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补片移植后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文 时德 赵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观察犬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补片移植 ,在不同时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用e -PTFE补片修补 16条犬的腹主动脉 ,在植入后 2、4、8、12、2 0、2 8周采集标本 ,作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①内皮细胞 2周已在材料上出... 目的 :观察犬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补片移植 ,在不同时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用e -PTFE补片修补 16条犬的腹主动脉 ,在植入后 2、4、8、12、2 0、2 8周采集标本 ,作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①内皮细胞 2周已在材料上出现 ,8周时完全覆盖材料面 ;②内膜增生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 ;③在 8周以前内膜增厚较快 ,12周以后逐趋缓和 ;④补片与血管吻合处增生明显 ;⑤增生的内膜容易与材料分离。结论 :内皮细胞可以覆盖e -PTFE材料表面 ,其内膜增生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引起 ;主要原因可能是内皮细胞慢性损伤 ,血小板聚集 ,血流动力学改变 ,材料与血管顺应性不一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重建 人工血管 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交通支功能不全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勇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6-438,453,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中的意义。方法:106例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126条肢体接受检查。利用顺行性静脉造影术检查小腿交通支功能;依据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的分类(CEAP classificati...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中的意义。方法:106例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126条肢体接受检查。利用顺行性静脉造影术检查小腿交通支功能;依据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的分类(CEAP classification)将临床表现作临床分级,用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分别分析小腿内侧功能不全的交通支数目、直径与临床分级之间相互关系。结果:1. 126条肢体中共发现小腿功能不全的交通支402条,其中分布于内侧有307条(76.37%),分布于后侧和外侧有95条(23.63%)。 2. 小腿内侧功能不全的交通支的数目和直径的增加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分级的增加均呈正相关。结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皮肤改变好发于内踝区域与小腿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多分布于小腿内侧及其中下段有关。对小腿内侧交通支功能不全的治疗对改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尤其是皮肤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交通支功能不全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博 罗文军 +1 位作者 严润彬 陈若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从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HUVE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rhHGF对HUVEC的增殖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UVEC的迁移,透射电镜...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从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HUVE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rhHGF对HUVEC的增殖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UVEC的迁移,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1)rhHGF对培养的HUVEC有显著的促增殖和迁移作用,且成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rhHGF促使HUVEC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常染色质增多(3)细胞周期分布改变S期、G2/M期细胞增多。结论rhHGF能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提示其可能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
4
作者 乔正荣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的粘附由细胞膜特异性受体即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s)介导,在细胞移动,细胞间功能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对粘附作用的评价,有助于对心脑和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重新认识,抗粘附治疗的观... 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的粘附由细胞膜特异性受体即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s)介导,在细胞移动,细胞间功能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对粘附作用的评价,有助于对心脑和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重新认识,抗粘附治疗的观点有可能成为疾病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粘附作用 EC AMS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在CDFI、CTA、MRA、DSA的表现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健鸣 时德 +4 位作者 赵渝 黄晓玲 李信友 吕发金 涂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动脉瘤 (PA)、动静脉瘘 (tAVF)在CDFI、CTA、MRA、DSA表现上的特点。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在 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PA、tAVF模型 ,模型建成后行CDFI、CTA、MRA及DSA检测。结果 在 2 0个手术部位建成 16个PA模型 ,在 ... 目的 探讨创伤性动脉瘤 (PA)、动静脉瘘 (tAVF)在CDFI、CTA、MRA、DSA表现上的特点。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在 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PA、tAVF模型 ,模型建成后行CDFI、CTA、MRA及DSA检测。结果 在 2 0个手术部位建成 16个PA模型 ,在 3 0个手术部位建成 2 6个tAVF模型 ,成功率分别为 80 %和 87% ,模型在CDFI、CTA、MRA、DSA上的表现各具特点。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部PA ,tAVF模型 ,方法切实可行 ;在各检测手段上 ,其表现各具特点 ,互相补充 ,根据需要选用 ,可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模型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蒲庆华 时德 赵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研究再狭窄的发生规律及病理机制。方法:模拟临床PTCA过程,造成大鼠颈动脉扩张损伤,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观测术后不同时相点内膜、中膜的增生以及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应用透射电镜对术后不同时期血管... 目的: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研究再狭窄的发生规律及病理机制。方法:模拟临床PTCA过程,造成大鼠颈动脉扩张损伤,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观测术后不同时相点内膜、中膜的增生以及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应用透射电镜对术后不同时期血管壁的超微结构、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状态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损伤后动脉壁新生内膜于术后14~28天增厚达高峰;损伤动脉壁细胞大量增殖,中膜、内膜增殖指数分别于术后4天、9天达到峰值;增生动脉壁内膜及中膜的大部分细胞α-actin染色阳性, 而CD68染色阴性;损伤早期平滑肌细胞胞浆中肌丝成分明显减少,细胞器明显增多。结论:损伤动脉因新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管腔狭窄。VSMC的转型、增殖、迁移和分泌胞外基质是动脉过度增生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大鼠 颈动脉狭窄 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后区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赵俊 孙善全 郭学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29-731,737,共4页
目的 :为临床腹膜后手术中下腔静脉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5 0具成人尸体标本 ,在下腔静脉起始段 (左右髂总静脉汇合处至左肾静脉上缘之间 )对下腔静脉及其属支进行定位观测。结果 :(1)该段下腔静脉长 13.12± 1.5... 目的 :为临床腹膜后手术中下腔静脉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5 0具成人尸体标本 ,在下腔静脉起始段 (左右髂总静脉汇合处至左肾静脉上缘之间 )对下腔静脉及其属支进行定位观测。结果 :(1)该段下腔静脉长 13.12± 1.5 1cm ,管径 2 .2 5± 0 .2 4cm。静脉属支 8.75± 2 .0 2支 ,6 6 .3%开口于该段静脉后壁 ,6 6 .4 %位于肾段。 (2 )静脉属支 :①右睾丸 (卵巢 )静脉 (84 .9% ) ,距左肾静脉上缘 3.5 6± 0 .85cm ,汇入该段下腔静脉前壁 ;②腰静脉 (10 0 % ) ,变异大 ,均不成对 ,左腰静脉 (3~ 4支 )较右侧 (2~ 3支 )多 ;③肠系膜外科静脉 (86 % ) ,距左肾静脉上缘 6 .5 4± 1.2 1cm ,从下腔静脉前壁左侧汇入 ;④右肾上腺静脉 (2 0 % ) ;⑤右付肾静脉 (2 5 % ) ;⑥右肾周静脉 (36 % ) ;⑦右膈下静脉 (6 % )。结论 :以上对下腔静脉起始段及属支的观测结果 ,为临床腹膜后影像学及各类手术提供了新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静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6
8
作者 文斌 罗文军 +5 位作者 朱仕钦 沈庆明 孙建明 陈以宽 唐博 陈若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8-539,548,共3页
目的 :评估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适应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3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6 3条患肢中的 5 9条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另 4条患肢配合手术治疗。治疗后 3天、7天、1月、3月、9月进行随访。结果 :6 3条患... 目的 :评估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适应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3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6 3条患肢中的 5 9条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另 4条患肢配合手术治疗。治疗后 3天、7天、1月、3月、9月进行随访。结果 :6 3条患肢中的 6 2条首次治疗后大隐静脉闭塞完全 ,1条再次治疗后大隐静脉闭塞完全。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随访 2~ 9月无复发。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新技术 ;适用于CEAP静脉功能临床分级C2 ~C6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可联合手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德卫 赵瑜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91-393,401,共4页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uerger氏病 病因 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乔正荣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1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研究83例曲张静脉和10例对照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①曲张静脉囊性扩张型Ecs及S...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研究83例曲张静脉和10例对照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①曲张静脉囊性扩张型Ecs及SMC凋亡指数显著增高(P<0.01);②曲张静脉囊性扩张型Bcl-2 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囊性扩张型(P<0.05);③非囊性扩张型其Bcl-2基因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囊性扩张型和对照组(P均<0.05);④囊性扩张型其Bax 和Fas基因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非囊性扩张型和对照组(P均<0.05);⑤Bcl-2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和表达率(0.25±0.23)与Bcl-2基因蛋白(0.30±0.27)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5381(P=0.001981)和0.688216(P =0.000844)。结论:①细胞过度凋亡导致静脉血管重塑,可能是静脉曲张发病机制之一;②曲张静脉囊性扩张型其ECs和SMC过度凋亡可能与Bcl-2 mRNA、Bcl-2蛋白低水平表达及Bax、Fas高水平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细胞凋亡 凋亡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波 赵瑜 +2 位作者 时德 刘建勇 黄永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 :探讨并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 ,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寻求新的手术方法和途径。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为 12只新西兰兔行并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 ,并行动态彩色多谱勒和静脉造影检查以观察其血流状态和血... 目的 :探讨并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 ,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寻求新的手术方法和途径。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为 12只新西兰兔行并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 ,并行动态彩色多谱勒和静脉造影检查以观察其血流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12只兔带瓣静脉自体移植一次性成功 ,术后观察 4周 ,血栓形成 1只。其余血管无明显狭窄 ,形态满意 ,血流状态稳定 ,均为层流。结论 :通过显微技术建立兔并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 静脉 自体移植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研究
12
作者 孙健鸣 赵渝 +4 位作者 时德 黄晓玲 李信友 吕发金 涂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实验性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股动脉瘤、股动静脉瘘模型,行模型的血流探测,血气分析,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CTA,MRA,DSA检测,并行组织学观... 目的:探讨建立实验性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股动脉瘤、股动静脉瘘模型,行模型的血流探测,血气分析,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CTA,MRA,DSA检测,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0只新西兰白兔中成功制作动脉瘤16个,成功率80%,20只新西兰白兔中全部成功制作股动静脉瘘,并经相关检测手段证实。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切实可行,检测方法上表现各具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动静脉瘘 创伤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支功能不全在下肢静脉曲张皮肤病变中的作用
13
作者 乔正荣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87-388,共2页
采用静脉容积描记检测49例(62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结果表明:交通支功能不全组,静脉回复时间(VRT),节段性静脉容积(SVC)和静脉最大回流量(MVO)与交通支功能正常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肤营养障碍时,交通支功能不全占75.9%。... 采用静脉容积描记检测49例(62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结果表明:交通支功能不全组,静脉回复时间(VRT),节段性静脉容积(SVC)和静脉最大回流量(MVO)与交通支功能正常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肤营养障碍时,交通支功能不全占75.9%。结果提示:交通支功能不全时,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导致皮肤病变的重要原因,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是治疗皮肤病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支功能不全 皮肤病变 下肢 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节神经元中DBH的改变
14
作者 洪云 赵渝 李德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节神经元中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酶——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betahydroxylase,DBH)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例Buerger’s病患者和11例非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节神经元中DB... 目的研究下肢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节神经元中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酶——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betahydroxylase,DBH)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例Buerger’s病患者和11例非Buerger’s病患者腰交感神经节神经元中DBH的表达水平。结果Buerger’s病患者神经元内DBH表达有高于正常人的总体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H的表达增强可使血管更多的处于痉挛状态,促进了本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erger’s病 腰交感神经节 多巴胺-Β-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