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我之心报国,师者之魂育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案例
1
作者 张传师 张竟越 +4 位作者 陈亚强 李鹏超 陈脊宇 向邦全 吕永智 《猪业科学》 2023年第2期62-64,共3页
1实施背景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组织引导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教育改革发展之中,立足本职... 1实施背景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组织引导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教育改革发展之中,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奉献,发挥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高校“双高计划”建设,重庆市教委结合实际,决定培育一批市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发展 重庆市教委 教学科研团队 教师团队 黄大年 动物科技学院 报国之志 组织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保护动物精子的抗氧化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军 喻维维 张传师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10-4419,共10页
低温保存是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保存动物精液的有效方法,动物精液在低温保存过程中会因氧化应激导致精子组成结构、代谢途径、生理功能和活力改变,进而影响其精子质量和受精率。褪黑素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动物精液的低温保存中,表现出极强... 低温保存是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保存动物精液的有效方法,动物精液在低温保存过程中会因氧化应激导致精子组成结构、代谢途径、生理功能和活力改变,进而影响其精子质量和受精率。褪黑素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动物精液的低温保存中,表现出极强的抗氧化特性,能够清除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提高冷冻保存后精子的活力和受精率。褪黑素保护精子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精液中抗氧化酶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精液脂质氧化及氧化产物产生;改善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及三羧酸循环和ATP产生;改善精子质膜、顶体膜、线粒体膜、DNA结构的完整性,增强抗凋亡作用和抑制凋亡蛋白、凋亡基因表达等途径发挥作用。作者综述了褪黑素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酶基因表达、信号通路及对精子质膜、DNA、线粒体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以期为褪黑素在精液保存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褪黑素 氧化损伤 抗氧化 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胁迫下棘胸蛙脾脏的病理损伤
3
作者 任思宇 吴春艳 +1 位作者 刘震坤 杨延辉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1232,共12页
为探索败血症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胁迫下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脾脏的病理损伤,本研究采用浓度为1×10^(7) CFU·mL^(-1)的棘胸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重悬液,以每尾0.2 mL的剂量腹腔注射感染体质量为(130... 为探索败血症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胁迫下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脾脏的病理损伤,本研究采用浓度为1×10^(7) CFU·mL^(-1)的棘胸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重悬液,以每尾0.2 mL的剂量腹腔注射感染体质量为(130±20)g的健康棘胸蛙,复制败血症模型,分别在2 h、4 h、8 h、12 h、16 h、24 h、32 h、40 h、48 h、60 h、72 h、96 h(4 d)、120 h(5 d)、144 h(6 d)、168 h(7 d)时观察脾的临床表现,并采样开展动态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的棘胸蛙精神萎靡,应激反应减弱,脾体指数逐步升高,在40 h~5 d期间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动态病理观察显示:随着病程发展,白髓淋巴细胞、网状细胞逐渐坏死减少,单个的黑色素巨噬细胞增加,被膜与被膜下的组织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在48~72 h期间,白髓内细胞成分严重坏死,网状细胞脱落肿大,白髓面积显著缩小至消失,血管壁及周围网状纤维断裂明显,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elano-macrophage centres, MMCs)全部裂解消失。在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致死性败血症胁迫下,棘胸蛙脾组织崩解,细胞成分坏死,损害了机体免疫应答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嗜水气单胞菌 致死性败血症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4年西南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健康猪群4种重要疫病的病原学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赵婵娟 鄢行安 曹立亭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2,共10页
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定期的病原学检测能够为规模化猪场在疫病暴发前或发病初期提供明确的预警信号。本试验聚焦于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和贵州三省市,对部分规模化猪场中健康猪群携带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 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定期的病原学检测能够为规模化猪场在疫病暴发前或发病初期提供明确的预警信号。本试验聚焦于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和贵州三省市,对部分规模化猪场中健康猪群携带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进行调查和分析。在2022—2024年每年3—5月,从西南地区10个区县的47家规模化猪场的健康仔猪群中采集了5 349份全血样本和4 275份鼻拭子样本,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所有样本进行了PRRSV、PRV、CSFV和HEV检测。结果显示,PRRSV、PRV和CSFV在西南地区已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西南地区临床健康猪群中经典PRRSV(C-PRRSV)毒株的阳性率分别为0.22%(4/1 811)、0.27%(5/1 831)和0(0/1 707),高致病性PRRSV(HP-PRRSV)毒株的阳性率分别为0.28%(5/1 811)、0.16%(3/1 831)和0.18%(3/1 707);PRV的阳性率分别为0.07%(1/1 505)、0.19%(3/1 541)和0(0/1 229);CSFV的阳性率分别为0.28%(5/1 811)、0(0/1 831)和0(0/1 707)。然而,HEV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从2022年的0.11%(2/1 811)、2023年的0.44%(8/1 831)增加到2024年的1.23%(21/1 707)。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的规模化猪场已经实现了对PRRSV、PRV和CSFV的有效预防和净化;但在生猪流动性较大的区域,仍能零星监测到相关病毒。与此同时,快速上升的HEV阳性率应引起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对HEV的监测和防控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伪狂犬病病毒(PRV) 猪瘟病毒(CSFV) 戊型肝炎病毒(HEV) 病原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酚提取物在抗非洲猪瘟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婵娟 黄榆智 +5 位作者 李小宇 潘军 向邦全 何航 郝永峰 何道领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3-207,共5页
植物多酚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直接杀灭病毒等机制在抗病毒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作用。本文就植物多酚抗病毒机制,酚酸类物质、类黄酮物质和未知活性因子在抗非洲猪瘟病毒活性的机制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为更好了解植物多酚提取物在抗非洲猪瘟... 植物多酚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直接杀灭病毒等机制在抗病毒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作用。本文就植物多酚抗病毒机制,酚酸类物质、类黄酮物质和未知活性因子在抗非洲猪瘟病毒活性的机制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为更好了解植物多酚提取物在抗非洲猪瘟病毒中的应用以及后期开发和研究抗非洲猪瘟病毒药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多酚 植物提取物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肽对四川白鹅免疫功能、消化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6
作者 何航 黄榆智 +4 位作者 向邦全 郝永峰 刘星妤 章杰 彭津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61-3671,共11页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酵母肽对四川白鹅免疫功能、消化代谢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择1日龄健康的同批次四川白鹅12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鹅。对照组鹅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鹅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酵母肽对四川白鹅免疫功能、消化代谢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择1日龄健康的同批次四川白鹅12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鹅。对照组鹅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鹅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0 mg/kg酵母肽,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共70 d。试验结束后采集鹅颈静脉血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含量和溶菌酶活性,屠宰后采集鹅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胰腺、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测定鹅免疫功能、消化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微生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酵母肽组鹅血清中IgM含量和溶菌酶活性以及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2)酵母肽组鹅肝脏指数和回肠指数,以及十二指肠长度均显著升高(P<0.05),但对鹅十二指肠中消化酶活性及空肠和回肠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酵母肽组鹅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绒隐比和黏膜层厚度均显著升高(P<0.05);空肠黏膜层厚度和回肠隐窝深度则显著降低(P<0.05);(4)酵母肽组鹅肠道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副萨特氏菌属(Parasutterella)、梭菌属(Clostridium_ⅩⅣb)、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孢杆菌属(Sporobacter)、假黄铜单胞菌属(Pseudoflavnifractor)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相对丰度均显著提高(P<0.05)。LEfSe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酵母肽组鹅肠道微生物中萨特氏菌科(Sutterellaceae)、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β-变形杆菌(Betaproteobacteria)、螺杆菌科(Helicobacteraceae)、弯曲杆菌目(Campylobacterales)和ε-变形菌门(Epsilonproteobacteria)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条件下,饲粮中添加200 mg/kg酵母肽能够提高鹅的免疫功能和消化性能,并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对提升肠道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白鹅 酵母肽 免疫功能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廖勤丰 何航 +3 位作者 陈亚强 杨延辉 李文娟 程文超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2,共4页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以Sry基因为主效基因,同时,还受其他基因级联作用调控。主要性别决定的基因有Sf1基因、Wt1基因、Wnt4基因、Dax1基因等,...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以Sry基因为主效基因,同时,还受其他基因级联作用调控。主要性别决定的基因有Sf1基因、Wt1基因、Wnt4基因、Dax1基因等,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控制 性别分化 性别决定 SRY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粉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抗体水平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李锡锋 桂福星 +5 位作者 仲崇华 黄欢 杨萍瑞 郝永峰 何先林 曹立亭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为探究黑水虻幼虫粉(HILM)替代饲料蛋白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抗体水平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4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四川白鹅,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即对照组、2%HILM组、4%HILM组、8%HILM组,分别饲喂... 为探究黑水虻幼虫粉(HILM)替代饲料蛋白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抗体水平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4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四川白鹅,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即对照组、2%HILM组、4%HILM组、8%HILM组,分别饲喂含0、2%、4%、8%黑水虻幼虫粉的等能等氮饲粮,试验期40 d,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HILM替代饲料蛋白可提高试验鹅只平均日增质量(ADG),其中2%HILM组效果明显(p<0.05);各HILM替代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呈上升趋势,其中8%HILM组血清GSH-Px上升明显(p<0.05);二次免疫后1周,各HILM替代组可提高血清H5-R13和H7-R4的抗体滴度,其中2%HILM组血清H5-R13抗体滴度显著升高(p<0.05),4%HILM组血清H7-R4抗体滴度显著升高(p<0.05);各HILM替代组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指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蛋白能提高四川白鹅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对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有增强作用,以2%HILM组为适宜替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粉 四川白鹅 生长性能 抗体水平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并举,四业融通”,助力畜牧兽医专业群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9
作者 黄石磊 吕永智 母治平 《猪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2-54,共3页
1实施背景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各地职业学校纷纷着眼于本校优势与特色,着力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鉴于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型人才的塑造,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必然要将应用性与实用性置于首位,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与用人... 1实施背景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各地职业学校纷纷着眼于本校优势与特色,着力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鉴于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型人才的塑造,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必然要将应用性与实用性置于首位,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这几个关键切入点,深入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人才 课程建设 应用性 三线并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雄性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母治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共5页
脂肪酸如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在冷休克或冷冻保存条件下,通过改变脂肪酸的形态和维持精子膜的完整性来提高雄性动物生殖性能。此外,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前列腺素合成提供了前体,可以调节参与前列腺素和类固醇代... 脂肪酸如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在冷休克或冷冻保存条件下,通过改变脂肪酸的形态和维持精子膜的完整性来提高雄性动物生殖性能。此外,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前列腺素合成提供了前体,可以调节参与前列腺素和类固醇代谢的许多关键酶的表达。针对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研究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在冷冻期间维持精子活力、活性和生育能力,并改善各种动物的睾丸发育和精子形成。除了日粮脂肪酸种类和数量外,多不饱和脂肪酸添加到饲料或添加剂中的方式也非常重要,因为它对雄性反刍动物的精液质量有不同的影响。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限制是由于瘤胃微生物的生物氢化作用,使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数量减少。近年来,许多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免受瘤胃生物氢化的策略得到发展。因此,本文从瘤胃代谢、生物学作用、对生殖的影响以及在雄性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策略等4个方面对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雄性反刍动物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研究——以《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为例
11
作者 潘军 陈脊宇 +1 位作者 何航 张传师 《猪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2-66,共5页
0引言当前,我国畜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以生猪产业发展尤为凸显。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023年,我国猪肉生产量达到了5794.32万t,生猪出栏量达到了72662万头。生猪产业在农业领域中... 0引言当前,我国畜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以生猪产业发展尤为凸显。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023年,我国猪肉生产量达到了5794.32万t,生猪出栏量达到了72662万头。生猪产业在农业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猪粮安天下”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规模化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生猪产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畜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仅单纯的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产业发展 我国猪肉 畜牧专业 产教融合 课程思政 学生专业知识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实践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饲料企业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12
作者 潘军 陈脊宇 +1 位作者 何航 张传师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44-247,共4页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饲料企业解决技术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途径。基于饲料企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了校企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认识不统一、融合体制机制不畅、利益连接不通畅、人才培养不一致等)...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饲料企业解决技术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途径。基于饲料企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了校企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认识不统一、融合体制机制不畅、利益连接不通畅、人才培养不一致等),提出了校企双方在体制机制、实验平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用教学资源开发、双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融合策略,以期为饲料企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赋能,推动饲料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饲料企业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谷九龙 尹艳玲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4,共9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重要的非蛋白编码转录本,在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具有复杂的调控作用。在应对病原体入侵时,宿主表达的lncRNA可通过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清除感染。然而,病原体可操纵宿主lncRNA而逃避宿主的防御...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重要的非蛋白编码转录本,在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具有复杂的调控作用。在应对病原体入侵时,宿主表达的lncRNA可通过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清除感染。然而,病原体可操纵宿主lncRNA而逃避宿主的防御反应,还可通过编码lncRNA促进自身的存活和感染。阐明lncRNA在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开发新的抗感染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总结了lncRNA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并重点综述了其在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宿主 病原体 相互作用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动物药学《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标准改革探索
14
作者 何先林 赵婵娟 《养殖与饲料》 2021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质量准则,针对教学主客体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本文探究高职动物药学必修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标...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质量准则,针对教学主客体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本文探究高职动物药学必修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标准现状、改革思路、改革的主要类容及创新点,为中兽医药物与方剂课程标准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药学 中兽医药物与方剂 课程标准 改革 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供水余水管网改造技术探索——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15
作者 马秀云 骆世军 +2 位作者 肖静 潘军 张传师 《猪业科学》 2023年第8期50-52,共3页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量第一大国。当前,我国养猪产业存在养殖周期、地域不均衡、养殖技术参差不齐、粪污排放量大等问题。猪场水的使用量和饮水方式对粪污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具有直接影响,西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量第一大国。当前,我国养猪产业存在养殖周期、地域不均衡、养殖技术参差不齐、粪污排放量大等问题。猪场水的使用量和饮水方式对粪污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具有直接影响,西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养猪重点区域,其养殖供水余水改造事关规模化猪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养殖周期 养猪产业 猪肉消费量 管网改造 重庆市万州区 可持续发展 饮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营养组成比较分析
16
作者 李文娟 徐兰梦 +5 位作者 章杰 廖勤丰 李龙娇 张廷焕 郭宗义 何航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的基础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基础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2种猪皮均检出4种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和5种不饱...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的基础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荣昌猪和杜洛克猪猪皮基础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2种猪皮均检出4种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和5种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包含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且荣昌猪猪皮豆蔻酸、棕榈酸和花生酸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硬脂酸、二十碳一烯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显著低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2种猪皮均鉴定出17种氨基酸,其中荣昌猪猪皮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酪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此外,荣昌猪猪皮缬氨酸和亮氨酸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高胆固醇血症指数、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及血栓形成指数显著高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并且必需氨基酸指数略高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而ΣPUFA、ΣUFA/ΣSFA、ΣPUFA/ΣSFA显著低于杜洛克猪猪皮(P<0.05)。综上,猪皮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可作为饲料蛋白质脂肪来源,根据其营养特点开发新型食品或作为营养补剂,但其氨基酸构成不合理,脂肪酸组成不平衡。相比之下,荣昌猪猪皮具有较高氨基酸营养价值,杜洛克猪猪皮具有较高脂肪酸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皮 脂肪酸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万州区生猪疫病流行病学监测报告
17
作者 李文娟 黄石磊 +5 位作者 唐果 何航 周科 何先林 向邦全 廖勤丰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0期146-147,共2页
为了解重庆市万州区“百万头生猪工程”主要疫病流行状况和免疫效果,2023年采集100个规模化养殖场的1 190份全血样品和1180份血清样品,进行非洲猪瘟(ASF)、猪瘟(CSF)、口蹄疫(FMD)、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病(PCV-2)、猪繁殖与呼吸... 为了解重庆市万州区“百万头生猪工程”主要疫病流行状况和免疫效果,2023年采集100个规模化养殖场的1 190份全血样品和1180份血清样品,进行非洲猪瘟(ASF)、猪瘟(CSF)、口蹄疫(FMD)、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病(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流行性腹泻(PED)等7种主要猪疫病的监测。结果显示,PR样品平均阳性检出率11.86%,ASF平均阳性检出率5.93%,PED平均阳性检出率2.54%;CSF、FMD平均阳性检出率均为0;PCV-2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4.96%,PR平均抗体阳性率71.19%,PRRS平均抗体阳性率为62.18%。结果表明,重庆市万州区“百万头生猪工程”主要疫病防控效果较好,大部分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但PR感染仍较为普遍,ASF和PED呈现散发,这是导致万州区生猪发病死亡以及PR、PRRS免疫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重点加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疫病 流行病学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青蒿素的药理效果及畜牧养殖应用
18
作者 李思琪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6期55-56,共2页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抗疟疾的活性成分,青蒿素在对猪病的治疗中有特殊的疗效,在仔猪的饲料中添加青蒿活性提取物可以明显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能有效降低饲养成本,对牛羊前胃等内科疾病也有抑制作用。本文介绍了青蒿素类化...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抗疟疾的活性成分,青蒿素在对猪病的治疗中有特殊的疗效,在仔猪的饲料中添加青蒿活性提取物可以明显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能有效降低饲养成本,对牛羊前胃等内科疾病也有抑制作用。本文介绍了青蒿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并综述了其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以期为无抗时代养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药理效果 调节免疫 畜牧养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制剂对麻羽肉鸡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兰梦 袁岩聪 +8 位作者 彭昕 张城 张宏亮 方成伟 万堃 何航 张传师 刘安芳 章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8,共12页
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菌制剂对麻羽肉鸡血清代谢、生长、消化、免疫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40只体况健康的1日龄麻羽肉鸡(公、母鸡比例为1∶1),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05%,0... 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菌制剂对麻羽肉鸡血清代谢、生长、消化、免疫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40只体况健康的1日龄麻羽肉鸡(公、母鸡比例为1∶1),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05%,0.1%和0.2%的复合菌制剂,试验期共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1%复合菌制剂组显著提高了麻羽肉鸡平均日增质量、采食量、胸腺、法氏囊、胰腺、空肠、回肠器官指数以及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和溶菌酶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0.05%和0.2%复合菌制剂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不同水平复合菌制剂均显著提高了钙和磷消化率,0.1%复合菌制剂组显著提高了肠道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p<0.05).回归分析显示回肠绒毛高度、IgG和甘油三酯水平与复合菌制剂添加量呈显著二项式关系(p≤0.05),且0.1%复合菌制剂组达到最优.此外,复合菌制剂显著改变了麻羽肉鸡盲肠微生物的β多样性(p<0.05),门水平上,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组成;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占比超过1%的共有菌有Bacteroides,Mucispirillum,Desulfovibrio等6种;0.2%复合菌制剂组显著提高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p<0.05).复合菌制剂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麻羽肉鸡血清代谢、生长、消化和免疫性能,并对肠道菌群结构产生影响,其中0.1%为适宜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 麻羽肉鸡 生长 消化 免疫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杂交构树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常营 徐兰梦 +8 位作者 何航 黄榆智 苑月丽 彭丽娟 彭凯杰 万堃 张传师 曹礼静 章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83,共13页
为探究饲粮中添加发酵杂交构树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消化生理和免疫的影响,选用健康、体质量相近的28日龄四川白鹅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5%,10%和15%的发酵... 为探究饲粮中添加发酵杂交构树对四川白鹅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消化生理和免疫的影响,选用健康、体质量相近的28日龄四川白鹅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5%,10%和15%的发酵杂交构树,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5%添加组显著提高了四川白鹅的体斜长、胸骨长、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免疫球蛋白M(IgM)、溶菌酶、脾脏指数、回肠长度、胰腺指数、十二指肠指数、回肠指数、空肠指数、绒毛高度(十二指肠)、绒隐比(十二指肠和空肠)和回肠黏膜厚度(p<0.05),显著降低了四川白鹅的滴水损失率和空肠隐窝深度(p<0.05);2)10%添加组显著提高了体斜长、回肠长度、绒毛高度(十二指肠)和绒隐比(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显著降低了滴水损失率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3)15%添加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质量、球蛋白、回肠长度、肌胃指数、空肠指数、绒毛高度(十二指肠)和绒隐比(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显著降低了料肉比、胸角、滴水损失率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此外,随着发酵杂交构树添加量的增加,髋宽、空肠绒隐比和回肠隐窝深度呈现显著的二次关系(p<0.05).综合表明饲粮中添加5%发酵杂交构树能改善四川白鹅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和免疫性能,15%添加量能改善生长性能,5%~10%添加量能改善体尺性状,5%~15%添加量能改善消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白鹅 发酵杂交构树 生产性能 生理生化指标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