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驾驶的山区公路行驶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进 杨奎 +1 位作者 鲁工圆 邵毅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为了掌握山区双车道公路的行驶舒适性水平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6条公路上开展了自然驾驶行为试验,采集了多款小客车的加速度连续变化曲线,用Matlab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滤波,提取了加速度曲线每个波形的峰值,得到了不同轴向加速度的峰值累... 为了掌握山区双车道公路的行驶舒适性水平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6条公路上开展了自然驾驶行为试验,采集了多款小客车的加速度连续变化曲线,用Matlab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滤波,提取了加速度曲线每个波形的峰值,得到了不同轴向加速度的峰值累积频率曲线、特征分位值和均方根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加速度幅值要比制动减速度低50%,在试验道路上汽车加(减)速导致乘员不舒适的位置比例最高达6%;乘员在实际行驶中感受横向不舒适的路段比例为7%~10%;在各轴向的加速度中,对人体不适贡献依次是横向加速度ay、制动加速度ab、纵向加速度ax和竖向加速度a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行驶舒适性 自然驾驶 横向加速度 垂向加速度 加速度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线形的操纵负荷分析及设计控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进 邵毅明 +1 位作者 彭其渊 蒋朝哲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7-872,共6页
以路线-驾驶者-车辆仿真系统为行车试验手段,根据行驶过程中方向盘角输入和转速的时域变化,分析了多条路线的操纵负荷特性,试验路线的设计车速Vd为20-120km/h,含长大圆曲线、卵型、凸型、回头曲线等组合.结果表明:在Vd≥80km/h的... 以路线-驾驶者-车辆仿真系统为行车试验手段,根据行驶过程中方向盘角输入和转速的时域变化,分析了多条路线的操纵负荷特性,试验路线的设计车速Vd为20-120km/h,含长大圆曲线、卵型、凸型、回头曲线等组合.结果表明:在Vd≥80km/h的山岭区高速公路上操纵车辆是非常容易的;当曲线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曲线行驶和直线行驶已经不存在差别,但仍需要方向干预;当行驶速度偏离设计车速不多时,二、三级公路的操纵负荷虽比高速公路大,但还不至于造成驾驶者紧张,不过三级公路可能会使快速车辆操纵困难;卵型线是一种有利于操纵的组合形式,因为可以在中插回旋线上调整方向盘转角;相邻同向曲线的圆直点(YZ)和直缓点(ZH)共点时,YZ/ZH点处的曲率跳跃会导致操纵困难,建议处理成卵型;回头曲线使四级公路上的车辆操纵变得困难,省略回旋线会造成驾驶者紧张,为此应提供至少25m的回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线形 操纵负荷 驾驶任务 驾驶仿真 道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车速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进 彭其渊 +1 位作者 邵毅明 赵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为了在道路设计阶段预测车速,保证公路几何线形的协调性,建立了考虑侧向容许加速度、纵向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制动热衰退和环境速度与线形参数关系的模型,计算了期望速度;建立了公路-驾驶者-车辆-环境仿真系统,对在三维路面上的行驶车... 为了在道路设计阶段预测车速,保证公路几何线形的协调性,建立了考虑侧向容许加速度、纵向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制动热衰退和环境速度与线形参数关系的模型,计算了期望速度;建立了公路-驾驶者-车辆-环境仿真系统,对在三维路面上的行驶车辆进行仿真,得到并分析了试验道路的运行速度曲线.结果表明:(1)为有效控制速度波动,应取相近的曲线半径和直线长度,且直线不宜过长;(2)出弯道加速长度大于进弯道减速长度,且二者都大于回旋线长度;(3)山区路线由多个急弯构成时,速度曲线频繁波动的部分原因是车辆自身旋转动能和平动动能的相互转化;(4)运行速度协调性方法不适用于四级公路的线形评价;(5)偏角越小,轨迹对弯道的切角作用越大,弯道车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线形 运行车速 期望车速 驾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曲线弯道几何参数对小客车转向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徐进 彭其渊 +1 位作者 罗庆 邵毅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8-687,共10页
为了研究车辆在单曲线上行驶时的运动学行为和驾驶行为,在ADAMS软件环境下创建了小客车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切弯和跟弯两种驾驶模式的单曲线行驶试验.根据仿真输出的转向盘角度变化,将转向过程划分为进弯、维持和出弯3个阶段,分别得到... 为了研究车辆在单曲线上行驶时的运动学行为和驾驶行为,在ADAMS软件环境下创建了小客车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切弯和跟弯两种驾驶模式的单曲线行驶试验.根据仿真输出的转向盘角度变化,将转向过程划分为进弯、维持和出弯3个阶段,分别得到了车辆进弯和出弯时的转向长度和转向时间,以及这2个参量与弯道半径、转角和车辆轴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弯道转角不超过某个临界值时,转向盘转角、转向时间以及转向长度随着弯道转角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切弯时更显著;当弯道半径不超过550 m时,转向长度随弯道半径增大而增大;不同驾驶模式会导致转向长度出现显著差别,切弯时的稳定转向长度约为跟弯时的2倍;切弯模式的"稳定转向时间-弯道半径"曲线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形状,而采用跟弯模式时该曲线呈单调下降趋势,2种模式的平均转向时间为3.7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曲线 弯道 转向行为 转向时间 转向长度 车辆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因素影响的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坚 傅志妍 钟异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6,142,共8页
为解决已有城市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无法定量描述心理因素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的适用性.基于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心理因素变量决定公交方式出行行为意向的理论框架,构建公交方式选择行... 为解决已有城市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无法定量描述心理因素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的适用性.基于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心理因素变量决定公交方式出行行为意向的理论框架,构建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模型中心理因素变量对应的具体测量变量,并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和参数检验标准.最后,将模型运用于重庆和成都的实例分析中,共回收有效问卷790份.计算结果表明,3个心理因素变量对重庆和成都公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意向解释度分别为72%和66%,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心理因素变量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选择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心理因素 知觉行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理论的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量分级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坚 陈林 王代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101,共7页
为解决目前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缺少科学定量分级方法,主要依托企业自行申报达标等级,考评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的现状,基于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政策及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立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评价... 为解决目前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缺少科学定量分级方法,主要依托企业自行申报达标等级,考评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的现状,基于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政策及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建立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理论,构建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量分级模型。将模型运用于重庆市11家道路客运企业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4家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等级为二级;3家客运企业为三级水平;4家企业为四级水平,较人工专家评价的6家客运企业二级、5家客运企业三级的结果更加全面与客观,该物元模型能够依据企业定量指标真实反映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综合水平并定量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客运 物元理论 安全生产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