和确定Braden-Q儿童压疮评估量表用于诊断住院患儿压疮高风险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对2014年1至6月在我院住院且Braden-Q量表≤24分的372例患者进行住院期间压疮发生情况追踪分析,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和评价Braden-Q量表诊断压疮高度危险的临界值。结果:372例研究对象中有37.73%的患者Braden-Q评分≤16分(最低11分),72.27%的患者Braden-Q评分17~24分;共发生院内压疮21例,其分值主要集中在13~16分。当Braden-Q量表诊断压疮高危的临界值为16分时,其预测压疮危险的灵敏度为0.826,特异度为0.759,阳性预测值为0.185,阴性预测值为0.985,约登指数(0.585)较其他临界值更大,Braden-Q量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23。结论:Braden-Q量表16分是诊断儿童压疮高度危险的最佳临界值,能够很好地预测儿童发生压疮的风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den-Q 压疮 高度危险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与监护:附69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琴 蒋莉 +3 位作者 卢仲毅 匡凤悟 杨仁义 王兴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1,共3页
本文对5年来我院69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包括重症监护室抢救的10例患儿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建立标准的SE急救常规方案,加强对呼吸、意识、颅内压、抗癫痫药物血浓度的监护,及时使用重症监护装置和机械通气是降低儿童SE死亡... 本文对5年来我院69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包括重症监护室抢救的10例患儿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建立标准的SE急救常规方案,加强对呼吸、意识、颅内压、抗癫痫药物血浓度的监护,及时使用重症监护装置和机械通气是降低儿童SE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治疗 监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发育障碍所致儿童癫痫176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仕勇 安宁 +6 位作者 杨辉 杨梅华 侯智 廖伟 肖农 张琴 蔡方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244-224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皮质发育障碍(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ysplasia,MCD)所致儿童癫痫的临床特征、术前评估和预后,探讨不同类型儿童MCD的外科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76例MCD伴儿童癫痫的临床资料,致痫灶定...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皮质发育障碍(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ysplasia,MCD)所致儿童癫痫的临床特征、术前评估和预后,探讨不同类型儿童MCD的外科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76例MCD伴儿童癫痫的临床资料,致痫灶定位情况和外科手术结果,并对不同类型MCD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CD占同期儿童癫痫病因的34.2%。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Ⅰ级106例,Ⅱ级31例,Ⅲ级21例,Ⅳ级14例,有效率89.8%,优良率77.8%,平均智商(IQ)从术前的66.5分提高到72.9分。在不同类型MCD中,半巨脑、结节性硬化、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无/巨脑回畸形、灰质异位和多小脑回的术后癫痫控制优良率依次为100%、90.9%、76.8%、75.0%、66.7%和62.5%,Ⅱ型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疗效优于Ⅰ型FCD(84.2%vs 70.5%),合并肿瘤的FCD的优于单纯的FCD(86.4%vs 76.6%),伴海马硬化的患儿疗效较佳(85.7%vs 76.7%)。智力评估结果显示,FCD和结节性硬化患儿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他类型智力改善不明显。结论不同类型MC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电生理特点、功能学和外科预后,因此需要重视针对不同类型MCD,进行差异化、个体化的外科评估程序和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性癫痫 外科治疗 皮质发育障碍 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 结节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miR-146a-5p、miR-23a-3p在儿童耐药性癫痫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11
作者 肖慧媚 廖建湘 蒋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miR-146a-5p、miR-23a-3p在耐药性癫痫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8例耐药性癫痫患儿、64例非耐药性癫痫患儿及55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标本,用Hiseq测序法对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测序并测定表达量,... 目的探讨miR-146a-5p、miR-23a-3p在耐药性癫痫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8例耐药性癫痫患儿、64例非耐药性癫痫患儿及55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标本,用Hiseq测序法对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测序并测定表达量,用RT-qPCR验证耐药性癫痫患儿血清差异性表达的miR-146a-5p、miR-23a-3p。结果与非耐药性癫痫比较,Hiseq测序显示耐药性癫痫患儿血清中,78种miRNA表达量上升,22种miRNA表达量下降,miR-146a-5p、miR-23a-3p的fold-change分别为1.241和1.302。RT-qPCR结果表明,与非耐药性癫痫miR-146a-5p(1.183±0.848)、miR-23a-3p(1.633±0.970)表达水平比较,耐药性癫痫患儿分别为(1.563±1.831)和(2.119±1.54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42和2.150,P均<0.05),而且与非耐药性癫痫用药前比较,二者在耐药性癫痫用药前血清中表达已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81和2.345,P均<0.05)。结论耐药性癫痫患儿血清miR-146a-5p、miR-23a-3p表达升高,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血清微小核糖核酸 分子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转换)障碍53例儿童青少年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兰兴会 梅其霞 +3 位作者 周新雨 蒲俊材 张玉清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66-167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个性特征与抑郁焦虑情绪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评分、儿童抑郁...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个性特征与抑郁焦虑情绪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评分、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 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分数。结果:本组病例中34例(64.2%)伴发抑郁焦虑情绪。单因素分析显示青少年比儿童更易伴发抑郁情绪(64.5%vs.14.8%,χ2=12.307,P=0.000),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更易伴发焦虑情绪(56.4%vs.11.1%,χ~2=6.013,P=0.014),且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显著相关(51.9%vs.23.1%,χ2=4.668,P=0.031)。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情绪不稳定与伴发焦虑情绪相关(OR=13.390,95%CI=1.352~132.624,P=0.027),而年龄越大,患者越容易出现抑郁情绪(OR=1.534,95%CI=1.133~2.078,P=0.006)。结论:儿童青少年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情绪不稳定个性特质的儿童青少年分离(转换)障碍患者易伴发焦虑情绪,年龄大的患者易伴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障碍 个性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慰 蒋莉 +2 位作者 洪思琦 符跃强 卢思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5-1132,共8页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20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20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儿的短期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与预后不良组(mRS≥2分或死亡),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20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儿中,女11例,男9例,发病年龄(9.2±3.7)岁。首发神经系统症状以惊厥发作、精神行为异常为主,主要并发症为意识障碍(85.0%),癫痫持续状态(60.0%),中枢性低通气(40.0%),急性颅内压增高(35.0%),多脏器功能衰竭(20.0%),休克(20.0%),横纹肌溶解(15.0%),其中短期预后良好的患儿无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和横纹肌溶解发生。首次脑电图检查异常19例(95.0%),主要为慢波活动,短期预后良好的患儿均无痫样波及δ刷。所有患儿均接受一线治疗,包括甲泼尼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或血浆置换(TPE),2例患儿接受利妥昔单抗二线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前后GCS评分有所改善。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短期随访,发现4例患儿死亡,16例存活患儿遗留以认知功能减退(12例,75.0%)、语言障碍(10例,62.5%)及运动障碍(8例,50.0%)为主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mRS评分为(2.81±1.55)分。近期预后良好组入院到完善抗体检测的时间明显短于近期预后不良组(P=0.032)。结论儿童重症抗NMDAR脑炎除尽早完善抗体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尽快启动免疫治疗外,还应重视呼吸、循环及癫痫持续状态的管理;大部分患儿免疫治疗有效,但近期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 儿童 重症脑炎 抗NMDAR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防治抗癫痫药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敏 蔡方成 +1 位作者 张晓萍 宋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219-2222,共4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抗癫痫药物致周围神经损伤的防治功效。方法不同年龄大鼠(7d和2个月)随机分组后分别灌喂抗癫痫药物及抗氧化剂,并取坐骨神经用于组织病理观察,同时检测坐骨神经组...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抗癫痫药物致周围神经损伤的防治功效。方法不同年龄大鼠(7d和2个月)随机分组后分别灌喂抗癫痫药物及抗氧化剂,并取坐骨神经用于组织病理观察,同时检测坐骨神经组织匀浆和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补充抗氧化剂后,两年龄组原纤维病变率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和周围神经组织抗氧化能力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GBE和维生素E通过改善体内超氧化-抗氧化平衡,可有效防治抗癫痫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 周围神经 抗氧化剂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在小儿热性惊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娜 黄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及神经影像学(computed tomography,CT或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根据临床特征将FS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 f... 目的:探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及神经影像学(computed tomography,CT或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根据临床特征将FS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和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根据随访结果,分为FS继发癫痫组与FS未继发癫痫组;(2)426例FS儿童于发作后2周内行首次EEG,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92例行CT,310例行MRI,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总结EEG、CT或MRI与FS类型、临床特征以及是否继发癫痫的关系。结果:(1)FS儿童首次EEG异常71例,随访后异常138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0);其中SFS组和CFS组分别由22例、49例增至26例、112例,复查前、后比较,SFS组无明显差异(P=0.102),CFS组有明显差异(P=0.008);(2)根据随访结果,EEG异常率在SFS组(26/426)与CFS组(112/426)间、FS继发癫痫组(97/127)与FS未继发癫痫组(41/299)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01,P=0.001);(3)CT、MRI异常率在SFS组(CT,8/92;MRI,9/310)与CFS组(CT,5/92;MRI,28/310)间、FS继发癫痫组(CT,3/16;MRI,16/110)与FS未继发癫痫组(CT,10/76;MRI,21/200)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574,P=0.755,P=0.559,P=0.293);(4)CT/MRI与EEG检查异常率之间无相关性(P=0.836,P=0.557)。结论:(1)对CFS儿童定期随访EEG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SFS儿童其价值有限;(2)CT/MRI对发育正常的FS儿童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不需要常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单纯性热性惊厥 复杂性热性惊厥 脑电图 神经影像学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癫痫发作行动计划的应用进展和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璀 郑显兰 +2 位作者 李双子 陈文劲 曾俊祺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0期1560-1565,共6页
对儿童急性癫痫发作行动计划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其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应用领域和效果、药物管理特点、智能化发展前景等,并提出儿童急性癫痫发作行动计划的本土化开发策略和建议,为我国慢性病儿童全方位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对儿童急性癫痫发作行动计划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其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应用领域和效果、药物管理特点、智能化发展前景等,并提出儿童急性癫痫发作行动计划的本土化开发策略和建议,为我国慢性病儿童全方位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计划 急性癫痫发作 健康管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惊厥性脑损伤的作用及调控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越 蒋莉 李欣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在活体内对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元凋亡间的关系。方法80只Wistar大鼠,选取40只作为持续惊厥状态(SC)组,制作Wistar鼠SC模型,进一步分为SC-对照亚组...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在活体内对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元凋亡间的关系。方法80只Wistar大鼠,选取40只作为持续惊厥状态(SC)组,制作Wistar鼠SC模型,进一步分为SC-对照亚组(脑室内不注射)、SC-NS亚组(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SC-BDNF亚组(脑室内注射BDNF)和SC-抗pCREB抗体亚组(脑室内注射抗pCREB抗体),每组各10只大鼠。余下40只大鼠作为对照(NC)组,不制备SC模型,进一步分组和处理方法同SC组。采用ELISA检测海马BDNF含量(pg·μg-1),Annexin-V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结果①NC-BDNF亚组,注射侧海马BDNF含量为17.24±2.23,明显高于NC-对照亚组5.91±1.63;与NC-对照亚组相比,SC-对照亚组BDNF含量增高,达13.37±5.61。与SC-NS亚组相比,SC-BDNF亚组海马BDNF含量达55.40±4.11,呈显著性增高(P<0.01),同时,该侧海马细胞凋亡发生率从(8.36±0.61)%降低至(4.10±1.00)%(P<0.01)。②NC-抗pCREB抗体亚组注射侧海马BDNF含量为5.94±0.60,与NC-对照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C-NS亚组(15.77±2.99)相比,SC-抗pCREB抗体亚组注射侧海马BDNF含量急剧下降,为5.53±1.11,并伴有该侧海马细胞凋亡发生率的增加,由(8.36±0.61)%增至(9.37±2.50)%。③脑室内注射将诱导注射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而对注射对侧海马影响不大。结论①脑室内注射外源性BDNF可影响同侧海马内源性BDNF表达,并对神经元凋亡有一定抑制作用。②选择性阻断CREB的磷酸化,可能通过抑制BDNF的表达,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持续状态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室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的临床和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敏 李梅 张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647,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妊娠对子代大鼠海马突触修剪的影响
19
作者 蒋春雪 韩子瑶 +2 位作者 严心汝 韩慰 蒋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目的 探讨高龄妊娠对子代大鼠海马突触修剪的影响。方法 将3月龄SD雌鼠与3月龄SD雄鼠合笼所生子代记为适龄组(Ctl组),12月龄SD雌鼠与3月龄SD雄鼠合笼所生子代记为高龄组(AMA组),取两组生后第7、28、60天(每时间点每组3只)的海马组织进... 目的 探讨高龄妊娠对子代大鼠海马突触修剪的影响。方法 将3月龄SD雌鼠与3月龄SD雄鼠合笼所生子代记为适龄组(Ctl组),12月龄SD雌鼠与3月龄SD雄鼠合笼所生子代记为高龄组(AMA组),取两组生后第7、28、60天(每时间点每组3只)的海马组织进行高尔基染色,比较两组各年龄段未成熟脑神经元的树突复杂性、树突棘密度及形态变化。结果 与Ctl组比较,AMA组生后第7、28、60天的树突长度明显缩短,第28、60天的树突与同心圆平均交点数亦明显减少(P<0.05)。与Ctl组比较,AMA组生后第7、28、60天树突棘密度均明显降低,其中生后第7天细长型树突棘密度明显增高,而短粗型、蘑菇型树突棘密度明显降低(P<0.05),生后第28天细长型、蘑菇型树突棘密度明显增高,而短粗型树突棘密度明显降低(P<0.05),生后第60天短粗型、蘑菇型树突棘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高龄妊娠子代出生后脑发育过程中,海马区存在突触修剪异常,表现为树突复杂性降低,树突棘密度降低、形态紊乱,这可能是高龄妊娠子代脑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妊娠 子代大鼠 海马 树突 神经元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子隔离应激增加幼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浩 刘烨 +2 位作者 梁锦平 陈恒胜 邵建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母子隔离应激对幼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性放电特征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癫痫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54只新生的SD大鼠幼鼠用于实验,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n=18),正常组(正常喂养,每天不用隔离)、隔离... 目的初步探讨母子隔离应激对幼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性放电特征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癫痫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54只新生的SD大鼠幼鼠用于实验,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n=18),正常组(正常喂养,每天不用隔离)、隔离15min组、隔离3h组。在生后16d,3组幼鼠分别行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惊厥实验,全细胞膜片钳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性放电特征,灌注取脑免疫组化检测海马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情况。结果隔离3h组体质量(24.60±1.89)g与正常组体质量(29.44±2.03)g比较明显减轻(P<0.05)、幼鼠诱发惊厥的潜伏期隔离3h组(11.50±2.10)min短于正常组(15.32±1.34)min(P<0.05)、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性放电频率隔离3h组(3.64±2.84)Hz要明显快于正常组(1.15±0.69)Hz(P<0.01)、海马CA1区GABAA受体α1亚单位累计化学光密度,隔离3h组(161.10±5.70)少于正常组(175.40±7.20)(P<0.01)。隔离15min组幼鼠体质量(29.34±1.85)g、诱发惊厥的潜伏期(16.47±1.73)min、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自发性放电频率(1.36±0.83)Hz、海马CA1区GABAA受体α1亚单位累计化学光密度(171.50±6.80),在以上几方面隔离15min组和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母子隔离3h的应激对幼鼠生长发育、癫痫易感性产生不良影响,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增加、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减少可能作为其潜在的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海马 惊厥 易感性 GABAA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