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倒运海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倪志辉 易静 张绪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8,共4页
通过建立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大小嵌套的潮流数学模型,在对现场实测资料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倒运海水道整治方案进行了水动力模拟计算,从动力场的角度分析了工程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对水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附近水域,不会... 通过建立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大小嵌套的潮流数学模型,在对现场实测资料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倒运海水道整治方案进行了水动力模拟计算,从动力场的角度分析了工程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对水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附近水域,不会改变大范围水域的水位、流速以及涨、落潮的潮流特性,故工程方案对倒运海水道水动力场影响不大,可以达到工程的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场 数值模拟 潮流模拟 航道整治 倒运海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耳岩作业区二期工程港池及航道泥沙淤积量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岷 倪志辉 +1 位作者 曾强 张绪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2,共4页
考虑泥沙粒径、含沙量、沉速、流速及水深的影响,探讨了佛耳岩作业区二期工程港池及航道的泥沙淤积量计算方法,分析了港池及航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上游枢纽建成后,港池及航道悬沙和底沙的淤积强度和淤积量较低,只要预留一定的备淤深... 考虑泥沙粒径、含沙量、沉速、流速及水深的影响,探讨了佛耳岩作业区二期工程港池及航道的泥沙淤积量计算方法,分析了港池及航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上游枢纽建成后,港池及航道悬沙和底沙的淤积强度和淤积量较低,只要预留一定的备淤深度,完全可以满足船舶航行和码头正常作业的要求,与物理模型计算的淤积情况基本吻合,可见该方法在工程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 底沙 淤积量 淤积强度 佛耳岩作业区二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字脑滩群航道整治数学模型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倪志辉 郭毅 吴立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4,99,共6页
嘉陵江八字脑滩群位于凤仪航电枢纽库尾,由于马回电站发电泄水口与船闸出口分散布置,导致八字脑滩段右汊槽窄水浅,左汊又极其弯曲和狭窄,不具备通航条件;同时,大石塘滩段的沙卵石江心洲将嘉陵江水分为左右两汊,左汊较顺直,但枯期水深不... 嘉陵江八字脑滩群位于凤仪航电枢纽库尾,由于马回电站发电泄水口与船闸出口分散布置,导致八字脑滩段右汊槽窄水浅,左汊又极其弯曲和狭窄,不具备通航条件;同时,大石塘滩段的沙卵石江心洲将嘉陵江水分为左右两汊,左汊较顺直,但枯期水深不足,右汊弯曲半径较小,不能满足高等级航道建设标准。针对嘉陵江八字脑滩群河段的碍航特征,应用数学模型对两种不同的整治方案进行水流条件以及泥沙淤积情况计算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河段水流的运动及泥沙的淤积情况;从整治效果看,方案一相对较优,泥沙回淤量较少,航槽相对稳定,可作为该滩整治方案,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数学模型 泥沙淤积 滩群 通航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作用下复合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倪志辉 王明会 张绪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1,共7页
桥墩冲刷是桥梁水毁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地计算桥墩冲刷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比较准确地计算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结合某跨海大桥,采用非结构网格技术和大、小模型嵌套的方法建立该大桥海区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采用潮位、流速、流向... 桥墩冲刷是桥梁水毁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地计算桥墩冲刷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比较准确地计算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结合某跨海大桥,采用非结构网格技术和大、小模型嵌套的方法建立该大桥海区的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采用潮位、流速、流向等实测资料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该海区的潮流动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大桥工程对周围海域的潮流动力影响,并采用我国行业标准推荐的2种公式以及美国现行规范推荐的公式计算多座跨海大桥桥墩的局部冲刷计算.结果表明:大桥工程对桥区附近水域流速和潮位影响不大,桥墩可能发生最大局部冲刷深度的位置均位于主墩深槽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桥墩 局部冲刷 数学模型 跨海大桥 冲刷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河段河床纵剖面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倪志辉 王伟 吴立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65,72,共9页
以长江干流水富至朱沱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维非恒定分形数学模型,将研究河段分作3段,以岷江、沱江汇流口作为分界,计算各分段河道纵剖面分维数。研究表明:纵剖面分维数呈二阶分维特性,且整体分维数小于分段分维数;整体分维数不等于各分... 以长江干流水富至朱沱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维非恒定分形数学模型,将研究河段分作3段,以岷江、沱江汇流口作为分界,计算各分段河道纵剖面分维数。研究表明:纵剖面分维数呈二阶分维特性,且整体分维数小于分段分维数;整体分维数不等于各分段分维数算术平均值;纵剖面分维数随流量增大而不断减小;各分段河道纵坡降随纵剖面分形维数的变化形态类似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纵剖面 非恒定流 分形维数 变维分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木孔库区河段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倪志辉 易静 +2 位作者 张绪进 杜宗伟 王云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0,89,共6页
老木孔枢纽建成运行后,库区河段水位将有所升高,流速有所减少,比降将逐渐趋于平缓,水流输沙能力也会随之降低,泥沙沿河道易发生累积性淤积。通过历年实测资料结合动床物理模型试验,对水库运行20 a内河段泥沙淤积量、泥沙淤积分布情况做... 老木孔枢纽建成运行后,库区河段水位将有所升高,流速有所减少,比降将逐渐趋于平缓,水流输沙能力也会随之降低,泥沙沿河道易发生累积性淤积。通过历年实测资料结合动床物理模型试验,对水库运行20 a内河段泥沙淤积量、泥沙淤积分布情况做了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枢纽运行20 a末,泥沙主要淤积在水库常年回水区,而变动回水区淤积甚少;库区泥沙淤积后各级频率洪水的洪水位仍未超过建库前同频率下的天然洪水位,对上游乐山大佛及乐山城区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动床物理模型 泥沙淤积 常年回水区 变动回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白石窑枢纽坝下航道稳定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倪志辉 刘亚博 +2 位作者 张绪进 杜宗伟 谢岷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5,共6页
白石窑枢纽位于北江中游,下游紧邻飞来峡枢纽,且受其回水影响,坝下河段水流条件十分复杂。因此采用河工模型进行研究,且验证满足相似性要求。通过对研究河段进行河床演变分析,根据定床试验结果,从整治线走向与水流动力轴线、航槽轴线与... 白石窑枢纽位于北江中游,下游紧邻飞来峡枢纽,且受其回水影响,坝下河段水流条件十分复杂。因此采用河工模型进行研究,且验证满足相似性要求。通过对研究河段进行河床演变分析,根据定床试验结果,从整治线走向与水流动力轴线、航槽轴线与主流夹角、整治前后流速、比降变化及输沙能力等方面初步分析其航道稳定性。基于动床试验得挖槽回淤量分布,提出保持航道稳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水动力轴线 挖槽回淤 航道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宁夏园艺场河段复杂浅滩群航道治理初探
8
作者 倪志辉 陈凯 +3 位作者 吴立春 周家俞 张绪进 杜宗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29,共6页
黄河宁夏园艺场河段河道基本处于天然状态,主流摆动频繁,水流散乱,主槽游荡不定,致使防洪、通航安全问题突出。考虑到其复杂的河道及水沙情况,通过建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由实测资料验证其相似性,分别对3个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计... 黄河宁夏园艺场河段河道基本处于天然状态,主流摆动频繁,水流散乱,主槽游荡不定,致使防洪、通航安全问题突出。考虑到其复杂的河道及水沙情况,通过建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由实测资料验证其相似性,分别对3个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整治线主要依托主导河岸布设且在上游布置了一条洲脊顺坝以归顺河势的方案,其整治效果较优,泥沙回淤量较少,航槽相对稳定,且工程量较小,可作为该滩目前应急整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泥沙冲淤 通航条件 洲脊顺坝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窑坝下河段冲淤演变动床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倪志辉 王明会 +2 位作者 易静 张绪进 杜宗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9,共6页
利用白石窑坝下河段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等资料,结合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条件,模型采用大尺度、小变率且以推移质运动为主,建立并验证了动床试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白石窑坝下整治工程实施后的3个河段冲淤特性和形态演变... 利用白石窑坝下河段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等资料,结合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条件,模型采用大尺度、小变率且以推移质运动为主,建立并验证了动床试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白石窑坝下整治工程实施后的3个河段冲淤特性和形态演变。试验结果表明:坝下河道回水不衔接段回淤量最少、变动回水区段次之、常年回水区段最多;疏浚与筑坝相结合的整治措施在白石窑坝下航道整治中效果较好,回淤量得到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河床演变 泥沙冲淤 动床模型 河道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套管钢筋冷连接节点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越 罗宏 +2 位作者 储昊 李德华 刘常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3,共3页
挤压冷连接试验是针对四面六边透水框架节点力学性能而进行的试验研究。通过万能试验机的抗拉试验对比传统的焊接抗拉强度,试验设计套管材料、千斤顶尖角角度、压痕长度、千斤顶输出压力和钢筋表面光滑程度5种因素,探索不同因素对套管... 挤压冷连接试验是针对四面六边透水框架节点力学性能而进行的试验研究。通过万能试验机的抗拉试验对比传统的焊接抗拉强度,试验设计套管材料、千斤顶尖角角度、压痕长度、千斤顶输出压力和钢筋表面光滑程度5种因素,探索不同因素对套管挤压钢筋冷连接节点抗拉强度的影响,并找到最优组合。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得出,在无缝钢管材料、千斤顶尖角角度为43°、压痕长度为4 cm、压力为50 MPa和带肋钢筋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 冷连接 钢套管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