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立 张晓恒 +1 位作者 高渝军 李荣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了4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15例正常对照的血浆及组织中CGRP的含量和其与溃疡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在各溃疡组血浆CGRP的浓度与正常...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了4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15例正常对照的血浆及组织中CGRP的含量和其与溃疡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在各溃疡组血浆CGRP的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降低。溃疡活动期血浆CGRP浓度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1。愈合期含量较高,疤痕期浓度逐渐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溃疡边缘粘膜组织中CGRP的含量明显低于自身正常粘膜组织及对照组粘膜组织中的含量,且粘膜组织中CGRP的含量与溃疡面积无相关性(r = 0.2526, P >0.05)。结论: 本组试验结果提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消化性溃疡的修复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低水平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能是溃疡形成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消化性溃疡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勃龙改善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被引量:3
2
作者 古赛 唐承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 :探讨替勃龙能否改善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4 3例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分别给予替勃龙、西沙必利及替勃龙 +西沙必利 ,治疗 4周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上腹胀痛、餐后胀满、早... 目的 :探讨替勃龙能否改善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4 3例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分别给予替勃龙、西沙必利及替勃龙 +西沙必利 ,治疗 4周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上腹胀痛、餐后胀满、早饱、暖气等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在随机分成的 3组中再随机各抽出 2 0例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胃 30min排空率及胃半排空时间 ,观察治疗前后胃动力的变化。结果 :3组药物治疗后 2周和 4周上腹胀痛、餐后胀满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西沙必利治疗后 2周和 4周对早饱、暖气症状无明显缓解 ,替勃龙及替勃龙 +西沙必利则对所观察的所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 ,替勃龙改善早饱和嗳气症状优于西沙必利 ,但与西沙必利合用无增强效应。 3种药物治疗后 ,胃 30min排空率均明显增加、胃半排空时间缩短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 3种治疗方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替勃龙能通过增强胃动力 ,明显改善部分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 ,疗效优于促动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替勃龙 绝经期 胃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国庆 沈鼎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9-361,共3页
本文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AC)与肝炎后肝硬化(HC)的临床特点并相比较,结果显示:职业分布 AC 以工人发病率最高占62.9%,明显高于其它职业(P<0.01),HC 以工人(48.2%)和干部(43.1%)居多,与其它职业也有显著差异(P<0.01)... 本文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AC)与肝炎后肝硬化(HC)的临床特点并相比较,结果显示:职业分布 AC 以工人发病率最高占62.9%,明显高于其它职业(P<0.01),HC 以工人(48.2%)和干部(43.1%)居多,与其它职业也有显著差异(P<0.01),年龄分布 AC>60岁组占33.9%,明显高于 HC 组(13.5%)(P<0.01),HC<40岁组占39.9%,明显高于 AC 组(24.2%)(P<0.05);AC 的临床特点以肝功能损害占优势,而 HC 则以门脉高压的表现为主。本研究为临床防治发病率日益增多的 AC 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 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AC 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云 戴立里 +3 位作者 沈鼎明 姚云清 张大志 王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8-49,52,共3页
目的:为深入探讨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探索经济、稳定的肝星状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18%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星状细胞。结果:星状细胞的得率为1×107~3&... 目的:为深入探讨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探索经济、稳定的肝星状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18%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星状细胞。结果:星状细胞的得率为1×107~3×107/肝,纯度为90%,存活率为96%。结论:原位循环灌流法是有效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分离 原位循环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霞 王丕龙 陶小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 )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时 ,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变化 ,探讨As2 O3 抗肝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 - 772 1,用 2 μmol/LAs2 O3 处理 72h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 )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时 ,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变化 ,探讨As2 O3 抗肝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 - 772 1,用 2 μmol/LAs2 O3 处理 72h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率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yclinD1、cyclinA、p2 1蛋白的表达。 结果 :As2 O3使SMMC - 772 1细胞周期阻滞在G0 /G1、S期 ,与对照组比较 ,As2 O3 在诱导SMMC - 772 1细胞发生凋亡的同时 ,p2 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对照组 1.12 8;As2 O3 组 :3.794 ) ,cyclinD1、cyclin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对照组 :3.6 4 7,2 .833;As2 O3组 :1.133,1.179)。结论 :As2 O3 能干扰细胞周期的进程 ,诱导SMMC - 772 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上调p2 1蛋白及下调cyclin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肝细胞癌 凋亡 细胞周期 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与奥曲肽联用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霞 陶小红 +1 位作者 汤为学 谯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 )与奥曲肽 (octreotide)联用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及细胞凋亡的作用 ,探讨其对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As2 O3 和octreotide共同处理肝癌细胞株SMMC - 772 1,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 )与奥曲肽 (octreotide)联用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及细胞凋亡的作用 ,探讨其对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As2 O3 和octreotide共同处理肝癌细胞株SMMC - 772 1,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率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s2 O3 与octreotide联用可明显抑制SMMC - 772 1的生长 ,两药合用的中效浓度分别为 2 .0 2 2 1μmol/L和 8.0 88μmol/L ,较两药单用时的中效浓度低 (As2 O3 单用为 3.70 7μmol/L ,octreotide单用为 2 2 .6 37μmol/L)。且两药合用可将肝癌细胞阻滞于S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 结论 :As2 O3 可与Octreotide协同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的增殖 ,又能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奥曲肽 联合应用 增殖 凋亡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贤 戴立里 +1 位作者 贾丽萍 郑元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40%CCl4和5%乙醇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黄芪注射液组给予黄芪注射液(800mg/kg·d)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七周后测定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蛋白(LN)含量,肝组织...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40%CCl4和5%乙醇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黄芪注射液组给予黄芪注射液(800mg/kg·d)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七周后测定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蛋白(LN)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LN的表达,HE、VG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血清HA、LN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MDA明显减少(P<0.01),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组织L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减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与其抗氧化作用及减少LN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黄芪注射液 透明质酸酶 层粘蛋白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除幽门螺杆菌过程中血清特异性IgG、IgA、IgM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丕龙 杨致邦 +3 位作者 余建平 龚能平 李华平 李宗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6-68,共3页
研究清除HP过程中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方法51例pU伴Hp感染者,用三联疗法清除Hp,用ELISA法前瞻性定量检测血清特异性IgG、IgA、Ig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9周,23例Hp转阴者,IgG、lgA、lgM平均滴度比治疗前分别下降14·2%、15.1%... 研究清除HP过程中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方法51例pU伴Hp感染者,用三联疗法清除Hp,用ELISA法前瞻性定量检测血清特异性IgG、IgA、Ig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9周,23例Hp转阴者,IgG、lgA、lgM平均滴度比治疗前分别下降14·2%、15.1%、7.2%。20周时分别下降32.5%、34.0%、7.0%。治疗前后IgG、IgA、滴度有显著性差异(t—3·83、3·56,P<0·01)。治疗无效者16例,三类抗体呈上升趋势,其中9周时ItA、ItM滴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50、2.84,0.05>P>0.01);12例9周转阴,而20周又阳性者,三类抗体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尤以IgA、变化较为显著(F=3.46,0.05>P>0.01)。结论ELISA法定量检测IgG、IgA滴度的改变可以评价药物清除Hp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幽门螺杆菌 IGG IGA 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美舒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谯敏 高青 +1 位作者 王丕龙 张俊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54-656,660,共4页
目的 :体外研究尼美舒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 - 790 1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 (FCM)、电镜等技术 ,体外研究尼美舒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 - 790 1增殖和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MTT显示尼美舒利 ... 目的 :体外研究尼美舒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 - 790 1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 (FCM)、电镜等技术 ,体外研究尼美舒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 - 790 1增殖和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MTT显示尼美舒利 (12 .5~ 4 0 0 μmol/L)呈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 - 790 1的增殖。FCM显示 ,DNA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S期、G2 /M期细胞比例升高 ,G1期细胞比例下降 ,阻止细胞周期的进展。电镜下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 :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缩 ,凋亡小体形成等。结论 :尼美舒利体外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 - 790 1生长 ,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阻止细胞周期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尼美舒利 细胞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道荣 王丕龙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利用RNA干扰 (RNAinterfering ,RNAi)技术 ,以DNMT1(DNAmethyltransferase 1)为靶基因 ,设计构建重组体 ,并进行序列分析 ,为下一步探索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打好基础。方法 :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两条DNA序列 ,经退火成互补... 目的 :本研究利用RNA干扰 (RNAinterfering ,RNAi)技术 ,以DNMT1(DNAmethyltransferase 1)为靶基因 ,设计构建重组体 ,并进行序列分析 ,为下一步探索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打好基础。方法 :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两条DNA序列 ,经退火成互补双链 ,再克隆至载体pTZU6 +1中构建重组体 ,转化JM10 9菌株 ,提取质粒行酶切鉴定后 ,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将合成的DNA序列退火后克隆到载体上 ,经测序鉴定确实为所需序列。结论 :DNMT1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和序列分析 ,可进一步利用克隆所得的小RNA序列干扰DNMT1的mRNA转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T1 RNA干扰 重组体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燕 左国庆 汤为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和凋亡的情况 ;免疫组...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和凋亡的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 3,Bcl- 2 ,Bax ,Fas等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奥沙利铂对HepG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细胞阻滞于S期和G2 /M期 ,G0 /G1期细胞减少 ,作用 72h出现凋亡峰 ,电镜可以找到凋亡小体 ,免疫组织化学表明Bax表达增强 ,突变型 p5 3、Bcl- 2表达减弱 ,Fas表达无差异。 结论 :奥沙利铂具有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 ,其机制与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和抗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肝细胞癌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对QGY细胞的作用:G_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松 左国庆 +1 位作者 沈鼎明 沈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 :观察微管稳定剂紫杉醇对肝癌QGY细胞的作用。方法 :检测紫杉醇对QGY细胞作用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紫杉醇作用后细胞形态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随着作用时间及药物浓度的增加 ,紫杉醇... 目的 :观察微管稳定剂紫杉醇对肝癌QGY细胞的作用。方法 :检测紫杉醇对QGY细胞作用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紫杉醇作用后细胞形态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随着作用时间及药物浓度的增加 ,紫杉醇对QGY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就越明显。 5 6 μmol/L紫杉醇作用 72h ,细胞生长抑制率达 78.6 % ,形态学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G2 /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结论 :紫杉醇诱发的人肝癌细胞的凋亡与细胞分裂期阻滞密切相关 ,这一作用机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肝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COX-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青 刘兴 王丕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6-278,315,共4页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 2 (cyclooxygenase - 2 ,COX - 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4 3例胃癌患者COX - 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用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的情况。...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 2 (cyclooxygenase - 2 ,COX - 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4 3例胃癌患者COX - 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用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的情况。分别计算细胞增殖指数 (MI)和凋亡指数 (AI)。结果 :胃癌组织COX - 2表达的阳性率为 6 0 .4 7%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COX - 2的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无关。COX - 2阳性胃癌组中MI高于COX - 2阴性胃癌组 ,而AI却低于COX - 2阴性胃癌组 (P均 <0 .0 1)。结论 :COX - 2的过度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环氧化酶-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菌丝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糖原影响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霞 吴小翎 +2 位作者 刘玉侃 沈薇 沈鼎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虫草菌丝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糖原的动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CC1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和虫草组。于造模3周、6周、9周分批处死大鼠,取血及肝组织标本。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生化法测... 目的:探讨虫草菌丝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糖原的动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CC1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和虫草组。于造模3周、6周、9周分批处死大鼠,取血及肝组织标本。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生化法测定血清ALT、ALB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浓度,蒽酮试剂法测定肝糖原浓度,观察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①3、6周虫草组大鼠血清ALT、ALB及HA浓度与对应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9周虫草组大鼠血清ALT、HA浓度显著低于9周模型组大鼠(P<0.05),而其血清ALB浓度则显著高于9周模型组大鼠(P<0.05):②所有虫草组及模型组大鼠肝糖原浓度均低于正常大鼠(P<0.01),且3、6、9周虫草组大鼠肝糖原浓度与对应模型组无差异(P>0.05);③3、6、9周大鼠间肝糖原浓度均无差异(P>0.05),即其肝糖原浓度无时间动态改变。结论:虫草菌丝在抗肝纤维化的同时不能改善肝糖原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菌丝 实验 肝纤维化 肝糖原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与胃粘膜损伤及增殖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霞 屈健宁 沈鼎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基因)与胃粘膜损伤及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例患者Hp的cagA基因,并经HE染色评定胃粘膜炎症程度、肠化生、淋巴小结及萎缩的发...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基因)与胃粘膜损伤及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例患者Hp的cagA基因,并经HE染色评定胃粘膜炎症程度、肠化生、淋巴小结及萎缩的发生率,免疫组化检测胃粘膜细胞核增殖抗原指数(PCNA LI%)。结果:37/50例含有cagA基因,消化性溃疡cagA基因阳性率高于慢性胃炎(P<0.01);cagA基因阳性者炎症程度和PCNA LI%均高于阴性者(P <0.05);但两组肠化生﹑淋巴小结及萎缩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cagA基因阳性Hp感染后可增加胃粘膜的炎性损伤及细胞增殖。cagA基因为Hp毒力指标之一,但并非致病的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俊文 王丕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镜诊断为食管炎的病人 14 88例 ,根据食管炎的Tytagat内镜分级将其分为Ⅰ~Ⅴ五级 ;取胃黏膜组织 ,用HP检测试纸行快速尿素酶测定 ,对照组慢性胃炎的病人 16 0 0例 ;消化性...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镜诊断为食管炎的病人 14 88例 ,根据食管炎的Tytagat内镜分级将其分为Ⅰ~Ⅴ五级 ;取胃黏膜组织 ,用HP检测试纸行快速尿素酶测定 ,对照组慢性胃炎的病人 16 0 0例 ;消化性溃疡的病人 16 0 0例。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6 3.0 4 %。胃炎组感染率 6 5 .15 % ,同反流性食管炎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 )。溃疡组感染率为 74 .5 0 % (P <0 .0 1)。Ⅰ~Ⅴ级反流性食管炎中反流性食管炎愈重HP检出率愈低(P <0 .0 1) ;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同HP感染严重程度成负相关 (P <0 .0 1)。结论 :1)幽门螺杆菌感染同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关系尚有争议。 2 )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保护的作用。 3)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应在反流性食管炎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而药物未停的情况下 ,谨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胃镜 快速尿素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在顺铂致HepG_2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伟庆 沈薇 沈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57-959,共3页
目的 利用Acivicin阻断GGT的功能 ,观察其单独对HepG2 凋亡及联用顺铂后对HepG2 的凋亡、细胞内ROS产生的影响。方法 细胞毒性测定采用MTT法。Acivicin和顺铂分别或联合处理HepG2 细胞。采用DCFH DA能被ROS作用发光的特性。通过流式... 目的 利用Acivicin阻断GGT的功能 ,观察其单独对HepG2 凋亡及联用顺铂后对HepG2 的凋亡、细胞内ROS产生的影响。方法 细胞毒性测定采用MTT法。Acivicin和顺铂分别或联合处理HepG2 细胞。采用DCFH DA能被ROS作用发光的特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ROS的变化。凋亡检测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法 (TUNEL法 )。结果 MTT法测定HepG2 IC50 值Acivicin为 1 4mmol L ,顺铂为 67μmol L。Acivicin 1 4mmol L和顺铂 67μmol L以及Acivicin( 1 4mmol L) +顺铂 ( 67μmol L)HepG2 2 4h细胞内的ROS显著升高 ,尤其是在当与顺铂联用时HepG2 细胞内的ROS升高就更加明显。TUNEL法测定Acivicin( 1 4mmol L)在 2 4、48、72h致HepG2 的凋亡率分别分 ( 16 3± 3 5 ) %、( 2 7 9± 4 3 ) %、( 4 7 2±3 0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顺铂 ( 67μmol L)HepG2 2 4h的凋亡率为 ( 73 4± 1 5 ) %,Acivicin( 1 4mmol L)+顺铂 ( 67μmol L)HepG2 2 4h的凋亡率为 ( 94 7± 0 5 ) %,较单用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顺铂致HepG2 凋亡的机制之一是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Acivicin抑制GGT ,干扰GSH代谢 ,可致HepG2 细胞内的ROS升高 ,使细胞凋亡 ,并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活性氧 凋亡 HEP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A基因阳性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DNA损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洁平 沈鼎明 +1 位作者 杨致邦 高晋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28-930,共3页
目的 研究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制备 Hp培养滤液,PCR鉴定CagA基因。采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观察Hp(CagA+)培养滤液对GES-I细胞DN... 目的 研究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制备 Hp培养滤液,PCR鉴定CagA基因。采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观察Hp(CagA+)培养滤液对GES-I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Hp(CagA+)培养滤液可使GES-I细胞形成彗星现象。结论 HP(CagA+)培养滤液可以导致GES-I细胞的DNA损伤。DNA损伤可能是CagA诱导 GES-I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 胃粘膜上皮细胞 DNA损伤 HP感染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时Kupffer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左国庆 龚建平 +1 位作者 何松 刘长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目的 :观察酒精性肝病大鼠Kupffer细胞 (KCs)Toll样受体 (TLR) 4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及其在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2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乙醇喂养组 (E组 )和葡萄糖喂养组 (C组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KCs膜上TLR4蛋白的合成 ;用... 目的 :观察酒精性肝病大鼠Kupffer细胞 (KCs)Toll样受体 (TLR) 4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及其在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2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乙醇喂养组 (E组 )和葡萄糖喂养组 (C组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KCs膜上TLR4蛋白的合成 ;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 (RT -PCR)测定KCs中TLR4mRNA的表达 ;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法测定门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 ,并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 :E组KCs膜TLR4蛋白表达较C组显著增强 ;E组TLR4mRNA的表达也显著高于C组 (P <0 .0 1) ;E组血浆内毒素浓度明显高于C组 (P <0 .0 1) ;E组肝组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结论 :乙醇能诱导大鼠肝脏KCs合成TLR4蛋白及表达TLR4基因 ,TLR4在乙醇所致的肝损害中可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酒精性肝病 KUPFF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缺铁性贫血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道荣 王丕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48-550,558,共4页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疗 铁代谢动力学 微生物学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