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座式轨道交通车辆走行轮胎偏磨损分析及参数影响研究
1
作者 杨震 苟良春 +2 位作者 杜子学 文孝霞 许舟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2,共8页
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走行轮异常偏磨损现象,建立了有效的单轨车辆走行轮胎有限元模型,并以走行轮胎摩擦功总和、摩擦功偏度值来表征偏磨损,研究了单轨车辆走行轮胎参数对走行轮偏磨损的影响规律,采用符号回归分析方法找到了走行轮胎参数... 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走行轮异常偏磨损现象,建立了有效的单轨车辆走行轮胎有限元模型,并以走行轮胎摩擦功总和、摩擦功偏度值来表征偏磨损,研究了单轨车辆走行轮胎参数对走行轮偏磨损的影响规律,采用符号回归分析方法找到了走行轮胎参数与摩擦功总和、摩擦功偏度值的函数解析式。结果表明:当车速为36 km/h时可以使磨损和偏磨损最小;适当减小走行轮胎垂向力、侧偏角和侧倾角可以有效的减小走行轮胎的摩擦功总和、摩擦功偏度值,改善走行轮胎偏磨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单轨车辆 走行轮 偏磨损 符号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线偏斜对齿轮机电耦合系统电流特征影响
2
作者 何泽银 何亮 +1 位作者 杨金 彭栋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2,共6页
针对齿轮轴线偏斜改变啮合状态引发不对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机定子电流信号的齿轮啮合不对中诊断方法。将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电磁转矩作为中间变量,结合齿轮系统弯-扭-轴动力学模型,建立牵引电机-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 针对齿轮轴线偏斜改变啮合状态引发不对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机定子电流信号的齿轮啮合不对中诊断方法。将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电磁转矩作为中间变量,结合齿轮系统弯-扭-轴动力学模型,建立牵引电机-齿轮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探究不同轴线误差对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定子电流信号的影响规律,通过频谱分析得到不同情况下的定子电流频谱,阐明齿轮轴线误差对应的电流频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轴线误差下电机定子电流频谱显现电源基频与齿轮副啮合频率相关边频带。啮合平面角度误差对电流频谱频率的影响较中心距误差和垂直啮合平面角度误差更明显,为齿轮非入侵式啮合状态监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线误差 齿轮动力学 机电耦合模型 电流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制冷性能分析与试验
3
作者 何泽银 马小宇 +1 位作者 周亚伟 姜龙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1-237,共7页
为研究R290空调系统制冷性能,设计一种电动汽车双回路空调系统。基于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系统仿真模型,求解得到系统制冷量与系统COP;搭建系统性能测试平台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合理性;考虑外界环境与部件参... 为研究R290空调系统制冷性能,设计一种电动汽车双回路空调系统。基于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系统仿真模型,求解得到系统制冷量与系统COP;搭建系统性能测试平台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合理性;考虑外界环境与部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其制冷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系统制冷量、COP值两者吻合制冷量随压缩机转速增大呈上升趋势,系统COP随压缩机转速增大呈下降趋势;随着蒸发器进风温度、室内换热器进风风量的增加,制冷量、系统COP增大;随着车外换热器进风温度的增加,制冷量、系统COP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双回路空调系统 数值仿真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无穷大控制在电动汽车变速换挡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高攀 杨志刚 +1 位作者 郑孟冬 杨宗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在换挡过程中的稳定性能,提出一种新型H无穷大换挡控制策略。在电动汽车变速器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考虑到外部负载变化、驱动电机转矩波动以及模型不匹配... 针对电动汽车在换挡过程中的稳定性能,提出一种新型H无穷大换挡控制策略。在电动汽车变速器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考虑到外部负载变化、驱动电机转矩波动以及模型不匹配等外部干扰的影响,在换挡过程中提出了一种鲁棒H无穷大控制器来减小车辆的抖动和离合器滑动能量损失。该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器在无扰动情况下均表现良好,而在抗外部扰动方面,所提H无穷大控制器更能减少不确定性或干扰时的抖动和滑动能量损失,具有更优越的换挡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挡控制 双速变速器 动力传动 H无穷大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的生态驾驶与能量管理分层控制
5
作者 张富椿 尹燕莉 +3 位作者 马永娟 肖杭洋 陈海鑫 余凯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为解决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动力汽车(HEV)队列通过连续交通信号灯路口时的舒适和经济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联HEV队列的生态驾驶与能量管理分层控制方法。上层控制器针对连续交通信号灯路口建立目标车速规划模型;根据目标车速范围建立纵... 为解决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动力汽车(HEV)队列通过连续交通信号灯路口时的舒适和经济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联HEV队列的生态驾驶与能量管理分层控制方法。上层控制器针对连续交通信号灯路口建立目标车速规划模型;根据目标车速范围建立纵向约束限制,建立以安全、舒适、跟随、经济和通过性为指标的目标函数;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求解多目标函数获得最优车速。下层控制器采用深度强化学习(DQN)算法优化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将上层求解的最优车速作为下层输入获取发动机电机的最优输出。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控制策略可以保证汽车队列的行驶安全,生态驾驶汽车队列平均油耗比普通队列降低了8.51%,在避免停车等待的同时改善了乘坐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HEV) 汽车队列 生态驾驶 交通信号灯 模型预测控制(MPC)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的单行星排混合动力汽车MA-ECMS能量管理研究
6
作者 谭孟骑 邓涛 马宝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2,共8页
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以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改善以等效因子为核心的自适应等效燃油瞬时消耗最小策略(adaptive equivalent fuel instantaneous consumption minimum strategy,A-ECMS)在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 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以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改善以等效因子为核心的自适应等效燃油瞬时消耗最小策略(adaptive equivalent fuel instantaneous consumption minimum strategy,A-ECMS)在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效果。考虑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SOC、等效因子与燃油消耗的关系,构建等效因子全局优化模型。利用DP算法和行星排模式切换的特性优化一定工况下的等效因子,得到行驶里程与电池SOC初始值的最佳等效因子MAP图,制定基于等效因子优化的模式切换自适应等效燃油瞬时消耗最小策略(mode adaptive ECMS,MA-ECMS),考虑动力电池、电动机等部件的效率,获得在各个模式下最佳等效因子下的功率分配。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CLTC工况条件下,各个模式在各个工况区间稳定运行,油耗为6.0815 L/100 km。MA-ECMS控制策略与DP控制策略对比,虽然燃油差距10.69%,但具有良好的SOC控制能力,与ECMS相比燃油经济性提高7.1%。低速工况主要是纯电模式,中速工况主要是混动模式,高速工况主要是高速混动和发动机直驱模式,符合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行星排混合动力 能量管理 动态规划 等效因子 A-E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的汽车加油口铰链冲压模具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渝 张甫仁 安治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8-240,共3页
针对铰链,运用三维扫描测量设备进行测量,获得产品表面数据。采用逆向工程方法对所测得的数据运用曲率分析的方法进行分割,然后对点云进行曲面重建,得到CAD模型。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冲压方向,制定了成双冲压的工艺方案。采用CAE软件对该... 针对铰链,运用三维扫描测量设备进行测量,获得产品表面数据。采用逆向工程方法对所测得的数据运用曲率分析的方法进行分割,然后对点云进行曲面重建,得到CAD模型。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冲压方向,制定了成双冲压的工艺方案。采用CAE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修改后的形状成形性良好。以模拟结果为依据,设计出模具,生产出了合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数值模拟 成双冲压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汽车轨迹跟踪多目标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树恩 王盛 冷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4-794,815,共12页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轨迹跟踪控制算法难以同时保证跟踪精确性、横向稳定性、舒适性以及控制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和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MO-EMPC)。首先,建立考虑跟踪精确性、横向稳定性、舒适性的...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轨迹跟踪控制算法难以同时保证跟踪精确性、横向稳定性、舒适性以及控制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和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MO-EMPC)。首先,建立考虑跟踪精确性、横向稳定性、舒适性的多目标函数及约束。然后,针对传统MPC控制实时性低的问题,设计基于EMPC的多目标优化轨迹跟踪控制器,通过引入多参数二次规划(MPQP)理论,将反复在线优化求解过程转化为等价的分段仿射系统(PPWA),离线计算得到最优显式控制律以供实时控制调用,减少在线运算时间。最后,基于CarSim/Simlink联合仿真方法,将所设计控制器的轨迹跟踪多目标优化效果与MPC控制效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轨迹跟踪策略在保证良好的跟踪精度前提下,横向稳定性、舒适性方面的表现更优于MPC控制器,且算法在线运行速度提高5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轨迹跟踪 多目标优化 智能车辆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尾灯灯语的混行交通流车辆驾驶意图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树恩 赵东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针对长期存在自动驾驶车辆(autonomous vehicle,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HV)混行的交通现状,结合深度学习和HSV颜色特征提取方法,提出了一种在混行交通环境下基于尾灯灯语的车辆驾驶意图识别模型。以Mask R-CNN(mask re... 针对长期存在自动驾驶车辆(autonomous vehicle,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HV)混行的交通现状,结合深度学习和HSV颜色特征提取方法,提出了一种在混行交通环境下基于尾灯灯语的车辆驾驶意图识别模型。以Mask R-CNN(mask region propos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车辆模型检测出的感兴趣区域RoI(region of interest)为限制,将区域内的HV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尾灯位置相关性,在HV车尾区域添加纵横向约束来定位传递灯语信号的左右尾灯;在规定的灯语组合及转向灯闪烁频率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灯语识别算法,运用多目标判别相关性滤波CSRT(channel and spatial relatability tracking)跟踪HV尾灯并统计尾灯时序状态;以动态灯语作为输入,构建基于尾灯灯语的驾驶意图识别模型;使用基于真实路况信息的Cityspaces数据集和交通流视频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尾灯灯语的驾驶意图识别模型对视频流车辆尾灯检测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96.0%、98.2%,对驾驶意图识别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5.9%,单帧识别耗时为20 ms,为高速混行环境下的AV决策规划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意图识别 灯语识别 自动驾驶 Mask R-CNN 交互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倾斜偏心下的电动汽车动力学负效应
10
作者 邓召学 秦瀚笙 +1 位作者 罗晓亮 马天骥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34,共12页
为了研究开关磁阻电机倾斜气隙偏心产生的不平衡径向电磁力对电动汽车横向动力学的负效应,提出电机倾斜偏心下的不平衡电磁力建模方法。首先,根据麦克斯韦应力法和气隙磁导修正系数计算倾斜偏心下的不平衡电磁力,并设计实验台架对其进... 为了研究开关磁阻电机倾斜气隙偏心产生的不平衡径向电磁力对电动汽车横向动力学的负效应,提出电机倾斜偏心下的不平衡电磁力建模方法。首先,根据麦克斯韦应力法和气隙磁导修正系数计算倾斜偏心下的不平衡电磁力,并设计实验台架对其进行测量。然后,建立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通过设定角阶跃转向工况和鱼钩转向工况分析倾斜偏心对车辆动力学负效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倾斜偏心产生的不平衡电磁力会以力矩的形式作用于车轮,车辆转向时由于不平衡电磁力的干扰,其行驶轨迹会偏离驾驶员预期。更为重要的是,极限工况下倾斜偏心产生的不平衡电磁力会降低车辆的抗侧翻特性,紧急转向时会增大车辆侧翻的可能性,严重威胁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 负效应 电机 倾斜偏心 电磁力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L散度工况识别的混合动力汽车队列的分层控制
11
作者 尹燕莉 王福振 +3 位作者 詹森 黄学江 张鑫新 张富椿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队列行驶过程中工况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L(Kullback-Leibler)散度工况识别的分层控制方法。上层控制器利用车—车通信技术,获取队列中前车状态信息,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实现队列纵向控制,并计算出最优...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队列行驶过程中工况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L(Kullback-Leibler)散度工况识别的分层控制方法。上层控制器利用车—车通信技术,获取队列中前车状态信息,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实现队列纵向控制,并计算出最优跟车车速;下层控制器基于典型工况,离线求解需求功率的转移概率矩阵,并通过Q-Learning算法训练最优Q表嵌入整车模型中;在行驶中以固定时间长度在线更新转移概率矩阵,采用KL散度进行工况识别,根据识别的工况类型,结合当前时刻车速、需求功率和电池荷电状态(SOC),通过在线查表实现转矩分配。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工况识别策略相比,本策略的油耗降低了8.6%;与作为基准的动态规划(DP)相比,增加了4.8%;在与DP油耗基本保持相同的前提下,该策略离线仿真时间缩短21%,不仅能够在线应用,还能实时适应工况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汽车队列 工况识别 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 Q-Learning算法 KL(Kullback-Leibler)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汽车压缩机振动噪声控制的声子晶体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威 何泽银 +2 位作者 曹昱坤 向银 王承登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8-497,共10页
针对汽车压缩机低频振动噪声控制难的问题,基于局域共振机理在压缩机外壳设计一种声子晶体结构。借助有限元法,计算声子晶体带隙范围,阐明声子晶体结构参数与在压缩机外壳布置方式选取原因,分析其具备的优势。而后,定制各部分材料组装... 针对汽车压缩机低频振动噪声控制难的问题,基于局域共振机理在压缩机外壳设计一种声子晶体结构。借助有限元法,计算声子晶体带隙范围,阐明声子晶体结构参数与在压缩机外壳布置方式选取原因,分析其具备的优势。而后,定制各部分材料组装声子晶体实体并布置于压缩机外壳后端面,搭建压缩机振动噪声台架试验台,选取4个声学场点采集辐射噪声,并记录压缩机本体振动变化情况。进一步,选取某型号汽车搭建压缩机整车振动噪声试验台,在驾驶员座椅右侧靠近人耳处设置声学传声器采集驾驶室内辐射噪声,并记录压缩机本体振动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压缩机外壳安装声子晶体后,在声子晶体带隙频率范围对应转速内,台架与整车试验测得总辐射噪声与压缩机本体各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基本存在改善,且部分转速范围效果显著。该文为汽车压缩机低频振动噪声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压缩机 声子晶体 台架试验 整车试验 振动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滑模控制的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主动减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星 郑水利 +1 位作者 候宇 杨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存在典型的机电耦合现象以及欠阻尼特性,由机电耦合效应导致的振动噪声问题成为电动汽车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针对电机与传动系的共振问题,建立了电机-传动系双质量模型以及电机控制模型。为了避免电...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存在典型的机电耦合现象以及欠阻尼特性,由机电耦合效应导致的振动噪声问题成为电动汽车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针对电机与传动系的共振问题,建立了电机-传动系双质量模型以及电机控制模型。为了避免电动汽车在怠速和巡航工况下电机与传动系处于共振状态,通过对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控制以及磁场定向等控制,当系统将要处于共振频率时,电机角速度会增加(25~35)rad/s左右,使得系统迅速偏离共振频率来达到降低共振响应的目的。对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在不同工况下和不同车型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共振加速度响应较之前未加速入控制时显著降低。提出的控制策略在降低汽车传动系振动方面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主动减振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多目标改进型粒子群算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涛 马宝鹏 谭孟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7,共8页
为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平顺性,以一款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为对象,以控制策略参数和动力系统参数为优化变量,以动力电池荷电平衡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在优化过程中,引入混沌算子和余弦策略对粒子群优化算法... 为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平顺性,以一款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为对象,以控制策略参数和动力系统参数为优化变量,以动力电池荷电平衡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在优化过程中,引入混沌算子和余弦策略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速度公式、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进行改进,提出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并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优化后经济性、平顺性和动力性分别提高了15.88%、11.71%、3.51%。同时,发动机与电机工作点的效率分布得到明显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多目标优化 混合动力汽车 PARETO最优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行人分类保护的汽车气囊式吸能装置研究
15
作者 闫凯波 舒洋 +2 位作者 陆思思 段辉 杨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87-1696,1686,共11页
当前面向行人的碰撞保护研究主要针对成人开展,未对成人和儿童实施分类保护。本文根据EuroNCAP相关碰撞条款,建立了人-车碰撞数值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通用气囊无法同时有效降低成人和儿童头部损伤。为此,根据安全气囊的特点及成人... 当前面向行人的碰撞保护研究主要针对成人开展,未对成人和儿童实施分类保护。本文根据EuroNCAP相关碰撞条款,建立了人-车碰撞数值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通用气囊无法同时有效降低成人和儿童头部损伤。为此,根据安全气囊的特点及成人和儿童生理上的差异研究了成人和儿童分类保护气囊式吸能装置,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行人目标检测模型以实现对成人和儿童的分类识别。根据分类结果,汽车控制模块动态调整气囊式吸能装置参数,使该装置能够针对成人和儿童分别展开到不同状态,实现对行人的分类保护。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目标检测模型能够实现行人的分类识别,与初始模型相比,其在成人和儿童类别检测精确度方面分别提高了3.11%和4.32%。安装分类保护气囊装置后,成人头部HIC值能够最大降低63.4%,峰值加速度能够最大降低61.7%;儿童头部HIC值能够最大降低31.4%,峰值加速度能够最大降低53.2%。研究成果能够为行人主被动安全保护装置设计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头部损伤 气囊式吸能装置 分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折边胶预固化工艺对汽车前罩变形的影响
16
作者 李佳 黄利 +1 位作者 彭超 李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143,共6页
为精准提升车身制造精度,本文探究了Lord丙烯酸与3M环氧树脂双组分胶黏剂,在不同预固化工艺条件下,对汽车前罩粘接接头于高温烘烤环境中的变形行为控制能力。通过利用前罩检具工装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不同区域的变形量、胶黏剂固... 为精准提升车身制造精度,本文探究了Lord丙烯酸与3M环氧树脂双组分胶黏剂,在不同预固化工艺条件下,对汽车前罩粘接接头于高温烘烤环境中的变形行为控制能力。通过利用前罩检具工装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不同区域的变形量、胶黏剂固化温度,分析了预固化工艺对粘接接头烘烤变形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烯酸双组分胶黏剂室温预固化速度的关键在于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链引发阶段,其自由基聚合诱发反应过程迅速,在室温预固化1 h后即可达到3.67 MPa的剪切强度,满足变形控制需求。而环氧树脂双组分胶黏剂固化反应的定速步骤在于开环反应后的酯化阶段,且受羧酸结构的影响,该酯化反应过程较长。在无外界加热条件下,需要预固化4 h,剪切强度才达到0.87 MPa,变形控制效果较差。研究表明,丙烯酸双组分胶黏剂在变形控制方面表现更佳,其在室温预固化方面的优势使其更适合用于汽车前罩粘接接头的高温烘烤变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胶黏剂 汽车前罩 粘接 烘烤变形 预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微型交通标志的ASPC-YOLOv8检测算法
17
作者 陈其彬 邓涛 +4 位作者 杨志军 汪世豪 李彦波 韩振宇 陈梓山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0,共6页
针对在部分遮挡和复杂背景下的微型交通标志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s的交通标志检测框架。构建空间自适应金字塔卷积模块(ASPC)代替Neck所有Conv模块,设计全新的ASPC2f模块代替部分C2f模块,减少了模型参数量,提升了检测性... 针对在部分遮挡和复杂背景下的微型交通标志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s的交通标志检测框架。构建空间自适应金字塔卷积模块(ASPC)代替Neck所有Conv模块,设计全新的ASPC2f模块代替部分C2f模块,减少了模型参数量,提升了检测性能;为解决在检测小目标时因尺度不一致而导致的语义信息损失问题,引入小目标检测层,以增强深层和浅层语义信息的有效融合;使用EIOU代替原来的边界框损失函数,提升网络边界框回归性能。经实验,该方法在TT100K交通标志数据集上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89.7%,相较于原模型提升6.2个百分点,微型目标平均精度均值相对提升9.4个百分点,参数量降低2.6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检测 小目标检测 空间金字塔卷积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W32离心泵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故障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婷婷 张晓婷 +1 位作者 李强 颜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16,共4页
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过程费时费力,且人工提取特征未必完善。通过搭建离心泵故障诊断实验系统获得采样本,输入到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提高1DCNN深度,为1DCNN模型设置了更多卷积层,最终实现D-1DCNN模型达... 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过程费时费力,且人工提取特征未必完善。通过搭建离心泵故障诊断实验系统获得采样本,输入到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提高1DCNN深度,为1DCNN模型设置了更多卷积层,最终实现D-1DCNN模型达到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通过参数设置对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调节,确定最优的参数范围:学习率为0.01,卷积核选取为(1×3),批处理量为50,采取最大池化条件,以Adam优化器优化实验参数。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在离心泵故障诊断实现了99.97%准确率,可以满足智能故障诊断的要求。该研究对提高ISW32离心泵的故障诊断能量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故障诊断 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准确率 实验 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维声子晶体带隙特性及调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启国 胡皓 +1 位作者 魏晨 胡豁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拓宽声子晶体弹性波带隙,提出一种关于基体双侧对称的声子晶体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该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和本征模态,基于局域共振机理深入分析了其带隙的形成机理,通过改变几何参数及施加等轴预拉伸应变的方法对该声子晶体的... 为拓宽声子晶体弹性波带隙,提出一种关于基体双侧对称的声子晶体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该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和本征模态,基于局域共振机理深入分析了其带隙的形成机理,通过改变几何参数及施加等轴预拉伸应变的方法对该声子晶体的带隙进行被动调控与主动调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声子晶体结构基体中的长波行波与振子的谐振相互耦合作用产生一条局域共振带隙,通过优化几何参数可以获得起始频率更低的宽频带隙,对结构施加等轴预拉伸应变可以有效拓宽带隙且带隙宽度随着预拉伸应变的增大而变宽.研究结果为声子晶体的带隙主动调控提供了方案,为结构减振降噪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子晶体 带隙特性 带隙调控 预拉伸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IST的红外船舶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里里 杨维川 +1 位作者 张程旺 赵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针对红外船舶图像目标特征模糊、背景复杂以及小目标漏检等问题,基于YOLOv8提出一种面向海上交通中船舶目标的检测算法YOLO-IST(YOLO for infrared ship target)。在基线模型的骨干网络中引入C2f_DBB模块和CPCA注意力机制,通过增加特征... 针对红外船舶图像目标特征模糊、背景复杂以及小目标漏检等问题,基于YOLOv8提出一种面向海上交通中船舶目标的检测算法YOLO-IST(YOLO for infrared ship target)。在基线模型的骨干网络中引入C2f_DBB模块和CPCA注意力机制,通过增加特征提取层来提升模型对目标的识别能力;利用C2f_Faster_EMA模块替换颈部网络中的C2f模块,以提升模型检测精度和速度;采用多重注意力的动态检测头Dynamic Head优化模型框架,增强模型对小船舶目标的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YOLO-IST的召回率R_(ecall)、精确率P_(recision)、平均精度M_(ap@50)、平均精度M_(ap@50-95)和F_(1score)分别达到89.7%、90.5%、94.7%、66.6%、90.1%,较基线模型YOLOv8分别提升了4.5%、3.8%、4.4%、4.7%、4.2%。该模型的提出在海上智能交通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工程 红外目标检测 YOLOv8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