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地层影响的市政桥梁与地铁车站合建方案研究——以重庆大学城南站合建工程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翰霄 韦良文 鄢玉鑫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45-351,共7页
市政桥梁与地铁车站合建时,为满足2种不同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需求,保证结构合理受力,对比“低转换梁连接”及“桥墩与车站顶板固结结合部分换填”2种方案,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并进行计算,对各结构承载能力、变形情况及抗震能... 市政桥梁与地铁车站合建时,为满足2种不同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需求,保证结构合理受力,对比“低转换梁连接”及“桥墩与车站顶板固结结合部分换填”2种方案,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并进行计算,对各结构承载能力、变形情况及抗震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转换梁连接方案”进行合建存在设计、施工困难,且运营期转换结构有检测、维护需求;采用“桥墩与车站顶板固结结合部分换填方案”进行合建可有效避免此类问题,且车站板、墙、柱等结构受力情况较“低转换梁方案”得到改善,同时方案对车站及桥墩能起到更好的变形控制效果,各结构承载力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市政桥梁 合建 地层-结构模型 受力分析 变形控制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被遮挡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2
作者 蓝章礼 邢彩卓 张洪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1-369,共9页
智能驾驶中道路交通标志的检测与识别极其重要,针对交通标志被遮挡时存在目标小、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被遮挡交通标志检测算法。通过自制中国遮挡交通标志数据集(COTSD),解决交通标志在被遮挡情况下数据集缺乏... 智能驾驶中道路交通标志的检测与识别极其重要,针对交通标志被遮挡时存在目标小、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被遮挡交通标志检测算法。通过自制中国遮挡交通标志数据集(COTSD),解决交通标志在被遮挡情况下数据集缺乏的问题,并根据细粒度物体检测需要模型提取丰富判别特征,提出一种基于MobileNetv2改进的主干网络。针对交通标志较小、被遮挡且分辨率较低,普通线性插值方式无法捕捉更高阶、更细节特征的问题,设计一种改进的动态权重上采样模块(DEUM),整合经过通道注意力加权之后的通道信息进行像素重排,生成高分辨率图像;针对综合交并比(CIoU)等损失函数对小目标位置变化敏感的问题,使用归一化高斯Wassertein距离(NWD)来优化边界框回归损失。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自制被遮挡COTSD上的准确率为93.60%,召回率为72.50%,F1值为81.71%,mAP@0.5为79%;在包含少量被遮挡交通标志的公开CCTSDB上的准确率为92.2%,召回率为78.8%,F1值为85%,mAP@0.5为88.5%。该算法有效提高了被遮挡后交通标志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检测 遮挡条件 MobileNetv2模型 动态权重上采样模块 归一化高斯Wassertein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者信息感知机理的隧道节能低碳照明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世永 赵君豪 +5 位作者 梁波 徐达 秦莉 肖尧 牛佳安 刘豪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03-1815,共13页
隧道作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环境质量对行车安全影响大,照明能耗和碳排放量高,已成为未来隧道运营安全和降碳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驾驶者感知特征出发,将隧道照明节能技术归纳为3类:洞口明暗适应缓解、洞内光环境优... 隧道作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环境质量对行车安全影响大,照明能耗和碳排放量高,已成为未来隧道运营安全和降碳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驾驶者感知特征出发,将隧道照明节能技术归纳为3类:洞口明暗适应缓解、洞内光环境优化以及照明控制。系统梳理各类技术的节能原理、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人-车-隧道光环境等效的节能低碳照明技术实现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当前隧道照明的主要技术问题为人-车-隧道光环境影响要素的演化机理考虑不充分,运营全周期内的节能效率有待提升,缺乏系统集成应用,数字化程度低等。2)提出驾驶者信息感知物理量等效、生物量等效,以及物理量与生物量协同等效3个层次的隧道光环境等效方式,并阐述其定义和评价标准。3)基于隧道光环境等效方式,从考虑运营全周期的隧道照明安全低碳技术装备研发、因隧制宜的隧道运营能效和碳排放评价方法、人-车-隧道光环境全要素数字孪生等方面提出隧道数字低碳照明技术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运营 信息感知机理 等效照明 低碳照明技术 数字化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相关性的桥梁监测数据多通道联合恢复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辛景舟 杨伟彤 +3 位作者 周建庭 唐启智 周朝营 张洪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8-566,共9页
桥梁健康监测数据由于受到传感器故障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数据缺失的情况。然而,现有监测数据恢复方法尚未有效利用数据的时间与空间相关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时空相关性的桥梁监测数据多通道联合恢复方法。采用卡尔曼滤波归一... 桥梁健康监测数据由于受到传感器故障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数据缺失的情况。然而,现有监测数据恢复方法尚未有效利用数据的时间与空间相关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时空相关性的桥梁监测数据多通道联合恢复方法。采用卡尔曼滤波归一化处理原始数据,消除随机误差的影响;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滑窗方式构造训练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掩码处理,将数据恢复问题转化为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利用传感器自身历史数据的时空相关性,构建端到端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从而实现缺失数据的恢复;基于某悬索桥主梁挠度和吊索索力监测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讨论该方法恢复单通道及多通道数据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循环神经网络相比,在数据缺失率为60%时,所提方法可以实现22%的精度提升;此外,该方法能充分利用数据通道间的时空相关性,实现多个通道数据的同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健康监测 桥梁工程 数据恢复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时空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弦理论与刚性索理论频率误差曲线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汶秀 郑罡 +1 位作者 孙测世 唐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152,共6页
弦理论方法有效识别索力对拉索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拉索的弦理论在工程应用问题,通过拉索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无量纲化,使得决定系统的唯一参数为名义长细比。绘制无量纲名义长细比-频率曲线,利用弦理论和刚性索理论的频率差异性,... 弦理论方法有效识别索力对拉索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拉索的弦理论在工程应用问题,通过拉索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无量纲化,使得决定系统的唯一参数为名义长细比。绘制无量纲名义长细比-频率曲线,利用弦理论和刚性索理论的频率差异性,给出弦理论索力计算公式满足特定索力误差需求的适用范围。对于超出适用界限的部分,以频率误差上限为例,通过幂次函数推导出三参数频率修正公式和索力修正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无量纲体系下的索力识别算法。由文献算例,验证了索力修正公式的可行性,并应用于实桥测试中,索力识别误差均满足工程需求。结果表明:不同精度的频率误差曲线可满足弦理论特定的工程应用,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该修正公式简洁直观、形式统一,且理论误差在2%以内,可覆盖工程拉索名义长细比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理论 无量纲体系 索力识别 修正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FANP-TOPSIS-TIFCE法的大跨桥梁安全状态评估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常龙飞 吴杨 +2 位作者 王晨 冉冰川 郑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4,共12页
针对传统方法子指标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直觉模糊网络分析法(triangular intuitionistic fuzzy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TIFANP)、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 针对传统方法子指标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直觉模糊网络分析法(triangular intuitionistic fuzzy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TIFANP)、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和三角直觉模糊综合评价(triangular intuitionistic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IFCE)的大跨桥梁安全状态评估方法。首先,建立大跨桥梁安全状态分层指标体系,采用TIFANP法确定考虑指标相互影响后的权重;其次,引入TOPSIS法分配指标各截面权重,进而获得子指标取值;然后,将桥梁安全状态划分为5级,通过TIFCE法构建指标在不同等级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函数,据此建立对应判断矩阵,并进行桥梁安全状态指数综合计算;最后,以某大跨悬索桥监测数据为依托,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更合理地处理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专家评分时的不确定,可为运营期大跨桥梁安全状态的准确评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大跨桥梁 安全状态评估 三角直觉模糊网络分析法 优劣解距离法 三角直觉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Cs和ACSSA-BiLSTM模型的高地温隧道机械通风环境温度预测方法
7
作者 王松 黄锋 +3 位作者 蒋树屏 杨冬 郑艾辰 胡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78-3591,共14页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high-geotemperature tunnels,HGT)机械通风降温方法中存在的通风参数设计缺乏依据、降温效果不明等问题,基于自主研发的HGT通风降温试验平台,提出一种HGT施工洞内通风环境温度的深度学习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HGT模型...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high-geotemperature tunnels,HGT)机械通风降温方法中存在的通风参数设计缺乏依据、降温效果不明等问题,基于自主研发的HGT通风降温试验平台,提出一种HGT施工洞内通风环境温度的深度学习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HGT模型试验平台,通过设计并完成20种干热型HGT通风试验,获取了大量多元时序特征数据。然后,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CCs)挑选关键特征参数,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建立HGT通风温度预测模型,并提出HGT不同岩温洞内通风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模型试验对其进一步验证,并分析了洞内通风温度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基于PCCs特征筛选和ACSSA-BiLSTM模型所建立的通风环境温度预测方法样本回归值(R^(2))、平均绝对误差(E_(mae))、均方根误差(E_(rmse))分别为0.96、1.23、1.59,平均相对误差仅3.99%,相较于BP、SVM、LSTM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围岩温度和通风风速对HGT洞内通风效果影响显著,但特定的风速和通风时间下降温效果有限,纵向以风管出风口处降温效率最高,并形成了“低温漏斗”特点,然而洞内后方降温效果并不明显,隧道中心区域气温仍然较高。HGT围岩温度为40℃时,机械通风预测风速为4.28 m/s时可将洞内掌子面区域温度降低至28℃,与试验结果(4.4 m/s)相对误差仅为2.73%,表明基于ACSSA-BiLSTM模型所确定的HGT通风参数合理准确,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隧道 干热型 压入式通风 预测模型 洞内气温场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SHAP多因素耦合的隧道动态光环境视觉功效响应机制
8
作者 周浩 何世永 +2 位作者 孙远义 侯泽玉 张悦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81-1893,共13页
隧道不同区段的光环境差异会使驾驶人视场环境发生变化,引起驾驶人信息感知错误,威胁行车安全,且视场对比度的动态变化易诱发视觉疲劳与感知能力降低。为揭示隧道动态光环境中视场对比度及其梯度变化对驾驶人视觉功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多... 隧道不同区段的光环境差异会使驾驶人视场环境发生变化,引起驾驶人信息感知错误,威胁行车安全,且视场对比度的动态变化易诱发视觉疲劳与感知能力降低。为揭示隧道动态光环境中视场对比度及其梯度变化对驾驶人视觉功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多因素控制试验(目标位置、颜色、亮度、视场对比度耦合控制),构建“视场对比度动态梯度-视觉功效响应”耦合分析框架,并创新引入RF-SHAP(random forest-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可解释机器学习算法解析多参数非线性作用。结果表明:1)视场对比度存在拐点效应,入口段视场对比度为0.2~0.4时可缩短反应时间20.5%,视场对比度由0.4提升到0.6时仅缩短反应时间2.3%。2)亮度与视场对比度存在强交互效应,中间段背景亮度提升至8.75 cd/m^(2)时可补偿低视场对比度视觉信号,目标识别成功率达70%(较背景亮度为4.50 cd/m^(2)时提升30%)。3)视野边缘(30°位置)环境敏感性高于中心区(5°位置),低视场对比度(0.2)与高亮度(6000 cd/m^(2))在视野边缘(30°位置)叠加时,反应时间最大增幅达53.1%。4)暖色调目标(红色)较冷色(蓝色)识别效率提升14.2%,尤其在低视场对比度(0.1)时色差影响最显著。5)RF-SHAP模型揭示了视场对比度与亮度为视觉功效主导因子,且存在U形影响曲线,验证了动态光环境参数阈值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照明 动态光环境 视场对比度 视觉功效 随机森林 SHAP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VMD与相关系数阈值的桥梁监测数据降噪方法
9
作者 祝宇瑶 李双江 +3 位作者 辛景舟 冉冰川 吴波 张森华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2,196,共8页
针对桥梁监测数据存在噪声干扰且难以有效滤除,而传统降噪方法效果有限,导致桥梁真实变化难以提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相关系数阈值的桥... 针对桥梁监测数据存在噪声干扰且难以有效滤除,而传统降噪方法效果有限,导致桥梁真实变化难以提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相关系数阈值的桥梁监测数据降噪方法。仿真算例和工程实例结果表明:GWO-VMD相比VMD而言,关键参数K和α难以准确确定的难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GWO-VMD结合相关系数阈值方法相比于既有方法更能有效抑制多重噪声影响,降噪效果和抗噪性能也更佳。所提方法可为桥梁监测数据降噪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桥梁 健康监测 GWO-VMD 自适应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环境室内仿真和视觉功效实验的公路隧道照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世永 梁波 +1 位作者 钟升明 潘国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5,共9页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里程急剧增加,运营过程中照明能耗大、质量低、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日趋突出。笔者结合当前公路隧道照明设计和运营现状,从驾驶员视觉“静态空间视野感知”和“动态视亮度适应”这2个角度开展公路隧道光环境室内仿真,以...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里程急剧增加,运营过程中照明能耗大、质量低、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日趋突出。笔者结合当前公路隧道照明设计和运营现状,从驾驶员视觉“静态空间视野感知”和“动态视亮度适应”这2个角度开展公路隧道光环境室内仿真,以基于反应时间的视觉功效定量表征公路隧道照明光环境参量如相对光谱能量分布、环境相对色温等对被测样本视觉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公路隧道(尤其是长、特长隧道)中间段,被测人员的视觉功效随视野感知域内光环境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PD1、SPD2、SPD3依次升高,随环境相对色温的升高而升高,亮度梯度降低时刻视觉目标所对应的视觉功效显著低于其它目标对应的视觉功效,动态暗适应下短暂的适应时间有助于提升被测样本在亮度梯度降低过程中的视觉功效;动态暗适应下驾驶员视觉系统光谱灵敏度最大值逐渐向短波方向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照明评价 室内仿真 静、动态光环境 视觉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内部钢结构病害检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建庭 夏润川 张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8,共9页
桥梁内部钢结构病害隐蔽性强、不易察觉,极易造成难以预见的结构破坏,因此如何实现内部病害的及时检测和精准诊断,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基于自发漏磁检测原理,揭示了磁场变异与钢结构损伤的相关性,然后利用此共性特征,开展桥梁内部... 桥梁内部钢结构病害隐蔽性强、不易察觉,极易造成难以预见的结构破坏,因此如何实现内部病害的及时检测和精准诊断,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基于自发漏磁检测原理,揭示了磁场变异与钢结构损伤的相关性,然后利用此共性特征,开展桥梁内部钢结构病害无损检测研究;重点针对钢筋锈蚀、拉索腐蚀断丝和钢筋应力破坏3种桥梁内部病害,总结了笔者团队在检测方法、装置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常用检测方法的技术特征,为推动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内部病害 自发漏磁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隧道工程失稳判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绪凯 高峰 +1 位作者 徐伟 罗兴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5,134,共9页
为寻求地震作用下隧道工程失稳判定方法的突破口,对隧道工程现有静力和动力失稳判定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判定思路。阐述了隧道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和破坏机理,以及7种类型隧道工程静力失... 为寻求地震作用下隧道工程失稳判定方法的突破口,对隧道工程现有静力和动力失稳判定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判定思路。阐述了隧道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和破坏机理,以及7种类型隧道工程静力失稳判定方法的研究现状;结合隧道工程地震响应特性和静力失稳判定方法,从定性判定、理论推断、振动台模型试验判定3个方面阐述了隧道工程动力失稳判定方法发展概况;总结了当前隧道工程动力失稳判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定性判定标准缺少理论支撑,由静力判定法发展来的动力判定理论方法研究深度不够,缺乏动力失稳判定方法的振动台破坏试验专项研究;最后提出了隧道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判定方法的研究展望,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震害机理 失稳判定 非线性 振动台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均小时交通量的卡车荷载预测模型及其对桥梁疲劳损伤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浪 杨洪 叶仲韬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29,共13页
车辆实测数据表明,车辆荷载存在明显递增趋势。利用中国安徽省某桥梁长期健康监测数据,定义年平均小时交通量(AAHT)来考虑交通量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并据此建立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模型对未来交通荷载进行预测。同时... 车辆实测数据表明,车辆荷载存在明显递增趋势。利用中国安徽省某桥梁长期健康监测数据,定义年平均小时交通量(AAHT)来考虑交通量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并据此建立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模型对未来交通荷载进行预测。同时,基于实测卡车数据的关键参数统计结果,建立多种类型的卡车荷载模型,逐一加载到某T梁桥有限元模型上,研究卡车荷载的非平稳增长对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AAHT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车辆荷载,且车辆的非平稳增长对桥梁疲劳损伤影响显著,考虑车辆荷载非平稳增长时桥梁的疲劳损伤度约为不考虑车辆非平稳增长时的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每小时交通量 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车辆荷载预测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改进因子分析的公路隧道入口段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波 秦灿 +2 位作者 牛佳安 肖靖航 文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表数据验证构建负荷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敏感度分析探究视觉指标对视觉负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驾驶者位于距洞口-13~55 m(12:00)、-10~49 m(15:00)时,视觉负荷超过临界值(0.906),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极低;洞口驾驶者的视觉负荷值和接近度远大于洞内和洞外;18:00的视觉负荷和接近度远低于12:00和15:00。视觉指标的敏感度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注视时间、瞳孔面积、注视次数、扫视幅度、扫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改进因子分析 公路隧道入口段 视觉负荷 行车安全 视觉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者信息感知机理的隧道光环境等效照明理论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波 秦灿 +2 位作者 何世永 牛佳安 龙皓楠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16-2031,共16页
传统照明技术在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方面还不够合理,需进一步改善人-车-隧道光环境耦合作用下的照明理论和技术。为解决隧道运营中存在的隧道照明负荷与生物感知效果非对等特征这一问题,提出隧道光环境等效照明理论构建思路,通过模拟试... 传统照明技术在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方面还不够合理,需进一步改善人-车-隧道光环境耦合作用下的照明理论和技术。为解决隧道运营中存在的隧道照明负荷与生物感知效果非对等特征这一问题,提出隧道光环境等效照明理论构建思路,通过模拟试验、实车试验和理论计算开展基于照明灯具和侧壁材料合理匹配的等效照明理论论证研究,最后总结提出生物感知效果提升和照明负荷下降的等效照明理论“一升一降”研究框架。结果表明:1)物理量参数(如侧壁材料反射系数与灯具布设)的合理匹配最多可提升入口段和中间段25%和21%的路面照度、9%和15%的总均匀度,节约33%的灯具数量。2)物理量参数(如光谱、色温)的合理选择最多可降低驾驶者7%的反应时间、提升26.2%的小目标可见度。3)物理量参数(如不同侧壁材料类型)的改变可使驾驶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注视时间、扫视幅度和瞳孔面积降低,脑电功率上升,变化幅度更平稳。4)进一步研究不同物理量指标对驾驶者信息感知的等效作用机理可有效降低隧道照明负荷、提升生物感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照明 隧道光环境 等效照明理论 生物感知效果 信息感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爆破作用下堆积层边坡稳定性的耦合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锋 李硕 +3 位作者 李思远 杨永浩 董广法 张庆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111-11120,共10页
隧道施工爆破荷载会对地表边坡产生较大的动力扰动,加上堆积层边坡自身稳定性较差,极易形成堆积层滑坡、隧道塌方等工程事故。以渝湘高速樵坪山隧道工程为背景,结合CT扫描技术和PFC中clump命令,建立土石混合体颗粒流堆积层边坡数值模型... 隧道施工爆破荷载会对地表边坡产生较大的动力扰动,加上堆积层边坡自身稳定性较差,极易形成堆积层滑坡、隧道塌方等工程事故。以渝湘高速樵坪山隧道工程为背景,结合CT扫描技术和PFC中clump命令,建立土石混合体颗粒流堆积层边坡数值模型并开展动三轴试验对堆积体模型的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运用FLAC^(3D)-PFC^(3D)耦合分析方法研究隧道开挖爆破作用下不同堆积层厚度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爆炸应力波的作用下,随着堆积层厚度从0.25倍隧道跨径增加至1.0倍时,堆积层颗粒速度减少4倍左右且颗粒松动范围几乎消失,颗粒沉降量从2 cm缓慢降至1 cm后保持稳定,颗粒间粘结与张拉力链比值从2.2迅速增加至4.5,此后颗粒间的张拉破坏作用较小,颗粒间不易发生滑移,堆积层稳定性较好;在超过1.0倍隧道跨径后,爆破产生的塑性区面积基本呈对称分布,且接近于隧道横断面面积,塑性区位于基岩范围内且集中在拱顶和拱底附近;总体上,当堆积层厚度超过1.0倍隧道跨径后,可显著降低隧道开挖爆破对边坡的动力扰动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隧道洞口段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爆破荷载 连续-非连续耦合 堆积层边坡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断面隧道照明设计参数优化研究——以重庆海天堡城市隧道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家银 庞博 +3 位作者 周世均 何世永 蒋浩锴 梁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51-58,共8页
为解决城市特大断面隧道照明能耗高、质量低的问题,以重庆海天堡城市隧道(内轮廓面积145.91 m^(2))为例,采用照明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引入灯具安装距高比参数,研究特大断面隧道布灯方式、灯具配光曲线、安装纵向间距等照明设计参数对隧... 为解决城市特大断面隧道照明能耗高、质量低的问题,以重庆海天堡城市隧道(内轮廓面积145.91 m^(2))为例,采用照明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引入灯具安装距高比参数,研究特大断面隧道布灯方式、灯具配光曲线、安装纵向间距等照明设计参数对隧道照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距高比下,照明质量指标值如路面平均照度、路面照度总均匀度、路面中线照度纵向均匀度值等均随布灯间距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距高比为1.5时,采用中央布灯方式、纵向间距为10.5 m、配光曲线为对称非蝶形时照明质量指标值最高,其路面平均照度、路面照度总均匀度、路面中线照度纵向均匀度与原方案相比分别提高了35%、38%、24%;选择合适的布灯方式与配光曲线的搭配组合,有利于提高特大断面城市隧道路面照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照明 特大断面 仿真模拟 距高比 照明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检测信息的重庆市政桥梁服役现状及其分析方法展望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启智 辛景舟 +2 位作者 周建庭 张向和 杨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65,共9页
市政桥梁是城市交通路网中的重要命脉,其健康状况事关城市运行服务品质。基于重庆市近两年191座受检桥梁的检测报告,对桥梁服役状况、检测评估手段、数据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旨在掌握城市桥梁服役现状,探明现存问题与技术需求,推... 市政桥梁是城市交通路网中的重要命脉,其健康状况事关城市运行服务品质。基于重庆市近两年191座受检桥梁的检测报告,对桥梁服役状况、检测评估手段、数据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旨在掌握城市桥梁服役现状,探明现存问题与技术需求,推动桥梁检测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政桥梁整体服役状态较好;技术状况评定方法有待更新、完善;智能检测手段应用场景较少,隐蔽病害无损检测技术工程需求巨大;桥梁检测数据利用率偏低、挖掘深度不够。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桥梁检测数据的劣化规律、状态评估、维护决策等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现状 评定 智能检测 隐蔽病害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VFEMD-IMF能量熵增量的桥梁监测数据降噪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双江 辛景舟 +3 位作者 蒋黎明 刘水康 巴建明 周建庭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5,206,共9页
针对桥梁监测数据受多重噪声干扰、影响结构真实响应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滤波经验模态分解(time-varying filter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TVFEMD)和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能量熵增量的桥... 针对桥梁监测数据受多重噪声干扰、影响结构真实响应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滤波经验模态分解(time-varying filter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TVFEMD)和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能量熵增量的桥梁监测数据降噪方法。首先,利用TVFEMD分解桥梁原始监测数据,得到多个子序列;其次,采用IMF能量熵增量确定多个子序列中的有效子序列;然后,划分子序列中的结构响应分量和噪声分量,对结构响应分量重组实现监测数据降噪;最后,利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简称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简称RMSE)和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简称SNR)对不同方法的降噪效果进行评价。仿真算例和工程实例结果表明:TVFEMD相比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有效解决了模态混叠问题;TVFEMD结合IMF能量熵增量方法,有效抑制了多重噪声影响,对结果精度有较大提升;与EMD-IMF能量熵增量和Kalman滤波降噪法相比,TVFEMD-IMF能量熵增量法所得到降噪信号的MAE和RMSE值分别提升了23%和21%以上,降噪效果更好,信噪比提升38%以上,抗噪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健康监测 降噪 时变滤波经验模态分解 本征模函数能量熵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活动带下的隧道热害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星辰 黄锋 +2 位作者 陈树汪 王安民 杨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4,共10页
滇西地区的地热资源丰富,部分隧道工程在穿越水热活动带时会面临高温挑战,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为揭示水热活动带下的隧道热害特征,以腾越隧道为例,采用地质构造勘察法和温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内的水热活动循环模式进行了研... 滇西地区的地热资源丰富,部分隧道工程在穿越水热活动带时会面临高温挑战,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为揭示水热活动带下的隧道热害特征,以腾越隧道为例,采用地质构造勘察法和温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内的水热活动循环模式进行了研究;基于大地热流值对区域地温带进行了划分,利用SiO_(2)地热温标对隧道热害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受地质构造影响,该区域水热活动的热源来自火山岩浆,褶皱与断裂是热水循环增温的主要通道,水源补给则来自大气降雨,热水循环、增温、径流期间的水岩反应导致水体Ca^(2+)上升;腾越隧道沿线以中、低温地热系统为主,该区域内的热量传递以热传导为主,隧道全线的热害占比高达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质工程 隧道热害 水热活动带 地质构造 地球化学特征 热水循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