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腋下小切口及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杜铭 吴庆琛 +4 位作者 刘雄 李良彬 温剑虎 秦治明 葛明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与腋下小切口 (TAMT)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发性气胸VATS 30例及TAMT治疗 4 3例 ,随访 2~ 18个月 ,对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 2 4h停用强止疼药者(% )、平均...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与腋下小切口 (TAMT)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发性气胸VATS 30例及TAMT治疗 4 3例 ,随访 2~ 18个月 ,对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 2 4h停用强止疼药者(% )、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日均较TAMT组明显缩短 (P<0 .0 5 ) ,胸管引流量较TAMT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术后 2 4小时停用强止疼药患者 (% )较TAMT组明显增加 (P <0 .0 5 )。两组均无并发症、死亡及术后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 ,且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 ,为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外科治疗 电视胸腔镜手术 腋下小切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微创技术的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永恒 向小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63-264,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微创技术 小切口 闭式体外循环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朝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46-448,共3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外科手术 手术适应证 瓣膜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诊治
4
作者 蒋迎九 温剑虎 +3 位作者 向小勇 吴庆琛 杨双强 杜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6-537,552,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病人的临床资料 ,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2 8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病人中原发性 3例 ,继发性 2 5例 ;临床表现主要为颈部包块 (2 5例 )、...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病人的临床资料 ,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2 8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病人中原发性 3例 ,继发性 2 5例 ;临床表现主要为颈部包块 (2 5例 )、胸闷不适 (2 3例 )和呼吸困难 (8例 )。胸部X线检查结合13 1Ⅰ扫描是术前的重要诊断手段。术后早期发生失语 1例 ,无手术死亡。术后 3例复发。结论 :疑有本病时应行胸部X线检查及13 1Ⅰ同位素扫描以期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是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后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5
作者 汪斌 李良彬 +2 位作者 吴庆琛 杨双强 傅仲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0-131,153,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5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径路、单纯胸腺瘤切除和扩大胸腺瘤切除术进行研究。结果胸部X线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手段,重症肌无力是常见的伴随病变,发生率为43.1%(2...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5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径路、单纯胸腺瘤切除和扩大胸腺瘤切除术进行研究。结果胸部X线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手段,重症肌无力是常见的伴随病变,发生率为43.1%(28/65)。扩大胸腺瘤切除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胸腺瘤切除。Ⅱ期以上病变进行放疗或化疗可提高疗效。结论胸腺瘤不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无论病理分期如何均应行扩大胸腺瘤切除,有利于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停搏液用于离体大鼠心脏保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双强 谭松涛 +2 位作者 杨朝坤 汪斌 陈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38-441,共4页
目的:研究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极化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入St.Thomas去极化停搏组(对照组,Ⅰ组),TTX极化停搏组(Ⅱ组)。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和Neely灌注模型,搏动稳定... 目的:研究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极化停搏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入St.Thomas去极化停搏组(对照组,Ⅰ组),TTX极化停搏组(Ⅱ组)。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和Neely灌注模型,搏动稳定后,灌注30min后停搏。将鼠心置于相应配伍的停搏液中,7℃保存5h后重新灌注心脏30min。观察各组心脏保存前后左心室收缩末压力(LVESP)和压力变化速率(±dp/dt)的恢复率、心肌酶漏出量、ATP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结果:恢复灌注后,TTX极化停搏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恢复率明显高于去极化组(P<0.01),CPK和LDH漏出量(P<0.05)明显低于去极化组,ATP含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P<0.01),心肌超微结构得到较好保护。结论:极化停搏心脏保存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去极化停搏液,在长时间供体心脏保存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停搏 Na^+通道阻滞剂 心肌保护 心脏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272例报告)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庆琛 李良彬 温剑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特别是术中防治意外损伤及保证手术安全的技术问题。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2 例中 神 经源性肿瘤占28.3%,其次为胸腺肿...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特别是术中防治意外损伤及保证手术安全的技术问题。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2 例中 神 经源性肿瘤占28.3%,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7.6%)和畸胎样瘤(20.2%);X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率为73.9%(201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266例,经颈部手术4例,颈胸分别切口同期手术2例;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或囊肿完全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术中上腔静脉损伤4例,其中1例经右心耳上腔静脉插管后修补,二期(术后2周)拔除上腔静脉插管治愈。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2.2%。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囊肿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大疱缝扎及结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 被引量:3
8
作者 杜铭 吴庆琛 +4 位作者 刘雄 李良彬 温剑虎 秦治明 葛明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84-786,共3页
目的 :研究胸腔镜下肺大疱缝扎及结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电视胸腔镜 (VATS)下使用普通胸外科的缝针及缝线肺大疱缝扎及结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 13例 ,随访 1~ 12个月 ,对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 2... 目的 :研究胸腔镜下肺大疱缝扎及结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电视胸腔镜 (VATS)下使用普通胸外科的缝针及缝线肺大疱缝扎及结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 13例 ,随访 1~ 12个月 ,对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 2 4h停用强止疼药者 (% )、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和药费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效果满意 ,无并发症、死亡及术后复发 ,平均住院日 3天 ,临床效果明显好于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住院总费用 (7372 .4 7± 871.3)明显少于应用内腔镜切开缝合器的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 (12 5 2 4 .32± 2 96 2 .18元 ) (P <0 .0 5 )。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缝扎及结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腔疗效确切 ,能取得与应用内腔镜切开缝合器VATS一样的治疗效果 ,且住院费用明显减少 ,该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外科治疗 电视胸腔镜手术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及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瓣膜替换术40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强 李朝先 +2 位作者 向小勇 杨双强 李良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6-96,98,共2页
目的:对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相关的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维持全身浅低温32~33℃;心脏缓慢跳动,进行二尖瓣替换;若行主动脉瓣替换,则钳夹主动脉的同时,进行冠... 目的:对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相关的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维持全身浅低温32~33℃;心脏缓慢跳动,进行二尖瓣替换;若行主动脉瓣替换,则钳夹主动脉的同时,进行冠状静脉窦逆灌,维持心脏缓慢跳动。结果:4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术后脑部并发症及低心排并发症。结论:采用这种新技术能够在术中对心肌进行良好的保护,术中空气栓塞是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肝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心脏瓣膜替换术 浅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原发肺癌诊治的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春 秦治明 +1 位作者 向小勇 蔡华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结合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探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1例诊断为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2例。同时性双原发肺癌5例,异时性双原发肺癌6例,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8例采... 目的结合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探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1例诊断为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2例。同时性双原发肺癌5例,异时性双原发肺癌6例,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8例采用规范的肺叶切除术;3例因肺功能差行肿物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10例获得随访,失访1例。存活1年8例(占72.7%),存活3年4例(占36.4%),存活5年1例(占9.1%),现有2例仍在随访中。结论手术切除为多原发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肺癌术后应防止治疗过度或化疗周期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肺癌 诊断 外科手术 文献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中心脏跳动与停跳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斌 李朝先 +4 位作者 向小勇 刘胡伟 廖晓刚 徐晨 王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评价心内直视术中心脏跳动的作用。方法: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及停跳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心肌组织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和进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 目的:为进一步评价心内直视术中心脏跳动的作用。方法: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及停跳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心肌组织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和进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1、血浆CGRP,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 <0.01)。两组间比较,在主动脉开放后15min、30min,术后2h、6h等4个时点的含量,不停跳组均低于停跳组(P <0.05或P <0.01)。2、心肌CGRP含量,两组内各时点与其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术后含量不停跳组高于停跳组(P <0.05)。3、不停跳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而停跳组术后较术前心肌损害加重I-II级。结论: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对心肌损伤较轻,推测并非主要是由于增加了保护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而且还减少了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具有较好心肌保护作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心肌保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跃全 陈诗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3年来开展的56例VATS手术,对VATS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3年来行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术 28例,VATS肺叶切除术 24例,肺楔形切除术4例。结果 通过与以往的常规开胸手术方法比较,作者认为VATS能减少术后胸腔...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3年来开展的56例VATS手术,对VATS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3年来行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术 28例,VATS肺叶切除术 24例,肺楔形切除术4例。结果 通过与以往的常规开胸手术方法比较,作者认为VATS能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减轻术后伤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且有伤口小、美观的优点。行周围型肺癌的肺叶切除,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有同样的安全性及生存率。结论 VATS作为一种胸外科手术的辅助手段,将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肺癌 自发性气胸 辅助手术 V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与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强 李朝先 向小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 通过心脏不停跳与停跳心内直视术对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和丙二醛影响的对比研究,客观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随机将27例二尖瓣病变患者分两组,测定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和丙二醛的变化。不停跳组... 目的 通过心脏不停跳与停跳心内直视术对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和丙二醛影响的对比研究,客观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随机将27例二尖瓣病变患者分两组,测定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和丙二醛的变化。不停跳组13例,二尖瓣替换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停跳组14例,二尖瓣替换在常规停跳方法下进行。结果 不停跳组患者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和丙二醛显著低于停跳组(P<0.01)。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效果好,对心肌损伤小,其主要原因是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肌肌钙蛋白Ⅱ 丙二醛 心内直视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分子学检测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明建 李良彬 +1 位作者 王梅 张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评价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取2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区域淋巴结共104枚,将每枚淋巴结均分为两等份,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和上皮组织特异性标志物角蛋白CK19基因的表达分析。对两法测得的淋巴... 目的:评价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取2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区域淋巴结共104枚,将每枚淋巴结均分为两等份,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和上皮组织特异性标志物角蛋白CK19基因的表达分析。对两法测得的淋巴结转移结果与常见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病人中,病理检查发现其中10例 (43.5%)淋巴结存在癌转移,淋巴结是否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CK19RT-PCR法不但证实了病理检查的结果,而且还另外发现5例病人存在淋巴结微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否与组织分化等级(P =0.035)和pTNM分期(P =0.024)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运用RT-PCR法检测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揭示食管癌固有的转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淋巴结微转移 分子学检测 临床 病理意义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铭 李良彬 +2 位作者 吴庆琛 温剑虎 秦治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方法 :1987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 ,我科共收治重症肌无力患才 4 2例 ,运用统计软件对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型、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术前激素的使用等...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方法 :1987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 ,我科共收治重症肌无力患才 4 2例 ,运用统计软件对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型、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术前激素的使用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影响机械通气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临床分型、病理类型 ,且呈正相关。结论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临床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在风湿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丛 李朝先 +2 位作者 向小勇 蒋迎久 黄阳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中对血液动力学、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研究例风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术病人。组例(年月225A10819921~年月);组例(年...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中对血液动力学、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研究例风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术病人。组例(年月225A10819921~年月);组例(年月~年月),组术前静脉给小剂量前列腺素19971B1171997120006BE1(PGE1,~10ng/kg/min20ng/kg/),μ,术前周;术后同样用法周。其它治疗方案同组。min100g/d21A结果:PGE1具有选择性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率等作用。结论:PGE1在风心病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中具有较理想的药理效果和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风湿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肺体外循环对心脏手术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向小勇 张永恒 +1 位作者 胡金晓 蒋迎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92-295,317,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的损伤和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 4只健康杂种成年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试验组为自体肺组,利用杂种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为人工肺组,除利用人工鼓泡肺作为氧合器外,其它...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的损伤和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 4只健康杂种成年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试验组为自体肺组,利用杂种犬自体肺作为氧合器;对照组为人工肺组,除利用人工鼓泡肺作为氧合器外,其它条件同试验组。动态监测所有杂种犬左、右心房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跨肺差值、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并分别取体外循环前、后的肺标本(右肺下叶3cm×3cm×2cm)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自体肺组与人工肺组体外循环过程中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显著性(P <0 .0 2 ) ;自体肺组体外循环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人工肺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2 )。体外循环后白细胞跨肺差值自体肺组低于人工肺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2 ) ;体外循环后自体肺组肺动脉压低于人工肺组,其中第30、6 0、90min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 <0 .0 2 ) ,自体肺组在整个体外循环过程中,肺动脉压低于2 0mmHg ,且肺动脉压维持平稳;肺标本组织学检查发现自体肺组肺标本毛细血管瘀血、中性粒细胞聚集均比人工肺组轻,无肺水肿、肺不张、肺泡间隙正常,无明显肺组织损伤改变。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由于白细胞的趋化性增强并隔离于肺组织中,从而引起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保护 自体肺体外循环 肺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小动脉Ⅰ、Ⅲ型胶原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迎九 李朝先 +2 位作者 向小勇 米粲 李圆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 :观察继发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肺血管壁胶原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对 79例风心病肺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测定其肺血管壁中ColⅠ、ColⅢ的变化 ,并与 1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肺血管壁ColⅠ、ColⅢ含量显... 目的 :观察继发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肺血管壁胶原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对 79例风心病肺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测定其肺血管壁中ColⅠ、ColⅢ的变化 ,并与 1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肺血管壁ColⅠ、Col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对 1~ 3级肺血管病变 ,ColⅠ、ColⅢ含量随病变加重而增多 ,而 4级病变中ColⅠ、ColⅢ含量与 3级病变比较并不增多。血管壁ColⅠ含量主要与肺血管病变分级、肺动脉平均压、心功能、年龄 4项因素有关。结论 :胶原增生参与了风心病肺血管的构形重建。重度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病变并非风心病手术禁忌的原因可能与 4级肺血管病变血管壁中ColⅠ、ColⅢ改变并不比 3级病变重有关。主要决定肺血管病变可逆性的ColⅠ含量与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肺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对风心病肺动脉高压及血气的影响
19
作者 蒋迎九 李朝先 +4 位作者 向小勇 杨双强 李强 汪斌 黄阳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对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风心病病人右心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以风心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 3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 ,观察静脉注射 0 .4mg/kg乌拉地尔前、后 10min、4 0min、6 0min右心血流动力学参数、体循环...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对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风心病病人右心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以风心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 3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 ,观察静脉注射 0 .4mg/kg乌拉地尔前、后 10min、4 0min、6 0min右心血流动力学参数、体循环血压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乌拉地尔能显著降低风心病病人的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及体循环血压 ,但对肺循环的影响要明显强于体循环 ,并几乎不引起心率、心输出量及动脉血气的改变。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 :乌拉地尔治疗术前风心病肺动脉高压可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肺动脉高压 风湿性心脏病 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带膜支架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20
作者 秦治明 吴庆琛 +3 位作者 李良彬 温剑虎 杜铭 葛明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带膜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病人的效果。方法:采用内镜法、直接法或手术法为晚期食管癌、吻合口狭窄、复发及食管-气管瘘病人21例置入22个支架。结果:除吻合狭窄50%(2/4... 目的:探讨食管带膜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病人的效果。方法:采用内镜法、直接法或手术法为晚期食管癌、吻合口狭窄、复发及食管-气管瘘病人21例置入22个支架。结果:除吻合狭窄50%(2/4)移位外,疗效满意,明显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结论: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晚期食管癌的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气管瘘 食管狭窄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