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卷丹百合栽培技术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冰霞 毛军 +1 位作者 黄振霖 欧建龙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期26-28,共3页
针对重庆地区卷丹百合栽培开展种植密度、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农药筛选试验,初步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出苗时期影响不明显,对疫病及产量影响明显;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增产效果好;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对卷丹百合疫病防治效果较... 针对重庆地区卷丹百合栽培开展种植密度、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农药筛选试验,初步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出苗时期影响不明显,对疫病及产量影响明显;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增产效果好;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对卷丹百合疫病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在15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种植密度 肥料 农药 防治效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与不同牧草间作对混合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徐远东 范彦 +4 位作者 朱瑞芬 唐冰霞 刘宗均 杨克露 陈积山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2-166,共5页
为研究杂交狼尾草(Hybrid Pennisetum)与不同牧草进行间作栽培对混合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 为研究杂交狼尾草(Hybrid Pennisetum)与不同牧草进行间作栽培对混合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间作栽培对象,按行距100 cm进行间作;经一个年度饲草生育期观察,并进行生产性能指标、营养成分指标测定,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狼尾草与拉巴豆和甜高粱间作具有较好的生育期匹配性,一年可刈割利用2次;与拉巴豆间作栽培处理的营养品质评价最好,隶属函数均值为0.62,混合饲草粗蛋白质含量达15.91%;与甜高粱间作栽培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年度鲜草产量达103.92 t/hm^(2),年度经济收入达46763.37 CNY/hm^(2)。研究表明,拉巴豆和甜高粱均适合与杂交狼尾草进行间作栽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牧草 间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改进灰狼算法的设施番茄分割识别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伍萍辉 陈新 +3 位作者 张馨 段丹丹 唐冰霞 张云鹤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9,共7页
设施环境中的果实图像识别是作物生长监控和采摘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以设施番茄(品种:苏粉14)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获取图像果实粘连导致机器作业识别不准确,且识别效果受光线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灰狼算法优化聚类中心的番茄图像... 设施环境中的果实图像识别是作物生长监控和采摘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以设施番茄(品种:苏粉14)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获取图像果实粘连导致机器作业识别不准确,且识别效果受光线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灰狼算法优化聚类中心的番茄图像自动分割方法,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尺度Hough变换算法对目标进行提取,完成图像中粘连果实的分割与识别。首先通过添加扰动因子对灰狼算法进行改进,调整搜索半径,增强全局寻优能力,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然后利用改进灰狼算法对K均值聚类算法的聚类中心进行优化,模拟灰狼狩猎机制,寻找一组最佳聚类中心,克服原始聚类算法对初始中心点的过度依赖,提高其聚类效果,为识别设施番茄果实提供了良好的分割基础。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几何形态学处理,然后通过多尺度Hough圆检测,对果实进行识别和定位。随机选取200幅番茄图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等优化算法,聚类-改进灰狼算法在收敛速度、聚类质量和稳定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其中运行时间比K均值聚类算法缩短48.7%,峰值信噪比提高了45.2%,结构相似度提升了10.2%。聚类-改进灰狼算法果实平均识别率为89.2%,比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分割的果实平均识别率提高了10.8%,识别率明显提高,实现了番茄果实的识别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灰狼算法 K均值聚类算法 果实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