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孢子虫病实验与临床研究——Ⅱ.不同动物隐孢子虫感染观察
1
作者 陈雅棠 刘约翰 +2 位作者 邹凌 沈际焜 唐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BALb/c小鼠66只、Wistar大鼠38只、豚鼠10只和家兔6只分别给予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每周2只.连续给药3周后开始用金胺—酚染色、改良耐酸染色和沙黄—美蓝染色法检查动物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小鼠隐孢子虫卵囊阳性率为71.21%(47/66);大鼠... BALb/c小鼠66只、Wistar大鼠38只、豚鼠10只和家兔6只分别给予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每周2只.连续给药3周后开始用金胺—酚染色、改良耐酸染色和沙黄—美蓝染色法检查动物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小鼠隐孢子虫卵囊阳性率为71.21%(47/66);大鼠则为34.21%(13/38).小鼠粪便中卵囊数量明显多于大鼠.小鼠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可分为大型囊(7.47μ×5.90μ)和小型囊(4.6μ×4.33μ)两种.豚鼠与家兔均未能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均未能诱发隐孢子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隐包子虫病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果内酯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唐小葵 倪小毅 +3 位作者 陈雅棠 王健 吴亚梅 卢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51-853,共3页
目的 研究白果内酯治疗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 以地塞米松皮下注射大鼠 6周诱导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用不同剂量白果内酯治疗实验大鼠 ,以免疫抑制为对照组 ,通过大鼠肺质量 /体质量的值 ,肺印片每视野的包囊均... 目的 研究白果内酯治疗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 以地塞米松皮下注射大鼠 6周诱导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用不同剂量白果内酯治疗实验大鼠 ,以免疫抑制为对照组 ,通过大鼠肺质量 /体质量的值 ,肺印片每视野的包囊均数为指标评价疗效。结果 白果内酯 2 0mg/kg、3 0mg/kg治疗组大鼠肺质量 /体质量的值分别为 0 0 0 97± 0 0 0 3 3、0 0 10 2± 0 0 0 2 1,明显低于免疫抑制组对照组 0 0 14 6± 0 0 0 3 4(P <0 0 5 )。白果内酯 2 0mg/kg、3 0mg/kg治疗组大鼠肺印片每视野的包囊均数分别为 2 3 1± 0 88、1 95± 0 5 7明显低于免疫抑制组对照组 7 3 9± 2 3 3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内酯 卡氏肺孢子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建立及病原学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雅棠 刘约翰 +2 位作者 沈际琨 唐宜 王小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纯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25mg/次,每周2次,用药7周即可成功诱发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相差显微镜直接镜检、姬姆萨氏染色(Giemsa's stain)、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GMS stain)和亚甲胺蓝染色(TBO stain)均可检出包囊。其中六亚... 纯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25mg/次,每周2次,用药7周即可成功诱发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相差显微镜直接镜检、姬姆萨氏染色(Giemsa's stain)、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GMS stain)和亚甲胺蓝染色(TBO stain)均可检出包囊。其中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可显示囊壁特征性的括弧样结构,具有确诊价值。病理改变主要为肺泡间隔增厚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中少量蜂窝状渗出物。对肺孢子虫的滋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虫病 肺孢子虫 肺炎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蒋玉富 王其南 +6 位作者 邹启园 钱元恕 李崇智 郑行萍 邱娟 刘鸿渝 叶伟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69-374,共6页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63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并与日本进口氧氟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品与进口品对632株细菌的MIC_(50)、MIC_(90)和MIC范围基本相同。国产氧氟沙星对金葡菌敏感(MIC_(50)为0.125mg/L,MIC_...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63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并与日本进口氧氟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品与进口品对632株细菌的MIC_(50)、MIC_(90)和MIC范围基本相同。国产氧氟沙星对金葡菌敏感(MIC_(50)为0.125mg/L,MIC_(90)为0.25mg/L),对肠道不同菌株均显示明显抗菌活性,对痢疾杆菌其MIC_(90)为0.06mg/L,对沙门氏菌MIC_(90)为0.25mg/L。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和哈夫尼亚菌MTC_(90)为0.25~0.5mg/L,而对绿脓杆菌和沙雷氏菌抗菌作用略差。对产β-内酰胺酶阳性和阴性的细菌的抗菌活性一致,与日本产物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抗微生物性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治疗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叶彬 陈雅棠 刘成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5,48,共4页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对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 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Wistar大鼠诱导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用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治疗实验大鼠 ,以蒿甲醚、复方磺胺为对照治疗组 ,通过存活率、存活天数、...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对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 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Wistar大鼠诱导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用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治疗实验大鼠 ,以蒿甲醚、复方磺胺为对照治疗组 ,通过存活率、存活天数、肺重、肺重 /体重比值、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等指标考核疗效。结果 双氢青蒿素 30mg/kg× 5d、6 0mg/kg× 5d治疗组的大鼠存活率提高 ,存活天数延长 ,治疗后体重增加 ,肺重、肺重 /体重比值、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低于模型对照组 ;青蒿琥酯 6 0mg/kg× 5d治疗组除存活率外 ,其余指标接近双氢青蒿素组 ;各治疗组的减虫率均高于 6 0 % ,接近复方磺胺组的73 .1%。结论 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具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双氢青蒿素 青蒿琥酯 疗效 肺孢子虫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启园 钱元恕 +4 位作者 王其南 蒋玉富 朱治本 何海霞 叶伟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用H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400mg氧氛沙星后,体内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血峰浓度于1.47h到达,为3.48±0.77μg/ml。AUC为25.31... 本文报道国产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用H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400mg氧氛沙星后,体内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血峰浓度于1.47h到达,为3.48±0.77μg/ml。AUC为25.31±6.50μg·h/ml。半衰期为4.13±0.8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IL-6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文桂 石佑恩 张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脾细胞IL-6的影响。方法:实验1采用该疫苗皮下免疫小鼠,免疫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2用该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别免疫小鼠...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脾细胞IL-6的影响。方法:实验1采用该疫苗皮下免疫小鼠,免疫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2用该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别免疫小鼠,于免疫后0、4、8、10、14和16周各剖杀4只,分离脾脏,用Sj26或PHA刺激脾细胞,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IL-6水平无明显变化;动态观察发现IL-6于疫苗免疫后8~10周达最高水平。结论:IL-6可能与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生组BCG-Si26GST疫苗 IL-6 脾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吡喹酮脂质体及吡喹酮脂质体治疗小鼠血吸虫病 被引量:1
8
作者 卓超 王小根 +2 位作者 刘约翰 余登高 余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35,共5页
本研究用逆道相蒸发法制备左旋吡喹酮脂质体和吡喹酮脂质体。左旋吡喹酮脂质低(L-PZQL)和吡喹酮脂质体(PZQL)剂量均为25和50mg/kg/次,吡喹酮(PZQ)剂量为100和200mg/kg/次,以一次灌胃连续两日治疗小鼠血吸虫病。L-PZQL50mg... 本研究用逆道相蒸发法制备左旋吡喹酮脂质体和吡喹酮脂质体。左旋吡喹酮脂质低(L-PZQL)和吡喹酮脂质体(PZQL)剂量均为25和50mg/kg/次,吡喹酮(PZQ)剂量为100和200mg/kg/次,以一次灌胃连续两日治疗小鼠血吸虫病。L-PZQL50mg/kg和100mg/kg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551%和74.5%,PZQL50mg/kg和100mg/kg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20.9%和55.7%,同剂量的L-PZQL与PZQL组减虫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ZQ200mg/kg、400mg/kg组减虫率分别为59.2%和79.1%。L-PZQL疗效较PZQ高4倍。形态学观察,化疗后血吸虫成虫皮层受损害,以L-PZQL100mg/kg组和PZQ400mg/kg组尤为明显。肝脏病理学改变提示,脂质体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脏嗜酸性由芽肿减少,以慢性虫卵结节居多,虫卵结书直径变小。实验说明,L-PZQL100mg/kg治疗小鼠血吸虫病的疗效类似于PZQ4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吡喹酮 脂质体 日本血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β-内酰胺酶的分型与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钱元恕 王其南 蒋玉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本院临床分离的354株革兰氏阴性菌中165株能判断感染来源的产酶株进行β-内酰胺酶定性检测,并首次比较研究了院内和院外感染时β-内酰胺酶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重庆地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β-内...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对本院临床分离的354株革兰氏阴性菌中165株能判断感染来源的产酶株进行β-内酰胺酶定性检测,并首次比较研究了院内和院外感染时β-内酰胺酶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重庆地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β-内酰胺酶型别分布较杂,但以OXA-2型为主(占16,36%),TEM-1型、PSE型、SHV-1型均较少,与国内其它地区和国外报道有所不同;院内和院外感染时β-内酰胺酶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院内感染时,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中分别以OXA-2和TEM-1、OXA-1、OXA-2和P-99型β-内酰胺酶为主;院外感染时则分别以OXA-2、OXA-1和OXA-3、OXA-2和TEM-2型β-内酰胺酶为主。沙雷氏菌则不分感染来源,均以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为主。 在本实验中,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分布相当广泛,在所试9属165株细菌中占到33.3~100%,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革兰氏阴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氏肺孢子虫冻存复苏后增殖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倪小毅 陈雅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64,共5页
目的 研究卡氏肺孢子虫 (Pc)冻存复苏后在细胞培养的增殖情况。观察冻存Pc复苏后接种大鼠Pc感染发生率。方法 从免疫抑制大鼠肺中分离Pc,以不同浓度二甲亚砜和甘油作冻存液冻存Pc 3个月和 1年。解冻后 ,将其分别接种于HepG - 2细胞系... 目的 研究卡氏肺孢子虫 (Pc)冻存复苏后在细胞培养的增殖情况。观察冻存Pc复苏后接种大鼠Pc感染发生率。方法 从免疫抑制大鼠肺中分离Pc,以不同浓度二甲亚砜和甘油作冻存液冻存Pc 3个月和 1年。解冻后 ,将其分别接种于HepG - 2细胞系和已免疫抑制 2周的大鼠。观察和比较冻存 3个月和 1年的Pc增殖情况及大鼠肺部Pc感染情况。 结果 以 15 %二甲亚砜冻存的Pc增殖幅度最大 ,第 4、5d可增长 7倍左右。冻存 1年与冻存 3个月的Pc增殖幅度无明显差异。接种冻存Pc后的大鼠 ,肺部Pc感染的发生率是对照组 4 .5倍。结论  15 %二甲亚砜冻存的Pc复苏后增殖率最高。冻存 1年与冻存 3个月的Pc复苏情况显著性差异。用冻存Pc接种免疫抑制大鼠 ,可使诱发大鼠Pc感染模型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冻存 复苏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的质粒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延友 王其南 +1 位作者 杜继昭 黄文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4-351,共8页
对1987年至1989年我院所分离的11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进行了质粒分析。结果表明除肺炎杆菌、沙雷氏菌和变形杆菌各1株未分离出质粒外。其余菌株均分离出质粒。共分离出质粒367个,平均每株细菌3.19个。367个质粒分属36种不同... 对1987年至1989年我院所分离的11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进行了质粒分析。结果表明除肺炎杆菌、沙雷氏菌和变形杆菌各1株未分离出质粒外。其余菌株均分离出质粒。共分离出质粒367个,平均每株细菌3.19个。367个质粒分属36种不同分子量,介于1.0kb~132kb之间。 5.5kb、3.6kb、2.0kb在我院细菌中出现最为频繁,均各占总菌株的22%以上。这些质粒在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沙雷氏杆菌和变形杆菌中均有存在,在我院的院内感染中呈流行趋势。 通过质粒消除试验和药敏分析,5.5kb质粒可能与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有关;3.6kb质粒可能是编码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耐药的基因。2.0kb质粒可能决定氯霉素的耐药。35kb和11kb分别与5.5kb和3.6kb质粒在耐药方面的作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革兰氏阴性 杆菌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1
12
作者 叶彬 陈雅棠 刘成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 Wistar大鼠 6周 ,诱导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用双氢青蒿素治疗大鼠 ,并用电镜观察大鼠肺切片中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结果 双氢青蒿素可使肺孢子虫...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 Wistar大鼠 6周 ,诱导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用双氢青蒿素治疗大鼠 ,并用电镜观察大鼠肺切片中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结果 双氢青蒿素可使肺孢子虫滋养体胞浆及包囊内出现空泡 ,线粒体肿胀、核膜破裂、内质网肿胀 ,囊内小体溶解破坏等超微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双氢青蒿素 超微结构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倪小毅 陈雅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  为了缩短诱发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时间,减少二重感染,我们对建立大鼠PCP模型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方法 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Wistar大鼠 2次/周,共4周,第2周时实验组气管内注入冻存的卡氏肺孢子虫,阴性对照注射正常... 目的  为了缩短诱发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时间,减少二重感染,我们对建立大鼠PCP模型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方法 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Wistar大鼠 2次/周,共4周,第2周时实验组气管内注入冻存的卡氏肺孢子虫,阴性对照注射正常大鼠肺匀浆,4周后剖杀大鼠。同时作常规卡氏肺孢子虫大鼠模型对照,8周后剖杀大鼠。结果 实验组大鼠PC感染90% (9/10),阴性对照组仅20% (2/10)。常规大鼠模型组虽PC感染达90%,但二重感染高达40%(4/10)。结论 在抑制大鼠免疫功能的同时气管内注入冻存的卡氏肺孢子虫,可缩短大鼠发生PCP的时间,并明显减少了二重感染。提示是一种较好的诱发大鼠PCP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地塞米松 动物模型 P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家犬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劲松 刘约翰 +2 位作者 王小根 余登高 舒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犬病 卫氏并殖吸虫病 吡喹酮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衍生物对卡氏肺孢子虫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叶彬 陈雅棠 刘成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对卡氏肺孢子虫 5SrRNA基因、线粒体rRNA大亚基基因 (mtLSUrRNA)、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 (TS)基因的影响。方法 以上述 3种药物治疗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 ,治疗结束后收集鼠肺 ,以酚 -氯仿抽提...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对卡氏肺孢子虫 5SrRNA基因、线粒体rRNA大亚基基因 (mtLSUrRNA)、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 (TS)基因的影响。方法 以上述 3种药物治疗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 ,治疗结束后收集鼠肺 ,以酚 -氯仿抽提法抽提肺总DNA。以PCR方法扩增肺孢子虫的上述 3基因 ,以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 ,并研究双氢青蒿素对基因序列的影响。结果  3种药物作用过的虫体均未见TS基因扩增产物 ,部分虫体无 5SrRNA基因、mtLSUrRNA基因扩增产物。经双氢青蒿素作用过的与正常肺孢子虫的 5SrRNA基因、mtLSUrRNA基因分别有16 5 %、15 .2 %序列差异。结论 3种青蒿素衍生物可破坏肺孢子虫TS基因。双氢青蒿素可致 5SrRNA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青蒿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在BCG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鸿 李文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绦虫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在BCG中的表达。方法:将重组质粒pBCG-Em14-3-3用电穿孔法导入BCG构建rBCG,将含有重组子的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在收菌前3天每天45℃热诱导30min,然后对表达产物作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绦虫Em14-3-3抗原编码基因在BCG中的表达。方法:将重组质粒pBCG-Em14-3-3用电穿孔法导入BCG构建rBCG,将含有重组子的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在收菌前3天每天45℃热诱导30min,然后对表达产物作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多房棘球绦虫pBCG-Em14-3-3在BCG中成功表达了Em14-3-3重组蛋白,在相对分子量为27KDa处可见明显的表达蛋白带,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1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pBCG-Em14-3-3能在BCG中高效表达,且能与鼠血清抗体发生特异结合,提示rBCG-Em14-3-3疫苗表达的Em14-3-3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Em14-3-3蛋白 BCG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三个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彬 陈雅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2,13,共4页
目的 分析我国大鼠源卡氏肺孢子虫的基因序列特征。方法 以Wistar大鼠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收集鼠肺 ,抽提DNA ,以PCR方法扩增卡氏肺孢子虫的 5SrRNA基因、线粒体rRNA大亚基基因 (mtLSUrRNA)、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基因 (TS)。... 目的 分析我国大鼠源卡氏肺孢子虫的基因序列特征。方法 以Wistar大鼠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收集鼠肺 ,抽提DNA ,以PCR方法扩增卡氏肺孢子虫的 5SrRNA基因、线粒体rRNA大亚基基因 (mtLSUrRNA)、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基因 (TS)。纯化扩增产物 ,直接测序。检索基因库 (GenBank) ,进行序列比较。结果 三个基因的PCR扩增呈阳性。感染Wistar大鼠的卡氏肺孢子虫 5SrRNA基因与gb|S78185 |S78185、gb|M 2 8193 |PMCRAA两个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3 .3 %和 91.7% ;mtLSUrRNA基因与 gb|U2 0 173 |PCU2 0 173、gb|U2 0 169|PCU2 0 169两个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76.2 %和 5 5 .2 % ;TS基因与 gb|M 2 5 4 15 |PMCTHYSY、gb|S775 10 |S775 10两个序列同源性均为 90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大鼠 序列 同源性 卡氏肺孢子虫病 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