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方文学之悲剧精神比较研究--以《赵氏孤儿》和《奥瑞斯提亚》为例
1
作者 赵淑英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9期15-19,共5页
比较分析元杂剧《赵氏孤儿》和古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发现,中西方文学在悲剧精神方面呈现出四大要素:永恒正义、抗争行动、崇高人格、超越精神。然而,元杂剧《赵氏孤儿》和古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在悲剧精神各要素的具体展开以及... 比较分析元杂剧《赵氏孤儿》和古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发现,中西方文学在悲剧精神方面呈现出四大要素:永恒正义、抗争行动、崇高人格、超越精神。然而,元杂剧《赵氏孤儿》和古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在悲剧精神各要素的具体展开以及最终指向上却截然不同: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的悲剧精神凸显出对中国传统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的自觉认同;古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突出人的独立价值、理性立法以及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中西文学悲剧精神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二者分属于中西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体系:中国古代社会重伦理教化,而古希腊社会重理性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精神 永恒正义 抗争行动 超越精神 赵氏孤儿 奥瑞斯提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贾樟柯电影的断块叙事与移情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园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贾樟柯在电影中摒弃了传统的“起承转合”戏剧结构,转而使用断块叙事,使影片呈现出生活化、碎片化倾向。首先,贾樟柯并不苛求情节间严密的因果逻辑,并有意淡化影片中的戏剧冲突,回避扣人心弦的悬念。在其有意放缓的叙事节奏中,观众很难... 贾樟柯在电影中摒弃了传统的“起承转合”戏剧结构,转而使用断块叙事,使影片呈现出生活化、碎片化倾向。首先,贾樟柯并不苛求情节间严密的因果逻辑,并有意淡化影片中的戏剧冲突,回避扣人心弦的悬念。在其有意放缓的叙事节奏中,观众很难看到前因后果的编织痕迹。其次,贾樟柯在电影中插入闲笔式符号,设置开放式结局等,以此来观照社会现实并引发观众思考。这种断块叙事手法也就促成了移情效应,观众与银幕中人及导演有了某种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断块叙事 移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个体书写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舒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138,共3页
《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在中国主旋律宣传的系列电影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数量本就不多的同类型电影中,这部作品因其书写的对象而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这主要是源自于这部电影中人物的独特书写策略,在这... 《我和我的家乡》作为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在中国主旋律宣传的系列电影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数量本就不多的同类型电影中,这部作品因其书写的对象而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这主要是源自于这部电影中人物的独特书写策略,在这里人物不再是镶嵌在大时代事件当中的英雄个体,而是非常真实的、有些缺陷的小人物,而借由这些小人物所展现出的社会主旋律需要就变得更加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我和我的家乡》 个体化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副词视角下《荷塘月色》的结构艺术
4
作者 张普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Z期87-88,共2页
研究中国现代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文章浩如烟海,但是真正从虚词的角度去探讨作品在结构上的特色的还没有。本文从四个副词入手,深入探讨了文中四个副词在作品结构上的作用以及其中隐寓的复杂的情感内涵,从而充分显示了朱自清结构散... 研究中国现代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文章浩如烟海,但是真正从虚词的角度去探讨作品在结构上的特色的还没有。本文从四个副词入手,深入探讨了文中四个副词在作品结构上的作用以及其中隐寓的复杂的情感内涵,从而充分显示了朱自清结构散文的高超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荷塘月色》 副词 结构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与结构研究
5
作者 董晨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82-83,共2页
在我国,汉语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更偏重于语用平面视角领域的探索,而忽视词语。笔者根据这一现状,在本文分析介词的语用功能,总结了介词的主要语用功能包括:强调功能、篇章功能、管界功能和排比等几类,并对语用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介词 词语功能 篇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裾与词场:袁祖志“三三词”的女性书写
6
作者 龙文展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12期95-97,共3页
袁祖志凭借家学渊源及个人才情,成为近代上海报界名人。其在上海营建的居所杨柳楼台,亦为当时上海的一处文化地标。他运用名士身份,将具体的建筑地标与文学媒体联系起来,利用新媒体报纸《申报》的影响力,掀起文坛写作的新热潮。在这一... 袁祖志凭借家学渊源及个人才情,成为近代上海报界名人。其在上海营建的居所杨柳楼台,亦为当时上海的一处文化地标。他运用名士身份,将具体的建筑地标与文学媒体联系起来,利用新媒体报纸《申报》的影响力,掀起文坛写作的新热潮。在这一文学写作过程中,其"三三词"对名妓的营造效应更是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祖志 申报 杨柳楼台 三三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第十一回》与陈建斌的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3-115,共3页
陈建斌在《第十一回》中,对边缘者、弱势者的主体性乃至主体建构进行了一种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这在马福礼、贾梅怡和金多多等人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拖拉机杀人事件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之际,三人的自我认知愈发清晰,主观能动性得到增... 陈建斌在《第十一回》中,对边缘者、弱势者的主体性乃至主体建构进行了一种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这在马福礼、贾梅怡和金多多等人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拖拉机杀人事件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之际,三人的自我认知愈发清晰,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强,最终得到了较为圆满的结局。而借助人物渐渐拥有自主权、发现自我价值的际遇,电影表达出了对弱势者话语权的关注和对两性和谐关系的倡导,这正是《第十一回》不可被忽视的人文价值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一回》 陈建斌 主体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新旧观念碰撞下的都市女性们——浅析《子夜》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巫桂英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0-63,共4页
小说《子夜》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饱含着对立、无奈与彷徨的时代。小说中不同阶层的数位女性的思想状态各不相同。"五四"运动后,都市女性们在传统思想观念和新思想碰撞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物... 小说《子夜》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饱含着对立、无奈与彷徨的时代。小说中不同阶层的数位女性的思想状态各不相同。"五四"运动后,都市女性们在传统思想观念和新思想碰撞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物质化或精神化的"苦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思想 女性形象 苦闷 子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反叙事
9
作者 邓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0-62,共3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人开始了颠覆旧有思维,建立新美学的尝试。及至当代,随着海峡两岸电影人的密切交流,以及电影市场的更富活力,中国电影人能更为自如与多样地释放才华,表达价值立场,维持先锋姿态。而在其前赴后继的追新求异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人开始了颠覆旧有思维,建立新美学的尝试。及至当代,随着海峡两岸电影人的密切交流,以及电影市场的更富活力,中国电影人能更为自如与多样地释放才华,表达价值立场,维持先锋姿态。而在其前赴后继的追新求异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便是他们的反叙事倾向。当代先锋电影的反叙事,大体上表现为四个方面,即电影文本时间向度上的断裂、戏剧冲突上的淡化、对情感活动的推重、对时间与历史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先锋电影 反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