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物TFT源栅极短路缺陷原因解析及抑制措施
1
作者 刘丹 樊小军 +12 位作者 陈威 刘巍 刘川 杜宏伟 杨生 吴旭 闵泰烨 王章涛 张浩雄 谌伟 王念念 熊永 黄中浩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576,共11页
氧化物TFT(Thin Film Transistor)源漏极短路(Gate Data Short,DGS)缺陷导致显示品质恶化和产品报废,明确DGS原理、识别影响因素并输出解决方案对确保产品良率和品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确认了DGS宏观现象和微观形貌,随后探究了栅极... 氧化物TFT(Thin Film Transistor)源漏极短路(Gate Data Short,DGS)缺陷导致显示品质恶化和产品报废,明确DGS原理、识别影响因素并输出解决方案对确保产品良率和品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确认了DGS宏观现象和微观形貌,随后探究了栅极绝缘层(Gate Insulator,GI)介电损耗和耐压强度的关系,统计了不同产品在点灯恶化实验中的DGS发生率,明确了产品栅极电压、刷新率对DGS的影响。将实验现象和调研的DGS机理匹配,分析了氧化物TFT DGS高于非晶硅TFT的原因。结果表明,DGS的本质是栅极绝缘层耐压强度不足而导致的GI介电击穿,GI介电损耗、栅压和刷新率均是影响DGS的显著因子。这些因子在Cu扩散、Cu电迁移机理的相互作用下,降低了GI有效厚度,增加了GI热击穿风险,最终造成了DGS。产线可行的DGS抑制措施有两种:降低叠层GI的SiO_(x)厚度比例,减少叠层栅极绝缘层介电损耗,抑制热击穿;下调TFT栅压,抑制Cu离子扩散和电迁移。将上述措施作为改善方案进行实验测试,面板DGS发生率下降73%。该方案成功抑制了氧化物面板DGS发生率,提升了产品品质,为氧化物TFT制程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镓锌氧化物 薄膜晶体管 电迁移 电介质击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预测TFT-LCD垂直串扰水平的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焱 袁剑峰 +4 位作者 吴海龙 但艺 毛大龙 付剑波 朱海鹏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78,共13页
电容耦合和TFT漏电引起的垂直串扰问题在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产品上变得较为突出,大大影响了产品良率。业内通常采用VESA 2.0标准利用窗口画面测试串扰水平,但目前还没有一种预测串扰水平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从垂直串扰形成机理出发,提... 电容耦合和TFT漏电引起的垂直串扰问题在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产品上变得较为突出,大大影响了产品良率。业内通常采用VESA 2.0标准利用窗口画面测试串扰水平,但目前还没有一种预测串扰水平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从垂直串扰形成机理出发,提出了一种可预测垂直串扰水平的定量分析方法,可预测出不同模式产品垂直串扰最严重的画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分析产品的品质。首先,通过分析垂直串扰机理,得到了垂直串扰现象与源电压差之间的定性对应关系。然后,通过分析V-T曲线,得到窗口画面下的亮度变化与源电压差之间的定量关系|ΔL|=kα|ΔV|。通过PCB板上的输出节点可以得到各灰阶对应的正负源电压,依据灰阶画面对应的源电压找到V-T曲线上对应的点可求出对应的斜率k值,依据漏电机理可求出对应的源电压差值|ΔV|,|ΔV|变化不大时可认为漏电电压降系数α为定值,故可计算出不同灰阶背景画面在窗口画面影响下的亮度变化值|ΔL|,将|ΔL|除以V-T曲线上对应灰阶的亮度值即可得到串扰值,通过比较不同窗口画面的串扰计算值即可得出串扰最严重的画面。最后,采用VESA 2.0标准方法测试不同窗口画面下的垂直串扰水平,与此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串扰变化趋势吻合较好,TN和ADS模式下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0.98和0.93以上。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用来定量地研究产品垂直串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 垂直串扰 电容耦合 TFT漏电 V-T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T-LCD画面闪烁影响因子及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海鹏 吴海龙 +5 位作者 但艺 冉敏 周欢 付剑波 周焱 闵泰烨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2-1181,共10页
画面闪烁(Flicker)是TFT-LCD画面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ΔVp及闪烁发生机理,通过一系列实验,首先研究了Vcom对闪烁的影响,结果表明Vcom对闪烁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闪烁灰阶升高,最佳闪烁呈逐渐减小趋势,常白模式产品最佳闪烁对应Vco... 画面闪烁(Flicker)是TFT-LCD画面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ΔVp及闪烁发生机理,通过一系列实验,首先研究了Vcom对闪烁的影响,结果表明Vcom对闪烁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闪烁灰阶升高,最佳闪烁呈逐渐减小趋势,常白模式产品最佳闪烁对应Vcom逐渐减小,而常黑模式产品最佳闪烁对应Vcom逐渐增加。其次,研究了VGH、VGL对闪烁影响,结果表明VGH、VGL变化对闪烁均有显著影响;同一闪烁灰阶,VGH增加不会影响最佳闪烁,但对应Vcom逐渐减小,而VGL增加最佳闪烁逐渐减小,但对应Vcom逐渐增加。最后,提出一种可以预测不同灰阶闪烁水平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的闪烁水平与VESA标准下FMA测试法所得的闪烁值趋势一致,常白模式和常黑模式产品线性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证明该方法可以用来预测不同灰阶闪烁水平。这些研究对改善TFT-LCD闪烁问题提供了分析方法和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 画面闪烁 Vcom VGH V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T栅极刻蚀负载效应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丹 黄中浩 +7 位作者 黄晟 方亮 陈启超 管飞 吴良东 吴旭 李砚秋 林鸿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4-1061,共8页
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栅极(Gate)刻蚀制程中,显示区(AA区)和引线区(Fanout区)因布线密度差异而存在刻蚀负载效应,两区域刻蚀程度差异大,刻蚀时间难以确定。抑制栅极刻蚀制程中的刻蚀负载效应,对品质确保具有积极意... 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栅极(Gate)刻蚀制程中,显示区(AA区)和引线区(Fanout区)因布线密度差异而存在刻蚀负载效应,两区域刻蚀程度差异大,刻蚀时间难以确定。抑制栅极刻蚀制程中的刻蚀负载效应,对品质确保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湿法刻蚀微观过程,提出增加刻蚀液喷淋流量抑制刻蚀负载效应的方案。将增加喷淋流量的方案转化为调节3个刻蚀腔室(Etch1~Etch3)的刻蚀时间比例。在总刻蚀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进行3腔室不同时间比例的刻蚀验证,并对刻蚀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优选出抑制刻蚀负载效应的时间比例,并结合神经网络分析,对结果进行解析。实验结果表明,降低Etch3时间比例,增加Etch2时间比例,刻蚀负载效应可以被抑制。Etch1~Etch3的时间比例由33.33%∶33.33%∶33.33%调整为10%∶80%∶10%,AA区和fanout区刻蚀程度差异由0.575μm下降为0.317μm。通过调节3个刻蚀区间的时间比例,可以抑制刻蚀负载效应,缓解不同区域刻蚀程度差异,满足TFT量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极 湿法刻蚀 负载效应 聚类分析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刻蚀条件对TFT中Cu电极坡度角和均一性的影响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丹 陈国良 +5 位作者 黄中浩 方亮 李晨雨 陈启超 吴芳 张淑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目的 在高世代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产线的栅极刻蚀制程,明确大气压等离子体(Atmosphere Pressure Plasma,APP)清洗功率、清洗时间及刻蚀时间对刻蚀性能(关键尺寸偏差、均一性、坡度角)的影响规律,并获得最佳工艺条件,... 目的 在高世代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产线的栅极刻蚀制程,明确大气压等离子体(Atmosphere Pressure Plasma,APP)清洗功率、清洗时间及刻蚀时间对刻蚀性能(关键尺寸偏差、均一性、坡度角)的影响规律,并获得最佳工艺条件,进而提升良率。方法 以APP清洗功率、清洗时间和刻蚀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关键尺寸偏差(CD Bias)、均一性、坡度角作为因变量,开展正交试验,明确因素影响重要性顺序;然后,对Cu电极坡度角的形成和刻蚀均一性变化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回归分析获得刻蚀性能与刻蚀时间的函数关系式。结果 结果表明:刻蚀时间对刻蚀性能的影响最大,对APP清洁时间和功率的影响较小。刻蚀时间延长,关键尺寸偏差(CD Bias)增加、均一性变差、坡度角变大。为改善均一性和平缓坡度角,应缩短刻蚀时间。最佳工艺组合为:刻蚀时间85 s,APP电压9 kV,APP传输速度5 400 r/min。结论 刻蚀时间延长,未被光刻胶覆盖的Cu膜层被完全刻蚀,形成台阶,该台阶使刻蚀液形成回流路径。沿着回流路径,刻蚀液浓度、温度逐渐下降,刻蚀均一性由此恶化,坡度角因此增加。采用回归分析得到的刻蚀性能与刻蚀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为预测刻蚀效果和优选刻蚀时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 湿法刻蚀 CU电极 刻蚀均一性 坡度角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LCDs模组强度提升研究
6
作者 余平甲 刘巍 +3 位作者 孙艳生 查国平 张智 耿玉旭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86,共6页
针对超轻薄窄边框笔电显示模组强度不足导致的破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组强度预测模型,旨在设计阶段评估LCDs模组强度表现,并指导系统设计。首先,基于系统组装受力分析,建立模组强度单体评价标准和实验平台;其次,基于有限元... 针对超轻薄窄边框笔电显示模组强度不足导致的破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组强度预测模型,旨在设计阶段评估LCDs模组强度表现,并指导系统设计。首先,基于系统组装受力分析,建立模组强度单体评价标准和实验平台;其次,基于有限元力学仿真,研究不同设计对模组强度的影响规律,确认模组强度关键影响因子;然后,基于单因子交叉实验研究,并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建立模组强度预测模型。实验值与预测值对比表明,该模型可准确预测不同设计条件下的模组强度,为前期的强度优化和系统设计提供有效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片 强度因子 强度评价标准 有限元仿真 实验平台 单因子试验 神经网络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算法修正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文 李锐 +2 位作者 张晋红 林腾蛟 杨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针对势能法计算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精度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刚度修正算法.考虑端面重合度大于或小于轴向重合度两种情况下单齿接触线长度的不同表达形式,建立齿根圆与基圆不重合时的变截面悬臂梁模型,采用切片法和积分思想推导并计算了斜... 针对势能法计算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精度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刚度修正算法.考虑端面重合度大于或小于轴向重合度两种情况下单齿接触线长度的不同表达形式,建立齿根圆与基圆不重合时的变截面悬臂梁模型,采用切片法和积分思想推导并计算了斜齿轮啮合刚度,通过与ISO算法和有限元法对比分析,验证了该修正算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螺旋角、模数、齿数、齿宽和压力角等参数对啮合刚度的影响.计算与分析表明,啮入段的相对时间与端面重合度和轴向重合度大小及比重有关;齿轮基本参数的变化引起重合度和单齿啮合刚度的改变,进而影响综合啮合刚度波动值和均值;当端面重合度或轴向重合度在整数附近时,啮合刚度波动值较小,而总重合度在整数附近时,啮合刚度波动值较大.与传统势能法相比,修正算法提高了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计算精度,在斜齿轮刚度激励的准确计算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能法 斜齿轮 时变啮合刚度 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批量的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鲁棒调度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建萍 路光明 +1 位作者 余鹏 贺庆仁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34,共7页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构建了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鲁棒调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工件分批加工、批量启动时间和机器故障等因素。基于以上因素的特点,设计了有效的染色体编码方法、染色体解码策略及机器故障仿真算法。...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构建了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鲁棒调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工件分批加工、批量启动时间和机器故障等因素。基于以上因素的特点,设计了有效的染色体编码方法、染色体解码策略及机器故障仿真算法。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Ranked Genetic Algorithm,NRGA)的基本框架,设计了多目标优化算法,并采用有效的交叉和变异算子避免产生非法解。通过对算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构建的模型和设计的求解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调度的鲁棒性,有效避免实际调度性能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鲁棒调度 机器故障 批量启动时间 分批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的现状和展望——评《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晶 周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63,共1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塑料制品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利用不断增加,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废旧塑料,从而引发“白色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塑料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和浪费资源。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自然界中消化塑料的不可降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塑料制品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利用不断增加,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废旧塑料,从而引发“白色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塑料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和浪费资源。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自然界中消化塑料的不可降解细菌,因为填埋在土壤中的塑料不能被有效降解,因此对土壤有很大的破坏性,地下水资源也会因此遭到污染。塑料废物焚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重大损害。在我国,回收利用是一种环保,有着高潜力、低成本、价格优势和经济优势,系统地研究和开发技术,针对中国的生产和技术状况,塑料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是一种处理塑料废物的方法,可以促进我国塑料工业的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综合利用 废旧塑料 化学回收 技术 可生物降解 展望 塑料废物 白色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极坡度角对TFT器件制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丹 刘毅 +9 位作者 黄中浩 高坤坤 吴旭 田茂坤 王恺 张超 王瑞 闵泰烨 冯家海 方亮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6-1035,共10页
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栅极在截面方向上是一个台阶,栅极绝缘层(Gate Insulator,GI)和源漏极(Source和Data电极,SD电极)依次覆盖于台阶之上,覆盖程度以台阶覆盖率(台阶处GI层水平厚度与竖直厚度的比值)进行衡量。本文... 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栅极在截面方向上是一个台阶,栅极绝缘层(Gate Insulator,GI)和源漏极(Source和Data电极,SD电极)依次覆盖于台阶之上,覆盖程度以台阶覆盖率(台阶处GI层水平厚度与竖直厚度的比值)进行衡量。本文结合重庆京东方的HADS产品工艺制程,探究了栅极厚度、坡度角对GI层的台阶覆盖率的影响。同时,在覆盖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台阶处和非台阶处的SD膜层刻蚀程度差异。结合量产中的不良,分析栅极坡度角、覆盖率、栅极腐蚀等相关不良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良率提升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坡度角是影响GI覆盖率的关键因素,且栅极坡度角与GI覆盖率呈负线性关系。当栅极厚度在280~500 nm范围变化时,栅极坡度角每增加10°,GI层台阶覆盖率下降约20%。SD膜层覆盖在台阶上,因台阶的存在造成此处的SD层减薄,最终导致该处的SD膜层刻蚀程度加大。如果栅极坡度角偏大,会导致台阶处GI层减薄或者产生微裂纹,工艺制程中的腐蚀介质会透过减薄的GI层进而腐蚀栅极;此外,偏大的栅极坡度角会导致台阶处的SD电极有断线的风险。通过刻蚀液种类变更、刻蚀液成分微调、刻蚀工艺的优化可以降低栅极坡度角,规避上述良率风险。此外,对于栅极腐蚀型不良,也可以通过调整GI层的成膜参数来提升覆盖率。对于SD电极断线风险,可尝试增加光刻胶粘附力、台阶处SD线加宽等措施规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 栅极坡度角 台阶覆盖率 信号线断线 栅极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刻制程参数对光刻胶DICD和锥角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丹 陈启超 +7 位作者 黄晟 秦刚 高朋朋 陈昊 蔡晓锐 王百强 冯家海 方亮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光刻胶经过曝光、显影后的锥角(Taper)和关键尺寸(Develop Inspection Critical Dimension,DICD)是光刻工艺的重要参数。明确影响锥角和DICD的工艺参数,进而控制锥角和DICD,这对工艺制程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光刻制程,探究了光刻胶厚度、... 光刻胶经过曝光、显影后的锥角(Taper)和关键尺寸(Develop Inspection Critical Dimension,DICD)是光刻工艺的重要参数。明确影响锥角和DICD的工艺参数,进而控制锥角和DICD,这对工艺制程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光刻制程,探究了光刻胶厚度、曝光剂量、Z值、显影时间对锥角和DICD的影响,并结合蒙特卡罗算法对显影制程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光刻胶厚度每增加1μm,DICD增加约2.6μm。同时,厚度增加会导致光刻胶顶部的锥角逐渐由锐角向钝角演变。曝光剂量每增加10mJ/s,DICD则减小约0.8μm,锥角则呈阈值跳跃式上升趋势。基板在最佳焦平面曝光,DICD和锥角均一性最好。显影时间每增加10s,DICD下降约0.3m,锥角则增加约1.7°。最终,DICD和锥角呈负相关关系,可以通过调节光刻工艺参数对锥角和DICD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胶 锥角 显影后关键尺寸 光刻工艺 蒙特卡罗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T-LCD公共电压耦合畸变的影响因素及与线残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鸿涛 陈曦 +3 位作者 庄子华 赖意强 袁剑峰 邵喜斌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7-284,共8页
为了解决TFT-LCD的线残像不良,对信号线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耦合的大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金属熔接技术,测量了屏内公共电极电压在信号线电压作用下发生的耦合畸变的大小,并将其与线残像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对比。同时通过对不同... 为了解决TFT-LCD的线残像不良,对信号线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耦合的大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金属熔接技术,测量了屏内公共电极电压在信号线电压作用下发生的耦合畸变的大小,并将其与线残像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对比。同时通过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即版图设计、信号线电压及反转方式、TFT工艺流程、TFT膜质调整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测试。结果显示信号线和公共电极及绝缘层构成了MIS结构的电容,电容容值的变化导致的公共电压耦合程度与线残像的严重程度呈现明显的对应关系。通过改变非晶硅半导体层的介电常数或者尺寸设计,可以减小信号线与公共电极间的寄生电容(包括信号线金属与公共电极线金属的交叠电容和信号线与像素公共电极间的侧向电容),降低公共电极电压的耦合程度,改善线残像不良。其中提高信号电压转换频率和用紫外光照射半导体层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耦合电压分别下降了55%和62%,线残像的消失灰阶从L172或更高转变为低于L127。研究成果对于大尺寸、高分辨率、高亮度、低功耗的TFT-LCD产品的设计和性能改善,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电极电压畸变 交叠和侧向电容 介电常数 线残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刻胶剥离制程中的寄生栅极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丹 黄中浩 +9 位作者 刘毅 吴旭 闵泰烨 管飞 方亮 齐成军 谌伟 赵永强 宁智勇 方皓岚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7-1325,共9页
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公共电极制程中,有部分TFT样品的漏电流(I_(off))异常偏高,该部分样品经历同一个光刻胶剥离设备,导致该设备暂停流片,造成产能损失。明确该剥离设备造成TFT漏电流偏高的原因并予以解决,对产能... 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公共电极制程中,有部分TFT样品的漏电流(I_(off))异常偏高,该部分样品经历同一个光刻胶剥离设备,导致该设备暂停流片,造成产能损失。明确该剥离设备造成TFT漏电流偏高的原因并予以解决,对产能和品质确保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收集了异常设备剥离液和正常设备的剥离液并分析成分,发现异常设备的剥离液中Al离子含量高。其次,发现TFT的I_(off)会随着在异常设备流片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其原因是Al离子在剥离制程生成Al_(2)O_(3)颗粒,该颗粒附着在TFT器件钝化层上形成寄生栅极效应,最终造成I_(off)增加。最后,结合TRIZ输出解决方案,并优选方案进行改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剥离液中的Al离子浓度由1×10^(-8)上升到2.189×10^(-6)时,I_(off)由3.56 pA上升到7.56 pA。当剥离液中含有Al离子,经历的剥离次数增加时,I_(off)呈上升趋势。钝化层成膜前的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增强、钝化层膜厚增加可以抑制I_(off)增加。由此,可以确定剥离设备造成I_(off)偏高的原因是剥离液中的Al离子形成的寄生栅极效应,钝化层成膜前处理强化和膜厚增加均可以抑制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 光刻胶剥离 Al离子 寄生栅极效应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Al/Mo结构电极的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丹 秦刚 +8 位作者 蔡卫超 王百强 周禹 饶毅 李晨雨 刘涛 段海洋 樊根瑞 吕俊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7-885,共9页
Mo/Al/Mo结构金属作为TFT的电极,刻蚀后的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是重要的参数。明确影响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的工艺参数,进而控制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这对工艺制程至关重要。本文探究了膜层结构、曝光工艺、刻蚀工艺对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的... Mo/Al/Mo结构金属作为TFT的电极,刻蚀后的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是重要的参数。明确影响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的工艺参数,进而控制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这对工艺制程至关重要。本文探究了膜层结构、曝光工艺、刻蚀工艺对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的影响,并对刻蚀工艺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Al膜厚每减小60nm,坡度角下降约9°,关键尺寸差增加0.1μm。曝光工艺中,显影后烘烤会增加光阻粘附力,导致关键尺寸差减小0.1μm,同时坡度角增加约9°。刻蚀工艺中,过刻量每增加10%,坡度角下降3.3°,关键尺寸差增加0.14μm;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关键尺寸差、刻蚀均一性、坡度角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是:液刀流量>Air Plasma电压>水刀流量。经上述探究表明,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呈负相关关系,刻蚀程度增加,关键尺寸差增加,而坡度角则减小。可以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对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Al/Mo电极 坡度角 关键尺寸差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模式低存储电容像素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栗鹏 朴正淏 +5 位作者 金熙哲 金在光 尚飞 邱海军 高文宝 韩乾浩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简称ADS)是以宽视角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统称,其显示模式过大的存储电容(C_(st))成为限制Dual Gate GOA 4K TV应用的主要因素。在较短的充电时间内,像素为了维持相同的充电率,需... 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简称ADS)是以宽视角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统称,其显示模式过大的存储电容(C_(st))成为限制Dual Gate GOA 4K TV应用的主要因素。在较短的充电时间内,像素为了维持相同的充电率,需要降低C_(st)。本文采用一种双条形电极ADS结构(Dual Slit ADS),其中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交叠区域形成ADS结构,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间隔区域形成共面转换(IPS)结构,通过减少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的交叠面积,起到降低ADS模式C_(st)的目的。模拟结果表明:当ADS显示模式采用Dual Slit ADS设计时,像素的C_(st)可以下降30%~40%。实验结果表明:采用Low Cst Pixel ADS设计时,VGH Margin可以增大2.5 V,但受到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对位影响,透过率下降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 DUAL GATE GOA 4K TV 存储电容 双条形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D面板TFT特性相关残像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卓 金熙哲 +4 位作者 吴海龙 周焱 张智 闵泰烨 袁剑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5-201,共7页
残像是影响TFT-LCD画面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发生原因最为复杂的一种不良。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残像水平的方法,同时对TFT特性引起的残像不良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由TFT特性引起的交流(AC)残像发生规律及发生机理。本文通过对比研... 残像是影响TFT-LCD画面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发生原因最为复杂的一种不良。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残像水平的方法,同时对TFT特性引起的残像不良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由TFT特性引起的交流(AC)残像发生规律及发生机理。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残像画面黑白格亮度与TFT漏电流变化曲线,同时结合像素充放电计算公式进行电压差模拟,发现黑白格像素放电差异导致的像素保持电位差异(ΔV>12.5mV)是发生残像的根本原因。根据以上机理,本论文提出了两种方法改善此类残像。第一种是通过改善TFT a-Si成膜工艺减小漏电流(<50pA),同时提升TFT特性的稳定性,可以减小棋盘格画面残像评价导致的TFT转移特性曲线偏移;第二种是通过改变栅压低电平,避开关态时不同显示区域的TFT漏电流差异峰值;以上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改善残像(ΔL<0.5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像 薄膜晶体管 交流驱动 漏电流 保持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T-LCD黑Gap分析及改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熊奇 毕芳 +4 位作者 王耀杰 钟野 罗春 张志聪 王云志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8-574,共7页
黑Gap是大尺寸TFT-LCD产品常见的一种不良,它直接影响产品品质,降低产品竞争力。本文分析了黑Gap的发生原因及机理,指出面板放在卡夹中受到与卡夹接触点较强外力挤压后发生形变,柱状隔垫物受损,不能及时恢复导致黑Gap的发生。实验表明... 黑Gap是大尺寸TFT-LCD产品常见的一种不良,它直接影响产品品质,降低产品竞争力。本文分析了黑Gap的发生原因及机理,指出面板放在卡夹中受到与卡夹接触点较强外力挤压后发生形变,柱状隔垫物受损,不能及时恢复导致黑Gap的发生。实验表明管控面板在卡夹中的存放时间,限制面板进行加热或降低加热温度,减少加热时间;增加面板与卡夹接触面积,减小面板与卡夹的接触角;增加柱状隔垫物与面板接触密度及辅助柱状隔垫物顶面柱径大小均可有效改善黑Gap。通过导入以上措施,使得黑Gap发生率由改善前的8.58%降低至0.1%,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Gap 卡夹 接触面积 柱状隔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bbing Mura产生机理及改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德波 王云志 +3 位作者 陶雄 李伟 钟野 罗春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9-474,共6页
Rubbing Mura是以接触式摩擦工艺生产TFT_LCD产品时常见的顽固缺陷,尤其在HADS产品上不良发生率更高。本文对Rubbing Mura产生的原因及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该不良由TFT基板上的源极线(Source Data,SD)附近的Rubbing弱区漏光引起。研究了Ru... Rubbing Mura是以接触式摩擦工艺生产TFT_LCD产品时常见的顽固缺陷,尤其在HADS产品上不良发生率更高。本文对Rubbing Mura产生的原因及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该不良由TFT基板上的源极线(Source Data,SD)附近的Rubbing弱区漏光引起。研究了Rubbing强度(Nip值)、Rubbing布型号、Rubbing布寿命、黑矩阵(Black Matrix,BM)加宽和SD减薄对HADS产品的Rubbing Mura的影响,选择最优的工艺条件,Rubbing Mura的不良发生率由2.4%降至0%,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BING Mura HADS产品 Rubbing弱区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基板栅极制程的Cu腐蚀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丹 秦刚 +9 位作者 王任远 吕俊君 饶毅 周禹 王百强 李路 蔡卫超 刘涛 李晨雨 陈国良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7-724,共8页
在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TFT工艺技术中,Cu正逐步取代Al作为电极材料。与Al电极制程相比,在进行栅极(Gate)制程时Cu容易发生腐蚀,这会降低产品良率。本文结合ADS(Advanced Super Demension Switch... 在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TFT工艺技术中,Cu正逐步取代Al作为电极材料。与Al电极制程相比,在进行栅极(Gate)制程时Cu容易发生腐蚀,这会降低产品良率。本文结合ADS(Advanced Super Demension Switch)显示模式下0+4掩膜板(mask)技术的Gate刻蚀制程和1+4掩膜版技术Gate光刻胶(Photo Resist,简称PR)剥离制程的Cu腐蚀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实验验证,确定Cu腐蚀原因,最终提出改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0+4mask技术的Gate制程中,ITO刻蚀液所含的HNO3会使MoNb/Cu结构电极的Cu发生电化学腐蚀;将电极结构更改为单Cu层则可以避免电化学腐蚀。在1+4mask技术的PR剥离(Strip)制程中,基板经历的剥离时间长或进行多次剥离或在剥离设备中停留,均会引起Cu腐蚀;增加剥离区间与水区间空气帘(Air Curtain)吹气量、增加TFT基板在过渡区间(H2O与剥离液接触的区间)的传输速度,管控剥离液使用时间等措施可以缓解Cu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电极 Cu腐蚀 电化学效应 刻蚀工艺 剥离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染料系光刻胶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娅 魏雄周 +2 位作者 万彬 黎敏 闵泰烨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3-937,共5页
为了提升液晶显示器的透过率,优化产品白平衡提升色温,本研究在液晶显示器行业内首次使用了全染料系的蓝色光阻材料,并搭配实际产品,对该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应用性评价。首先,对材料进行原理性分析,初步评估全染料系材料的透过率和光学稳... 为了提升液晶显示器的透过率,优化产品白平衡提升色温,本研究在液晶显示器行业内首次使用了全染料系的蓝色光阻材料,并搭配实际产品,对该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应用性评价。首先,对材料进行原理性分析,初步评估全染料系材料的透过率和光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接着,使用该材料光谱进行初步的色度评估,并搭载产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此款全染料系蓝色光阻材料相较于传统颜料、染料混合系蓝色光阻材料,透过率可提升约9%;产品组装背光源后,产品透过率可提升约3%,并且可将某一款特定TV产品的色温提升至10700 K(客户规格10000 K±1000 K),对产品显示性能有较大提升。结合G8.5世代线工艺性测试和产品信赖性评价,可以得出结论全染料系蓝色光阻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满足量产标准,可在G8.5世代线应用和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染料 光刻胶 透过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