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击伤后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被引量:8
1
作者 马智华 万立华 +1 位作者 晏珩 潘守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研究电击伤后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筛选与心肌电损伤过程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将大鼠心脏电击伤3 h后的心肌组织(电击组)和正常心肌组织(对照组),分别提取总RNA,制备Cy5-dCTP和Cy3-dCTP的标记的cDNA探针,并与B ioStar-40... 目的研究电击伤后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筛选与心肌电损伤过程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将大鼠心脏电击伤3 h后的心肌组织(电击组)和正常心肌组织(对照组),分别提取总RNA,制备Cy5-dCTP和Cy3-dCTP的标记的cDNA探针,并与B ioStar-40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经扫描后,计算机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电击伤后心肌组织中共有71个基因或EST发生差异表达,其中35个基因或EST表达上调,36个基因或EST(expressed sequencetags)表达下调。这些基因涉及凝血、炎症反应、信号转导及机体自稳态等多个方面,此外还有44个基因或EST的功能是未知的。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出与心肌电损伤过程相关的多个差异表达基因,为揭示心脏电击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心脏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皮肤实验性枪弹伤后MMP-1和MMP-3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红卫 万立华 +2 位作者 马智华 李万军 何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91-1292,共2页
目的探讨枪弹伤后大鼠皮肤MMP-1和MMP-3随时间变化的表达情况,为枪弹伤后的损伤时间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对照组断颈处死后直接取材;实验组分别于枪弹伤后0、1、3、6、12、18、24、48、72h取材(n=3)。取材后... 目的探讨枪弹伤后大鼠皮肤MMP-1和MMP-3随时间变化的表达情况,为枪弹伤后的损伤时间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对照组断颈处死后直接取材;实验组分别于枪弹伤后0、1、3、6、12、18、24、48、72h取材(n=3)。取材后用Northern blot法对MMP-1和MMP-3的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MMP-1和MMP-3在枪弹伤后即刻其表达就有增加,以后表达继续升高,一直呈上升趋势(P<0.01,P<0.05);而阴性对照组几乎没有表达。结论枪弹伤后大鼠皮肤MMP-1和MMP-3表达增加的规律性,对枪弹伤后损伤时间的推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损伤时间 MMP-1 MM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创口射击残留物推断“7.9”式轻型冲锋枪射击距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红卫 万立华 +2 位作者 马智华 张中 何锐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枪弹射入门周围射击残留物(GSR)与射击距离的关系,探讨其能否用于射击距离的判断。方法采用"7.9"式轻型冲锋枪分别在5cm、loom、15cm、20cm、30cm、40cm、50cm、60cm、70cm、80cm、90cm、120cm处射击乳猪,用SEM/EDX... 目的:研究枪弹射入门周围射击残留物(GSR)与射击距离的关系,探讨其能否用于射击距离的判断。方法采用"7.9"式轻型冲锋枪分别在5cm、loom、15cm、20cm、30cm、40cm、50cm、60cm、70cm、80cm、90cm、120cm处射击乳猪,用SEM/EDX观察创口周围GSR的分布和成分,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射击距离和GSR颗粒数量之间总体表现为直线关系。结论根据创口周围GSR可以判断"7.9"式轻型冲锋枪的射击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击残留物 射击距离 “7.9”式轻型冲锋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检验电击致骨损伤试验性研究
4
作者 张忠 刘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电击伤 SEM 试验性研究 损伤 形态学变化 检验 组织残留 意外事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隆纹菌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关立峰 王学峰 +10 位作者 林涛 曾艳 李劲梅 肖飞 孙纪军 朱曦 杨辉 栾国明 王玉平 卢涌 李红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研究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隆纹菌素(STRN)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建立的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随机抽取42例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采用基因芯片检测... 目的研究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隆纹菌素(STRN)的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建立的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随机抽取42例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采用基因芯片检测STRNcDNA的表达,以Cy3-dCTP标记对照组cDNA,以Cy5-dCTP标记实验组cDNA,收集荧光信号,Cy5/Cy3*(Cy3*为校正后的Cy3信号值)小于0.5或大于2.0提示基因mRNA有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STRN的蛋白表达,并与对照组(12例,均为行手术减压或清创患者的颞叶脑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编码STRN的基因出现低表达(Cy5/Cy3*值为0.384)。STRN蛋白在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同部位比较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光密度值(0.310 8±0.108 7)明显低于对照组(0.421 0±0.120 2,P<0.05);免疫荧光检测亦显示实验组光密度值(0.026 0±0.023 2)明显低于对照组(0.050 6±0.001 1,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实验组STRN蛋白表达(光密度值0.591 4±0.219 7)明显低于对照组(0.980 4±0.140 1,P<0.05)。结论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STRN表达明显降低。STRN表达降低及其引发的雌激素信号转导、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减弱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N蛋白 癫痫 受体 雌激素 颞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mtDNA控制区异质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洋 万立华 +4 位作者 顾林岗 黄映雪 修崇贤 胡淑辉 米粲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mtDNA的点突变异质性和长度异质性。方法运用直接测序法对50名无关个体及16名母系家族成员的血液、口腔上皮细胞、头发的mtDNAHVI、HVII区序列进行分析,并对20例HVI区直接测序失败的无关个体进行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同一个体... 目的观察mtDNA的点突变异质性和长度异质性。方法运用直接测序法对50名无关个体及16名母系家族成员的血液、口腔上皮细胞、头发的mtDNAHVI、HVII区序列进行分析,并对20例HVI区直接测序失败的无关个体进行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同一个体的三种检材样本及16名母系家族成员的序列一致,未见异质性存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克隆的C延伸区的长度有差异,存在长度异质性。但同一个体的血液和头发具有相似的长度变异类型,即长度异质性在组织间无差异。结论mtDNA碱基序列具有同质性及稳定性,适用于法医学检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克隆测序 点异质性 长度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碱的LC-MS定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俊伟 郭亚飞 +1 位作者 陈丽涛 王绘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7-61,共2页
  乌头生物碱各成分毒性差异很大,其中乌头碱的毒性为其它成分的100~2000倍,是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乌头生物碱种类多,在煎煮或泡制过程中易水解产生不同水解产物,进入体内后代谢情况又不明,因此采用液相色谱方法对体内检材乌...   乌头生物碱各成分毒性差异很大,其中乌头碱的毒性为其它成分的100~2000倍,是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乌头生物碱种类多,在煎煮或泡制过程中易水解产生不同水解产物,进入体内后代谢情况又不明,因此采用液相色谱方法对体内检材乌头碱成分仅靠保留时间确定依据不足,定量工作更是无法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NITINE Human blood QUANTITATIVE 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检验水中尸体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1-532,共2页
关键词 水中尸体 环境扫描电镜 应用 刑事侦察 尸体检验 肺脏边缘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士的宁、马钱子碱的液质联用检验及应用
9
作者 王俊伟 孙蓉怀 +1 位作者 龙源 郭亚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97-298,共2页
士的宁(Strychnine)又称番木鳖碱,与马钱子碱(Brucine)共存于马钱属的许多植物中,两者均有药用价值,常因误服过量或应用不当而引起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