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教育略论--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考察 |
彭泽平
段润涵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2
|
抗战时期重庆高校社会服务研究 |
彭泽平
胡志艳
李礼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3
|
国家银行与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 |
刘志英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4
|
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人口伤亡数量再研究 |
潘洵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5
|
抗战大后方合作金库网络的构建及其特点 |
张朝晖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6
|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保险业述论 |
刘志英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7
|
抗战大后方歌谣的主题倾诉及其效应 |
唐伯友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3
|
|
8
|
视野·理念·史料:关于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思考 |
潘洵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9
|
利益依归:九一八事变后,英国远东政策演变(1931—1933)——以英国内阁文件为中心的分析 |
周勇
耿密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0
|
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传统 |
熊辉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1
|
抗战爆发前美国对华北驻军撤驻问题的考量 |
唐军
陈志刚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2
|
抗战时期川省区域市镇经济间的协作及联动 |
赵国壮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抗战前期美国远东政策转变原因新探 |
陈志刚
李沛乐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8 |
0 |
|
14
|
中国卫生教育社述论(1935年~1948年) |
黄丽
|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国耻纪念述论 |
熊斌
周勇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6
|
进退失据:“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反应(1931-1933) |
耿密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