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脏的断面解剖学
1
作者 韩景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88-195,共8页
本文用30具成年整尸(男,女各15),自胸骨柄上缘平面往下作连续横断面,选取脾脏所在各断面,结合临床需要,对其形态、毗邻。
关键词 脾脏 横断面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大鼠脑膜炎脑水肿模型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内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娟 陆蔚天 +4 位作者 杨致邦 徐进 甘胜伟 邱国平 孙善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47-1650,共4页
目的观察在幼年大鼠脑膜炎脑水肿模型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变化及内化现象,探讨AQP4及其内化在脑膜炎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幼鼠延髓小脑池注入B族溶血性链球菌建立细菌性脑膜炎模型,采用干湿质量法、伊文思蓝... 目的观察在幼年大鼠脑膜炎脑水肿模型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变化及内化现象,探讨AQP4及其内化在脑膜炎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幼鼠延髓小脑池注入B族溶血性链球菌建立细菌性脑膜炎模型,采用干湿质量法、伊文思蓝含量测定法、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脑膜炎幼年大鼠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AQP4的表达水平,运用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检测AQP4分别与早期内涵体标记物EEA1和晚期内涵体标记物MPR的共表达。结果 1实验组脑含水量(81.4±2.3)%较对照组(77.3±1.6)%明显增加(P<0.05);2实验组AQP4表达水平(57.41±7.00)%较对照组(44.50±7.45)%明显增加(P<0.05);3实验组依文思蓝含量(4.35±0.21)μg/g较对照组(4.27±0.33)μg/g无统计学差异(P>0.05);4脑膜炎模型中,AQP4分别与EEA1和MPR共表达。结论在幼年大鼠脑膜炎脑水肿模型中,脑内AQP4表达上调,同时存在AQP4内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内化 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横突孔的观察和测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宝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168-171,共4页
本文测量了重庆地区成年人干燥颈椎100套(男性58套、女性42套)横突孔的矢径和横径,观察了横突孔的形状。颈椎横突孔的形状以椭圆形较多,近圆形次之,不规则形最少;双横突孔的出现率为13.69±0.92(191例),以C_6较多。此外,还在20具尸... 本文测量了重庆地区成年人干燥颈椎100套(男性58套、女性42套)横突孔的矢径和横径,观察了横突孔的形状。颈椎横突孔的形状以椭圆形较多,近圆形次之,不规则形最少;双横突孔的出现率为13.69±0.92(191例),以C_6较多。此外,还在20具尸体中,测量了C_7横突孔下口处推静脉的外径;C_6横突孔下口处椎动脉、椎静脉和椎动脉神经的外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横突孔 椎动脉 椎静脉 椎动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对大鼠嗅球成鞘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卓飞 孙善全 +3 位作者 余维华 刘辉 邱国平 杨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290-2293,共4页
目的观察Notch-1对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OECs,用有活性的Notch质粒(NotchICV),无活性的Notch质粒(NotchVK)以及空质粒分别转染OECs,将实... 目的观察Notch-1对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OECs,用有活性的Notch质粒(NotchICV),无活性的Notch质粒(NotchVK)以及空质粒分别转染OECs,将实验对象分成NotchICV转染组,NotchVK转染组和空白质粒组,应用免疫荧光双标、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检测各组OECs中NGF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Notch-1后,OECs中NGF的表达明显增高。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NotchICV转染组OECs中NGF的表达较NotchVK转染组和空白质粒组均明显增高(P<0.05);RT-PCR结果显示,NotchICV转染组OECs中NGF mRNA的表达(0.4961±0.0269)均高于NotchVK转染组(0.2445±0.0134)及空白质粒组(0.2459±0.0160)(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tchICV转染组OECs中NGF的表达(0.8875±0.0166)均高于NotchVK转染组(0.6862±0.0592)和空白质粒组(0.6821±0.0670)(P<0.01)。结论 Notch-1转染OECs后,其NGF的表达上调,提示Notch-1能增强OECs中NGF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球成鞘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NOTC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例上海出土之成年男性整颅颅型观测
5
作者 陈纲 熊正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对800例上海出土之干燥成年男性整颅颅型进行了观测并根据指数分型。本组标本从矢状径看属中颅型、根据冠状径属中宽颅型、依垂直径则属高颅型;额型属狭额型;
关键词 颅型 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总动脉及脾动脉吻合支伴胃左动脉变异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帅 韦启瑾 +4 位作者 何鹏臣 陈伟成 程海飞 甘胜伟 孙善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5-375,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男尸过程中,发现结肠上区动脉发生较大变异(图1),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该男尸身高长165 cm,未见腹腔干。脾动脉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发自腹主动脉,其起始部外径7.74mm,发出后向左行至脾门,全长21 cm。肠系膜上动脉... 笔者在解剖1具男尸过程中,发现结肠上区动脉发生较大变异(图1),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该男尸身高长165 cm,未见腹腔干。脾动脉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发自腹主动脉,其起始部外径7.74mm,发出后向左行至脾门,全长21 cm。肠系膜上动脉在脾动脉右下方0.26 cm处由腹主动脉发出。肠系膜上动脉向右下方走行2.80 cm后向上发出肝总动脉,起始处外径5.44 mm,肝总动脉经胃幽门部后方上行,进入肝门并分为肝左、右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 肝总动脉 胃左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男尸 腹主动脉 吻合支 结肠上区 主动脉裂孔 腹腔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内溶酶体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蒋玲芳 贺桂琼 +1 位作者 汪克建 龙志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9-874,共6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内溶酶体的影响。方法:取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各6只,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内神经元和小...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内溶酶体的影响。方法:取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各6只,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内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表达以及和溶酶体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内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用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后,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过表达腺病毒干预细胞72 h,Western blot检测TFEB和溶酶体标志物水平。结果:与野生型组小鼠比较,6月龄AD转基因组小鼠LC3、p62蛋白表达增加(t=4.976,P=0.008;t=4.463,P=0.011),溶酶体标志蛋白LAMP1明显减少(t=14.91,P=0.000 1)。AD模型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明显丢失,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溶酶体表达均明显减少。与野生型组小鼠比较,AD转基因组小鼠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mTOR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t=5.501,P=0.005),TFE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5.899,P=0.004)。Aβ25-35处理使SH-SY5Y细胞TFEB和Lamp1蛋白水平均下调(t=10.94,P<0.001;t=17.22,P<0.001),过表达TFEB后,溶酶体标志物Lamp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5.136,P<0.01)。结论:Aβ引起AD转基因小鼠脑内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内溶酶体均减少,可能通过抑制mTOR/TFE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自噬 溶酶体 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康丽丽 陈俊宏 +3 位作者 何雪婷 李庭杰 高飞 杨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CT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MIBUC)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0例MIBU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CT检... 目的探讨CT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MIBUC)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0例MIBU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CT检查的盆腔淋巴结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CT检查发现MIBUC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0%,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3.8%;(2)临床分期为T1、T2、T3、T4期的MIBUC患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0、9.1%、45.5%、100%。结论(1)CT影像学检查可较好地预测MIBUC是否伴盆腔淋巴结转移;(2)随着MIBUC临床分期的进展,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相应增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CT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青 万江彤 +4 位作者 王铃嫚 王静 甘胜伟 孙善全 贺桂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17,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男尸过程中,发现其两侧椎动脉起始处走行均异常,且与交感神经节关系密切。现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10%甲醛固定的男尸1具,年龄约60岁,身高约162 cm,解剖出颈部各层次,充分暴露及修洁颈部的血管、神经,观察拍照,并测... 笔者在解剖1具男尸过程中,发现其两侧椎动脉起始处走行均异常,且与交感神经节关系密切。现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10%甲醛固定的男尸1具,年龄约60岁,身高约162 cm,解剖出颈部各层次,充分暴露及修洁颈部的血管、神经,观察拍照,并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本例标本左、右两侧椎动脉均起自锁骨下动脉,呈“S”形上行。左侧椎动脉自发出处即开始向内前方弯曲,然后向外前方上行,最后向内走行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右侧椎动脉先竖直上行1.04 cm后由内弯向外,再向内前方旋转,之后向内上走行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见图1①-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锁骨下动脉 甲醛固定 男尸 左侧椎动脉 第六颈椎横突 交感神经节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多分支变异1例
10
作者 范红波 甘胜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0,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具女尸过程中,发现其左上肢动脉分支发生较大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女尸身长约160 cm,其左锁骨下动脉直径为11 mm,在其从主动脉弓发出2.0 cm处,向前上外侧发出一条管径为7 mm的动脉干,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动脉干 分支发生 腋动脉 女尸 前上 旋肱后动脉 肩胛上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肋颈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APP/PS1小鼠皮质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α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和老年斑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伍艳君 邬开会 +5 位作者 刘茜 王依滢 邱国平 徐进 盛华均 朱淑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5-1051,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皮质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α(PI3K/GSK3α)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的分布表达,以及老年斑沉积的影响。方法基因鉴定后,3月龄雄性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野生型C57小鼠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皮质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α(PI3K/GSK3α)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的分布表达,以及老年斑沉积的影响。方法基因鉴定后,3月龄雄性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野生型C57小鼠为对照组,每组6只。电针组电针百会(GV20)和双侧肾俞(BL23)14 d。治疗后,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质区老年斑数量,PI3K亚单位P85α和P110α,以及GSK3α和pS21-GSK3α等蛋白的分布和表达。结果模型组皮质区老年斑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电针组老年斑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01)。各相关蛋白主要表达于皮质神经元胞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S21-GSK3α、P110α和P85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GSK3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S21-GSK3α、P110α和P85α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GSK3α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调节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皮质区PI3K/GSK3α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少老年斑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糖原合成酶激酶-3α 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