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中的潜变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坚 甘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9,共9页
潜变量是提高交通出行行为预测精度的有效方法,潜变量的提出为出行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解决目前出行行为中缺少潜变量概念认知及潜变量应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入手,分析已有出行行为建模方法的特点,提出潜变量研究的必要性,对... 潜变量是提高交通出行行为预测精度的有效方法,潜变量的提出为出行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解决目前出行行为中缺少潜变量概念认知及潜变量应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入手,分析已有出行行为建模方法的特点,提出潜变量研究的必要性,对出行行为中潜变量内涵、应用领域、模型构建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潜变量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是识别、有效性验证及计算.评述与研究涵盖潜变量的出行行为整合模型的机遇、难点和挑战.并揭示潜变量测度方法与SP/RP调查的关联性,综述潜变量模型检验判定标准,最后总结出行行为潜变量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行为 潜变量 整合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换乘效率测评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坚 钟异莹 +1 位作者 陈林 穆礼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7-582,共6页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各换乘方向效率缺少定量比较分析的问题,从车站换乘效果、换乘客流量、换乘组织管理水平3个维度选取9个测评指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将换乘客流指标及换乘组织管理水平指标作为输入项,换乘效果指标为输出...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各换乘方向效率缺少定量比较分析的问题,从车站换乘效果、换乘客流量、换乘组织管理水平3个维度选取9个测评指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将换乘客流指标及换乘组织管理水平指标作为输入项,换乘效果指标为输出项,从而构建车站内部各方向换乘效率非均一测评模型。通过引入Chames-Cooper变换,推导便于实际操作的等价模型,运用各指标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计算得出优化目标值。以重庆市轨道交通牛角沱换乘站为例,通过实际调查获取测评指标数据,运用DEAP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得出牛角沱换乘站内部各换乘方向的换乘效率指数,其中第7个和第8个换乘方向的换乘效率指数最低,分别为0.854和0.857,为车站内部设施改进及客流组织管理提供定量化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站 数据包络分析 因素关联 换乘效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综合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坚 李武 +1 位作者 赵翰林 吴改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5,共5页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预测存在的问题,即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相差较大,操作性和解释性不强,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的概念,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服务水平法、交通需求分析法和回归...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预测存在的问题,即不同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相差较大,操作性和解释性不强,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的概念,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服务水平法、交通需求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的基础上,应用几何平均数改进标准化处理过程,计算各预测方法结果的信息熵,并根据熵的大小推导各方法权重系数,从而建立基于改进熵权系数的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综合计算模型。以重庆市为例,应用该模型得出2020年重庆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模 信息熵 计算模型 服务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城市轨道交通合理规模计算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坚 蔡晓禹 +1 位作者 陈林 代漉川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1,88,共5页
研究目的:线网规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总体效益,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核心指标。针对已有线网规模不同计算方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解释不全面、各方法计算结果无法综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熵权的... 研究目的:线网规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总体效益,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核心指标。针对已有线网规模不同计算方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解释不全面、各方法计算结果无法综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熵权的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计算模型。研究结论:(1)在梳理已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合理规模的具体含义和外在表现;(2)基于线网规模服务水平分析法、出行需求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运用信息熵对三种方法结果进行客观赋权,全面确定线网规模合理值,有效提升线网规模的合理性;(3)将该模型应用于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实例分析中,得出的结果表明:2020年合理规模值应为570.61 km,实际规划存在调整优化空间;(4)该模型能够分析计算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综合取值,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合理规模 信息熵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交通时间差别定价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坚 邵毅明 杨亚璪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81-3284,3290,共5页
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时间需求不均衡的问题,构建了时间差别费率定量计算与复合城市交通网络流量分配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社会福利最优模型,下层通过非必要性出行系数描述多方式分时段复合城市交通网络随机弹性需求的公交时间差别定... 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时间需求不均衡的问题,构建了时间差别费率定量计算与复合城市交通网络流量分配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社会福利最优模型,下层通过非必要性出行系数描述多方式分时段复合城市交通网络随机弹性需求的公交时间差别定价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整体进行求解,下层模型采用综合对角化算法和MSA算法的组合求解算法。最后,设计了一个算例以说明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运用时间差别定价方案比高峰/平峰同一费率定价方案社会福利目标函数高37.1,乘客对平峰时段降低票价的弹性高于对高峰时段增加票价的弹性,实行高峰增加票价同时平峰降低票价的方案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公共交通 定价模型 时间差别 城市交通网络 双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CNN的道路视频交通状态自动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博 唐聚 +2 位作者 张媛媛 蔡晓禹 孟繁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3-159,F0002,共8页
为了从视频直接有效地提取交通信息,提出了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3D CNN)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以C3D(convolutional 3D)深度卷积网络为3D CNN原型,对卷积层数量与位置、平面卷积尺寸及三维卷积深... 为了从视频直接有效地提取交通信息,提出了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3D CNN)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以C3D(convolutional 3D)深度卷积网络为3D CNN原型,对卷积层数量与位置、平面卷积尺寸及三维卷积深度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了37个备选模型;其次,建立了视频数据集,对备选模型进行系统的训练测试,提出了交通状态识别模型C3D^*;然后,对C3D^*和现有三维卷积网络模型进行视频交通状态识别测试分析;最后,对比测试了C3D^*及常用二维卷积网络的交通状态识别效果.对比结果显示:针对视频交通状态识别,C3D^*的F均值为91.32%,比C3D、R3D(region convolutional 3D network)、R(2+1)D(resnets adopting 2D spatial convolution and a 1D temporal convolution)分别高12.24%、26.72%、28.02%;与LeNet、AlexNet、GoogleNet、VGG16的图像识别结果相比,C3D^*的F均值分别高32.61%、69.91%、50.11%、6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状态识别 三维卷积 道路视频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有CACC和ACC车辆的连续型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建旭 胡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340-6346,共7页
现有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自动驾驶车辆与手动驾驶车辆在跟驰模型上大多仅存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别,并不能体现自动驾驶上层控制系统实时调节加速度保持车速稳定的特点,基于Gipps模型和Path实验室标定的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 现有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自动驾驶车辆与手动驾驶车辆在跟驰模型上大多仅存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别,并不能体现自动驾驶上层控制系统实时调节加速度保持车速稳定的特点,基于Gipps模型和Path实验室标定的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跟驰模型提出了更符合自动驾驶机理的连续型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分别从速度、流量、拥堵比例以及期望车间时距方面对不同渗透率下的混合交通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车辆能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当渗透率为40%~60%时,道路通行能力比纯人工驾驶车辆时提升14%~30%,当道路上全为智能网联车时,其通行能力约为纯人工驾驶车辆的1.9倍;同时在相同智能网联车渗透率下,道路通行能力随智能网联车辆期望车间时距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车 Gipps跟驰模型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流流线的城市轨道车站安全可靠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坚 李武 +1 位作者 钟异莹 代佳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3,共5页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行安全可靠性科学评估的问题,从概率论的视角,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交通服务设施、列车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定义。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流线特征,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行安全可靠性科学评估的问题,从概率论的视角,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交通服务设施、列车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可靠性进行了定义。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流线特征,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节点安全可靠性评价模型和基于权联模型下的车站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两路口站为例,应用评价模型与方法,计算两路口站进出站节点安全可靠性和车站整体系统的安全靠性。结果表明: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两路口站进出站节点的安全可靠性为92.2%,整个车站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节点 客流流线 安全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人机混驾交通流速度控制策略建模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建旭 胡帅 金宏意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97-1709,共13页
为分析人机混驾交通流下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CAV)速度控制策略对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影响,构建了考虑驾驶员对行车信息获取不确定性的人工驾驶车辆交叉口通行决策模型。提出考虑前车速度影响的自动驾驶速... 为分析人机混驾交通流下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CAV)速度控制策略对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影响,构建了考虑驾驶员对行车信息获取不确定性的人工驾驶车辆交叉口通行决策模型。提出考虑前车速度影响的自动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构建信号交叉口连续型元胞自动机更新规则,通过引入不同CAV渗透率、道路饱和度、控制区长度参数,研究CAV速度控制策略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CAV能显著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且车流通过交叉口区域的延误显著降低;同时速度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还受控制区长度的影响,呈现出随着控制区长度的增加,车均延误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速度控制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 车联网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子融合时空图神经网络的交通参数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旭 金宏意 +1 位作者 胡帅 王雪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5-193,共9页
针对路网级交通参数预测时空特性挖掘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因子融合时空图神经网络(MF-STGNN)。该模型从路网地理拓扑结构、通行能力和道路交通数据相关性3个角度挖掘路网的空间特征,再通过时间模块(GRU)提取时间特征。在多因子空间特... 针对路网级交通参数预测时空特性挖掘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因子融合时空图神经网络(MF-STGNN)。该模型从路网地理拓扑结构、通行能力和道路交通数据相关性3个角度挖掘路网的空间特征,再通过时间模块(GRU)提取时间特征。在多因子空间特征聚合模块(MF-GNN)中,构建了3个因子关联矩阵;将其中的通行能力关联矩阵C和交通数据关联矩阵D输入到基于频域的图卷积网络(GCN)中,将空间近邻矩阵A输入到图注意力网络(GAT)中,分别提取3种不同的空间特征,将3种特征通过通道注意力模型进行融合,通过GRU提取时间特征。使用重庆市渝北区部分区域浮动车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MF-STGNN能够更好地捕捉路网的时空特性,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关联矩阵 多因子融合时空图神经网络 图卷积网络 图注意力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降雨事件对交通流时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华伟 邵毅明 +1 位作者 敖谷昌 张惠玲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4-252,共9页
在自然环境因素中,降雨事件对交通流时空特性有显著影响,对其量化有助于掌握雨天交通流时空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规避其他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对比各降雨事件下交通流时空特性分布统计量的量化方法.采集和处理状态值数据和降雨量数据,计算交... 在自然环境因素中,降雨事件对交通流时空特性有显著影响,对其量化有助于掌握雨天交通流时空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规避其他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对比各降雨事件下交通流时空特性分布统计量的量化方法.采集和处理状态值数据和降雨量数据,计算交通流时空特性值;根据降雨量大小,划分降雨事件等级;研究各降雨事件下交通流时空特性的分布类型,当分布类型一致时,通过对比分布统计量,量化降雨事件的影响;根据各降雨事件下交通流时空特性,绘制交通流时空特性Moran散点图,分析道路类型的转变方向和程度.研究表明,降雨事件等级与交通流状态值呈显著负相关,且降雨事件发生时,道路类型总体由低失效道路向高失效道路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时空特性 降雨事件 Moran散点图 分布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效率测评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钟异莹 陈坚 +1 位作者 邵毅明 徐志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6-1449,共4页
为解决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效率缺少定量评估的问题,在分析从轨道交通出站至站旁公交站点的换乘路径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换乘效率评价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效率非均一测评模型,对模型的变换... 为解决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效率缺少定量评估的问题,在分析从轨道交通出站至站旁公交站点的换乘路径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换乘效率评价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效率非均一测评模型,对模型的变换及优化进行推导。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为例,计算站点换乘效率指数,结果显示其中四个站点的换乘效率指数达到1,实现DEA有效即换乘效率最大化。对于未达最优性换乘的其他车站,结合指标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计算,提出各指标优化目标取值,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设施改进及客流组织管理提供定量化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常规公交 换乘站 数据包络分析 换乘效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地图交通状态的关键道路动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华伟 邵毅明 +1 位作者 敖谷昌 张惠玲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8,共9页
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关键道路识别成为了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在线地图的交通状态数据为基础,利用时空相关性理论计算道路交通状态的预测值和波动影响值,并通过Moran散点图划分道路类型,提出了基于在线地图交通状态的关键道路动态识... 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关键道路识别成为了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在线地图的交通状态数据为基础,利用时空相关性理论计算道路交通状态的预测值和波动影响值,并通过Moran散点图划分道路类型,提出了基于在线地图交通状态的关键道路动态识别方法.首先,调用在线地图开发者平台API采集路网的交通状态数据,利用集成学习动态预测交通状态;其次,分析交通状态波动的传播结构,以此量化道路对其近邻道路的影响值;然后,结合道路交通状态的预测值和波动影响值划分道路类型,进而识别出关键道路;最后,以实际路网为例,论证方法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关键道路 Moran散点图 在线地图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的城市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坚 杨亚璪 +1 位作者 李小兵 穆礼彬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208,215,共8页
为解决现有居民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中仅考虑可直接观测的显变量,尚未涉及对选择结果具有一定影响的不可直接观测的潜变量的问题,本文从潜变量与显变量角度,构建了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以... 为解决现有居民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中仅考虑可直接观测的显变量,尚未涉及对选择结果具有一定影响的不可直接观测的潜变量的问题,本文从潜变量与显变量角度,构建了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对选择结果的影响作用大小,并依据出行者人格特质进行了分群行为特性研究.最后,将模型运用于成都公交出行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知觉价值对选择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可解释出行行为意向的62%信息,服务品质对知觉价值的影响高于票价合理性,且不同群体的选择行为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公交 结构方程模型 知觉价值 人格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客车横向加速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进 杨奎 +1 位作者 罗庆 邵毅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6-545,共10页
为提供不同类型公路几何线形参数的计算依据,在12条不同地形环境、不同等级的公路上采集了小客车和大客车的横向加速度、行驶速度和轨迹曲率半径数据,评估了试验公路的行驶舒适性,给出了六车道、四车道、双车道3类公路的横向加速度... 为提供不同类型公路几何线形参数的计算依据,在12条不同地形环境、不同等级的公路上采集了小客车和大客车的横向加速度、行驶速度和轨迹曲率半径数据,评估了试验公路的行驶舒适性,给出了六车道、四车道、双车道3类公路的横向加速度特征分位值,针对不同公路类型和车型,建立了横向加速度一曲率半径和横向加速度-速度的均值模型、极限值模型和85分位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车道数越少,行驶舒适性越差,设计速度低于30km/h的双车道公路部分路段的行驶舒适性极差;(2)横向加速度累计频率曲线的拐点在第90—92分位,双车道公路的横向加速度最大值大于8m/s2;(3)行驶轨迹越缓和、车道数越多,横向加速度分布越集中,且大客车的横向加速度分布要比小客车集中;(4)第85分位值模型可用于公路几何参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控制,均值模型可用于几何参数的一般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横向加速度 横向力系数 行驶舒适性 道路安全 驾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城市内部出行影响的区域客运方式选择行为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坚 赵翰林 +1 位作者 傅志妍 穆礼彬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3,共7页
为解决区域客运方式选择模型中缺少定量考虑市内出行影响的问题,从完整出行链的角度,将区域出行全过程划分为三阶段,区分了区域与市内出行的共性及差异性影响因素.提出包容值的概念,用于描述市内出行对区域出行方式选择影响的综合效用.... 为解决区域客运方式选择模型中缺少定量考虑市内出行影响的问题,从完整出行链的角度,将区域出行全过程划分为三阶段,区分了区域与市内出行的共性及差异性影响因素.提出包容值的概念,用于描述市内出行对区域出行方式选择影响的综合效用.基于NL模型构建涵盖市内出行作用的区域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对模型的特性变量进行具体定义,运用NLOGIT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成渝通道实例分析中,共回收有效问卷924份.计算结果表明:市内出行主要受出行时耗、费用及是否换乘3个变量影响,考虑了市内出行包容值的改进模型优度比较传统模型提高了0.145,显示模型解释度和精确性有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包容值 NL模型 出行方式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T的智慧公交系统调度优化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坚 李武 +1 位作者 吴丹 徐誌蔓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145,共6页
为解决传统公交运行模式单一、乘客需求无法得到及时响应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AST智慧公交的系统构架。在公交静态调度优化模型基础上,结合智慧公交可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变线、变站并及时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特点,建立了智慧公交系统动态调... 为解决传统公交运行模式单一、乘客需求无法得到及时响应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AST智慧公交的系统构架。在公交静态调度优化模型基础上,结合智慧公交可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变线、变站并及时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特点,建立了智慧公交系统动态调度优化模型。以重庆市南岸区357路公交车为例,应用动态调度优化模型,计算智慧公交的相关运行参数。并将其与传统公交运行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高峰时间段内,智慧公交的发班数目所需车辆数与传统公交相同,运送乘客总人数增长5.81%,平均每班载客率提高6.12%,经济利润增长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公共交通 MAST系统 动态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干线短交织区元胞自动机多级换道决策模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彭博 王玉婷 +2 位作者 谢济铭 张媛媛 唐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8,70,共9页
为探索城市干线短交织区交通运行特性,基于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提出细化元胞尺寸与步长的交织区元胞自动机多级换道决策模型.划分上下游、交织影响区等多个分区,独立设置变量与规则进行建模;考虑车辆换道速度差、间距及换道安全风险,建... 为探索城市干线短交织区交通运行特性,基于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提出细化元胞尺寸与步长的交织区元胞自动机多级换道决策模型.划分上下游、交织影响区等多个分区,独立设置变量与规则进行建模;考虑车辆换道速度差、间距及换道安全风险,建立上下游换道模型,交织影响区多级换道决策模型;对未分区换道模型(I),分区STCA换道模型(II),分区多路合流换道模型(III),本文模型(IV)进行仿真验证.与实测数据相比,本文模型平均车道流量误差仅为1.64%.模型I^IV在交织影响区的平均速度误差分别为98.35%、23.77%、16.46%、7.45%,换道次数误差分别为33.34%、97.75%、62.97%、11.85%.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有效模拟短交织区复杂的换道行为及交通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换道决策 分区建模 短交织区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段双层组合式安全护栏碰撞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胜川 毛嘉川 +1 位作者 曾鹏 徐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3-59,共7页
为了得到"内层金属梁柱式+外层混凝土"的双层护栏组合的合理净间距范围,选择一辆总质量为50 t的半挂车和一辆总质量为8 t的轻型箱式货车作为代表性车型,进行不同净间距条件下的车辆与双层护栏数值模拟碰撞试验。结果表明:双... 为了得到"内层金属梁柱式+外层混凝土"的双层护栏组合的合理净间距范围,选择一辆总质量为50 t的半挂车和一辆总质量为8 t的轻型箱式货车作为代表性车型,进行不同净间距条件下的车辆与双层护栏数值模拟碰撞试验。结果表明:双层护栏净间距的最小值应大于内层金属护栏的高度;同时,净间距的最大值应不大于重载货车的驾驶室宽度,否则无法实现对失控半挂车的有效防护;内层护栏被8 t厢式货车撞击后结构保持完整,且具有良好的导出能力和侧翻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安全设施 桥梁路段 双层护栏 碰撞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规则驾驶行为的城市隧道事故率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蕊 蔡晓禹 谭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92-2898,共7页
准确预测交通事故风险概率是实现隧道内交通安全主动管理的先决条件。从交通状态和驾驶员行为2个方面分析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不规则行为率”作为特征变量。对特征变量显著性检验,选用Logistic概率模型构造城市隧道事故率预... 准确预测交通事故风险概率是实现隧道内交通安全主动管理的先决条件。从交通状态和驾驶员行为2个方面分析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不规则行为率”作为特征变量。对特征变量显著性检验,选用Logistic概率模型构造城市隧道事故率预测模型,并提出利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寻找阈值的方法。最后基于实测的青岛胶州湾隧道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阈值确定为0.36较为合适,此时基于不规则驾驶行为的事故率预测模型准确度为78.4%,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隧道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可以为智能交通安全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安全 不规则驾驶行为 Logistic概率模型 事故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