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习曲线的重庆茶产业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伦红 敬廷桃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1期5-9,共5页
通过建立和分析学习曲线模型,发现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于学习曲线效应的数值。学习曲线效应数值的提高能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创新则是提高学习曲线效应数值的有效手段。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既通过提高学... 通过建立和分析学习曲线模型,发现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于学习曲线效应的数值。学习曲线效应数值的提高能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创新则是提高学习曲线效应数值的有效手段。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既通过提高学习曲线效应的数值来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又直接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针对重庆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制度创新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创新茶叶生产运作模式,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出技术创新建议:强化科技支撑,推行标准化栽培、加工和管理,强化培训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曲线 茶产业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产业化联合体主要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蔡伦红 莫小平 +2 位作者 白仁春 刘素强 胡翔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1期93-95,99,共4页
深入分析我国茶叶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的动因,从要素层面探究目前我国茶叶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就茶叶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茶叶产业化 联合体 协同发展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不同品种茶树土壤酶活性及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海滨 徐泽 +2 位作者 盛忠雷 邬秀宏 邓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72-1877,共6页
为探明硒与不同品种茶树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即不添加硒),2、4、8、10、15、20、30 mg·kg^(-1)等7个Se处理水平,研究不同处理水平硒对不同季节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 为探明硒与不同品种茶树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即不添加硒),2、4、8、10、15、20、30 mg·kg^(-1)等7个Se处理水平,研究不同处理水平硒对不同季节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福鼎大白和南江1号)土壤酶活性和硒含量的影响,为不同品种茶树土壤合理施用硒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季硒对福鼎大白土壤脲酶活性有刺激作用,在硒处理水平为30 mg·kg^(-1)时表现出最大值(2.77 mg·g^(-1)·d^(-1));低水平硒对春季福鼎大白土壤蔗糖酶活性刺激作用明显,硒处理水平为4 mg·kg^(-1)时,蔗糖酶活性最高,为12.63 mg·g^(-1)·d^(-1),南江1号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硒处理水平为10 mg·kg^(-1)时表现出最大值,为12.18 mg·g^(-1)·d^(-1);夏季硒对2个品种茶树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抑制作用明显;春、夏两季硒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均在硒处理水平为30 mg·kg^(-1)时抑制作用明显,春季福鼎大白和南江1号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2.8%和14.7%,夏季分别降低了36.8%和29.5%。南江1号夏季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与硒处理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8和-0.768)。不同水平硒处理均提高了2个品种茶树土壤硒含量,春季福鼎大白和南江1号土壤硒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83.2%和83.1%,夏季分别提高了86.3%和85.2%,且春、夏两季福鼎大白土壤硒质量分数均低于南江1号。综上,硒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随硒处理水平、茶树品种和酶类型的不同而异,土壤硒质量分数也随硒处理水平和茶树品种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HACCP在机制针形名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邓敏 徐泽 +1 位作者 张玲 胡翔 《西南园艺》 2005年第4期41-42,共2页
对HACCP作简要介绍,根据HACCP体系的要求,分析了机制针形名茶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用HACCP的原理确立了关键控制点,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机制针形名茶 HACCP体系 危害因素分析 关键控制点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形名茶连续自动化理条机组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钟应富 吴全 +5 位作者 李中林 罗红玉 王奕 袁林颖 杨娟 邬秀宏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针对传统振动理条机存在的人为因素影响大、单机不连续、技术要求高等问题,文章在传统理条机自动化改造的基础上,研发了投料、输送等配套装备,并利用PLC可编程控制技术,组建控制系统,输入控制参数,以多台联动的形式,实现针形名茶理条工... 针对传统振动理条机存在的人为因素影响大、单机不连续、技术要求高等问题,文章在传统理条机自动化改造的基础上,研发了投料、输送等配套装备,并利用PLC可编程控制技术,组建控制系统,输入控制参数,以多台联动的形式,实现针形名茶理条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作业。研发的连续自动化理条机组,投叶量差异率低于4.5%,台时产量提高14.3%,可无人操作,加工的成品茶条索更紧细直、色泽更绿、滋味更鲜醇,不仅稳定了茶叶品质、提高了理条效率,还显著降低人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形名茶 连续自动化 理条装备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形名茶理条机的防焦优化设计
6
作者 游青山 曾卓 张莹 《南方农机》 2021年第8期87-89,共3页
针对现有理条机加热装置分布不合理,在针形名茶的理调过程中需要人工参与,存在茶叶摊铺不均、焦边及粘锅等制备工艺问题,以及衍生的细菌滋生风险、人工清除粘锅叶芽等高劳动强度及安全问题,本课题小组优化了针形名茶理条机,经过验证表明... 针对现有理条机加热装置分布不合理,在针形名茶的理调过程中需要人工参与,存在茶叶摊铺不均、焦边及粘锅等制备工艺问题,以及衍生的细菌滋生风险、人工清除粘锅叶芽等高劳动强度及安全问题,本课题小组优化了针形名茶理条机,经过验证表明,能有效降低针形名茶焦边及粘锅等问题的发生率和减少断碎率,提高茶叶整体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人安全保障;提高针形名茶加工机械化水平,为针形名茶智能化加工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理条 防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