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的探讨(附58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2
1
作者 晏怡 孙晓川 唐文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方法 :总结 5 8例采用StealthStation 4 .1神经导航系统进行的颅脑手术的病例资料 ,其中各型肿瘤共 5 2例 ,脑血管畸型 4例 ,脑脓肿 2例 :位于大脑半球浅部...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方法 :总结 5 8例采用StealthStation 4 .1神经导航系统进行的颅脑手术的病例资料 ,其中各型肿瘤共 5 2例 ,脑血管畸型 4例 ,脑脓肿 2例 :位于大脑半球浅部者 2 4例 ,位于大脑半球深部者 2 1例 ,颅底 8例 ,小脑半球 2例 ,脑干 3例。结果 :颅内 5 8个病灶中 ,经神经导航手术全切除4 5个 ( 77.6 % ) ,次全切除 5个 ( 8.6 % ) ,大部切除 2个 ( 3.4 % ) ,部分切除 6例 ( 10 .3% )。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 5 2例 ( 89.7% ) ,加重 5例 ( 8.6 % ) ,死亡 1例 ( 1.7% )。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定位准确性 ,增加病灶全切除率 ,且安全可靠 ,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颅脑手术。但该神经导航系统尚不能解决术中发生因脑移位而出现的定位问题 ,作者分析导航系统在不同颅脑手术中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手术 脑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
2
作者 钟东 支兴刚 唐文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56-456,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 临床应用 止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刚 唐文渊 +1 位作者 孙晓川 晏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4-535,54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18例PNSH患者床表现、CT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组PNSH患者均无意识障碍 ,Hunt-Hess分级Ⅰ~Ⅱ级。均有头痛 ,呕吐 15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 14例 ,局灶性... 目的 :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18例PNSH患者床表现、CT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组PNSH患者均无意识障碍 ,Hunt-Hess分级Ⅰ~Ⅱ级。均有头痛 ,呕吐 15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 14例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2例。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PNSH患者临床症状轻 ,并发症少 ,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征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全红 支兴刚 何朝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 (TBI)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应用硫酸镁观察其对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损伤模型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观察中度脑损伤后 2h~ 5d伤侧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 ... 目的 :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 (TBI)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应用硫酸镁观察其对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损伤模型 ,运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观察中度脑损伤后 2h~ 5d伤侧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Tunel染色 :伤侧大脑半球广泛存在细胞凋亡 ,以受伤区周缘为甚 ,伤后 2h即可见凋亡细胞 ,2~ 3d达高峰 ,5d时减少。 2 .硫酸镁治疗后 8h~ 3d ,伤侧皮层、海马区细胞凋亡数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TBI后 ,神经元发生变性、坏死的同时 ,存在凋亡现象。硫酸镁能阻滞TB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硫酸镁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_(165)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外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青 徐忠烨 +1 位作者 程远 唐文渊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转染pDsVEGF165Redl-N1质粒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外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由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应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pDsVEGF165Redl-N1质粒转染神经干细胞;分别将PBS(A组)、神经干细胞(B组... 目的:探讨移植转染pDsVEGF165Redl-N1质粒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外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由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应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pDsVEGF165Redl-N1质粒转染神经干细胞;分别将PBS(A组)、神经干细胞(B组)、转基因神经干细胞(C组)移植到脑外伤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利用ELISA法检测转基因细胞在体内的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后局部损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变化,通过NSS评分评价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转基因细胞移植后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表达VEGF165,C组大鼠NSS评分从移植后第3天开始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大鼠NSS评分则从移植后第7天开始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大鼠微血管密度从移植后第7天开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转基因神经干细胞表达的VEGF165既可以通过促进微血管再生和改善微循环发挥保护作用又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创伤性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原发昏迷头伤患者伤后病情恶化的临床和CT分析
6
作者 缪体宗 晏怡 唐文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头伤后无原发昏迷病人病情恶化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96例无原发昏迷头伤病人伤后病情恶化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63.5%出现急性血肿和/或脑挫裂伤伴脑水肿;14.6%出现迟发性血肿或原有的血肿扩大;21.9%出现... 目的:探讨头伤后无原发昏迷病人病情恶化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96例无原发昏迷头伤病人伤后病情恶化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63.5%出现急性血肿和/或脑挫裂伤伴脑水肿;14.6%出现迟发性血肿或原有的血肿扩大;21.9%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结论:头伤后有无原发昏迷不能作为判断有无原发性脑损伤的唯一指标,对这类患者应在24h内严密观察病情,动态GCS监测并及时复查CT,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导致病情恶化的病因,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情恶化 CT 脑挫裂伤 急性血肿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颈、股动脉间PaO_2差监测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刘科 唐文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44-747,共4页
目的 :研究颈、股动脉之间PaO2 的差别与脑损伤以及与颅脑外伤预后之间的关系 ,旨在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提供一种方便、安全、实用的脑氧监测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各型颅脑损伤 4 0例 ,按GCS评分分 4组 ,入院后 6h内同时抽取颈动脉和... 目的 :研究颈、股动脉之间PaO2 的差别与脑损伤以及与颅脑外伤预后之间的关系 ,旨在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提供一种方便、安全、实用的脑氧监测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各型颅脑损伤 4 0例 ,按GCS评分分 4组 ,入院后 6h内同时抽取颈动脉和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在随后 5天做连续动态颈、股动脉PaO2 和PaCO2 监测。全组中 2 6例于入院后同时行双侧脑底部大脑前、中动脉TCD检查。结果 :(1)Ⅰ组及Ⅱ组的颈动脉PaO2 显著低于股动脉PaO2 (P <0 .0 5 ) ;Ⅲ、Ⅳ组颈、股动脉PaO2 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2 )死亡及植物生存组颈动脉PaO2 在连续 5天监测中始终明显低于股动脉PaO2 (P <0 .0 5 ) ;而治愈和致残组没有这种差别。 (3)Ⅰ、Ⅱ组病人有颅内压增高的TCD表现 ,并且颈、股动脉PaO2 差随大脑中动脉的舒张期流速(Vd)的降低而增加。结论 :随着颅内压增高 ,脑部血流循环淤滞 ,使颈动脉PaO2 显著低于股动脉。因此 ,颈、股动脉PaO2 之差反映了脑颅脑损伤后存在氧的供给不足 ,提示尽管外周血PaO2 正常 ,并不意味着脑部氧供应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颈动脉 股动脉 PA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酶抑制神经母细胞瘤Bcl-2的表达及增强顺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程远 王世波 冯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3-124,127,共3页
目的 :研究抗Bcl- 2mRNA的锤头型核酶 (RibozymeRZ)基因抑制神经母细胞瘤 (SK -N -SH)生长以及增强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方法 :(1)应用电穿孔法 ,分别将整合有抗Bcl- 2mRNA核酶的缺陷性逆转录病毒载体 pDOR -RZ和空载体pDOR -neo导入S... 目的 :研究抗Bcl- 2mRNA的锤头型核酶 (RibozymeRZ)基因抑制神经母细胞瘤 (SK -N -SH)生长以及增强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方法 :(1)应用电穿孔法 ,分别将整合有抗Bcl- 2mRNA核酶的缺陷性逆转录病毒载体 pDOR -RZ和空载体pDOR -neo导入SK -N -SH细胞。 (2 )用免疫细胞染色法定性观察肿瘤细胞内Bcl- 2蛋白的表达 ;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 (FCM)测定Bcl- 2蛋白含量。 (3)MTT法检测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结果 :(1)转染RZ组Bcl- 2蛋白合成受到抑制 ,(2 )顺铂增敏试验表明顺铂对转RZ组杀伤作用增强。结论 :将抗Bcl- 2核酶基因转入神经母细胞内 ,(1)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内Bcl- 2蛋白的合成 ,促进瘤细胞死亡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酶 BCL-2 基因治疗 神经母细胞瘤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100B蛋白表达增加与脑血管痉挛有关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果 马颖 +3 位作者 程远 陈维福 谢宗义 朱凤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在基底动脉中的表达,探讨S100B蛋白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关系,进一步阐述SAH后CVS的发生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在基底动脉中的表达,探讨S100B蛋白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关系,进一步阐述SAH后CVS的发生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实验组。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又将实验组分为SAH后第1、3、4、7、14天组,病理切片观察基底动脉病理改变;测定S100B蛋白染色含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基底动脉中S100B蛋白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H后在第3天时出现明显的血管腔变小;7 d时血管痉挛达高峰;14 d时动脉改变较7 d时有减轻;基底动脉中S100B蛋白主要表达位于平滑肌细胞。SAH后第3天开始表达增强,7 d时表达最强,14 d时减弱。结论SAH后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的表达强度不一,随着CVS加重表达越强,在第7天达高峰。S100B蛋白的表达可能与CV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H CVS SIOOB蛋白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朝晖 支兴刚 +1 位作者 唐文渊 石全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2-464,47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方法 :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Feeney’smodel) ,分别在伤前 1/2h及伤后 6、12、2 4、4 8、72、12 0h测定轻、中、重型脑损伤动物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值。运用正常血糖 -高...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方法 :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Feeney’smodel) ,分别在伤前 1/2h及伤后 6、12、2 4、4 8、72、12 0h测定轻、中、重型脑损伤动物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值。运用正常血糖 -高血胰岛素钳夹技术 ,检测大鼠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 2 4h后BG60 -12 0 、GIR60 -12 0 、ISI等 3个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结果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血糖含量升高的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 ,大鼠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 2 4hBG60 -12 0 显著地升高 ,GIR60 -12 0 、ISI显著地降低。结论 :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 ,大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地升高 ,高水平的胰岛素未能起到相应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胰岛素抵抗 正常血糖-高血胰岛素钳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L-1型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颖 程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26-528,共3页
目的 :评估YL - 1型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 138例采用YL - 1型颅内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回顾性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比较年龄、手术时间、入院时GCS和血肿量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①各年龄组... 目的 :评估YL - 1型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 138例采用YL - 1型颅内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回顾性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比较年龄、手术时间、入院时GCS和血肿量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①各年龄组病死率无差别 ;②出血时间越短 ,病死率越高 ;③入院时GCS越低 ,病死率越高 ;④血肿量越大 ,病死率越高。结论 :本研究表明年龄不能作为限制YL - 1型针穿刺碎吸术指征 ,手术效果取决于血肿量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侵袭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监测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但炜 唐文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目的 :通过定量脑电图监测 ,探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急性脑伤患者不同伤情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 12h内入院的急性脑损伤患者 86例 ,按伤情轻重分为GCS3~ 5分、GCS6~ 8分、GCS9~ 12分 3组。每组再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纳洛... 目的 :通过定量脑电图监测 ,探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急性脑伤患者不同伤情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 12h内入院的急性脑损伤患者 86例 ,按伤情轻重分为GCS3~ 5分、GCS6~ 8分、GCS9~ 12分 3组。每组再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又分为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用定量脑电图监测 ,观察用药前、用药后 30min、1h、2h、2 4h、4 8h、72h、12 0hδ频段相对功率值及总功率值的变化。结果 :GCS9~ 12分 ,纳洛酮治疗组用药 1h后定量脑电图两个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大小剂量间无差异 ;GCS6~ 8分 ,大小剂量组用药 1h后脑电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大小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对GCS3~ 5分组 ,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两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文选用的小剂量与大剂量纳洛酮对中型脑伤有治疗作用 ,但两种剂量的疗效无差异 :对GCS6~ 8分重型脑伤 ,上述两种剂量虽都有疗效 ,但大剂量组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定量脑电图 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凋亡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詹彦 支兴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 :研究短链脂肪酸盐丁酸钠对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 - 4 4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方法 :通过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以 2mmol/L和 4mmol/L丁酸钠处理SHG - 4 4细胞 ,用MTT比色试验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增殖 ,电子显微镜、线... 目的 :研究短链脂肪酸盐丁酸钠对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 - 4 4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方法 :通过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以 2mmol/L和 4mmol/L丁酸钠处理SHG - 4 4细胞 ,用MTT比色试验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增殖 ,电子显微镜、线粒体跨膜电位 (△ψm)检测以鉴定细胞凋亡。 结果 :①SHG - 4 4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PCNA表达减弱 ;②4mmol/L丁酸钠明显诱导SHG - 4 4细胞凋亡 ,电镜下可见细胞膜内陷自行分割包裹碎裂的核片段和部分胞浆 ,脱离细胞主体 ,形成凋亡小体 ;罗丹明 12 3染色示凋亡细胞△ψm下降。 结论 :丁酸钠能抑制人脑胶质瘤SHG - 4 4细胞的增殖 ,4mmol/L丁酸钠能诱导SHG - 4 4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胶质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剑波 孙晓川 +2 位作者 余政 邓超 徐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手术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全红 支兴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瘤组织中survivin、bcl-2、bax蛋白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10例进...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瘤组织中survivin、bcl-2、bax蛋白的表达,与正常脑组织10例进行对照。结果:胶质瘤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2.5%,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阳性表达率0%(P<0.05),其中Ⅲ级、Ⅳ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80.0%,明显高于Ⅰ~Ⅱ级的阳性表达率16.7%(P<0.01);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而与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对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起作用;survivin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脑胶质瘤的发展中分别起协同和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SURVIVIN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16
作者 石全红 支兴刚 +1 位作者 唐文渊 何朝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32-734,共3页
目的 :观察兴奋性氨基酸 (EAA)在创伤性颅脑损伤 (TBI)后的变化 ,探讨硫酸镁对EAA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应用氨基酸微量分析仪检测正常组、假损伤组、损伤及损伤给药组脑脊液中谷氨酸 (Glu)和天门冬氨酸(Asp)。结... 目的 :观察兴奋性氨基酸 (EAA)在创伤性颅脑损伤 (TBI)后的变化 ,探讨硫酸镁对EAA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 ,应用氨基酸微量分析仪检测正常组、假损伤组、损伤及损伤给药组脑脊液中谷氨酸 (Glu)和天门冬氨酸(Asp)。结果 :1.伤后 2hEAA升高最明显 (P <0 .0 5 ) ,随后逐渐降低 ,12h与正常组、假损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硫酸镁对伤后 2hEAA的抑制作用最显著 (P <0 .0 5 ) ,在 12h、2 4h、4 8h、72h对EAA抑制作用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BI早期EAA大量释放。镁剂可抑制早期EAA释放 ,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硫酸镁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天门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占位性疾病手术前后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
17
作者 但炜 唐文渊 何建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通过AEEG监测,了解颅内占位性疾病手术前后的脑机能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60例颅内占位性疾病者,术前1~3天、术后1周、术后1~3月分别观察其AEEG表现。结果:(1)AEEG术前、术后1周或术后1~3月异常率分别为88.1%、97.7%、77.7%... 目的:通过AEEG监测,了解颅内占位性疾病手术前后的脑机能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60例颅内占位性疾病者,术前1~3天、术后1周、术后1~3月分别观察其AEEG表现。结果:(1)AEEG术前、术后1周或术后1~3月异常率分别为88.1%、97.7%、77.7%。(2)术前无癫痫发作组,术后新发癫痫17例,提示手术对大脑皮质的损害,可能增加致痫机会。结论:AEEG对颅内占位性疾病术前术后的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及手术对脑机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脑电图 颅内占位性疾病 AEEG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治疗
18
作者 陈维福 程远 刘德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 :探讨危重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我科采用微侵袭手术方法治疗危重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治疗 ,包括控制血压 ,加强呼吸道管的护理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方案选择以及高血糖、脑水肿、消化道出血... 目的 :探讨危重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我科采用微侵袭手术方法治疗危重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治疗 ,包括控制血压 ,加强呼吸道管的护理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方案选择以及高血糖、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营养等对症治疗。结果 :5 0例危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死亡 9例 ,病死率为 18% ;3月后随访 ,日常生活能力 (Activi tyDailyLiving ,ADL)Ⅰ~Ⅲ达 76 %。 结论 :危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不仅需要手术方法的微侵袭 ,而且围手术期积极的病理生理学、病原学、营养和对症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围手术期 微侵袭外科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方法处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术中导管断裂1例报道
19
作者 何朝晖 支兴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脊髓血管造影术 手术中 导管断裂 非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脑氧代谢角度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
20
作者 何建国 唐文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9-161,175,共4页
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组织氧分压 (Braintissueoxygenpressure -PbrO2 )变化进行监测、分析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重型脑外伤患者 4 2例 ,分为亚低温组、对照组。亚低温组于伤后 12... 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组织氧分压 (Braintissueoxygenpressure -PbrO2 )变化进行监测、分析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重型脑外伤患者 4 2例 ,分为亚低温组、对照组。亚低温组于伤后 12h内行亚低温治疗 ( 32~ 34℃ ) ,时程 3~ 5天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两组均持续监测PbrO2 ,并对不同时段PbrO2 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和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 (GCS6~ 8分 )患者于降温前、降温 4h时段及复温后的PbrO2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亚低温组在降温 2 4、4 8、72h时段PbrO2 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亚低温组与对照组特重型颅脑损伤 (GCS3~ 5分 )患者各时段PbrO2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亚低温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GCS6~ 8分 )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同时也降低了PbrO2 ;对特重型颅脑损伤 (GCS3~ 5分 )无明显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亚低温 脑氧分压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