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教育略论--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彭泽平 段润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0-155,192,共6页
民众教育是国家与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重庆民众教育馆、图书馆教育蓬勃发展,体育教育、电化教育、音乐教育、戏剧教育风起云涌,各类学校兼办民众教育高潮迭起,中央在渝主持的民众教育逐步壮大。作为教化民众、激发和... 民众教育是国家与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重庆民众教育馆、图书馆教育蓬勃发展,体育教育、电化教育、音乐教育、戏剧教育风起云涌,各类学校兼办民众教育高潮迭起,中央在渝主持的民众教育逐步壮大。作为教化民众、激发和训练民众参加抗战救国事业的重要手段,重庆民众教育在服务抗战宣传与救亡运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教育发展的缩影,战时重庆民众教育不仅为抗战大业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同时也为当前社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重庆 民众教育 抗战建国 中心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重庆高校社会服务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泽平 胡志艳 李礼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8,共7页
抗战时期,重庆高校不仅高度重视并努力承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使命,而且积极面向抗战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肩负起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缩影,重庆高校的社会服务... 抗战时期,重庆高校不仅高度重视并努力承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使命,而且积极面向抗战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肩负起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缩影,重庆高校的社会服务不仅为战时大后方其他高校做出了表率与示范,而且为抗战救国大业与大后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并为当前我国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重庆 高校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银行与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志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6,共9页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国家银行,在抗战前就已经成为国民政府建立的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网的核心,不过它们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西南、西北地区的数量极少。抗战的全面爆发,打破了已有的经济...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国家银行,在抗战前就已经成为国民政府建立的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网的核心,不过它们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西南、西北地区的数量极少。抗战的全面爆发,打破了已有的经济金融格局,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为了发展大后方经济,完成抗战建国任务,国民政府大力推行构建大后方金融网的计划。国家银行是构建大后方金融网的核心力量,对增强大后方金融实力、促进战时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银行 大后方 金融网构建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人口伤亡数量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1,共17页
抗战时期日军对战时首都重庆的无差别轰炸,曾是一个国内外多方关注的焦点事件,轰炸造成的人口伤亡也是日本对华侵略非人道暴行的典型体现。关于重庆大轰炸造成的人口伤亡状况,既有战时和战后初期的调查统计,也有后来学者的研究与探讨,... 抗战时期日军对战时首都重庆的无差别轰炸,曾是一个国内外多方关注的焦点事件,轰炸造成的人口伤亡也是日本对华侵略非人道暴行的典型体现。关于重庆大轰炸造成的人口伤亡状况,既有战时和战后初期的调查统计,也有后来学者的研究与探讨,但由于调查资料的庞杂和混乱以及研究视野的局限,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对于重庆大轰炸人口伤亡状况的研究,必须充分发掘翔实可靠的原始档案,同时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原始档案的局限性,也许我们的研究永远也得不出一个完全准确的数据,但至少可以得出一个最低伤亡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重庆大轰炸 人口伤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合作金库网络的构建及其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朝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5-182,共8页
中国合作金库的建设是随着20世纪20年代的合作运动而兴起的,国民政府对其十分看重,尤其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于"抗战建国"的需要,国民政府力推合作金库的建设,使之进入了一个以大后方合作金库网络构建为代表的空前发展的时期... 中国合作金库的建设是随着20世纪20年代的合作运动而兴起的,国民政府对其十分看重,尤其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于"抗战建国"的需要,国民政府力推合作金库的建设,使之进入了一个以大后方合作金库网络构建为代表的空前发展的时期。合作金库网络的构建,直接目标是要建立独立的合作金融系统,近则促进农业生产,以坚持抗战,远则振兴农村经济,以实现"民生主义"。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与战时环境下,合作金库网络的构建,虽然出现了一个连续几年的发展高潮,也一定程度促进了农贷的增长,有利于抗战;但由于条件的不成熟与制度的缺陷,使其深层矛盾无法破解,并呈现出理想与现实尖锐冲突的一系列特点,最终大后方合作金库的发展只能是昙花一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重庆 合作金库 战时环境 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保险业述论
6
作者 刘志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158,176,共14页
抗战的全面爆发,造成了特殊的战争环境,改变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并由此辐射到整个大后方的保险市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保险业务分为人身保险与产物保险两类,经营人身保险的保险公司不多,业务量不大;而产物保险... 抗战的全面爆发,造成了特殊的战争环境,改变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并由此辐射到整个大后方的保险市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保险业务分为人身保险与产物保险两类,经营人身保险的保险公司不多,业务量不大;而产物保险却十分发达,种类繁多,其中战时兵险由国民政府出面办理,是国民政府在产物保险方面的一个创举。战时保险业的发展体现出战时特殊环境下的鲜明特点,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保险业 特点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歌谣的主题倾诉及其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唐伯友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2期83-87,共5页
抗战大后方歌谣是战时后方民众革命心声和思想情感的概括和反映,也是后方民众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历史的记载和写照,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对民族观念、国家意志的认同、内化与自觉践行的心路历程与实践轨迹;正是承载这种记录和反... 抗战大后方歌谣是战时后方民众革命心声和思想情感的概括和反映,也是后方民众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历史的记载和写照,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对民族观念、国家意志的认同、内化与自觉践行的心路历程与实践轨迹;正是承载这种记录和反映的歌谣,又进一步促进了大后方乃至全中国民众的民族觉醒与抗战意志,从而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歌谣 国家意志 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野·理念·史料:关于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潘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7-172,184,共6页
拓宽研究视野、转变研究理念和强化史料利用是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重要路径和方法。拓宽研究视野,重点是要由地方视野转向国际视野,由阶级视野转向民族视野,由战争视野转向综合视野。转变研究理念,需要坚持学术标准,注重现实关怀,立足... 拓宽研究视野、转变研究理念和强化史料利用是深化重庆大轰炸研究的重要路径和方法。拓宽研究视野,重点是要由地方视野转向国际视野,由阶级视野转向民族视野,由战争视野转向综合视野。转变研究理念,需要坚持学术标准,注重现实关怀,立足正义立场。强化史料利用,特别要在突出史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全面性上下功夫,通过比较鉴别,尽量接近历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重庆大轰炸 视野 理念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依归:九一八事变后,英国远东政策演变(1931—1933)——以英国内阁文件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勇 耿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70,共7页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在外交上选择诉诸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不愿认真履行《国联盟约》义务。英国以利益为取向,在远东政策上采取了选择性的应对策略:与己利益相关则积极干预,否则就消极推诿,甚至有时表现出纵容、支持日本侵华。不过,...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在外交上选择诉诸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不愿认真履行《国联盟约》义务。英国以利益为取向,在远东政策上采取了选择性的应对策略:与己利益相关则积极干预,否则就消极推诿,甚至有时表现出纵容、支持日本侵华。不过,英国的这种反应并非纯粹的袒护日本或纯粹的依据九一八事变的事实支持中国,而是以其根本利益为着力点,不断转换。通过对英国内阁文件的解读,来观察英国政府决策层在九一八事变至1933年初对日本侵华的应对举措及其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英国 远东政策 英国内阁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传统 被引量:5
10
作者 熊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3-179,共7页
针对抗战时期人们对抗战诗歌和五四新诗传统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以及抗战诗歌呈现出来的与五四新诗之间的差异,很多学者认为抗战诗歌是对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的背离。其实,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之间并非背离的关系,在形式、内容和品格等方... 针对抗战时期人们对抗战诗歌和五四新诗传统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以及抗战诗歌呈现出来的与五四新诗之间的差异,很多学者认为抗战诗歌是对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的背离。其实,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之间并非背离的关系,在形式、内容和品格等方面,抗战诗歌与五四新诗之间都具有明显的承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诗歌 新诗传统 民族形式 革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爆发前美国对华北驻军撤驻问题的考量
11
作者 唐军 陈志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71,共6页
1927年国民革命到达京津之际,美国调派大批海军陆战队增援华北,遭到中国南北两政府的反对。北伐军克复京津之后,虽然部分美国在华官员反对撤军,但是美国政府为增进中美关系计,将增派天津的援军悉数撤离,由原先存在的北平使馆卫队和第十... 1927年国民革命到达京津之际,美国调派大批海军陆战队增援华北,遭到中国南北两政府的反对。北伐军克复京津之后,虽然部分美国在华官员反对撤军,但是美国政府为增进中美关系计,将增派天津的援军悉数撤离,由原先存在的北平使馆卫队和第十五步兵团继续执行护侨任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染指华北,使得这些基于《辛丑条约》而存在的华北驻军地位尴尬。为了缓解压力,美国在1932年主动提出撤离日本使馆卫队计划,但遭失败。1935年面对日本提出中日使节升格而产生的困局,美国通过保留北平使馆而使美军得以继续驻扎华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军陆战队 第十五步兵团 使馆卫队 使节升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川省区域市镇经济间的协作及联动
12
作者 赵国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3-180,共8页
抗战时期,川省区域市镇经济如自贡盐业、内江糖业、南充丝业、万县油业、夹江纸业、荣隆布业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出现了如盐煤共荣、咸甜相融、酒糖共生、油糖互通等的不同市镇经济体间协作及联动的经济现象,呈现出一个"内生... 抗战时期,川省区域市镇经济如自贡盐业、内江糖业、南充丝业、万县油业、夹江纸业、荣隆布业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出现了如盐煤共荣、咸甜相融、酒糖共生、油糖互通等的不同市镇经济体间协作及联动的经济现象,呈现出一个"内生"、"拉动"、"传动"多重力量交织作用的市镇经济发展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贡盐业 内江糖业 川东桐油 酒精工业 区域市镇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期美国远东政策转变原因新探
13
作者 陈志刚 李沛乐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7期120-128,共9页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美国将远东政策的基调定位为不干涉并致力于保护在华权益,日本政府对此亦三番五次予以保证。尽管如此,伴随中日战争的不断扩大,美国在华权益频遭日本在华军事当局的严重侵犯,美国政府虽多次抗议,但终无效果。此后...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美国将远东政策的基调定位为不干涉并致力于保护在华权益,日本政府对此亦三番五次予以保证。尽管如此,伴随中日战争的不断扩大,美国在华权益频遭日本在华军事当局的严重侵犯,美国政府虽多次抗议,但终无效果。此后,美国远东政策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具体表现为道义禁运、桐油借款、废除《美日商约》等经济制裁手段的先后出台。日本对美国在华权益的侵犯,成为推动美国远东政策转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义禁运 桐油借款 美日商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卫生教育社述论(1935年~1948年)
14
作者 黄丽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87,共4页
中国卫生教育社是1935年由中国教育界和医学界人士组织成立的倡导卫生教育的民间学术团体。它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并通过举办年会、出版《战时医政》等期刊以及开展民族健康运动等活动方式进行广泛的卫生教育宣传。中国卫生教育社的成... 中国卫生教育社是1935年由中国教育界和医学界人士组织成立的倡导卫生教育的民间学术团体。它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并通过举办年会、出版《战时医政》等期刊以及开展民族健康运动等活动方式进行广泛的卫生教育宣传。中国卫生教育社的成立及发展普及了卫生知识、推动了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配合了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中国卫生教育社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民间卫生学术团体,弥补了政府开展卫生教育力量的不足,从而推动了中国卫生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卫生教育社 卫生教育 民族健康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国耻纪念述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斌 周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1-62,共12页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通过国耻纪念分析革命时局,宣传政治主张,进行政治动员,在复杂的国内局势与党际关系形势下为自身发展谋取政治空间。中共领导的国耻纪念活动既有助于激发国人救国雪耻的热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政治形象;虽然...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通过国耻纪念分析革命时局,宣传政治主张,进行政治动员,在复杂的国内局势与党际关系形势下为自身发展谋取政治空间。中共领导的国耻纪念活动既有助于激发国人救国雪耻的热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政治形象;虽然主题一致,但其内涵却随时变化。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注重协调国共关系,配合北伐;在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是控诉国民党反动统治,斗争色彩比较浓郁;在抗战时期,则注重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呼吁团结,又坚持斗争;在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进行反蒋宣传。由于国民党控制着国耻纪念活动的主导权,且中共战略向农村转移,而农民国耻意识淡薄,加与其他纪念日政治功能重叠,中共国耻纪念的影响相对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耻 纪念 政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退失据:“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反应(1931-1933) 被引量:4
16
作者 耿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6-165,192,共10页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在诉诸国联的同时,也依据《九国公约》向美国求助。美国最初对日本文官政府约束日军抱有幻想,不主张干预中日问题。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逐渐意识到日本的侵略野心,但考虑到与日对抗可能会导致美国利益受...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在诉诸国联的同时,也依据《九国公约》向美国求助。美国最初对日本文官政府约束日军抱有幻想,不主张干预中日问题。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逐渐意识到日本的侵略野心,但考虑到与日对抗可能会导致美国利益受损,因此一方面,美国坚持"不承认"主义,否定日本侵华所获权益的合法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对日施压;另一方面,美国又尽力防止在处理中日问题上担责过多。这一过程显示出美国远东政策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不过,与同时期其他西方国家对日本侵华的态度相比,美国的"不承认"主义至少给予了中国道义上支持,应加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华 美国 绥靖政策 “不承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