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影像学诊断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皓月 陈欣 +4 位作者 司佳珺 黎君 王依冉 李欣然 何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3,共4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好发于儿童,延误诊断可致严重并发症并影响长期预后。人工智能(AI)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有助于定量个体化影像学数据、减少人工分析所致偏差,以早期精准化诊断儿童DDH。本文就AI用于影像学诊断儿童DDH研究进展...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好发于儿童,延误诊断可致严重并发症并影响长期预后。人工智能(AI)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有助于定量个体化影像学数据、减少人工分析所致偏差,以早期精准化诊断儿童DDH。本文就AI用于影像学诊断儿童DDH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儿童 诊断显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平扫技术替代儿童腹部增强CT扫描中平扫序列的可行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明叶 唐世龙 +3 位作者 王浩入 李婷 秦津洁 何玲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5-801,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双能虚拟平扫图像(VUE)代替真实平扫图像(TU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136例接受腹部双能增强CT检查的患儿,重建动、静脉期VUE(VUE-AP、VUE-VP)。比较TUE、VUE-AP、VUE-VP 3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双能虚拟平扫图像(VUE)代替真实平扫图像(TU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136例接受腹部双能增强CT检查的患儿,重建动、静脉期VUE(VUE-AP、VUE-VP)。比较TUE、VUE-AP、VUE-VP 3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以及在占位性病变显示方面的表现;分析肝脏、肾脏、竖脊肌、病灶CT值在VUE和TUE间的一致性。结果:两组VUE图像噪声低于TUE,CNR高于TUE,主观评分低于TUE但均具有诊断价值(P<0.05)。VUE各部位CT值低于TUE(P<0.05),但差异较小(差异均值<7 HU),一致性可以接受。病灶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88.16%vs.86.84%vs.88.16%,P=0.96,χ^(2)=0.08)。VUE在描述囊性及实性病灶的增强上准确性与TUE一致(P>0.05)。以TUE为标准,VUE表现病灶的强化特征准确率高(>92%)。腹部多期检查中VUE代替TUE后辐射剂量可降低约34.49%。结论:儿童腹部双能CT的VUE图像能够在满足影像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儿童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支原体肺炎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表现特点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欣 何玲 +5 位作者 张官平 刘先凡 程香 郭振华 郑鹤琳 邹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64层CT薄层重建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CT特征。结果 117例患儿中,93例(79.49%)CT表现为实变,其中节段性大叶实变影76例(64...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64层CT薄层重建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CT特征。结果 117例患儿中,93例(79.49%)CT表现为实变,其中节段性大叶实变影76例(64.96%),伴支气管充气征34例,肺节段性部分性不张18例;小叶性实变17例(14.53%);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37例,胸腔积液36例;气胸3例;纵隔气肿2例。小气道改变包括树芽征59例,小叶中心结节影54例;磨玻璃影15例,细支气管扩张26例,马赛克灌注征11例。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主要CT表现为树芽征或小叶中心结节,可与大片实变并存。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原体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春江 王荞 +4 位作者 唐毅 郑鹤琳 范晓 汪朝霞 陈镜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方法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方法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8例拟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UGI诊断39例。以UGI为标准,CDUS对"漩涡征"的敏感度为84.62%(33/39),特异度为96.97%(96/99),准确率为93.48%(129/138),假阳性率为3.03%(3/99),假阴性率为15.38%(6/39)。CDUS与UGI诊断先天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P<0.01)。结论 CDUS能够敏感且较准确地诊断合并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可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肠旋转不良 上消化道钡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冠状位CT扫描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余国容 蔡金华 +2 位作者 徐晔 何玲 余世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气道冠状位CT扫描对儿童气道异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气道异物的胸部普通X线检查(呼吸相胸部平片及透视)和冠状位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结果:51例中气管异物8例,支气管异物43例,冠状位CT扫... 目的:探讨气道冠状位CT扫描对儿童气道异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气道异物的胸部普通X线检查(呼吸相胸部平片及透视)和冠状位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结果:51例中气管异物8例,支气管异物43例,冠状位CT扫描均清楚显示,普通X线检查分别发现6例和37例。结论:冠状位CT扫描可敏感而直观的显示气道内异物,对气道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气道 儿童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燕 何玲 +6 位作者 陈欣 刘先凡 刘代松 赵磊磊 刘成军 刘恩梅 宋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总结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至7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胸部CT表现特点。结果 56... 目的总结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至7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胸部CT表现特点。结果 56例患儿鼻咽部脱落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腺病毒抗原均阳性,临床均符合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中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胸部CT表现:肺实变56例,其中双侧受累45例,向心分布28例,团簇状影43例,胸膜病变28例,淋巴结肿大16例。气胸2例,纵隔气肿2例。在治疗过程中或随访中出现小气道改变40例。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以多发团簇状肺实变为主要改变,可伴胸膜病变、气胸、纵隔气肿等肺外表现,如出现小气道改变应警惕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腺病毒肺炎 CT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身气功·五禽戏改善轻度抑郁大学生前额叶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被引量:49
7
作者 程香 王冬梅 +5 位作者 陈欣 王我 刘川 何涛 何玲 秦启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68-1476,共9页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五禽戏干预轻度抑郁症的效果及其对前额叶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影响。方法大学生志愿者58人,其中轻度抑郁症患者30人为抑郁组,健康者28人为对照组,上述两组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进行健身气功&...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五禽戏干预轻度抑郁症的效果及其对前额叶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影响。方法大学生志愿者58人,其中轻度抑郁症患者30人为抑郁组,健康者28人为对照组,上述两组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进行健身气功·五禽戏训练12周,非干预组不训练;各组干预前后,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得分评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测前额叶、海马代谢指标NAA/Cr、Cho/Cr等,将抑郁量表得分与1H-MRS检测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干预前,抑郁组BDI、HAMD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抑郁组中干预组BDI、HAMD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1H-MRS检测显示,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左侧前额叶、双侧海马NAA/Cr值和左侧前额叶、左侧海马Cho/Cr值等均显著增高(P<0.05),双侧前额叶NAA/Cho值和右侧海马Cho/NAA值等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抑郁组中干预组双侧海马NAA/Cr值和右侧海马NAA/Cho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右侧前额叶NAA/Cho值、右侧海马Cho/NAA值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经皮尔逊相关分析,干预前,BDI、HAMD得分与额叶Cho/Cr值和海马NAA/Cr值呈正相关(P<0.01),与额叶NAA/Cho值、海马Cho/NAA值呈负相关(P<0.05);干预后,BDI、HAMD得分与海马NAA/Cr值和左侧海马Cho/Cr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降低轻度抑郁症患者抑郁量表得分,对前额叶和海马代谢指标NAA/Cr、Cho/Cr等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健身气功·五禽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海马 前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在儿童腹部CT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程香 何玲 陈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和传统方法扫描在儿童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接受腹部扫描的患儿分为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A组,n=30)和传统方法扫描组(管电压1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和传统方法扫描在儿童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接受腹部扫描的患儿分为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A组,n=30)和传统方法扫描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mAs,B组,n=30)。对两组的腹部图像进行定量评价,并对比两组的CT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腹部图像中腹主动脉、竖脊肌、肝实质、脾、肾实质的CT值,噪声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4.59±0.81)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47.58±35.77)mGy·cm,有效剂量(ED)为(4.42±1.07)mSv;B组的CTDIvol、DLP及ED分别为(6.70±0.001)mGy、(214.24±21.65)mGy·cm及(6.41±0.64)mSv。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64排螺旋CT儿童腹部检查中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扫描方法,有利于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流自动调节 儿童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儿童细菌性与支原体肺炎坏死性肺炎的CT表现差异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英兰 陈欣 +3 位作者 王浩入 张黎 丁浩 何玲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目的:对比儿童细菌性肺炎坏死性肺炎(BPNP)与支原体肺炎坏死性肺炎(MPNP)的CT影像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诊断为BPNP与MPNP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BPNP组63例,MPNP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 目的:对比儿童细菌性肺炎坏死性肺炎(BPNP)与支原体肺炎坏死性肺炎(MPNP)的CT影像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诊断为BPNP与MPNP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BPNP组63例,MPNP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BPNP组患儿的平均年龄小于MP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坏死表现及分布、实变区域、肺不张、支气管壁改变、肺间质改变、胸腔积液、液气胸及胸膜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NP组多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胸膜纤维剥脱术及支气管胸膜瘘修补术,而MPNP组多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间胸腔穿刺及肺叶切除术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BPNP患儿的平均年龄小于MPNP,两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及CT影像表现有各自特点。BPNP多为单侧多叶实变伴坏死,坏死囊腔较大、多融合,常伴中大量胸腔积液或并发气胸,后遗改变多为条索影、胸膜增厚;MPNP则以单侧单叶实变伴坏死为主,坏死表现多以低密度影或小囊腔为主,常伴支气管壁改变及小气道病变,后遗改变多为条索影、支气管扩张或小气道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坏死性肺炎 细菌 支原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灌注中的最佳标记后延迟时间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世龙 何玲 +2 位作者 刘波 周瑜 刘先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探讨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对于学龄前儿童3D-动脉自旋标记(ASL)脑血流灌注图像的影响。方法收集常规MRI表现正常的250例学龄前儿童患者,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1~6个月、>6~12个月、>1~3岁、>3~6岁组,每组50例,行3D-ASL脑... 目的探讨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对于学龄前儿童3D-动脉自旋标记(ASL)脑血流灌注图像的影响。方法收集常规MRI表现正常的250例学龄前儿童患者,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1~6个月、>6~12个月、>1~3岁、>3~6岁组,每组50例,行3D-ASL脑灌注MR扫描,PLD分别设置为1 025ms、1 525ms和2 025ms,分析比较3D-ASL灌注图像的主观质量评价、SNR和脑血流量(CBF),其中甲级图像为SNR高、无伪影、脑沟无信号。结果 <1个月组和1~6个月组中,PLD值为1 025 ms时,图像以甲级为主,分别有43例和46例,脑CBF和SNR均高于PLD值为1 525 ms和2 025ms的图像。>6~12个月组、>1~3岁组和>3~6岁组中,PLD值为1 525ms时,图像以甲级为主,分别有43、45和43例,脑CBF值和SNR均高于PLD值为1 025ms和2 025ms图像。结论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3D-ASL脑血流灌注的最佳PLD值不同,≤6个月婴幼儿的最佳PLD值为1 025ms,对>6个月~6岁儿童PLD值宜选用1 52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后延迟时间 学龄前儿童 动脉自旋标记 颅脑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在儿童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世龙 程卓 +4 位作者 何玲 范晓 朱昆 刘先凡 张官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9-534,共6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在儿童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心率为100~120次/分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多相位扫描技术,重建40%、45%、50%、...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在儿童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心率为100~120次/分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多相位扫描技术,重建40%、45%、50%、70%、75%和80%R-R间期的6组图像,选取其中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主观评分最高的期相。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心率为100~120次/分的60例2~4岁患儿作为实验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重建40%、45%和50%R-R间期的三组图像,选取其中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主观评分最高的期相。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扫描参数、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方式。对比两组中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结果:实验组中冠状动脉40%、45%和50%R-R间期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02±0.70、4.88±0.33和4.07±0.73,对照组中冠状动脉40%~80%R-R间期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依次为2.33±1.50、4.90±0.52、2.30±1.38、2.30±1.38、1.30±0.62和1.18±0.47;两组中最佳期相均为45%R-R间期,这2个期相的冠状动脉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实验组为(0.42±0.07)mGy,对照组为(2.87±0.48)mGy,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对比剂用量,实验组为(19.24±5.12)mL,对照组为(18.75±4.2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可应用于儿童冠状动脉CT成像,在不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条件下,可显著降低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前瞻性心电门控 回顾性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麻疹肺炎胸部CT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小花 何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及其远期并发症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91例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总结其CT及高分辨率CT(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胸部CT表现:... 目的:分析儿童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及其远期并发症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91例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总结其CT及高分辨率CT(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胸部CT表现:肺间质损害91例;片絮影57例,其中受累肺叶数≥3者32例;肺实变34例,累及肺叶数≥3者18例;磨玻璃影54例,胸膜增厚24例;纵隔气肿5例,气胸2例.63例患者存在小气道病变,其中,细支气管壁增厚52例,马赛克灌注征26例,小叶中心结节影22例,树芽征9例.17例重症麻疹肺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5例患者胸部HRCT一直显示有小气道病变.结论:儿童麻疹肺炎以肺间质损害合并双肺多灶性斑片影为主要改变,常常伴有磨玻璃影、胸膜病变;合并小气道病变常见,如出现小气道改变,尤其是重症患者,应进行临床及胸部HRCT随访除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肺炎 小气道疾病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在儿童MRI检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霞 陈银 冉启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接受MRI检查的儿童的镇静作用。 方法 对300例1~〈7岁门诊MRI检查的儿童,在常规药物镇静基础上,根据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及年龄进行分组:未行睡眠剥夺组、短时段(0.1~<3.0 h)、中时段(3.0~<6.0 h)以及长时...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接受MRI检查的儿童的镇静作用。 方法 对300例1~〈7岁门诊MRI检查的儿童,在常规药物镇静基础上,根据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及年龄进行分组:未行睡眠剥夺组、短时段(0.1~<3.0 h)、中时段(3.0~<6.0 h)以及长时段睡眠剥夺组(≥6.0 h);1~<3岁组(A)、3~<5岁组(B)、5~〈7岁组(C)。对各睡眠剥夺组及各年龄组的MRI检查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300例患儿中,睡眠剥夺患儿MRI检查总成功率(223/242,92.15%)及A(91/98,92.86%)、B(66/72,91.67%)、C(66/72,91.67%)各年龄组成功率均分别较对应的未行睡眠剥夺组患儿MRI检查成功率有较显著提高(χ^2总=17.622 7;χ^2A=77.041 7;χ^2B=52.408 5;χ^2C=47.684 9,P〈0.01);趋势检验发现A、B、C各年龄组内,MRI检查成功率随患儿睡眠剥夺时段的延长均存在增高趋势(χ^2A=14.167 8,P=0.000 2;χ^2B=12.388 6,P=0.006 2;χ^2C=10.526 9,P=0.014 6)。 结论 睡眠剥夺在儿童MRI检查中有镇静作用,联合常规药物镇静能有效提高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镇静 儿童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中的百分比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田露 秦勇 蔡金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中出现的百分比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因非肾脏相关疾病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的儿童腹部...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中出现的百分比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因非肾脏相关疾病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的儿童腹部CTA影像及临床资料,共246例,男131例,女115例;年龄范围1月~<13.0岁,平均年龄(4.94±3.48)岁;所有儿童均除外左肾及左肾静脉相关疾病与变异,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按年龄分为7组:婴儿期(1月~<1.0岁)为1组,其他1.0~<13.0岁儿童以两岁为间隔分为6组。在CTA图像上,以同时具有左肾门部左肾静脉最大内径(D2)≥3倍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左肾静脉内径(D1)以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aortomesenteric angle,AMA)<45°为标准,判断是否存在"胡桃夹"现象,分析"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出现的百分比,以及AMA的变化。结果 246例中,34例(13.82%)出现"胡桃夹"现象,婴儿组出现百分比为0%,余下各组百分比依次为5.77%(3/52),12.20%(5/41),16.67%(8/48),18.75%(6/32),23.81%(5/21),28.00%(7/25),各年龄组"胡桃夹"现象出现的百分比存在显著的等级趋势性增高差异(χ~2=13.879,P<0.01),年龄越大出现百分比相对越高,而AMA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变小。结论 "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出现的百分比约为13.82%,其可以作为一种正常的解剖变异出现在一部分正常儿童中,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可避免将其过度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夹”现象 儿童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显示学龄前孤独症儿童部分脑区血流下降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卓 唐世龙 +5 位作者 张云 陈务霜 戴春梅 吴兰 刘先凡 何玲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灌注成像在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脑部的应用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3、4、5岁孤独症儿童各40名为研究组,选取2、3、4、5岁健康儿童各40名为对照组,所有儿童...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灌注成像在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脑部的应用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3、4、5岁孤独症儿童各40名为研究组,选取2、3、4、5岁健康儿童各40名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3D-T1、3D-ASL序列扫描。通过软件后处理获得脑部各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灌注值,比较分析相同年龄段孤独症儿童和健康儿童脑部各区血流灌注CBF值,找出各年龄段孤独症儿童脑部各区脑血流灌注CBF值特点。结果2岁组,孤独症儿童颞叶、海马、壳核等脑区CBF值低于健康儿童(P<0.05);3岁组,孤独症儿童额叶、颞叶、海马、壳核等脑区CBF值低于健康儿童(P<0.05);4岁组,孤独症儿童颞叶、额叶、丘脑、海马、壳核、尾状核等脑区CBF值低于健康儿童(P<0.05);5岁组,孤独症儿童颞叶、丘脑、海马、壳核、尾状核、黑质、红核等脑区CBF值低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3D-ASL技术可以反映脑血流灌注情况,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孤独症儿童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颅脑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脏和腹膜后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鹤琳 蔡金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肾母细胞瘤71例(73个肿瘤),神经源性肿瘤89例(成神经细胞瘤70例,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2例,神经节细胞...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肾母细胞瘤71例(73个肿瘤),神经源性肿瘤89例(成神经细胞瘤70例,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17例),畸胎瘤18例,淋巴瘤11例。结果肾母细胞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有包膜肿块,常引起肾脏破坏,残肾呈新月形包绕肿块,易形成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及肺内转移。成神经细胞瘤与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表现类似,多有钙化及血管包埋等征象,可侵犯肾脏,以淋巴结、颅脑、骨骼及肝脏转移常见;神经节细胞瘤表现为肾上腺区或脊柱旁体积较小的卵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早期无强化或轻微强化。淋巴瘤发生于中线附近,呈分叶状多中心融合病灶,血管包埋较松散,侵犯肾脏多为双侧。畸胎瘤发生于一侧腹膜后,钙化或骨化以及脂肪密度是其特征。结论CT对儿童肾脏和腹膜后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脏肿瘤 腹膜后肿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影像学分析:比较X线与CT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晔 余国容 +5 位作者 余世才 刘波 陈建蓉 冉启英 李昊 肖建文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739-741,共3页
目的:比较观察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对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胸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IPH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检查,将影像表现分类,并以HRCT为标准,评价X线平片和常规CT的诊断价值。结果:HRCT显... 目的:比较观察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对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胸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IPH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检查,将影像表现分类,并以HRCT为标准,评价X线平片和常规CT的诊断价值。结果:HRCT显示的肺内局限性病变包括均匀磨玻璃影(11例)、晕状影(7例)、结节影(6例)和不均匀磨玻璃影(1例);非局限性病变包括磨玻璃(3例)、细网状(7例)和细沙粒状改变(2例)。X线平片诊断上述病变征象的例数分别为7、0、2、0、1、3、0例。常规CT为10、6、4、0、3、3、0例。结论:X线和常规CT对显示IPH主要肺部改变各有优缺点,HRCT优于这2种方法。X线平片仍应作为IPH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或临床高度怀疑为继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HRCT或常规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在儿童痉挛性双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文宏 张黎 +2 位作者 干芸根 孙龙伟 何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痉挛性双瘫(SD)定量分析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对43例SD患儿的DTI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时期收集4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DTI数据,选择皮质脊髓束经过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痉挛性双瘫(SD)定量分析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对43例SD患儿的DTI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时期收集4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DTI数据,选择皮质脊髓束经过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肢及胼胝体膝部、压部为感兴趣区,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容积再现(VR);同时使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SD患儿进行临床分级。结果 43例SD患儿中,按GMFCS临床分级,Ⅰ级12例,Ⅱ级17例,Ⅲ级10例,Ⅳ级3例,Ⅴ级1例。MRI检查异常率91%,DTI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纤维束稀疏和缺失。胼胝体压部、双侧内囊后肢、双侧大脑脚ADC值较对照组偏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FA值、1-VR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膝部ADC值较对照组高,FA值和1-VR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的FA值与GMFCS临床分级呈负相关(胼胝体膝部:r=-0.44,P<0.05;胼胝体压部:r=-0.39,P<0.05;右侧内囊后肢:r=-0.76,P<0.05;左侧内囊后肢:r=-0.68,P<0.05;右侧大脑脚:r=-0.66,P<0.05;左侧大脑脚:r=-0.60,P<0.05),以内囊后肢相关性明显。结论 DTI能客观地评价SD患儿白质纤维束受损的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准确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小气道疾病的CT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欣 何玲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5-677,共3页
小气道是指管径〈2 mm,气道壁内没有软骨的支气管,具有气道阻力较小,极易被阻塞的特点。小气道疾病是指累及小气道伴或不伴有肺间质改变的一组疾病,病理本质是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以... 小气道是指管径〈2 mm,气道壁内没有软骨的支气管,具有气道阻力较小,极易被阻塞的特点。小气道疾病是指累及小气道伴或不伴有肺间质改变的一组疾病,病理本质是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以及哮喘,儿童发病率高,婴幼儿也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道疾病 儿童发病率 细支气管炎 CT 肺间质改变 气道阻力 常见病因 气道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状态下正常儿童上气道的电影MRI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鹤琳 蔡金华 +4 位作者 秦勇 刘波 李昊 黄开平 刘先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电影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形态学表现。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行头颅MRI检查的112例2~7岁无睡眠相关性疾病的儿童,行上气道矢状位电影MRI...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电影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形态学表现。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行头颅MRI检查的112例2~7岁无睡眠相关性疾病的儿童,行上气道矢状位电影MRI序列成像,将上气道分为鼻咽、口咽、口腔3段,分别评估上气道各段通气状态(静止开放、动态开放、间断闭合、持续闭合4种),测量上气道各段前后径及动度。结果 112例中,口咽部存在动度50例(44.6%),鼻咽部存在动度44例(39.3%),口腔存在动度8例(7.2%)。口咽部气道动度为(2.49±2.20)mm,鼻咽部气道动度为(2.13±0.75)mm,口腔气道动度为(1.42±0.53)mm。结论 MRI电影序列能较准确地测量上气道各段管腔直径并判断有无动度,是一种可用于评估上气道的理想检查手段。正常儿童睡眠状态下可以存在一定程度(一般小于5 mm)的气道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电影成像 上气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