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长精准模拟对于指导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ORYZA Version 3(ORYZA_V3)模型被广泛用于农田系统中水稻生长的模拟。然而,当前关于该模型对重庆市水稻生长模拟性能评估的研究仍比较薄弱。以重庆灌溉试验中心站水稻大...水稻生长精准模拟对于指导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ORYZA Version 3(ORYZA_V3)模型被广泛用于农田系统中水稻生长的模拟。然而,当前关于该模型对重庆市水稻生长模拟性能评估的研究仍比较薄弱。以重庆灌溉试验中心站水稻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全面评估了该模型对6个水稻生长变量的模拟精度。结果显示:①ORYZA_V3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水稻物候、叶面积指数、地上总生物量、产量,WIA=0.72~0.97,RRMSE=5.13%~14.47%,R^(2)=0.91~0.97;②模型对叶片氮素含量的模拟精度差于上述4个变量,但是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WIA=0.96~0.97,RRMSE=16.14~18.50%,R2=0.91~0.92;③但是模型对穗氮素含量的模拟精度较差,WIA=0.43~0.45,RRMSE=67.26~110.19%,R^(2)=0.41~0.48。可以通过优化水稻器官氮素迁移转化模块以提高模型对穗氮素含量的模拟精度。综上,研究证实ORYZA_V3模型可以为重庆市水稻生长模拟和稻田管理提供工具支持。展开更多
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关于农田土壤新污染物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微塑料和抗生素,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依托CiteSpace软件,通过图谱量化挖掘分析2010—2023年农田土壤中新...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关于农田土壤新污染物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微塑料和抗生素,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依托CiteSpace软件,通过图谱量化挖掘分析2010—2023年农田土壤中新污染物研究的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聚焦微塑料和抗生素,探讨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研究呈现出发文量高度增长的趋势,研究的主要国家为中国、美国和德国。中国对农田土壤新污染物的研究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各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最快,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该领域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方面较多、较为复杂。农田土壤新污染物的来源、行为归趋、分析技术和生态风险等方面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新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污染监测与检测技术优化以及污染防控与治理策略将成为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未来研究应结合技术创新与生态管理,既要提升新污染物的精准监测与治理能力,也要完善污染防控体系,以实现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展开更多
文摘水稻生长精准模拟对于指导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ORYZA Version 3(ORYZA_V3)模型被广泛用于农田系统中水稻生长的模拟。然而,当前关于该模型对重庆市水稻生长模拟性能评估的研究仍比较薄弱。以重庆灌溉试验中心站水稻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全面评估了该模型对6个水稻生长变量的模拟精度。结果显示:①ORYZA_V3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水稻物候、叶面积指数、地上总生物量、产量,WIA=0.72~0.97,RRMSE=5.13%~14.47%,R^(2)=0.91~0.97;②模型对叶片氮素含量的模拟精度差于上述4个变量,但是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WIA=0.96~0.97,RRMSE=16.14~18.50%,R2=0.91~0.92;③但是模型对穗氮素含量的模拟精度较差,WIA=0.43~0.45,RRMSE=67.26~110.19%,R^(2)=0.41~0.48。可以通过优化水稻器官氮素迁移转化模块以提高模型对穗氮素含量的模拟精度。综上,研究证实ORYZA_V3模型可以为重庆市水稻生长模拟和稻田管理提供工具支持。
文摘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关于农田土壤新污染物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微塑料和抗生素,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依托CiteSpace软件,通过图谱量化挖掘分析2010—2023年农田土壤中新污染物研究的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聚焦微塑料和抗生素,探讨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研究呈现出发文量高度增长的趋势,研究的主要国家为中国、美国和德国。中国对农田土壤新污染物的研究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各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最快,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该领域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方面较多、较为复杂。农田土壤新污染物的来源、行为归趋、分析技术和生态风险等方面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新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污染监测与检测技术优化以及污染防控与治理策略将成为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未来研究应结合技术创新与生态管理,既要提升新污染物的精准监测与治理能力,也要完善污染防控体系,以实现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