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支结构参数对中支外加热卷烟感官体验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齐延鹏 肖克毅 +3 位作者 孙兰茜 舒娟 罗佳 周浩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58-61,76,共5页
为研究中支加热烟支关键结构参数纸管段长度(A)、中空段长度(B)、醋纤段长度(C)和打孔位置(D)对烟气温度、逐口吸阻、烟雾浓度感官体验指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制备9种烟支样品。结果表明,(1)纸管段长度(A)、中空段长度(B)... 为研究中支加热烟支关键结构参数纸管段长度(A)、中空段长度(B)、醋纤段长度(C)和打孔位置(D)对烟气温度、逐口吸阻、烟雾浓度感官体验指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制备9种烟支样品。结果表明,(1)纸管段长度(A)、中空段长度(B)是影响加热卷烟感官体验指标的关键结构参数。(2)首口烟气温度与逐口平均温度表现出强相关性,更适于评价烟气温度,基于首口烟气温度影响排序为A>B>D>C,最优组合为A3B2C2D3。(3)影响逐口吸阻稳定性因素排序为B>C>D>A,最优组合为A1B3C3D3;影响烟雾浓度因素排序为A>D>C>B,烟雾口数的最优组合为A2B2C2D3。(4)综合烟支结构关键参数对烟气感官体验重要指标的影响选择了2组最优参数组合,其中A2B3C3D3的组合烟雾口数更好,而采用A3B3C3D3组合烟气温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支外加热卷烟 结构参数 正交试验设计 感官体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F投影算法和高光谱技术的卷烟牌号识别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亚昆 梅吉帆 +5 位作者 郭文孟 苏子淇 李嘉康 徐大勇 堵劲松 李辉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针对卷烟成分复杂、牌号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PF投影算法和高光谱技术的卷烟牌号识别模型。首先,采用PPF投影算法对原始光谱及经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微分(1^(st)D)、二阶微分(2^(nd)D)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光谱相似度表征;... 针对卷烟成分复杂、牌号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PF投影算法和高光谱技术的卷烟牌号识别模型。首先,采用PPF投影算法对原始光谱及经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微分(1^(st)D)、二阶微分(2^(nd)D)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光谱相似度表征;然后,通过连续投影算法(SPA)和遗传算法(GA)进行特征波长选取,以利于后续分类性能的提升;最后,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建立牌号识别模型,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高光谱技术结合PPF投影算法中,2ndD为最佳波段处理方法,能够显著增强光谱可分性;基于2ndD-SPA-SVM建立的识别模型为最佳模型,训练集、测试集的总体分类精度(OA)分别为94.58%、92.50%;不同牌号卷烟配方烟丝的叶丝和膨胀丝占比差异越大,类别之间的相似度越小,识别准确率越高。该模型可为不同牌号的卷烟提供一种新的高效快速、准确无损的分类判别方法,为高光谱技术在卷烟品牌维护、叶组配方设计等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F投影算法 高光谱技术 卷烟牌号识别 相似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T-GC/MS指纹图谱技术的烟用香精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祥敏 陈云璨 +5 位作者 唐杰 许嘉东 蒋昊 程传玲 张改红 朱玲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1,共8页
利用P&T-GC/MS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夹角余弦相似度、峰匹配及多元T^(2)控制图,对烟用香精的质量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T最优的前处理条件为吹扫时间14 min,吹扫温度40℃,解析温度200℃,在该条件下测得烟用香精中各挥发... 利用P&T-GC/MS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夹角余弦相似度、峰匹配及多元T^(2)控制图,对烟用香精的质量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T最优的前处理条件为吹扫时间14 min,吹扫温度40℃,解析温度200℃,在该条件下测得烟用香精中各挥发性成分特征色谱峰的RSD为1.36%~6.98%,说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指纹图谱结合夹角余弦相似度、峰匹配分析及多元T^(2)控制图,可快速识别组分发生变化的烟用香精样品,及时发现样品的错混、质量浓度改变等问题,有效监控烟用香精的质量稳定性,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化学组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香精 吹扫捕集 GC/MS 夹角余弦相似度 峰匹配 多元T^(2)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香型凝胶滤棒特征成分在卷烟中的转移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祥敏 陈云璨 +5 位作者 谭广璐 周沫希 唐杰 敬婧 蒋昊 朱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161-164,177,共5页
为了研究奶香型凝胶滤棒在卷烟中的加香效果,建立了GC-MS分析方法,优化了前处理条件,并研究了特征成分在奶香型凝胶滤棒卷烟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最优的萃取条件为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萃取体积10 mL,超声萃取时间60 min;奶香型凝胶滤棒... 为了研究奶香型凝胶滤棒在卷烟中的加香效果,建立了GC-MS分析方法,优化了前处理条件,并研究了特征成分在奶香型凝胶滤棒卷烟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最优的萃取条件为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萃取体积10 mL,超声萃取时间60 min;奶香型凝胶滤棒中5种特征成分(香兰素、乙基香兰素、藜芦醛、茴香醇、乙酸大茴香酯)加样回收率在94.1%~104.1%,检出限在0.11~8.23μg/mL,定量限在0.25~27.42μg/mL。5种特征成分的转移率分为3个梯度,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向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转移率较高,分别为8.44%和8.14%,其次是茴香醇(5.42%)和乙酸大茴香酯(4.35%),黎芦醛转移率最低,为2.44%;5种特征成分的滤嘴截留率在85.31%~90.37%,说明凝胶加香方式下特征成分大部分截留在滤嘴中;滤嘴中香兰素含量和主流烟气粒相物中香兰素的转移率在自然环境下放置前180 d快速减少,180~360 d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生产出来180 d内是奶香型凝胶滤棒卷烟的最佳抽吸时间。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的滤嘴中香兰素含量和主流烟气粒相物中香兰素转移率均高于自然通风环境下,说明奶香型凝胶滤棒卷烟最好放置在温湿度相对恒定的环境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香型凝胶滤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特征成分 转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用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递进法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鹏 蔡利 +4 位作者 谭广璐 唐杰 吕祥敏 敬婧 许嘉东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实现烟用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的快速检测,通过滤棒近红外光谱采集条件、建模数据算法、数据预处理方式,以递进的方式建立了其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端绑缚100支滤棒,采集光谱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建模数据算法初步建立模型相... 为实现烟用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的快速检测,通过滤棒近红外光谱采集条件、建模数据算法、数据预处理方式,以递进的方式建立了其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端绑缚100支滤棒,采集光谱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建模数据算法初步建立模型相关系数表现为简单比尔定律3.0,精密度在0.27%~0.62%;与文献方法的配对样品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烟用滤棒的三乙酸甘油酯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滤棒 三乙酸甘油酯 递进法 近红外模型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膜材料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扩彦 刘义波 +6 位作者 唐杰 肖克毅 刘如灿 陈云璨 寇明钰 邱光明 俞海军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6,共8页
【目的】研究聚乳酸(PLA)膜材料和聚乳酸膜纸复合材料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特性。【方法】利用自制温度数据采集系统、扫描电镜(SEM)、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SHS-GC/MS)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加热卷烟中2种PLA膜材料和1种PLA膜纸复合材... 【目的】研究聚乳酸(PLA)膜材料和聚乳酸膜纸复合材料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特性。【方法】利用自制温度数据采集系统、扫描电镜(SEM)、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SHS-GC/MS)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加热卷烟中2种PLA膜材料和1种PLA膜纸复合材料的物理性状、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这几种降温材料的降温效果及对加热卷烟烟雾量的影响。【结果】(1)当热重温度从50℃升到110℃,膜纸复合材料的失重率高于膜材料的失重率;(2)随着顶空处理温度的升高,PLA膜材料和PLA膜纸复合材料的释放物种类和释放量均显著增加;(3)对比110℃时每克材料中释放物的峰面积,PLA膜纸复合材料中的丙二醇和三醋酸甘油酯的释放量均高于PLA膜材料,L-丙交酯释放量仅为PLA膜材料的1/10;(4)降温材料类型及成棒工艺对烟支烟雾量有较大影响;(5)在高温烟气作用下,PLA膜材料发生了大面积的熔融粘连,孔道大量消失;PLA膜纸复合材料只是局部发生了熔融粘连,并且由于纸的骨架支撑作用保留了大量的孔道,有利于烟气流动。【结论】PLA膜材料和PLA膜纸复合材料的物理形态、成棒工艺对加热卷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温材料 加热卷烟 物理性态 挥发性成分 烟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用爆珠内液质量稳定性检测——基于紫外光谱技术结合SVR算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玲 唐杰 +4 位作者 许嘉东 胡兴锋 彭忠 谭广璐 朱立军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6,共8页
[目的]基于紫外(UV)光谱技术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建立一种烟用爆珠内液判别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稀释爆珠内液,UV 扫描,光谱经预处理后,建立四种不同牌号烟用爆珠 SVR 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1)最佳 ... [目的]基于紫外(UV)光谱技术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算法,建立一种烟用爆珠内液判别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稀释爆珠内液,UV 扫描,光谱经预处理后,建立四种不同牌号烟用爆珠 SVR 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1)最佳 UV 图谱预处理方法是平滑后归一化;最佳 SVR 类型是ν-SVR;最佳核函数是径向基核函数。(2)四个牌号烟用爆珠内液ν-SVR 模型校正集分类变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 0.9993,SVR 模型对于参与建模的 400 个烟用爆珠内液样本(校正集)和未参与建模的 80 个烟用爆珠内液样本(验证集)的预测准确度均为 100%,模型拟合性好,预测精度高,判别能力强。(3)基于 SVR 模型分类变量值建立的单值控制图可以对烟用爆珠内液的稳定性进行快速判定,判定结果与GC/MS 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结合 SVR 算法可对不同牌号烟用爆珠内液质量进行有效判别,且方法快速准确、经济环保、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爆珠 紫外光谱 顶空- GC/MS SVR 算法 核函数 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与云南醇化复烤片烟致香成分的差异 被引量:7
8
作者 黎洪利 戴亚 +6 位作者 张燕 吴德军 陈昆燕 王鹏 汪长国 刘玉霞 王若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126-130,共5页
为不同气候条件下复烤片烟醇化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采用SDE-GC/MS测定醇化后烟叶致香成分的含量,研究云南玉溪和重庆盘龙不同气候条件下醇化的云南复烤片烟及重庆盘龙醇化的重庆复烤片烟致香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叶样品中共检测... 为不同气候条件下复烤片烟醇化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采用SDE-GC/MS测定醇化后烟叶致香成分的含量,研究云南玉溪和重庆盘龙不同气候条件下醇化的云南复烤片烟及重庆盘龙醇化的重庆复烤片烟致香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叶样品中共检测出63种致香成分,其中酮类23种、醇类11种、醛类9种、酚类3种、酸类2种、酯类及内酯类6种、杂环类5种、烯烃类3种、醚类1种,以云南醇化的云南烟叶致香成分总量最高;经多重比较,云南云南烟叶与重庆云南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4-环戊烯-1,3-二酮、甲基庚烯酮和茶香酮等共计51个,云南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3-乙基-4-甲基-1H-吡咯-2,5-二酮、巨豆三烯酮C和4-羟基-β-二氢大马酮等共计49个,其数量基本相当;重庆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螺岩兰草酮、棕榈酸和吲哚等共计43个,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数明显减少,重庆云南烟叶较云南云南烟叶更接近重庆重庆烟叶的特征;重庆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无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甲基庚烯酮、香叶基丙酮和β-紫罗兰酮等共计15个。云南烟叶在重庆醇化后其致香成分逐渐与重庆重庆烟叶接近,即在重庆醇化云南烟叶对致香成分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烤片烟 醇化 致香成分 重庆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硫酸铜为催化剂烟草中总氮消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嘉东 周浩 +5 位作者 陈云璨 何春莉 谭正 黄登峰 王鹏 唐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390-393,共4页
为降低使用现行行业标准检测烟草总氮带来的氧化汞污染,选用硫酸铜为催化剂,并对硫酸铜、硫酸钾用量、消化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以硫酸铜为催化剂烟草中总氮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9,测定烟草中总氮含量检... 为降低使用现行行业标准检测烟草总氮带来的氧化汞污染,选用硫酸铜为催化剂,并对硫酸铜、硫酸钾用量、消化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以硫酸铜为催化剂烟草中总氮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9,测定烟草中总氮含量检出限为0.0016%,定量限为0.005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加标回收率在95.13%~106.10%。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在实际样品检测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总氮 催化剂 硫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烟区适宜贮存期烟叶致香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维 杜红毅 +5 位作者 孙兰茜 戴亚 张燕 汪长国 吴德军 黎洪利 《轻工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60-71,共12页
采用SDE-GC-MS对重庆烟区适宜贮存期烟叶致香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对测定的致香成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致香成分特征指标,并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中检出的63种致香成分含量差异... 采用SDE-GC-MS对重庆烟区适宜贮存期烟叶致香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对测定的致香成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致香成分特征指标,并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中检出的63种致香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致香成分变异系数的范围分别为12.12%~59.97%和10.41%~73.25%;烟叶产地、年份、品种、等级四因素对致香成分的影响差异较大,不同因素对致香成分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产地>年份>品种>等级,而相同部位不同等级的烟叶致香成分几乎无显著性差异;上部烟叶致香成分特征指标含量丰都较高,涪陵其次,武隆最低,中部烟叶致香成分特征指标含量黔江较高,南川其次,武隆最低;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均划分为3类,上部烟叶第一类包含丰都、南川,第二类包含武隆、彭水、黔江,第三类为涪陵,中部烟叶第一类包括丰都、南川、黔江,第二类为武隆、涪陵,第三类为彭水,类别间差异显著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烟区 适宜贮存期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烟叶致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步回归法优化填料改性与助剂提高烟草薄片浆料留着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海军 李刚 +7 位作者 马扩彦 陈昆燕 周学政 唐杰 杜红毅 张玲玲 周沫希 寇明钰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0,164,共9页
采用了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和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研究了不同填料改性剂(烟叶碎片浆或针叶木浆、阳离子淀粉、硬脂酸钠、六偏磷酸钠)以及三元助留剂(壳聚糖、阳离子瓜尔胶、膨润土)对浆料留着率和碳酸钙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贡... 采用了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和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研究了不同填料改性剂(烟叶碎片浆或针叶木浆、阳离子淀粉、硬脂酸钠、六偏磷酸钠)以及三元助留剂(壳聚糖、阳离子瓜尔胶、膨润土)对浆料留着率和碳酸钙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贡献率中,壳聚糖、瓜尔胶、膨润土和针叶木浆更有利于提高浆料留着率。在烟叶碎片浆和针叶木浆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图中,存在5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大生产(不改性)烟草薄片的浆料留着率为68.8%,抗张强度为0.378 kN/m。通过回归方程优化参数并经实验验证,采用烟叶碎片浆和针叶木浆改性,再结合多元助剂,所得烟草薄片的浆料留着率分别达92.9%和94.9%,抗张强度分别提高了30.2%和28.8%。碳酸钙包裹烟叶碎片浆或针叶木浆形成的复合体,均能相对均匀分散在烟草薄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薄片 因子贡献率 微观结构 留着率 分布均匀性 抗张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丝关键工艺参数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子娴 胡兴锋 +3 位作者 蔡利 周维 曾丹梦 丁康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切丝出口含水率、叶丝膨胀蒸汽流量、烘丝机筒壁温差等制丝关键工艺参数对细支卷烟烟丝结构、卷制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切丝出口含水率对单支重标偏、吸阻标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总通风率...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切丝出口含水率、叶丝膨胀蒸汽流量、烘丝机筒壁温差等制丝关键工艺参数对细支卷烟烟丝结构、卷制质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切丝出口含水率对单支重标偏、吸阻标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总通风率标偏、含末率的影响接近显著水平。叶丝膨胀蒸汽流量对吸阻标偏、含末率有显著影响(P<0.05)。烘丝机筒壁温差对整丝率、感官质量的影响接近显著水平。优化后的制丝工艺参数如下:切丝出口含水率18.5%,叶丝膨胀蒸汽流量450 kg/h,烘丝机筒壁温差5℃。经验证,优化制丝关键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提高细支卷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卷烟 制丝工艺参数 正交设计 卷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铵-硝酸微波消解联合ICP-MS对烟用接装纸中7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13
作者 何春莉 秦子娴 +5 位作者 周浩 陈云璨 唐杰 许嘉东 朱玲 朱立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烟用接装纸中7种元素(铅、铬、镉、镍、汞、砷、硒)含量,为了降低传统前处理消解体系带来的安全隐患,建立了更为安全的氟化铵-硝酸微波消解体系,并考察了氟化铵用量、微波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对消解效果...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烟用接装纸中7种元素(铅、铬、镉、镍、汞、砷、硒)含量,为了降低传统前处理消解体系带来的安全隐患,建立了更为安全的氟化铵-硝酸微波消解体系,并考察了氟化铵用量、微波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对消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消解条件为:氟化铵0.75 mL,微波消解温度175℃,消解时间20 min。样品经氟化铵-硝酸消解后,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各元素检出限为0.007~0.044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13.1%,相对标准偏差为0.29%~11.43%。采用氟化铵-硝酸消解体系前处理和传统硝酸/氟化氢/盐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前处理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并对两种方法检测各元素值分别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P>0.05,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装纸 氟化铵 ICP-MS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用于制丝在线提高烟叶模块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红毅 陶文生 +2 位作者 李朝荣 马明 汪长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9-175,共7页
为充分发掘复合酶制剂在提高烟叶综合品质方面的潜力,通过开发较大比例重庆产烟叶叶组配方模块,研究酶制剂在线提升烟叶模块品质的关键技术。通过叶组配方筛选、加料评吸确定了3种较大比例重庆产烟叶叶组配方模块;通过计算机直接试验设... 为充分发掘复合酶制剂在提高烟叶综合品质方面的潜力,通过开发较大比例重庆产烟叶叶组配方模块,研究酶制剂在线提升烟叶模块品质的关键技术。通过叶组配方筛选、加料评吸确定了3种较大比例重庆产烟叶叶组配方模块;通过计算机直接试验设计,结合感官质量评价赋分方法,开发了针对烟叶模块的不同酶系并组配适用的助剂与料液。结果表明,经过加酶处理后蛋白质含量降低率最高达21.73%,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率最高分别达27.76%和27.61%,在线中试试验对烟叶模块在降低刺激性、去除杂气、改善口感、提高纯净度方面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卷烟生产 烟叶模块品质 中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烟草花蕾精油的抑菌和抗氧化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春平 李萌姗 +1 位作者 谭兰兰 戴亚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8,共7页
为研究不同产地云烟87烟草花蕾精油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从而为烟草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本试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制备烟草花蕾精油,并采用滤纸片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细菌浓度(MBC)和最小杀真菌浓度(MFC)方法测... 为研究不同产地云烟87烟草花蕾精油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从而为烟草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本试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制备烟草花蕾精油,并采用滤纸片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细菌浓度(MBC)和最小杀真菌浓度(MFC)方法测定精油的抑菌能力,采用清除DPPH、OH自由基和O2-以及还原能力测定其抗氧化能力。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种产地的烟草花蕾精油均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抑菌能力大小依次为云南文山>广西贺州>重庆奉节>贵州正安,但对于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差。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4种产地的烟草花蕾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基本上呈现出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其中,贵州正安烟草花蕾精油清除DPPH和还原能力测定的试验效果最好,重庆奉节烟草花蕾精油清除OH自由基的效果最好,广西贺州烟草花蕾精油清除O2-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蕾 精油 抑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加热状态下温度对加热卷烟用再造烟叶热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柯 付丽丽 +5 位作者 王诗雨 张齐 张展 雷萍 吴金凤 李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探究低氧条件下加热温度对烟草热解释放物及固相残余物理化结构演变的影响规律,使用管式炉反应器实现低氧条件下不同加热温度再造烟叶烟气成分捕集及固相残余物制备,通过GC-MS分析系统完成代表性烟气成分检测,并采用多种分析表征技术... 为探究低氧条件下加热温度对烟草热解释放物及固相残余物理化结构演变的影响规律,使用管式炉反应器实现低氧条件下不同加热温度再造烟叶烟气成分捕集及固相残余物制备,通过GC-MS分析系统完成代表性烟气成分检测,并采用多种分析表征技术检测固相残余物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再造烟叶受热过程中,甘油、丙二醇、烟碱等基础物质受热后多直接转移至烟气气溶胶中,巴豆醛、羟基丙酮、异戊二烯等随温度升高释放量增加,萘随温度升高释放量降低,愈创木酚、甲酚、苯酚、2,3-丁二酮、1-羟基-2-丁酮、2(5H)-呋喃酮等随温度变化呈现波动性,烟气中以异戊二烯为代表的低温裂解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固相残余物纤维骨架灰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70℃之前再造烟叶主要以低沸点物质的挥发/蒸馏及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脱羟/脱羧反应为主,随温度升高热解过程中存在氧化反应,且再造烟叶表面上更稳定的含氧官能团相对含量突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 热转化 低氧加热 加热卷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材料参数对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金凤 戴亚 +4 位作者 庄亚东 陈昆燕 尚军 兰中于 汪长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研究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受不同卷烟材料参数,即卷烟纸透气度(X1)、接装纸透气度(X2)、成型纸透气度(X3)和滤嘴丝束规格(X4)的影响,运用均匀设计实验制备了不同材料组合的实验卷烟样品,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细支卷... 为研究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受不同卷烟材料参数,即卷烟纸透气度(X1)、接装纸透气度(X2)、成型纸透气度(X3)和滤嘴丝束规格(X4)的影响,运用均匀设计实验制备了不同材料组合的实验卷烟样品,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与不同材料参数的数学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主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边际效应分析,并进一步开展参数优化和实验验证,明确了以上4种卷烟材料参数对细支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卷烟材料对氢氰酸释放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X2>X4>X1>X3;②接装纸透气度X2、卷烟纸透气度X1和滤嘴丝束规格X4的交互与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呈负相关,接装纸透气度X2的平方、成型纸透气度X3和滤嘴丝束X4的交互作用与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呈正相关;③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较低的材料参数组合为卷烟纸透气度为100 CU、接装纸透气度为800 CU、成型纸透气度为6000 CU、滤嘴丝束规格为6.0Y/17000;④与实验组的最低值相比,氢氰酸释放量降低了4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卷烟 均匀设计法 氢氰酸 材料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结构对加工过程烟丝结构及细支卷烟物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飞宇 陈小林 +5 位作者 张洪波 何蓉 周学政 邓国栋 谭奇忠 齐延鹏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2期120-124,共5页
为研究叶片结构对细支卷烟物理指标的影响,采用混料设计进行了不同叶片结构的配比试验,测定其加工过程中烟丝结构和成品烟支物理指标。结果表明:1)叶片结构与加工过程中烟丝结构、部分指示细支卷烟稳定性的物理指标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为研究叶片结构对细支卷烟物理指标的影响,采用混料设计进行了不同叶片结构的配比试验,测定其加工过程中烟丝结构和成品烟支物理指标。结果表明:1)叶片结构与加工过程中烟丝结构、部分指示细支卷烟稳定性的物理指标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2)叶片结构能够导致烟丝结构变化,但受加工工序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在卷制后均呈现N∶1∶1(长丝、中丝、短丝之比)的比例特征。3)提高中片率,降低大片率,控制小片率,能够改善细支卷烟的物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卷烟 叶片结构 混料设计 混料回归 烟丝结构 物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主要烟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鹏 孙兰茜 +3 位作者 彭忠 黎洪利 唐杰 许嘉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50-53,共4页
为不同产区烟叶在卷烟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国内主要烟区844个烟叶样品,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其氯、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总氮和钾等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产地及其各部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 为不同产区烟叶在卷烟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国内主要烟区844个烟叶样品,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其氯、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总氮和钾等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产地及其各部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1)国内主要烟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变异,氯含量的变异最大,总氮含量的变异最小;正态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均非正态分布。2)在不同产地中,氯含量,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云南、四川和福建相对较高,重庆和广东相对较低;水溶性总糖含量,云南、福建和四川相对较高,重庆、河南和广东相对较低;总植物碱含量,四川最高,云南最低;总氮含量,重庆、四川和河南相对较高,广东和福建相对较低;钾含量,重庆、广东和福建相对较高,河南最低。3)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氯含量均以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分别为福建、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水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云南、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总植物碱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高,河南、云南和云南最低;总氮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河南最高,广东、福建和云南最低;钾含量分别广东、福建和重庆最高,均以河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烟区 烟叶 化学成分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兰精油挥发性成分及其加香方式对卷烟评吸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兰茜 周维 +1 位作者 黎洪利 汪长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为特色天然植物在中式卷烟加香加料上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珠兰精油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以注射相同量95%的乙醇为对照,研究珠兰精油成分的烟丝和滤嘴加香方式对卷烟评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珠兰精油中共计... 为特色天然植物在中式卷烟加香加料上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珠兰精油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以注射相同量95%的乙醇为对照,研究珠兰精油成分的烟丝和滤嘴加香方式对卷烟评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珠兰精油中共计分离出柠檬烯、壬醛、δ-榄香烯、α-荜澄茄油烯和古巴烯等24种挥发性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0.57%,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树烯、大根香叶烯B和γ-榄香烯,分别占44.10%、22.08%和10.98%;珠兰精油通过烟丝和滤嘴加香,与对照相比,具有丰富和协调烟香,提高香气质改善吃味,使烟气柔和细腻及减刺除杂等作用,在烟丝或滤嘴中合理用量分别为2~8μg/支和1~4μg/支;滤嘴加香较烟丝加香更有利于节省香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兰 精油 挥发性成分 卷烟加香 加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