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1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RYZA_V3模型的重庆市水稻生长模拟评估研究
1
作者 杨晓霞 徐保坤 +5 位作者 汪魁 杨雪勇 许彬 尹朝恒 梁越 于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2,共6页
水稻生长精准模拟对于指导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ORYZA Version 3(ORYZA_V3)模型被广泛用于农田系统中水稻生长的模拟。然而,当前关于该模型对重庆市水稻生长模拟性能评估的研究仍比较薄弱。以重庆灌溉试验中心站水稻大... 水稻生长精准模拟对于指导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ORYZA Version 3(ORYZA_V3)模型被广泛用于农田系统中水稻生长的模拟。然而,当前关于该模型对重庆市水稻生长模拟性能评估的研究仍比较薄弱。以重庆灌溉试验中心站水稻大田试验数据为基础,全面评估了该模型对6个水稻生长变量的模拟精度。结果显示:①ORYZA_V3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水稻物候、叶面积指数、地上总生物量、产量,WIA=0.72~0.97,RRMSE=5.13%~14.47%,R^(2)=0.91~0.97;②模型对叶片氮素含量的模拟精度差于上述4个变量,但是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WIA=0.96~0.97,RRMSE=16.14~18.50%,R2=0.91~0.92;③但是模型对穗氮素含量的模拟精度较差,WIA=0.43~0.45,RRMSE=67.26~110.19%,R^(2)=0.41~0.48。可以通过优化水稻器官氮素迁移转化模块以提高模型对穗氮素含量的模拟精度。综上,研究证实ORYZA_V3模型可以为重庆市水稻生长模拟和稻田管理提供工具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水稻 水稻生长 ORYZA_V3模型 模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公路交通优势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溢龙 林孝松 《绿色科技》 2014年第7期310-314,共5页
以重庆市各个区县的公路交通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重庆市公路网数据,采用公路网密度,公路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研究分析了重庆市公路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重庆市整体的公路网密度为0... 以重庆市各个区县的公路交通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重庆市公路网数据,采用公路网密度,公路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研究分析了重庆市公路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重庆市整体的公路网密度为0.306km/km2,南岸区公路网密度最大,为0.812km/km2,酉阳最小,为0.176km/km2;干线影响度大于8.0的基本处于重庆市西部,小于1.0的区县有城口、巫溪及丰都;区位优势度从0.5到3.0不等,且西部区县大于东部区县;重庆市公路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西部区县的交通优势度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并且交通优势度为突出、显著、中等的区域绝大部分处在重庆市西部地区,交通优势度的差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处于各种等级的区县大部分都呈现出了空间集聚性,并没有太多的分散分布,主城区交通优势度非常突出,是重庆市的增长极,起着带动经济发展以及辐射周边区县的作用;重庆市县域的交通优势度的基本格局是由国家及地方政策、自身经济发展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交通优势度 空间格局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山段岸坡水岩劣化特征及危岩失稳破坏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新荣 罗新飏 +4 位作者 郭雪岩 周小涵 王浩 许彬 郑颖人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0-257,共18页
消落带干湿循环,江水、地下水的渗流、溶蚀等现象表明三峡库区长期处于频繁的水活动环境中。在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下,巫山段岸坡内形成多处危岩体,存在较大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对三峡库区巫山段岸坡危岩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 消落带干湿循环,江水、地下水的渗流、溶蚀等现象表明三峡库区长期处于频繁的水活动环境中。在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下,巫山段岸坡内形成多处危岩体,存在较大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对三峡库区巫山段岸坡危岩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调研结果与地质资料,明确了该段内的水岩劣化特征、岸坡危岩分布及类型、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失稳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段内消落带具有明显的水岩物理、化学、应力劣化特征,且3类水岩作用共同影响着消落带的形态、强度以及岸坡的稳定性。巫山段岸坡危岩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结构因素、环境因素与时间效应的综合影响,危岩类型可概化为塔柱状、板状、楔形状、排柱状4类。岸坡危岩稳定性关键影响因素主要为消落带岩体劣化、软弱夹层、后缘深大裂隙、库水诱发地震与其他环境因素,与水岩劣化作用联系紧密。提出了4类岸坡危岩失稳破坏模式:基座溃屈型、滑移型、倾倒型(渐进倾倒)、溶蚀坠落型,并对巫山段岸坡危岩的防治措施提出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岸坡危岩 水岩劣化 失稳破坏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行波扰动下平陆运河岸坡侵蚀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越 左江瑞 +3 位作者 许彬 韩林峰 潘剑 YAR Mohsin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船舶航行产生的船行波对岸坡侵蚀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大型室内水槽模型试验系统,试验分析了网状柔性护岸、方形透水混凝土护岸、六边形透水混凝土护岸、砾石护岸及无护岸结构5种工况下岸坡的表面波压变化及水力侵蚀特征...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船舶航行产生的船行波对岸坡侵蚀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大型室内水槽模型试验系统,试验分析了网状柔性护岸、方形透水混凝土护岸、六边形透水混凝土护岸、砾石护岸及无护岸结构5种工况下岸坡的表面波压变化及水力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岸坡表面波压时程变化具有周期性,无护岸结构岸坡负向波压最大;砾石护岸因结构不规则性表现出优越的消能性能,高水位与高船速条件下出现次波峰效应;岸坡表面波压分布在静水位以下附近向两侧迅速衰减,船速对波压及波高影响显著高于水位变化;岸坡表面侵蚀分析显示,无护岸结构岸坡表面主要表现为岸坡裂缝、土体倒塌和坡面淘刷3种侵蚀形态,除砾石护岸外其余护岸结构均有细颗粒析出现象;内部土压与表面波压表现出一致的动力响应特性,综合生态效益与侵蚀控制效果,砾石护岸方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行波 运河岸坡 护岸结构 表面波压 侵蚀特性 平陆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泥沙絮凝对浮泥流变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洁 周杨三 +1 位作者 周鹏 肖毅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浮泥在海岸、河口及水库中广泛分布,对区域生态、环境和航运等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机制形成浮泥的特性也有所区别。为了量化分析泥沙絮凝对浮泥密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利用大型水箱进行黏性泥沙絮凝沉积试验,收集床面淤积物,并进行流变测... 浮泥在海岸、河口及水库中广泛分布,对区域生态、环境和航运等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机制形成浮泥的特性也有所区别。为了量化分析泥沙絮凝对浮泥密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利用大型水箱进行黏性泥沙絮凝沉积试验,收集床面淤积物,并进行流变测试。结果表明,随紊动水体中絮团粒径的减小和分形维数的增大,形成的浮泥密度将增大,浮泥的屈服应力、黏滞系数呈幂律增长。絮体中孔隙导致沉积形成浮泥的结构强度减小,使浮泥流变曲线没有固-液过渡阶段,到达临界点时直接发生屈服变形进入液态阶段。考虑泥沙絮凝影响后,当浮泥密度大于1110 kg/m^(3)时,其屈服应力、黏滞系数明显减小,流动指数增大。这种宏观流变特性的差异体现在颗粒间的微观相互作用,即泥沙颗粒接触点的强度和数量上。而絮凝的发生会改变颗粒结构和颗粒间力,进而影响宏观流变特性。该研究可为浮泥运动过程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泥 流变试验 絮团粒径 分形维数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微塑料与悬沙的聚集特性及作用机制
6
作者 刘洁 张智超 +2 位作者 李霞 朱丽帆 蒋晖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本文依据三峡库区悬沙矿物组成和泥沙级配为依据配置沙样,选择长江上游典型微塑料PMMA和PS,在自制大型水箱中开展水流剪切作用下微塑料和泥沙异质聚集实验,分析微泥絮团的形态特征和聚集机制。结果表明在水流紊动剪切作用下,相比泥沙同... 本文依据三峡库区悬沙矿物组成和泥沙级配为依据配置沙样,选择长江上游典型微塑料PMMA和PS,在自制大型水箱中开展水流剪切作用下微塑料和泥沙异质聚集实验,分析微泥絮团的形态特征和聚集机制。结果表明在水流紊动剪切作用下,相比泥沙同质聚集的絮团粒径,微泥异质聚集的絮团粒径更大,且每毫升样品中微泥絮团上的微塑料吸附数量随水流剪切率增大而迅速增加。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动力条件下泥沙与PMMA、PS微球发生异质聚集,聚集过程中存在电子转移和化学态的转变,并产生不饱和键(C C)。由于PMMA官能团的结合能变化比PS大,此过程失电子更多、表面电荷更大,更容易与泥沙发生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悬沙 微泥絮团形貌 聚集机制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围压影响的间断级配散粒土潜蚀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越 李越 +4 位作者 许彬 杨牛虎 张斌 潘剑 尹朝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利用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系统,选用间断级配散粒土材料开展了潜蚀试验,探索了30、60、90 kPa围压条件下土体潜蚀规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细颗粒流失、体积变化及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下,细颗粒易于流失... 利用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系统,选用间断级配散粒土材料开展了潜蚀试验,探索了30、60、90 kPa围压条件下土体潜蚀规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细颗粒流失、体积变化及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下,细颗粒易于流失,导致土体孔隙连通性增强,渗流流速显著提高;而较大围压则压缩了土体孔隙,降低了渗透路径通畅性,使得渗透系数明显降低。在低水力梯度时渗流流速与水力梯度呈现非线性变化,但随水力梯度增大逐渐趋向线性,基本符合达西定律;围压增大导致土体潜蚀启动的临界水力梯度提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围压对不同阶段细颗粒流失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对细颗粒流失总量的影响不显著。较大围压下土体内部颗粒结合更紧密,试样的变形程度更小,而在30 kPa的低围压条件下,试样体积变化曲线呈明显的阶梯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围压 潜蚀 累计涌砂量 体积变化量 临界水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基岩屑污染特征及其铺垫道路环境风险评估
8
作者 杨延梅 徐鸿飞 +3 位作者 侯蒙蒙 杨金忠 黄启飞 杨玉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7,共6页
为探究水基岩屑的污染特征及其路用时的环境风险,采集西北地区3个区域6个典型油气井场的水基岩屑样品,分析了水基岩屑特征污染物含量、浸出浓度和毒性,计算了特征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作用下的稀释衰减系数,评估水基岩屑铺垫道路的环境风... 为探究水基岩屑的污染特征及其路用时的环境风险,采集西北地区3个区域6个典型油气井场的水基岩屑样品,分析了水基岩屑特征污染物含量、浸出浓度和毒性,计算了特征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作用下的稀释衰减系数,评估水基岩屑铺垫道路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水基岩屑中的特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石油烃,其中Ba和石油烃的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1996、1522 mg/kg;Cr的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超标率为97.72%;重金属Cr、Ni、Pb、Ba的浸出浓度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质限值,超标率分别为3.64%、1.82%、21.82%、14.55%;在水基岩屑铺垫道路场景下,由于土壤地下水的稀释衰减作用(稀释衰减系数为26),石油烃和重金属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岩屑 重金属 石油烃 污染特征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开挖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和微观性能研究
9
作者 陈忠章 段木子 +2 位作者 蔡升宇 苏伟锋 李鹏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探讨了利用隧道开挖料中的岩石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的可行性。当粗骨料对细骨料的替代率在40%以下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学性能可达到规范要求,但7、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22.2%、14.1%,抗折强度变化不大;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单纯... 探讨了利用隧道开挖料中的岩石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的可行性。当粗骨料对细骨料的替代率在40%以下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学性能可达到规范要求,但7、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22.2%、14.1%,抗折强度变化不大;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单纯型重心设计法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进行了评价;根据紧密堆积理论模型计算了不同粗骨料产量下的堆积密实度,发现开挖粗骨料的针片状粒型改变了材料堆积状态,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堆积密实度,从而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开挖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微观结构,验证了开挖粗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 开挖粗骨料 高性能混凝土 紧密堆积理论 堆积密实度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农田土壤新污染物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延梅 杨雯清 +3 位作者 刘泉利 党秋玲 刘玥 苏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0,共12页
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关于农田土壤新污染物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微塑料和抗生素,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依托CiteSpace软件,通过图谱量化挖掘分析2010—2023年农田土壤中新... 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关于农田土壤新污染物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微塑料和抗生素,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依托CiteSpace软件,通过图谱量化挖掘分析2010—2023年农田土壤中新污染物研究的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聚焦微塑料和抗生素,探讨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研究呈现出发文量高度增长的趋势,研究的主要国家为中国、美国和德国。中国对农田土壤新污染物的研究相对于美国和欧洲各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最快,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该领域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方面较多、较为复杂。农田土壤新污染物的来源、行为归趋、分析技术和生态风险等方面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新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污染监测与检测技术优化以及污染防控与治理策略将成为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未来研究应结合技术创新与生态管理,既要提升新污染物的精准监测与治理能力,也要完善污染防控体系,以实现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农田土壤 新污染物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沅水桃源枢纽分汊河道通航船模试验研究
11
作者 蔡创 李科 +2 位作者 李林 王多银 许光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6,共8页
为了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船闸整体布置方案,对沅水桃源枢纽二线船闸扩建工程的左岸、右岸两种方案的通航安全性进行自航船模试验研究。采用1∶100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基于小尺度船模技术对处在分汊河道上的航电枢纽布置和通航条件进行研究... 为了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船闸整体布置方案,对沅水桃源枢纽二线船闸扩建工程的左岸、右岸两种方案的通航安全性进行自航船模试验研究。采用1∶100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基于小尺度船模技术对处在分汊河道上的航电枢纽布置和通航条件进行研究,分析船模在不同流量下的舵角、航速等通航参数,结合左汊、右汊水流条件,比较船闸分别布置在左岸、右岸方案船舶的通航情况,提出采用右岸通航方案作为新建二线船闸的整体布置方案。开展小尺度船模试验直观展现了船舶在不同汊道中的航行情况,为解决该类工程的通航汊道选择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自航船模试验 分汊河道 船闸扩建 通航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荷载联合作用下软基深水超长桩承载特性及破坏模式研究
12
作者 贺林林 谢院仕 +2 位作者 刘洋 梁越 刘明维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5,共12页
为探明多元荷载联合作用下软基深水超长桩承载特性及破坏模式,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Green-Lagrange应变理论,建立考虑Ρ-Δ效应的软基深水超长桩有限元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首先开展超长桩承载特性研究,深入分析考虑与不考虑Ρ-... 为探明多元荷载联合作用下软基深水超长桩承载特性及破坏模式,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Green-Lagrange应变理论,建立考虑Ρ-Δ效应的软基深水超长桩有限元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首先开展超长桩承载特性研究,深入分析考虑与不考虑Ρ-Δ效应时桩基础承载力变化规律,桩侧摩阻力及土抗力变化规律。然后通过超长桩基础的等效塑性应变云图,进一步揭示超长桩破坏模式。结果表明:考虑Ρ-Δ效应后的桩基础竖向承载力明显减小,最大减小了91.16%,因此,在进行多元荷载联合作用下软基深水超长桩设计计算时,必须考虑Ρ-Δ效应的影响;在V-H荷载联合作用下,桩身发生挠曲变形,桩侧摩阻力和土抗力发生重分布,桩基础水平受荷一侧的桩-土发生脱开分离,靠近该侧泥面附近的桩侧摩阻力和土抗力变为0,而另一侧土体发生挤压,靠近该侧泥面附近的桩侧摩阻力和土抗力均有增大。此外,当水平荷载H较小时,超长桩基础因桩侧摩阻力不足而引起沉降破坏;而当水平荷载H较大时,超长桩发生较大塑性变形而形成“塑性铰”,最终呈现弯曲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荷载联合作用 超长桩 Ρ-Δ效应 承载特性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推移掩埋建筑物影响规律试验
13
作者 冯磊 宋东日 +3 位作者 陈晓清 刘佳 陈倩 刘云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8,共10页
大规模泥石流事件中,山区民用建筑物往往被完全摧毁并被推离原来的位置,被困人员也随着建筑物被推移掩埋,导致灾后应急搜救极其困难。为此,针对建筑物在泥石流推移作用下的简化受力情况,本研究分析影响堆积位置的物理特性因素,包括泥石... 大规模泥石流事件中,山区民用建筑物往往被完全摧毁并被推离原来的位置,被困人员也随着建筑物被推移掩埋,导致灾后应急搜救极其困难。为此,针对建筑物在泥石流推移作用下的简化受力情况,本研究分析影响堆积位置的物理特性因素,包括泥石流Froude数、液化程度、建筑物高长比及建筑物与泥石流的高度比和密度比。通过高精度可开展分布式测量的小尺度水槽试验,研究5个物理特性因素对建筑物块体在泥石流堆积区堆积相对位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泥石流体积固相含量的增大,泥石流流动性的减弱使建筑物块体在泥石流堆积区的堆积相对位置更靠近堆积前缘;2)在相同来流条件下,块体形状越扁平,块体越难被推移,被推移后运动距离也越短,堆积相对位置远离堆积前缘;3)对体积固相含量为45%和50%的泥石流进行推移试验,结果表明,建筑物块体密度越小,块体被推移距离越远,堆积相对位置更靠近堆积前缘,而对于体积固相含量为53%的泥石流,密度大的块体的堆积相对位置更靠近堆积前缘。本研究通过水槽试验揭示影响推移作用的因素,分析泥石流推移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对于灾后应急救援定位搜救被困人员或遗体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推移作用 建筑物 理论分析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官山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张乾柱 金可 +2 位作者 吴颐杭 罗袁 卢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7,203,共10页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δ^(18)O值相对枯水期偏正,丰水期和枯水期氘盈余值(d-excess)平均值分别为12.59‰和11.30‰。官山河流域河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与长江流域大气降水线极为类似,表明河水主要受长江流域大气降水补给影响,丰水期同位素组成偏正则主要受到降水与水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流域内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沿程蒸发和高程效应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对官山河流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组成 补给来源 影响因素 官山河流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土隧道注浆加固效果评价研究:以郑州地铁7号线砂土隧道为例
15
作者 钟宏伟 秦鹏飞 +1 位作者 卢再光 张颖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22,共8页
在地质环境日趋复杂和恶劣的工程背景下,注浆加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立科学合理的注浆效果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针对注浆量核算法、检查孔分析法、P-Q-t曲线法及地球物理探测法等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注浆效果检测... 在地质环境日趋复杂和恶劣的工程背景下,注浆加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立科学合理的注浆效果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针对注浆量核算法、检查孔分析法、P-Q-t曲线法及地球物理探测法等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注浆效果检测方法,通过抽取一、二级影响因素确立层次评价体系,并结合专家意见与实际工况构建了注浆效果评价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将权向量作为评价因素的权重进行量化,通过矩阵运算实现了模糊现象的数学表达,完成了砂土隧道注浆效果的准确评价。最后结合郑州地铁7号线砂土隧道,通过模糊评价综合分析,认为注浆效果等级达到良好等级(B)。隧道实际开挖期间,未出现任何形式的水文、地质干扰,表明评价方法科学高效,可为其他工程施工提供指导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注浆 检查孔分析 地球物理探测 模糊理论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后超长桩屈曲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贺林林 范富贤 +2 位作者 梁越 邓申谊 何景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1290,共10页
超长桩因能适应软基深水条件被广泛应用于外海码头建设之中,然而超长桩由于桩身长度、桩身自由长度均较传统桩基更长,长细比更大,存在屈曲失稳的风险。在波浪、海流等循环荷载作用下,桩侧软黏土会产生强度弱化与刚度衰减的循环弱化效应... 超长桩因能适应软基深水条件被广泛应用于外海码头建设之中,然而超长桩由于桩身长度、桩身自由长度均较传统桩基更长,长细比更大,存在屈曲失稳的风险。在波浪、海流等循环荷载作用下,桩侧软黏土会产生强度弱化与刚度衰减的循环弱化效应,进一步加剧了超长桩发生屈曲失稳的风险。鉴于此,首先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平台,借助USDFLD子程序并采用FORTRAN语言对已有试验获得的软黏土强度弱化与刚度衰减规律计算模型进行数值开发,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离心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研究中所建立的软黏土强度弱化与刚度衰减子程序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然后建立了软基深水超长桩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超长桩屈曲稳定性研究,明确了超长桩发生屈曲失稳的可能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单独考虑强度弱化、刚度衰减以及同时考虑强度弱化与刚度衰减后对超长桩屈曲稳定性的具体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超长桩屈曲临界荷载值分别降低了3.5%、7.9%、11.0%,屈曲失稳时桩身最大剪力分别降低了3.6%、17.1%、22.1%,表明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显著增加了超长桩屈曲失稳破坏的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桩 屈曲失稳 深水软基 强度弱化 刚度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流超限情况下桥下净空宽度校核方法探讨
17
作者 许光祥 陈沁芷 +2 位作者 李帆 周千凯 王多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横流超过0.8 m/s限制的跨通航河流大桥净空宽度,内河通航标准只有定性的规定,没有给出确切的校核方法。以桃源二线船闸工程中的重建沅水大桥右汊通航孔为例,对横流超限桥梁净空宽度校核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横流超限后,可以采用航道宽... 横流超过0.8 m/s限制的跨通航河流大桥净空宽度,内河通航标准只有定性的规定,没有给出确切的校核方法。以桃源二线船闸工程中的重建沅水大桥右汊通航孔为例,对横流超限桥梁净空宽度校核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横流超限后,可以采用航道宽度校核、桥轴线旋转使横流不超限后的投影净宽校核、通航孔是否一孔跨过通航水域校核等三重校核的方式进行论证。应用1∶100正态河工模型测试的桥区试验资料,采用数值矢量图的方式展现流向、横流的分布及其不利测点,对重建桃源沅水大桥右汊通航孔进行了净空宽度论证和校核,结果表明三重校核方式较适合于横流超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横流超限 净空宽度 数值矢量图 投影净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斜发沸石和人粪生物炭吸附回收黄水中氮磷
18
作者 杨延梅 吕远洋 +2 位作者 陈可 蒋进元 李雅君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2,共9页
为实现黄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高效资源化,选用天然斜发沸石和人粪生物炭作为吸附剂,探究吸附剂投加量、粒径对黄水中氮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前后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吸... 为实现黄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高效资源化,选用天然斜发沸石和人粪生物炭作为吸附剂,探究吸附剂投加量、粒径对黄水中氮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前后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吸附剂均能有效降低黄水的pH、电导率以及溶解性总固体(TDS),对总有机碳(TOC)也有一定的吸附效果。斜发沸石对NH_(4)^(+)-N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优势,对磷的吸附率则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粪基生物炭对氮磷的吸附性能优于斜发沸石,对NH_(4)^(+)-N、TP、PO_(4)^(3-)-P的吸附率分别可达78.14%、79.26%、80.48%。斜发沸石粒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较小,实验条件下粒径为50~60目时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处理后,在吸附剂表面检测到多种新的有机物及含氮、磷无机盐,证实了两种吸附剂对黄水中的氮磷具有吸附能力。吸附氮磷后的斜发沸石和粪基生物炭不仅可作为缓释肥用于农业生产,还可进一步推动黄水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斜发沸石 人粪生物炭 黄水 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运枢纽闸门运输稳定性仿真分析
19
作者 钟亮 路洲洲 +2 位作者 潘剑 钟广达 刘锦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120,共7页
航运枢纽建设可能面临进场道路多弯道、多坡道等复杂路况,为探讨该复杂路况下的闸门大件设备运输稳定性问题,以国内某大型航运枢纽为例,建立了闸门运输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多种进场路况下航运枢纽闸门的运输稳定性。结果表明... 航运枢纽建设可能面临进场道路多弯道、多坡道等复杂路况,为探讨该复杂路况下的闸门大件设备运输稳定性问题,以国内某大型航运枢纽为例,建立了闸门运输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多种进场路况下航运枢纽闸门的运输稳定性。结果表明:闸门运输稳定性随车速的增大而降低,进场道路的弯道半径及坡度对运输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对于弯道路段,闸门大件运输车辆低速(v≤20 km/h)行驶时应将横向荷载转移率|LTR|值控制在0.43以内,高速(20km/h<v≤30 km/h)行驶时应将|LTR|值控制在0.53以内;对于坡道路段,为防止车辆制动失效发生滚翻事故,需合理匹配运输速度与坡度,当运输车辆速度为20、30 km/h时,坡道坡度应分别控制在7.2%和6.3%以内。研究成果可为航运枢纽闸门运输方案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枢纽 船闸闸门 运输稳定性 横向载荷转移率 制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岸塔柱状危岩的压裂耦合损伤-突变失稳预测
20
作者 唐红梅 宋刚 +2 位作者 杨健 毛柯洁 周福川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位于三峡库区巫峡段消落带的塔柱状危岩,其底部多损伤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常呈压裂诱发座溃整体失稳模式,危岩底部耦合损伤至突变机制是研究该类库岸危岩体失稳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库岸巫峡段箭穿洞塔柱状危岩体为例,将危岩体简... 位于三峡库区巫峡段消落带的塔柱状危岩,其底部多损伤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常呈压裂诱发座溃整体失稳模式,危岩底部耦合损伤至突变机制是研究该类库岸危岩体失稳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库岸巫峡段箭穿洞塔柱状危岩体为例,将危岩体简化为中上部非劣化区和下部劣化区的二元地质力学模型,基于应变等价原理获得其危岩体下部劣化区的荷载效应、溶蚀效应、干湿循环弱化效应的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和总损伤度演化方程,根据地质力学模型概化为等效弹簧模型转化为力-位移的耦合损伤本构方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突变理论建立了塔柱状危岩的耦合损伤-折叠突变模型,获取了其失稳判据和临界位移的表达式.通过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危岩体突变失稳时的系统控制变量为-0.0073,预测模型计算理论的突变起点垂向位移为42.2mm,终止点位移为60.5mm,当监测数据危岩体最大垂向累积位移为26.2mm时,小于突变起始位移时就采用及时治理措施,与危岩未失稳的状态吻合.其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库岸塔柱状压溃型危岩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塔柱状危岩 压溃失稳型 耦合损伤 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